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第一课春节讲解_第1页
校本课程第一课春节讲解_第2页
校本课程第一课春节讲解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课 春节教学目标:知道我国传统节日 春节的由来和习俗,了解有关春节的1.诗歌。初步培养学生阅读和收集资料的能力。2.体会中国传 统文化的深厚和悠久,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3.课时课时安排:4课 前准备:搜集有关春节的资料。 教学过程:春节简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同学们,我国是个多民族、多节日的国家。 节日文化生活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性、 地域性和稳定性。例如,我国民间有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有庆 贺丰收、合家团圆的中秋节,有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清明节,有纪 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端午节等。这些节日生活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 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2、 春这节课我们一起学 习我国民间最隆重、 节。板书课题。二、讲授新知:,是我国重 要的传统节日。它是农 师: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历一年的岁首, 即正月初一,一般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开始,到正据说是从原始社 会的“腊祭”中国人过春节,月十五“元宵节”止。演变而来的。人 们经过一年的辛勤劳动,到了岁末年初,用收获的农猎物祭祀众神和 祖先,这就是“腊祭”。人们在此期间不干活,聚在便成为后代的重要节日 这样代代相传,一起联欢聚饮、歌舞戏耍,你知道春节时的生活习俗和节日活动都有哪些吗?春节。小组交流。拜年 吃饺子、扫尘、守岁、贴春联、集体汇报。女口: 备年货、师:每一种习俗都有它的由来,接下来请同学们自

3、主读书, 了解关于春节的一些情况,一会咱们一起来说一说。 学生自主读书C 集体交流学习所得。春节又叫“过年”,俗称“年”,“年”是一种为 人们带来坏运,“过”“年”树木凋蔽,“年”气的想象中的动物。一 来,百草不生;一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到了农历腊月三十日,时针 移过半夜十二点的时候,春节便来到了。按照我国农历,俗称年初一, 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正月初一前有祭祖、扫除污秽. 三十日要贴门神、对联、吃饺子、放鞭炮,除夕“守岁”等仪式;正 月初一晚辈向长辈拜年,然后到亲友家贺年。亲友第一次见面时,说 些“发财”、“过年好”等话互相祝贺,新女婿要到岳父母家中拜年, 一般

4、选在年初三,另外,各地除互相登门拜年,节日中还有给儿童压 岁钱、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这期间花 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直到元宵节(正月十五)过后,春节 才算结束。三、课堂小结:师:这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我国的春节,大家有什么感想?学生自主谈感想。第二课时春节的由来与传说一、师生谈话导入:师: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我国的传统节日一一春节,这节课我们来了解春节的由来与传说。板书课题。二、学习新知:(一)春节的由来: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 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 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

5、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 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 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 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 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 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 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 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 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 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 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 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

6、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这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日期间,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 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二)春节的传说:1.熬年守岁的传说。师: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 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的到来的习俗, 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请 同学们自己把这个故事读一 读,相信读完之后大家对“年”会有更 深的了解。学生自主读书。找一名学生向大家讲解“熬年守岁的传 说”。太古

7、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 们叫“年”。它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 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 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 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 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 的圭寸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 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祇有村东头一位 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笑道:“婆婆若让我在你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怪兽赶走。”老婆婆惊目

8、 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 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祇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半夜时分,“年”怪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日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怪兽浑身一抖,怪 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 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 往前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 开,祇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 这时, 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

9、的许诺。 乡亲们一 齐拥向老婆婆家,祇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 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 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 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 怪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 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师: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一直流传至今,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 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 意、。2万年创建历法的传说。学生自主读书。师介绍此传说。相传,在古时

10、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 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 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 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 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 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 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 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 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

11、 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 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 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 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 来历。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 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 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 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

12、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 念德高望重的万年。3贴春联和门神的传说。师:大家知道过年的时候人们都会在门上贴春联,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 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关于春节贴春联的传说。学生自主读书。师:现在大家知道了吧,以前人们在桃木板上写对联,现在又在象征 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 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师: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 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大家 见过门神吗?说一说他们都是什么样子的?学生畅所欲言自己见过的门神图片

13、。师: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三、课堂小结: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第三课时春节的习俗一、师生谈话导入: 师: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 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 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同学们,你们在春节的时候都会干什么呀? 学生畅所欲言。二、教授新知:师:从前过春节有很多习俗,有些带有迷信色彩,如祭灶、接神、敬 天等,随着人们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已被破除;而一些富有生活情 趣和积极意义的活动,如扫尘、贴春联、贴福字、贴年画守岁、放 鞭炮、吃饺子、拜年以及各种

14、文娱活动等,一直流行至今,深受人们 喜爱。1. 扫尘:从农历腊月二十四起,直到除夕,人们都要把房子打扫一遍,并做好 个人洗理卫生。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 求。2. 贴春联:春联又叫“对联”、“对子”。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春联 起源于桃符。传说古代东海度朔山有棵桃树,树下住着神茶、郁垒二 神,管理万鬼。如有鬼作恶,二神就把它捉去喂老虎。老百姓为这就 是过春节时就在桃木板上画上二神的像挂在门上,了驱除鬼怪, 桃符。后来有人在桃符上写上吉祥的话,久而久之,桃符逐渐演变成 对联。桃符原有迷信色彩,春联则表达了人们过春节的喜悦心情和 美好愿望,所以至今仍深受人们的喜爱。

15、3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 剪纸在我国是 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 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过春节时,人们把写在红纸上大小不同的“福”字贴在门上、柜上、 缸上、粮囤上,意思是祈求在新的一年里,福满门庭。还有的人故意 把“福”字倒着贴,取“福”到了之意。4守岁:民间历来有过年“守岁”的习俗。除夕之夜全家团聚,通宵不寐,大 人叙旧话新,预祝来年万事如意;小孩嬉戏玩耍,燃灯放炮。5拜年:大年初一人们都要走出家门,亲朋好友,邻居们都互相问好。拜年的 习俗源于远古的传说。传说那时,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每到除夕 之

16、夜,都要出来挨家挨户地吃人。人们怕被吃掉,就在除夕到来之前 把肉食放到门外,然后紧闭门户,在家躲到初一早晨再出门,出门后 见面互相作揖道喜,祝贺没被“年”吃掉。这就是最初的拜年。以后 代代相传,成为习俗。至打宋代,有人感到登门拜年,费时费力,改 用名帖互相投贺,这就是最早的贺年片。6.春节食俗:腌腊味。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 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口 味也因地而异。吃饺子:过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但那时不叫饺 子而叫“馄饨”。大约到了清朝,馄饨才真正被称为饺子。清初史书 记载:“元旦子时(午夜12点)馔同享

17、,各食扁子,名饺子,取更岁 交子之意。”以后又把“交”字加上食字旁,便成了今日的饺子。过 去吃饺子是过年的象征。现在吃饺子早已是家常便饭了。 但正月初一 这一天,人们仍有吃饺子的习惯。三、课堂小结: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第四课时 春节的诗歌一、师生谈话导入: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春节的诗歌。板书课题二、学习新知:(一)学习元日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1让你了解: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 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官至宰相,

18、主张改革变法。诗作元日、梅花等最为著名。2帮你理解: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现在的春节。爆竹:鞭炮。山家以除夕烧竹,竹爆裂之声令山魈畏惧而远避。一岁除:一年过去了。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 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 进了屠苏酒(意思是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瞳瞳:光辉灿烂。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桃符: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后来演变成春联。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 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 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19、3古文今解: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春风已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碗。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门万户,家家都用新的桃符把旧的桃符更换。引你欣赏:4.抒发了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迎来新年。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爆竹声中一岁除”,首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次句起句紧扣题目,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 三句“千门万户瞳瞳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瞳瞳” 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 新桃换旧符”,既是“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 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新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挂在门 上避邪的桃木板。像、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桃换旧符”与首句 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象。(二)学习田家元日 田家元日(唐)孟浩然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 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让你了解:1.),襄州 襄阳(今湖北襄阳)人。早年隐居鹿 740689孟浩然(门山,后曾 漫游江淮吴越。四十岁到长安求仕,失意而归。张九龄作三年后病卒 于家中。孟浩然一生以隐逸居荆州长史,曾辟其为从事。多,诗与王 维齐名,世称“王孟”。其诗主要描写隐逸生活和摹写旅途山水风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