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教学的另类思考_第1页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的另类思考_第2页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的另类思考_第3页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的另类思考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记念刘和珍君记念刘和珍君教学的另类思考江苏省盐城市时杨中学 王利 224035 联系电话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课文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为纪念在“三·一八”惨案中牺牲的烈士而写的一篇感情深沉的记叙文。文章比较长、教和学都有一定难度,我虽然已教过几遍,然而对那种常规的教法却一直不太满意。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因循教材和教参,不少语文教师往往将参考书对作品的阐析奉为圭臬,对学生作出划一的指导,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对主题理解程度的唯一尺度;另有一部分教师,在分析作品时,虽然能坚持“启发诱导”,却始终是在想方设法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参考书对作品分

2、析预设的情境中,从而表现为一种认识尺度的过分的求同取向。这样的教学不仅缺乏学生个体的感悟,扼制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而且极大地降低了鲁迅作品深刻的思想内蕴。长期以来,在分析这篇课文时,许多语文老师把思维、文本研习的角度、解读课文的热情定势在刘和珍等爱国青年身上,从对刘和珍片段描绘入手,概括刘和珍的精神品质,研读文中充满抒情色彩的关键议论句,引导学生对“真的猛士”和“庸人”的内涵加以探讨,理解鲁迅对生死选择的认识。然而在现今多元学习的教育环境中,教师的教学法不能再墨守成规,我们的教学再也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否则将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

3、学过程就是师生合理运用课程资源、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依据一定的目的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选择、组合、改造与创造性加工。开辟多种途经准确把握教材中的育人点,钻研教材,挖掘深层次的思想内容及社会人文素质教育资源对学生的重大意义。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规定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特别是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更是过去教学大纲所没有的,体现了课程标准新的导向,这就是:在着力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的同时,特别注重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基于这样的构想,我打破常规,探索新的教法。初读课文,刘和珍

4、等爱国青年惊心动魄的伟大强烈地震撼着我的心灵,再读课文又被其中鲁迅伟大的人格深深打动。在大量鲁迅作品的阅读、研究和本文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我“另辟蹊径”,不从课文常规内容(因相对来说,课文的内容学生较熟悉,上起来没新鲜感)出发,而尝试着从鲁迅的人格光辉这个层面去解读课文。 首先,我们看到文中的鲁迅是一个严于解剖,自我批评的人。他称刘和珍君是他的学生,但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鲁迅没有把自己摆在为人师的位置上,他严于解剖自己,而对逝者表示出极大的尊重。鲁迅与陀思妥耶夫斯基都善于剖析和拷问自我的灵魂,他们都将个人的罪孽感、痛苦感融入群体当中,并肩负起对整个民族和全人类的前途的忧患重任。鲁迅是一

5、个真诚、真实的人,他的一生都在剥离人披在灵魂上的衣服,他真的有一双利眼,能穿透人灵魂下的肮脏来。他不仅剥离他人,也剥离自己。“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地解剖我自己,鲁迅是一名主张真诚地生活,真实地表现自我本来面目的现代作家。他曾在华盖集·题记中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形象:“我以为如果艺术之宫里有这么麻烦的禁令,倒不如不进去;还是站在沙漠上,看看飞沙走石,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即使被沙砾打得遍身粗糙,头破血流,而时时抚摩自己的凝血,觉得若有花纹,也未必不及跟着中国的文士们去陪莎士比亚吃黄油面包之有趣。”他长于解剖自己,甚至于无情,其精神尤其感人与可贵。其次,我们又看

6、到鲁迅是一个爱憎分明,情感丰富的人。有人从人格构成上,指责鲁迅性格阴冷,说鲁迅竟变成了冷酷的话语杀手,“横眉冷对”着他所蔑视的世界,沉浸于世俗的诸多仇恨之中。这种认识其实只是片面的展示了鲁迅性格中 “一个也不宽恕”“憎”的一面。 面对爱国青年的不幸罹难,作者出离愤怒,他抨击反动政府凶残,反动文人的阴险,揭露了其吃人的内幕,他急切地希望唤醒庸人的灵魂,他的愤怒不是个人的,而是整个民族的。其实我们还应该看到鲁迅性格中“爱”的一面,尤其是对青年人的爱。在鲁迅是谁?一文中,作者指出,“生活中的鲁迅其实是个爱开玩笑、非常幽默和蔼的人。那句“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的诗句,多么形象地展示出他热爱

7、下一代的心灵。鲁迅爱护青年,有时候近于溺爱。面对这一次流血惨案,鲁迅给爱国学生以热情洋溢的赞颂并指出其问题所在,这是一种建立在理解基础之上的“真爱”。 正如他所说,“死”是世界上最出众的拳师,死亡是现社会最动人的悲剧,而这妇人则是全世界最伟大的人。鲁迅眼是冷的,心却是热的;语言是冷的,希望是热的;作品的形式是冷的,内核是热的。他的内心就如他在散文诗中所说的“犹如岩浆在地下奔流,总有一天要涌出地面,烧尽一切野草,一切乔木”。 他的仁爱精神,他的恪守友人道德义务的品格,他的忘我的热情,是十分感人的。自嘲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则因其爱憎分明而名垂后世。在鲁迅的世界里,“爱”与“憎”

8、是贯通的,或者如他自己所说,“爱憎不相离,不但不离而且相争”“正是在这二者的互相渗透、矛盾中,鲁迅的思想与情感获得了空前的深度与厚度,并且具有了强大的震撼力。同时,我们又看到鲁迅是一个思想深刻的人,是一个理性的生活者。歌德说:“感情愈和理性结合,就愈高贵”。 这篇文章的语言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有许多精辟的警句,感人至深,意蕴深邃,体现了很深的哲理性。“三一八”惨案青年的鲜血再一次证明了反动政府的凶残。面对如此灭绝人性的事件,满腔悲愤的鲁迅却表现出了异常的冷静,对这一事件注入了鲁迅式的思考和发现。他一方面看到了此次爱国青年的血不会白流,影响一定会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苟

9、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另一方面,文中“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的语句让我们看到,鲁迅为这次徒手请愿而流血深感惋惜,为这次意义寥寥的牺牲而感到痛心。他对“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的“生命”的珍视,他不赞成毫无代价(或代价很小)地轻易地“牺牲”鲁迅在空谈中说:“改革自然常不免于流血,但流血非即等于改革。血的应用,正如金钱一样,吝啬固然是不行的,浪费也大大的失算。”还说:“为中国计,觉悟的青年应该不肯轻死了罢!”基于这一认识,他不主张请愿,强调对反动派应采取更有效的斗争方法

10、。我们应以最小的代价争取更大的胜利,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牺牲。记念刘和珍君里鲁迅这三点伟大的人格光辉是我处理这篇文章新的发现。鲁迅曾经被人们称为20世纪上半叶旧中国的良知,他是智慧的先觉,道德的先知,理论的先导和精神的先师。当今时代已进入多极化时代,人类行为的怪异,处境的尴尬,金钱与权利带来的异化,道德的沦丧,精神的委顿,人文的衰落,理想与信念的坍塌,价值观的变异,审美观的缺失,生存的困惑等等,更加唤起我们对鲁迅无限的缅怀与崇敬。而这样一个发现又很好地丰富学生人文素养。中学语文教材里,鲁迅作品出现的篇次最为频密,这也直接印证了它的本体存在的意义。事实说明,即使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今天,鲁迅先生的“立人”思想也并非过时。我们在鲁迅作品的教学中,一定要号准鲁迅作品“立人”思想的这根主脉。鲁迅仍然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