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诗归园田居_其一教学设计_第1页
陶渊明诗归园田居_其一教学设计_第2页
陶渊明诗归园田居_其一教学设计_第3页
陶渊明诗归园田居_其一教学设计_第4页
陶渊明诗归园田居_其一教学设计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陶渊明诗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其一中作者所抒发的感情。2. 通过想象把握的意境。3. 把握抓住景物特征理解作者感悄的读诗方法。4. 评价作者的生活态度。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领悟诗人憎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自山的思想倾向。2背诵全诗。教学难点学习诗中悄景交融的艺术手法。三. 教学方法:朗读、品读.比较.探究。四、课时分配:一课时五.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同学们做一道选择题:如果大家走入社会,有两条道 路给你们选择A、做大官,有名有利。B、做农民,平平淡淡。同学们选择哪条 路呢?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舍和 得充

2、满烦琐的人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去,乂不断地得到。东晋著名家也曾 经做过和大家同样的选择,但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做农民。而且,他为自己 的选择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归园田居写于归隐后第二年。其中,包含了他 对自己弃官归家的感想和思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学习陶渊明的 舍与得。(二)作者简介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 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 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 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 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

3、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宿;充分表现了 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这样 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 会里显得特别可贵。(三)朗读并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童境美1教师范读(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田园风光图,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环境的 幽静与优美。),学生听诵读。2学生自山朗读诗歌,要求入W入境。3学生推荐代表朗读诗歌,要求读出感情,并说出依据。(四)合作探究1分小组研究,推荐代表发言评论,初步感受诗歌内容。2提问:“归”字是诗眼,标题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 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值得我们思考呢

4、?(以“归”字为核心来 解读诗歌)讨论、明确: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五)分鉴赏朗读,寻找相关信息,回答上述问题1为何而归?明确:性本爱丘山(本性)追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明确: 炼字“误”)“误落尘网中”。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注意(养家糊口,大济苍生。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 只能当官,走仕途。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 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乂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要求学生背诵“少无适俗韵,

5、性本爱丘山这两句诗。2. 从何而归?明确: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明确:官场生活(“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悄感?对官场生活的厌恶。“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明确:仕途的生活0用上“尘网” 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 厌恶。“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 成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成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 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要求学生背诵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 四句诗。3. 归向何处?明

6、确:归向园田提问:归园田的U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拙” ?如何理解?言外之意是什 么?(如果不“归园田”就不能“守拙”)明确: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 到官场不ft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官场是个是非之地,没有那种当官的本 领,很难往上爬(即使是现在,也有类似的现象)。这样,一个正直清高的人就 会感到精神上很压抑,没有自由,所以诗人把自己比作“鸟”、“池鱼”。小结: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山和独立。要求学生背诵“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这两句诗。找出描写田园生活1W趣的,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并背诵“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就。

7、暧暧远人村,依依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 颠。”4. 归去如何?请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情感的。明确:“无尘杂” /有余闲/久/复(注意炼字)一自由、安逸、喜悦。追问: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明确: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山和独立。要求学生背诵“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小结: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 生活和愉快心悄。这种1W绪,用一个词组来括叫做“返归真” °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 不造作,不追求豪华S贵,而是自山自在潇洒之至。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

8、场生 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六. 课文总结陶渊明被封为一代隐宗,在他之后有许许多多的真隐士.假隐士。有人效 仿陶渊明真正归隐山林,有人却因隐而仕,读书人的归隐成了一道独特的风 景。虽然我们现在已经觅不见隐士的踪影,但人们内心深处依然有寄悄山水的 心情。正如我们先前提到的千万S翁,也会有回归自然、放松身心的念头。由 此,我想到了一位作家说过的话一投影展示:(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区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 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山此,人生的境界也 就不同。)人总是在不断舍和得,舍得同时有失也有得。陶渊明舍弃了官场,舍

9、弃了 众人羡慕的荣华S贵,得到了身心的自山,这是需要勇气的,这是一种境界, 所以他不愧为东晋最杰出的作家之一。那么同学们,生活中的你会如何面对 “舍”呢?你想得到的乂是什么呢?得和舍体现了人生的境界,我们可以做到陶 渊明得境界吗?那么带着崇敬的心让我们再来背诵陶渊明的诗歌,体验诗人 超脱的境界吧。学生齐读,然后背诵,教师检测背诵。七、课外拓展投影展示归园田居其三,比较其一与其三两首诗有何不同,深入理解 诗人的思想感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鋤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明确:(1)“种豆",代劳作之事;“南山下",点劳作之地;“草

10、盛",杂草丛 生;“豆苗稀”,“草”、“苗”对举,形不善经营之状,更显乐此不疲之心。(2)“晨兴”,早起;“理荒秽”,整刈野草;“带月”,披着月光;“荷鋤 归”,扛着鋤头回家。三四两句中,“晨”、“月”对举,表明时间的推移, 写出了一天劳作的大请况。尤其第四句,更是写出了一种漫步田、心满意得的 悄状。(3)“道狭”,道路狭窄;“草木长”,草木牵衣,归途难行;“夕露”,晚 间露水;“沾我衣”,沾湿衣服。从五六两句我们可以感到田园的荒芜、环境的 幽清和夜气的湿寒。,从而将自己离尘俗、躬耕自食、返归自然的心志和盘(4)“不足惜”,不值得为“沾衣”懊恼;“但使”,只要让;“愿无违”, 不违背自己归园田的心愿。夕露沾衣,本使人不快,然而诗人却言“不足 惜”,只要“愿无违” 托出。这首诗语言质朴、 融为惬意出俗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