《琵琶行》教学设计_第1页
《琵琶行》教学设计_第2页
《琵琶行》教学设计_第3页
《琵琶行》教学设计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琵琶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琵琶行的内容和诗人深沉的感情。2. 赏析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巧。3. 领悟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点。4. 背诵全诗,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巧。教学难点: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点。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设想:.借助诵读和音乐,感受诗情。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的深沉感情。、导入由“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导入:传说先秦的琴师俞伯牙弹琴技艺非常高超,琴声优美动听。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 有一次他在荒山野地弹琴, 正当他完全沉醉其中时, 猛然看到一个 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

2、站着。俞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定睛一看,听者竟是一个樵夫, 俞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没想 到这个樵夫竟然能准确说出他弹的曲子,还能领会曲中描绘的 “巍巍乎志在高山” 和“洋洋乎志在流水”。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俞伯牙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 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 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 于是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原来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

3、操。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高山流水”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与谁弹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后人有诗赞美曰?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是的,古今中外,不少名人大师, 赤壁赋中这样描绘过听音乐时的感受: 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样传神的文字呢?都颇爱音乐艺术,并有很高的造诣和修养。苏东坡曾在前 “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果不是具有对音乐较深的感受力,怎能写出这我国著名诗人白居易在他的著名诗篇 让我们一起走进琵琶行。琵琶行中,也对音乐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写,下面二、关于行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是一种具有铺叙性质的歌辞。三、关于作者歌诗合为事而作”。著

4、有白氏长庆集。 即长恨歌和琵琶行。有讽喻诗秦 和七律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以后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 白居易尤为著名的是属于感伤诗的两篇长篇歌行, 中吟、新乐府,还有卖炭翁(七言古诗) 四、整体感知,了解内容(1 )概括诗人在这首长篇叙事诗当中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这首诗说的是元和十年,诗人被贬到九江郡,第二年送客湓浦口,听到琵琶女弹琵琶,勾 起了心中没落的情感,闻听琵琶女弹奏琵琶、讲述身世,并为她作了这首琵琶行。这首 诗讲述的就是诗人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的故事。)(2)理清诗歌思路这个故事的结局是什么?(琵琶女

5、弹了琵琶曲之后,诗人白居易为她翻作琵琶行。) 诗人的情感有什么变化?(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在这首长诗当中,诗人一共塑造了几个形象?(两个。诗人、琵琶女。)诗人是用哪一个诗句将这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五、鉴赏诗歌中的音乐描写并品味意境1、提问:诗中几次写到琵琶女的演奏?每一次诗人是如何去描写的?明确:节选的文章两次写到琵琶女的演奏。第一次暗写,琵琶女没有出场,她的演奏是诗人和他的客人听到的, 演奏什么曲子并不知道。 第二次明写,琵琶女出场,应诗人邀请而 演奏了名曲霓裳羽衣曲和六幺。2、赏析:琵琶女第一次的演奏情景。学生思考:琵琶女第一次演奏时的

6、情感基调是什么?置身于诗境中,找出理由。明确:本次演奏的情感基调应是悲凉的。理由有二:一是琵琶女在这“绕船月明江水寒” 之际,显然是以此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二是它确实打动了在 “惨将别”中主、客的心,加重了离愁,以致“主人忘归客不发”。其余写秋江月夜的萧瑟景象,写饯别酒宴的悲伤气 氛(如“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烘托它的。3、重点赏析:琵琶女第二次演奏的情景。(1)学生集体背诵第二段诗歌,同时想象与琵琶女相见的情景,主要想象琵琶女的神 态、动作,琵琶声音变化及奏毕的周围环境。(2)学生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 在琵琶女演奏之前,诗人先写她的调弦动作和神情,有什么作用?明确:白

7、居易是一位精通音乐的诗人,他非常熟悉真正的演奏家在即将演出时的心态, 因而从写琵琶女的调弦动作入手,用“未成曲调先有情”说明她此时已进入乐曲中的境界。 诗人是用怎样的手法来表现乐曲情调的?指出琵琶女演奏乐曲的发展变化过程及高 潮之所在。明确:诗人写了琵琶女演奏乐曲的四个乐段,并运用生动的比喻,以声喻声,以形绘声,积极调动读者的视觉和听觉,使其在丰富的想象中亲聆琵琶的美妙乐音和旋律的发展变化。第一乐段兼用比喻(“如急雨”“如私语”)和摹声分写大弦和小弦,二者交错进行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声,表现了急切而愉悦的情调。第二乐段以花底“莺语”的“间关”之声作比,再著一个“滑”字,使读者觉察到旋律 变

8、得轻快流畅;接着如同“冰泉冷涩”“弦凝绝”,乐曲逐渐缓慢下来,仿佛进入了半终止状态一一这“无声”的音乐又使读者去寻味“幽愁暗恨”,并期待着变化的到来。第三乐段一开始就是“银瓶乍破水浆迸”,这是高潮到来的信号;它发展得很快,接着 就出现了高潮时“铁骑突出刀枪鸣”的热烈而又紧张的场面。第四乐段是乐曲的终止或尾声。“曲终收拨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写出了琵琶乐曲终止时的特点,跟钢琴曲子最后用 主和弦终止全曲一样具有显著的艺术效果,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 本段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结尾,有什么作用?明确:这两句诗从侧面描写,点染了当时的环境气氛, 说明周围船上的人们都沉浸在

9、“余 音绕梁”的境界中,衬托了乐曲强烈的艺术魅力。(3) 、指导学生诵读音乐描写部分。“大弦”以下四句要急读,有轻快情调;“间关”两句速度放慢, 要读得流畅;“冰泉”以下四句是为高潮蓄势,要小声读;“银瓶”以下四句写乐曲高潮和终止,要读得紧张、热烈,至“裂帛”戛然而止。、(4) 、有感情地背诵第二段。4、教师总结: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因为音乐,让他们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这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流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 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一一诗人白居易也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 行,平平仄仄地走着,一路洒下两行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永远都无法抹去。六、课堂小作文本文在写作中不但注意了音乐美,而且也注意了画面美。比如像琵琶行里面的“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这里面的意境就非常美,请大家把它改写成现代文。参考:春江花月夜,一弯江水,一轮明月,寻声凝目月下船,空舱之前一红颜,追前忆昔信 手弹,月浸江水人心寒。音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艺术, 的淋漓尽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