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_第1页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_第2页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_第3页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_第4页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色,增强学生的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2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积累丰富科学知识,开阔认知视野。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并养成注重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和习惯。【教学重难点】1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能准确简洁地概括文章要点,明确本文写作的条理性。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本文说明的生动性。【课题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设情境,激发兴趣燕子呢喃,春风拂面,告诉我们春天来了;蝉声聒噪,烈日炎炎,告诉了我

2、们夏天来了;田野金黄,落叶纷飞,告诉我们秋天来了;白雪皑皑,粉妆玉砌,漫天的雪花说着冬天的故事。鱼鳞上的圆圈告诉了我们它的年龄,三叶虫的化石嵌在喜玛拉雅山巅,告诉我们这里曾是浩瀚的海洋。其实人有语,物有声,大自然也会说话。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大自然的语言吧。二、读课文,解释词语1.融化:(冰、雪等)变成水。 2.萌发:种子、草木发芽。萌、发同义。 3.次第:一个挨一个地。 4.呈现:显出、露出。 5.周而复始:形容不断地循环往复。 6.花香鸟语:形容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多指春天的风光。 7.物候:生物的周期性现象与气候的关系。 8.观测:本课指观察并测验。 9.悬殊:相差很远。 三、理清思路,整

3、体感知1自由快读全文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2自由朗读全文揣摩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行文思路。3圈点勾画法画出文章传递的主要信息,整合出每一段的主要意思。(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自由选择其中一项进行讨论,并推选中心发言人在全班发言,老师按回答的先后、概括的准确度。在黑板上方进行评价记分,并对学生回答进行即时评价,明晰正误,使学生对文章内容做到条理化,并能熟练掌握一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从而在阅读中能准确地、迅速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学生的回答可能是:文章主要内容:这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第1段: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情况。第2段:以具体的现象为例告诉读者,这些都是“大自

4、然的语言”。第3段:介绍了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等问题。第4、5段:以具体事例说明了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第6、7、8、10段:说明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第11、12段:说明了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说明顺序:逻辑顺序。四、小结本课本文从具体、生动的物候现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了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释题),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条理十分清楚。此外,生动形象的描写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趣味性。第二课时一、设置情境,走进交流1教师与学生对话。(1)大自然的语言指什么?这样拟题对于揭示文章内容有何帮助?明确:“大自然的语言”指丰富的物候现象。标题采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

5、手法,浅显易懂。(2)文章在第1段中,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里面涉及到的“大自然语言”有哪些?明确:涉及到的“大自然的语言”有:冰雪融化,草木萌发,花开,候鸟归来,植物孕育果实,果实成熟,植物种子变黄并凋零,北雁南飞,昆虫消失,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等。(3)决定物候现象的来临有四个因素,它们的位置可以调换吗?明确:不行,这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条理分明。此环节意在进一步熟悉课文,做到由外至内的理解课文,为进一步品析课文作好准备。2学生与文本对话。话题:文章的主要目的是介绍物候学知识科学文章。物候学不是一门容易懂得的科学,你认为作者采用哪些策略,使文章

6、叙述知识时深入浅出?明确:(1)将抽象的事物尽量形象化。(2)在行文中尽量少用专门术语,用人们易理解的词句来表达,并在阐述每一个问题时都有举例,把物候学知识介绍得一清二楚。(3)大量运用优美词语,描写性语句,修辞手法,使枯燥的事物变得形象生动。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理清分析文章内容,就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也应该是一个参与者。二、研读品味,咀嚼精妙1找出你欣赏的句子、段落,谈谈你认识到的大自然的语言。明确:主要针对1、2段,研读文章语言生动、用词典雅的特色。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典雅、简练、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词的好处。个人欣赏是针对前面的

7、小组讨论合作而言,教学中也有学生单个的阅读见解,更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欣赏句子和段落时,还要针对学生水平的不同做出不同的要求。2与竺可桢原文一门生产的科学物候学比较,谈谈你的认识。明确:找出与原文不同之处,可以从整体,也可以从某一点谈体会。应围绕改后文章更准确、内容更有概括性谈起。三、拓展延伸,实践明理在浩瀚的宇宙,在无际的星空,每个人仅是一滴水、一粒沙,只有融入自然,才有价值;只有浪淘水洗,才能展现自己的光辉。本文告诉我们,人类不仅有了新的时间起点,而且还应该有新的空间。希望人类能够听懂大自然的语言。链接一:除了本文讲述的语言之外,你还懂得哪些“大自然的语言”?请模仿本文1、2

8、段的文字,写一段话来介绍它。链接二: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多媒体显示:燕子是益鸟,一对燕子一天可捕捉八千多只虫。 燕子善飞,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公里。 燕子善于辨识方向,欧洲的燕子在向南方越冬地飞行时,能够发现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隧道,向目的地前进。教师要求学生参考以上资料,结合自己对燕子的观察了解,写一段文字介绍燕子的某一特点,尽量体现说明文的科学性和生动性。 链接三:你了解竺可桢吗?课后以“走进竺可桢”为主题开一个故事会,更好地了解竺可桢,从而获取科学的正确的观察态度和治学方法。链接四:现在我们还在研究物候学,这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和未来有什么意义呢?新课标指出:“语文课

9、程资源包括课堂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将学生的思维由课堂走向课外,不但关注书本还联系现实生活,这需要老师充分地引导学生在自然与社会这个大课堂里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不断地感悟语文和学习语文。四、课堂小结,再品文本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全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做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们学习。本文语言严谨而生动,兼具说明的科学性和生动性。如在第1、2段。这两段都以时间为序。 运用拟人手法把物候现象写得有情有感,这种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的写法,增强了说明文的生动

10、性、趣味性。本文是一篇极有价值的科普文。文章同时告诉我们:科学就在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让我们零距离接触科学,从而热爱科学。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文意,根据阅读要求训练学生筛选信息,逐步提高科普文的阅读能力。2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3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全面看待科学的发展,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统一。【教学重难点】1了解有关克隆的知识和克隆研究的动态。以学生自读为主,通过思考题指导学生自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阅读中的疑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2理解文章结尾的一段话,将课文的主旨内化为学生对生活、人生、道德的认识,

11、由课本走向课外,抓住契机,树立大语文观。【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1将学生分成6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搜集、整理有关克隆的知识,了解克隆的发展,及人们对克隆持有的态度,强调在课堂上展开竞赛,激发学习的自觉性。让学生理解内容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多方面的能力。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课前让学生自己利用图书馆、网络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并且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让每个学生学会分工与协作,充分地调动积极性,能愉快地参与到此次活动中来并且能够共同分享合作地喜悦。2老师事先作好课件,课件中包含导入所需要的第六日中的一些镜头,有

12、关克隆的科研成果,各国对克隆所持有的态度等内容。【教学流程】一、看一看,激发阅读文本兴趣由电影第六日(选择其中部分内容)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并用自己的理解诠释对“克隆”的理解。教师不做评判,顺势引导学生进入文本,铺设探知平台。二、读一读,搜索文本重要信息1学生自由速读,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搜集文中作者对克隆的诠释。2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篇章研读,对课文提出自己的认识和疑问,在小组内讨论,筛选整理重要的有价值的信息。鼓励学生学会筛选信息,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对文章能多角度提问,力求使所提问题有价值。三、说一说,交流心得共钻文本学生可能会谈到下列收获。1我明白了什么叫克隆?明确:来自一个祖先的无

13、性繁殖的一群个体。2课文使用四个小标题的作用?明确:使文章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按: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及对克隆的思索行文。3“多利”的诞生在世界引起轰动的原因:明确:标志着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而且证明了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4克隆技术可以从以下方面来造福人类?明确:(1)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2)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3)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5第二节写了很多实验,又没有按时间顺序安排材料,为什么?明确:用两条线索来组

14、织材料:一条以中外科学实验为线索,这样突出了中国科学家在克隆实验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贡献;一条以实验对象即由鱼类、两栖类到哺乳类为线索来安排材料,这样写便于认清克隆技术发展的脉络。(这一板块旨在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形成对课文整体的认识,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初步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培养学生注重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注重对文本作者写作思路和写作意图的把握。同时通过合作与探究,能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品一品,畅读收获夯实底蕴选择最喜欢你,让你最有收获的一点来读,并说明理由。明确:1可以从说明方法上来诠释,恰当地说明方法准确地凸现了说明对象,说明事理明晰透彻。2可以从文章语言的准

15、确性,谈一谈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的好处。3可以从文章的思想内容这个角度来进行赏析,谈一谈自己心灵受到的启迪。4还可以从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和精神对自己的影响来读。学情估计:1只能泛泛而叙,不能具体深入的阐明理由。2可能或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随意地拼凑一气。3可能提出的问题过于松散,教师要对学生的问题引导、归纳,使之更典型性和探讨价值。(这一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教师的引导,补充、点评十分重要,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营造和谐的气氛,使师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成长,一起进步。有效地培养学生们积极合作,主动探究的精神。)五

16、、议一议,明白利弊辨获真知文中说“科学进行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你认为克隆对于人类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展开辩论(可以运用自己搜集到的素材)。辩论问题本身并没有是与非的定论,但在辩论求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路会更开阔,更好地走出文章,走进生活,能清醒地审视自己和生活。在思索中求证,在求证中领悟,而不是简单地去接受某种观点。新课标确定语文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工具,它还具有人文性,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引导,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同时,此环节还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辩论要求:1语言清晰、流畅,声音宏亮。2观点鲜明,证据充足。3驳斥对方观点要有“理”、“礼”。结语:同学们观点鲜明、各抒

17、己见,对此提出了不少独特看法,或许不够科学,或许有几分幼稚,或许还有一点偏激,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都是我们心灵深处最真实的想法,是朴素而真诚的。说出来在辩论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坦白地说,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未必比你们高深,你们的发言给了我启示,也使我明白:想阻止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徒劳无益的,科学向未知领域的探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始终要前行的,谁也不能阻止它前行的脚步。克隆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世界为之轰动,它对我们人类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但我们希望“克隆技术造福人类”我们更期待许多生物学家,特别是那些从事无性繁殖研究的科学家,将会严肃地考虑它的含义,并展

18、开科学讨论,用以教育世界人民。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课文,体会作者在对比中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2学习运用举例,类比等方法说明深奥的科学事理。3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教学重难点】1了解两篇短文所说明的事理,说明的顺序和方法。2通过朗读,把握文章的内容,对两篇短文的内容进行整体比较,找出它们各自所述内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明白写文章可根据情况不同采用不同的写作角度。【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 激趣导入放映侏罗纪公园的片断,请学生思索:恐龙是这个世界上最庞大的动物,曾是地球上的霸主,但在6500万年前它们却突然灭

19、绝了,为什么?流传至今的恐龙石又告诉我们什么?二、 感知课文1朗读文章题目,谈谈你读过题目会有什么样的结论?设计此环节,在于引导学生思索本文写作特色,由于说明问题不同,说明的角度也会不同,提醒学生在朗读时关注这个问题,带着问题进行阅读。2快速朗读课文,归纳文章主要内容。明确:恐龙无处不在的内容: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大地漂移假说。被压扁的沙子的内容: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3这两篇短文各是怎样介绍相关内容?明确:恐龙无处不在,提出说明主旨、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总领全文。然后用恐龙化石在各地发现的事实,阐释对大地漂移假说的证明,用具

20、体事例证明主旨。最后总结恐龙化石的发现对大陆漂移假说提供了证据。被压扁的沙子先提出问题,提出了“撞击说”和“火山说”两种观点;然后具体分析论证,用事实从正反两方面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撞击造成恐龙灭绝。(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在于训练学生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能够有目的地筛选信息,并加以概括的阅读能力,为后文比较两篇文章作了铺垫。)三、 深入探究这两篇文章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在文章中所“扮的角色”不同。明确:第一篇中,谈到恐龙灭绝的历史,谈到它的化石无处不在,是为了证明另一个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第二篇,恐龙的灭绝成为了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第二课时一、品味精彩这两篇短

21、文以“恐龙”为话题,却谈论了两个颇有深意的科普知识,读后却认为这些蕴藏其中的深奥抽象的理论说得浅显易懂,着实让人兴致盎然,你说说这两篇文章有何出彩点,作家用了什么妙招?依据文本说明(可以说明顺序、语言、方法、角度等方面入手)。明确:1专业术语用平实语言具体诠释,说理深入浅出,深奥难懂的专业术语出现频率低。2借助逻辑顺序,重在说理,把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剖析,语言严谨,道理易懂。3说明方法多样,使说明对象阐释的更明白。4阿西莫夫素以驾驭语言和概念的能力著称。本文说明语言简练,浅显易懂。 5试结合上下文,说说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下列补充说明文字有何作用。 二、 悟出真味“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

22、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一句话对你有什么启迪吗?明确: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脚踏实地的研究态度,学科之间交织、融合,要有所收获必须有广博的知识。(这一环节以小组讨论形式进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体会科研思想,加强体验并获得思想上的启迪。)三、探究拓展走进图书室,网上冲浪,搜寻更多的有关“恐龙”的新的科研成果,办一期“恐龙情报站”的手抄报。(设计这一环节,让学生学会从不同渠道搜集信息,培养他们观察、探究的科学精神,将学生热情延伸到课外,鼓励他们运用一切资源学习语文。)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阅读课文所提供的材料,学会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2分析本文所

23、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忧患意识,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环境而努力。【教学重难点】1通过学习本文,在理清顺序、把握文章运用的说明方法后,收集和筛选信息,增强对生物入侵的紧迫感和责任感。2引导学生理解,如何看待迁移中的“人为干预”,为什么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为食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课文在学习中以合作探究为主,教师只作必要的点拨指导。【课题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 导入新课,激发探究欲望孔子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但在湖南长沙,面对“满城尽带黄金甲”的一枝黄花云南滇池扰乱一池春水的水葫芦,人们却痛下杀手,欲赶尽

24、灭绝,为什么?请走进生物入侵者。二、 自主释题,引发阅读兴趣读课题,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入侵”和“生物入侵”的含义,再谈读题后你最想了解什么内容?应让学生自由发言,对其解释由学生自主评价,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并能通过读题明白文体,了解文章重点,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三、文本构建探究平台自主阅读,并探究讨论。1在文中勾画出“生物入侵者”含义的语句。2文章除了告诉我们什么叫“生物入侵者”,还讲了哪些内容?3你认为学习本文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试拟出本文学习目标。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明确:(1)生物入侵者:指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并对新的生态系统产生破坏的生物。(2)还告诉了

25、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径。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采取的相应措施。可见本文按照摆出现象,探究原因,揭示原因,采取措施的逻辑顺序安排材料的。(3)阅读全文,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学习本文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了解生物入侵的危害,了解生态环境知识。培养关注身边生活的科学意识,环保意识。探究性学习仍需以文本为支点,通过学生自主阅读,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最大限度的减少教师多余的讲授和不着边际的指导,从时间上确保学生的自主学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效率。四、合作交流畅谈探究收获文

26、章标题为生物入侵者,全文都起笔于生物入侵,落笔于启示,在平实、准确的说明中诠释了一种特殊的生态现象,使人读后可产生理性思考,那么,学完本文后,你有何收获呢?提示:收获可以是写作技法上的,还可以是思想上的,用“学完此文,我明白了收获了”的句式理性地叙述自己的提升、认识和思想的升华。明确:可以从说明方法深入浅出的说明事理的好处方面谈。可以从培养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入手谈。也可以从学到的写作说明文的方法上谈。还可以从对自己认识自然、提高环保意识方面谈。同学们你们获益匪浅,老师也收获了许多。老师的收获是:大自然的点滴折射出睿言哲语,启迪我如何敬重自然,同学们的思维折射出诚挚、善良的天性。启迪我如何尊重学

27、生。设计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观察生活,留心生活,联系自我,勤于思索,初二学生进入思想,性格生理发育期,求知欲,表现欲都很强,想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从关注书本到联系生活,树立在语文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体验学习语文之乐。五、唇枪舌剑实践中高瞻远瞩1以“对生物入侵者要不要人为干预”为辩题,组织一次小型的辩论会。基本观点:(1)人类不应该过多地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过程,失衡是暂时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界的平衡最终会得以实现。(2)人类必须干预“生物入侵者”,如果听任其发展,自然界物种的多样性会受到严重破坏,人类社会将会有巨大的经济损失。辩论问题本身并没有是与非的定论,但在辩论、

28、求证的过程中,让学生能跳出文章本身,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使学生处于亢奋的学习状态,使语文课堂充满着智慧的交融,表现出个性的张扬,成为学生成长的沃土、精神的栖息地。2对生物入侵者现象设计理想的治理和预防方案。 组织形式:抽题(激趣)设计方案(小组合作)评委打分(同学聘定)专家点评(生物教师)。方案构想: (1)加大宣传的力度;严格动植物检疫。 (2)谨慎引进外来物种。(3)查清我国现有的外来有害物种的种类数目及危害状况;加强对已知的外来有害物种的防治及综合治理工作。 (4)政府主导;设立严格的管理体制,由专人负责。 (5)生物治理;保护自然环境。 (6)变废为宝;进行报告监控;农林质检防疫部门配

29、合。学生自由发言,相互传递信息,交流自己的所想和体会。拓展信息量,激活课堂。注意答案不求整齐统一,鼓励张扬个性,拓展延伸。创设民主开放的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和全面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取长补短,互相启发,集思广益,使学生得益于课内,得法于课文,为我所用,为我所得。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丰富的内涵。2了解我们生活的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用心感受其丰富多彩,认识声音对我们成长的意义,学会倾听声音。3整体感知文章,把握内容要点,学习筛选和概括主要信息。【教学重难点】1以读带析。充分领会本文语言的精美,学会全方位的品评鉴

30、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欣赏到的美点。2通过仿写,学习本文的语言技巧,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用“耳朵”细致地体味生活。【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 导语激趣黑夜给了我们一双黑色的眼睛,我们却要用它来寻找光明,造物主给我一双聆听的耳朵,它却因喧嚣的都市迷惑的太久,长久听不见天籁之音,走进本文,我们的双耳会更灵动,大自然的奇妙交响,人生的甜美酣畅会声声入耳。(设置导语主要是为了唤起学生对听觉的情感体验,切入文章主题,吸引注意力,引起学习兴趣。)二、朗读体验1听老师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点评: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并了解学生通过预习,对课文的理解程度。2自由地快读全文,理清文章大意。3齐读课文,

3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划分结构。4指名读课文,想一想你记住了课文中的哪些内容。5自由地朗读能引起自己同感的语句。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中的语言美。明确:(1)课文描述了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对声音和我们生活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强调了声音对我们的意义,使我们关注声音,用心倾听。(2)文章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第二部分:探讨了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声音伴随我们成长,并构成了丰富奇妙的世界。第三部分:以游戏的方式引领我们进入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再次印证了文章中心。点评:通过多层次读课文,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本环节设计了读析说,使学生全面发展,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三、美点赏析1默读课文,把你觉得描写优美的句子画下来,多读一读。2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与同学共同分享。3读给大家听一听,让我们和你一起去欣赏。 4老师适当点拨,并给予恰当的朗读指导,让学生体会语言的音韵之美。让学生有个性地进行阅读,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5任选一个话题,谈谈自己的品悟。(1)文章内容美,美在(2)文章语言美,美在(3)文章结构美,美在(4)文章人物美,美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最后推选中心发言人,在全班交流,让学生在阅读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不必追求体验的深度和广度,要让学生感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