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高校教学质量评估_第1页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高校教学质量评估_第2页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高校教学质量评估_第3页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高校教学质量评估_第4页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高校教学质量评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高校教学质量评估童华炜1,彭岩2(11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006;21广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摘要高等教育评价是现代教育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也是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借鉴国内外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的新理念,建立有效的内部、外部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机制,使其真正发挥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作用,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保障;高等教育质量评估;高等教育管理理论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2909(2006022*近几年高校的不断扩招,在为社会大众提供大量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同时,师资的不足、教学基础设施的匮乏、生

2、源质量的下降、教学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导致高等教育质量的下降,也使得高校的教学质量成为众矢之的。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机制保障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成为社会各界、政府有关部门、高校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一、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教育评价源于企业产品的质量保障是伴随着产业革命的兴起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质量保障是指生产组织为使人们相信某一种产品或服务能够满足既定的需要所必须的全部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质量保障大体经历了质量检验控制(I QC、统计质量控制(S QC和全面质量管理(T QC3个发展阶段。其中,20世纪60年代发展至今的全面质量管理是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其理念包括了质量管理的全员性、全过程性、全面

3、性、关注顾客、体系方法5个方面,这些理念同样也体现在高等教育体系内部的质量保障上。此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从保障层次上又可分为两个层次的内容:第一,为高校内部为达到一定的教学质量标准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与行动。高校的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的基础,因此首先应采取全面质量管理等方法加强高校对教学质量的控制,这是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根本途径。第二,为教育行政部门、专业评价委员会、社会评价等对高等教育质量的监督、检查,这也是对高校内部教学质量控制的反馈,可促使高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与此密切相关的教育评价作为一种专业活动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且成为现代教育研究的三大领域之

4、一。当前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对教育评价的研究与实践,并将其作为核定学校办学效能、评定个人工作绩效、改进教育政策法规、改善教育管理体制、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可以说,教育评价从产生之日起,其主要的功能就是保障学校教学质量。很多教育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教育评价在保障高等教育质量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并结合本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状况确立了有本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评价机制,有效地保障了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评价是外部教育质量监督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般由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及民间组织的专业机构及专业委员会等对高等教育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检查高校教学质量,也是为了帮助和促使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另外,为了采用一

5、定的方式保障外部评价的2006年6月第15卷第2期高等建筑教育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in Ins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Jun.,2006V ol.15N o.2收稿日期2006204220作者简介童华炜(19622,男,河南信阳人,广州大学副教授,从事高等教育研究。有效性,鼓励高校采用这种方式保障自身的教学质量。二、建立有效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机制我国目前推行的外部评价主要是国家教育部组织的国内各高校教学工作评估。不断总结现有评估体系和机制的优缺点,使之不断改进和完善,从而真正成为保障高等教育质量一条重要的途径,

6、切实起到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作用,这是需要每一个教研人员和管理者不断深入探讨的课题。在保障高等教育质量体系及其质量评估设计的过程中,有必要把握几个先导概念。(一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的新理念1.关于高校的管理文化人的一切行为是受其思想观念支配的,管理的理念、模式、方法选择首先取决于管理者的观念,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管理。高校管理也是这样。因此,高校管理必然是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的实践。从时间进程来看,高校管理文化理念大体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理性主义主导下的高校管理文化。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管理文化受科学主义文化的影响,深深地烙上了“科学”与“效率”的印记。“经济人”和“工作组

7、织”的假设,“效率”和“科学”的管理制度与规范,以工作为中心的独断型的管理方式分别成为高校管理文化的重要特征。第二阶段,人本主义影响下的高校管理文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种非理性主义思潮兴起,导致了一种与科学主义文化相对的人本主义文化的产生。人本主义文化主张管理组织的建构必须以符合人性的多方面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或自我实现作为尺度,提出了“社会人”、“健康人”和“复杂人”的假设。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治校、民主管理,以人为中心的民主,“无为而治”的高校管理方式则是人本主义高校管理的理念和特征。人本主义管理文化将管理引向了追求个人与组织和谐、兼顾经济效率、承认并尊重人的尊严的新时代。第三阶段,

8、21世纪的高校管理文化。21世纪新高校管理文化借鉴了理性主义管理文化的合理成分,如科学管理方法、科层组织制度的合理使用等,吸纳了和谐观念和集体价值观的人本主义文化。以“观念人”和“生活组织”假设为理论支点。“观念人”假设认为高校组织成员确实存在着生理上(物质上、心理上(精神上的多种需要,更重要的是还有自己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生活组织”假设认为高校组织作为一个实体,具有工作和生活两重属性。高校组织不仅是成员实现自己理想和价值的场所,具有劳动的职能,还是一个由关怀和情感组成的生活场所,具有享受的职能。这种管理文化倡导通过工作丰富化来促进个人的自我实现,在管理中提倡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相结合,采

9、用适应性的领导方式,以及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和民主管理等等。公平原则、平等原则、人道原则决定着管理活动的基本方向。民主原则则可以看作是公平原则、平等原则和人道原则的具体展开。融合了公平、平等、人道、效率、民主的和谐的集体价值观的高校管理文化是21世纪高校管理文化的必然选择。这种和谐包含了高校组织成员之间、组织之间、组织与成员之间的平等、互利、互助的和谐关系,也包含了组织与社会、组织与地球之间的多层次的和谐相处。2.关于高校组织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20世纪60年代,西方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从“工业经济”到“服务型经济”的变化,随着工作性质的变化,控制和协调工作过程的社会关系也发生了变化,管

10、理再也不能完全依赖“机械的纪律”和科层的规章来维持。所以,组织和管理的策略开始强调“共同远景”(Shared vision、参与决策、现场管理(Site-based management和质量集团(Quality cir2 cles等概念,它们都把劳动者参与工作过程的观念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与此相应,高等教育管理理论在对传统教育管理理论反思的同时,出现了许多新理论,促进了高等教育管理新思潮的产生和发展。学校的本质是什么?传统的看法是组织。高校作为适宜知识分子生存和发展的组织,表现出与其他社会组织明显不同的本质特征。道德领导理论认为,学校知识生产和育人的特征决定了它在本质上是一个学习共同体,而组织

11、这一学习共同体的领导的着眼点和侧重点都是不同的。例如,就成员控制而言,组织侧重依靠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来进行控制;但对教师而言,再精细的规章制度都无法涵盖他们的一切行为。因此作为学习共同体必须重在目的、信仰、价值观、专业精神、团队精神、成员互依、对社会的承诺等方面的培养和建设。在组织结构方面,未来的管理发展趋势必须面对组织结构倒置。这种组织结构区别于传统的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其最上层是用户顾客,其次是第一线的基层工作人员,最后才是中层和最高领导者。高校领导及管理者要逐渐改变过去自上而下的权威管理模式,更好地服务于基层,探讨更好的适应未来组织结构下的管理方法和模式。这种模式需要的是组织管理的更高层

12、次和境界,它要求高校领导及管理者要树立人人都是管理主体的观念,将教职员工视为决策的参与者和执行者,进行人本化的管理。人本管理是一种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和组织管理最重要的资源,以促进人自身完善与发展为根本目的,强调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辩证统一原则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高校管理中可具体体现为民主管理中的双向交流、服务观念、团队创新的组织理念等等。强调高校的教职员工不是在制度的约束下进行工作,而是自觉地把工作视为人生发展的组成部分。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要求组织的领导及管理者在组织结构、管理方式方法、人员构成等诸方面要逐渐采用弹性战略管理模式,从而让基层工作人员和广大

13、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面对不断变化的不确定情况和环境独立果断地处理问题,从而使组织成为一个自我组织、自我调节的有机整体,协调、有序、高效地运行。(二建立有效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机制要建立有效的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机制,需要参考和借鉴现代教育管理新理论,结合国内外的教育评价实践,对现有评价机制进行总结和反思。1.高等教育质量与高等教育评价对高等教育质量这一概念,国内外学者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这里主要从顾客和相关方的需要出发进行探讨。教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具有社会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离开高等教育的价值谈高等教育质量显然是没有意义的。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是建立在高等教育价值的基础上的。高等

14、教育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包含两个层次,一是满足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需要,二是满足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西方有学者在讨论学校效率与质量的问题时,认为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指出学校教育效率(质量的3个重要目标,即学术成就、工作满意度、学校效率。与此相应,高校教学质量具体应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提供面向高等教育消费者的教育及教学,保证为社会及高等教育消费者提供满意的服务;另一方面则是为其内部的内在消费者(教学科研人员提供保障教学科研的设施、条件、环境、相应的管理及服务,保证为社会提供其所需要的教学科研成果。所以,高校的消费者及最终服务对象就绝不

15、只是学生,学生仅仅是高校提供高等教育的第一类消费者;高校的教学科研人员作为其提供的科研及学术研究环境的消费者,则为高校的第二类消费者(视为高校的内在消费者,他们既是高等教育消费的提供者(为教育服务的供给方,也是高校提供教学科研环境的需求者(为高校提供学术及科研服务的需求方。如果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仅仅是面向第一类消费者而忽略甚至没有面向第二类消费者,则明显有失偏颇,高校存在的价值基础势必弱化,高校的人才流失现象将会更为加剧,高校的市场化倾向和短期行为将更为明显。所以,建立有效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机制,就要在管理模式上,具体在评价主体及对象、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体系及指标设计上,都需要不断

16、地加以改进和完善。2.高等教育评价与评价目标的适当性质量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达到事先制定的计划,如果目标是模糊的,则质量管理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能流于形式。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功能和高等教育机构的类型也在不断变化,很难用统一的质量标准来衡量不同的院校。对高校教学质量评估的最基本要求应该是高校目标的适当性,如对定位于职业教育的院校与定位于创新研究型的高校的评估,其评估的方法、内容、手段和措施都有本质的不同。高校只要确立了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并有达到目标的实施机制,其具体成果表明目标正在或已经达到,则说明目标与质量之间是相互适应的,是能够保障其质量的。所以,对高校教学质量评估

17、不应一概而论,搞一刀切式的评估,这种评估的弊端目前已显而易见。结合一些国家的做法和经验,对高校教学质量的评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各高校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取舍:(1目标定位是否明确;(2是否有与目标定位相适应的高校内部质量保证机制、教学过程质量控制机制及其在实践中的具体运行情况及教学成果;(3是否有与目标定位相适应的高校科研条件、环境、管理及质量保障与监控机制及相应的成果;(4是否有与满足第一类消费者和第二类消费者需求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及内外部、软硬件各方面的资源与环境。高校要有充足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以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还应注意完全定量化的指标及规范化管理在某些项目及内容的管理

18、中是否适用。以人为本的管理应贯穿质量管理及监控的始终。3.评估的规范化与创新精神1997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世界管理大会为未来管理世界勾勒出十大变化趋势,其中创新精神很值得我们关注。创新是管理的主旋律,常规型管理模式将被创新型管理模式所取代。高校管理同样存在着创新,这种创新包括在管理战略、观念、组织、制度等多方面的创新,创新观念应渗透于整个管理过程之中。高校更应该创造一个适合于每个人都可以创新的环境和机制。从目前高校的管理模式来看,现行教学评估的目的、评估过程有让高校教学的方方面面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趋向。所谓“规范化”,就是把所有的考核与管理指标进行定性与定量化处理,试图建立一个“客观公正”而不以

19、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甚至可以直接用微机和软件来管理和考核的体系。教育部在对高校的评估过程中拟定了定性定量的三级考核标准体系,并利用各种方式和手段促使高校向规范化管理的方向趋近。每一个高校都有一本厚厚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文件汇编,对教师的日常管理和教学监督不仅表现在课堂纪律方面,而且深入到教师的精神层面。在这种规范化管理模式下,不仅一般教师的职业自主空间越来越狭窄,就是教授的个人选择空间也被大大地压缩了。人文科学的传统个性与个人化研究几乎被挤压成了生产流水线。在迅速膨胀的日益宏大精密的管理体系面前,无论是作为个体的教师还是作为管理者的工作人员都相对变得渺小无助。传统教育理念认为:知识的代际传递有不可

20、抹杀的个性与个人特征(尤其是人文知识系统,因此,在高校中教授是中心。而现行的高校管理理念则认定:所有知识必定有一个客观周密的体系,所有从事该知识教育的人都必须服从其无可置疑的客观性要求。评估导致的形式主义盛行反过来促使管理者在“规范化管理”下扼制教师的学术与思想个性,必然导致教师、学生及有关管理人员的思想僵化、行为谨慎,缺乏创新。规范及标准化的高校管理将推动高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其对于保障高等教育质量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但这里尤其需要处理和协调好规范化与标准化的高校管理与高等教育的自身特性之间的关系。从国外发达国家的高校管理模式来看,在高校管理的新理念下,大部分高校采用的是以教授为中心

21、的教学科研管理方式。英美德日等国大学主要以定岗的“责任教授”为中心,组成学科梯队。责任教授集人事权、财权于一身,既是教学科研的带头人也是微观教学管理的枢纽,同时为教学质量对学校和公众负责。责任教授在岗期间享有很大的管理权力。由在岗责任教授组成的学校教授委员会负责学校的重大决策,甚至对校长人选行使监督与否决权。为了保证权威教授或大牌学者的学术地位,不少欧美大学特别设立了“终身教授”岗位。其用意便是让这部分精英学者超越于种种以时间为单位的考核式管理,保持其学术精神的创新性、独立性与完整性。4.建立多元化的弹性评估体系“多元”主要是指高等教育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知道高等教育质量应体现

22、为在一定学术成就基础上满足国家、社会、个人等多方面的需求。因此,在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上应吸收这些高等教育服务对象的参与,构筑多元的评价体系。目前我国评价模式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行政导向,教育评价主要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实施,主体单一。这种评价机制存在明显的缺陷。多元主体评价可有效地解决传统评价存在的某些问题。评价的多元主体性既有利于全面了解评价对象,同时也可以互相验证各主体评价结果,以减少偏差,为全面合理地评价高等教育质量提供系统、全面、准确的信息。在这里,高校的自我评价是其他各类评价的基础,在某些情况下,其他评价可能直接转化为对高校自我评价的验证。从世界范围来看,多元主体评价包括高校自身、学生及家长

23、、社会及需求单位、国家及相关部门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多元评价,这将是未来教育评价发展的方向。对高校教学质量评估的形式多样,侧重点各有不同,指标内容也不完全一样。比如美德两国对高校教学质量外部评估的侧重点就有所不同。在大学的教学和科研形式方面,德国采取的是以主讲教授为主的讲座形式,所以其大学外部评审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对教授资格的评审,外部评价的另一内容就是对大学科研方面的评价。德国在对高等教育系统的质量评估方面已趋于制度化。德国大学的外部评价是由州和民间机构共同进行的,公众对于大学质量的关注并不是学校本身,而是其毕业生的质量。而美国大学的外部评估则是把学校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的,外部评估的内容不仅包括

24、教育方案,而且还涉及到有效的管理、学生个人服务、财政物资资源、管理能力等各个方面,其外部评估工作的侧重点是将评估对象作为一个整体,对其工作进行全面评估,一切影响到教学质量的因素都在评估内容之列。我们应该以发展的观点,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具体情况,建立弹性的与各高校自身定位目标相适应的能够有效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机制。综上所述,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体制的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和健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掌握管理学特别是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的一些新理念,深入研究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特性,探讨有效保障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管理模式和评价机制,是每一个高等教育领导者和管理者需要不断学习和深入探讨的问题。参考

25、文献1王端庆,等.国内外加强高校教学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新进展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94-107.2贾汇亮.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价机制建设J.高教探索,2003,(1:18-21.3李汉邦,宋烈侠.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几点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4,(2:52-531.4候威,等.新西兰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的新框架J.比较教育研究,2003,(1:52-571.5欧阳玉.构建“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N.光明日报,2005-04-10.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safeguard and theuniversity teachin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