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背景下改进学校教研_第1页
课程改革背景下改进学校教研_第2页
课程改革背景下改进学校教研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程改革背景下改进学校教研    摘要  课程改革特别是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对原有的学校教研制度和教研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学校教研如何面对新课程?构建新的学校教研文化、创造新的教师教研生活,是学校教研主动适应新课程、推进新课程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 关键词  学校教研    新课程    教研文化    教研生活   课程改革特别是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对原有的学校教研制度和教研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学校教研如何面对新课程?这是每一所学校、

2、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的现实问题,对推动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校教研面临的新挑战 学校是课程改革和实施的基本单位,学校教研的重心在学校,围绕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展开研究,寻找改进策略,促进师生和学校的发展,是学校教研的基本任务和特征。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研主要采取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教研机制,学校的教研活动主要围绕上级教研部门(各级教研室)的工作安排而展开,根据上级的要求来完成教研任务,学校教研的重心偏离了学校,研究的许多问题不是学校自身的实际问题,不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真实具体的问题。在这种教研机制的影响下,学校和教师逐渐缺失了教学研究的自主性、自觉性和现

3、实性,要么依赖或等待上级教研机构布置教研任务,要么脱离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申报教改课题,为教改而教改(因为评职评优或晋级的需要等);或扯虎皮作大旗,盲目引进或参与校外所谓的省级甚至国家级的科研课题研究,搞形式摆花架,徒有虚名。这种教研风气很不利于学校教研文化的健康发展。 新课程要求学校教研以校为本,从学校实际出发,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充分发挥学校和教师的自主性、创造性,解决学校、教师和学生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教师专业进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校持续发展。学校教研如何面对新课程的新要求?我们认为,构建新的学校教研文化、创造新的教师教研生活,是学校教研主动迎接新课程的挑战和

4、把握新的发展机遇的必然选择。 二、构建新的学校教研文化 学校文化建设是实现教育培养目标的关键,课程改革的成功最终需要学校文化建设的依托。教研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新的学校教研文化既是课程改革深化的要求,也是学校持续发展的需要,对课程改革和实施具有根本性的保障作用。 1适应发展要求,建立校本教研制度。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出:“学校应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可以说,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是高中课程改革和实施的亮丽风景线,是构建新的学校教研文化的前提和基础。 (1)建立自我反思机制。 高中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要求教师成为反思

5、型的实践研究者,实践证明,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教学与反思相结合,不仅是学者型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学校新的教研文化的价值体现,它能够帮助教师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质,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活方式。同时,自我反思也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内在机制,学校只有经常自觉地反思自己的办学思想、发展战略、管理制度、师生发展以及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寻找出解决办法,不断调整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策略,才能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 (2)形成同伴互助制度。 同伴互助是指教师之间的交往与互动,旨在形成学校教研合作文化,是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灵魂。学校作为民主、开放的学习化组织,十分需要教师

6、集体内部的专业争论和合作研究,只有教师集体参与研究,才能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共同体,形成教师通力合作的研究氛围和教师之间积极合作的伙伴关系,才能构建一种新的促进教师合作和发展的研究文化,形成一种共同的教师生活方式。当前尤其要加强教师在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互动、交流、对话、协作等,通过同伴互助,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政和孤立无援的现象,加强彼此之间的专业切磋和协调合作,共享经验,共同成长。 (3)构建专业引领网络。 校本教研强调“以校为本”开展研究,并不意味着学校教研的自我封闭,相反,新课程的实施更需要学校建立一种开放性的教研网络。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明确指出:“学校应与教研

7、部门、高等学校等建立联系,形成有力推动课程发展的专业咨询、指导和教师进修网络”。校本教研是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专业人员的介入是校本教研纵深化和持续化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因为离开了专业人员的引领,只有学校同事间的互助和横向交流,校本教研常常会自囿于较低水平的反复,甚至出现停滞不前的局面。因此,学校应积极主动争取校外的专业支持,与当地教研部门及高等学校建立长期的教研合作关系,通过校外的专业引领不断扩大理论视野,提高研究能力。2立足校本研训,建设学习型学校教研组织。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学校教研立足于校本,服务于师生,自下而上,开展研究,这对学校教研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学习型学校教研组织势在必

8、行。 (1)回归校本教研功能,充分发挥学校教研组织的校本研究作用。 学校教研组织是学校开展教研活动的基本载体,其主要组织机构有学校教研(科)室和学科教研组。从传统的学校教研组织功能来看,学校教研(科)室主要是管理学校教研工作,学科教研组则主要是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听课,共同研讨教学问题,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自上而下的教研方式主导学校教研工作,学校教研重心时常脱离学校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因而影响了教师专业的快速成长和学校教研文化的健康发展。新课程要求学校教研组织立足学校自身的教育教学问题展开研究,把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首要任务,这就要求学校教研组织回归校本研究功能,学校教

9、研(科)室要做好校本教研的总体规划和管理工作,加强指导力度,组织教师开展理论学习和校本课题研究;学科教研组要从教师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研究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真实问题,充分发挥教师校本研究的主动作用,形成浓郁的校本教研文化氛围,使学校教研组织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 (2)大力开展校本培训,进一步增强学校教研组织的凝聚力。 校本培训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培训目标直指学校改革和教师发展的具体要求,培训结果可直接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持续发展的内在激励机制。学习化的学校教研组织应将校本培训作为开展校本研究的重要内容,精心制定符合学校和教师发展实际的培训计划

10、,采取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校本教研能力,增强教师对学校教研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凝聚教师集体智慧,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践证明,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实践工作能力最有效的培训方式,是学习型学校教研组织建设的重要途径。 三、创造新的教师教研生活 教研生活是教师生活特别是教师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师教研生活质量直接影响甚至决定教师的现实生活状况,对学生的课堂生活质量和学校的教研文化建设也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认为,新课程的实施为提高教师的教研生活质量,创造新的教师教研生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能不能把握机遇,主动适应课程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11、。 1要树立教研新理念。 新课程十分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强调通过校本教研来改善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重建教师的教研生活,给人以高度的人文关怀。因此,广大教师应树立新的教研理念,要自觉地将教学研究作为自己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将提高教研质量视为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来对待,彻底摒弃过去那种消极被动的教研心理,以对生命的热爱和追求去拥抱教研,展示人生。 2要赋予教研新内容。 传统的学校教研由于冷漠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生活价值,教研内容显得狭窄,局限于教材、教法和考试等领域,关注的只是学生的学业成绩,教研成为绝大多数教师的工作负担,更谈不上带给教师生活以幸福和快乐。新课程极大地拓展了学校教研内容,完全确

12、立了教师在课程改革与实施中的主体地位,只要教师具有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几乎所有有关教育教学的资源和问题都可以成为教师研究的素材或对象,为教师教研活动提供了宽阔的平台,并且教研内容的丰富多彩,更加充实了教师的教研生活和精神世界,使教研活动成为教师享受愉快生活的精神园地,最终提升教师的生命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3要探索教研新方式。 中学教师的教研不同于教研员或大学教师的研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即“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是一种典型的行动研究,自我反思贯穿于整个教研过程,或者说反思是教师校本教研最基本的要求和最普遍的形式。因此,我们要大力倡导教师开展反思型教学研究,通过反思不断形成教师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特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最终脱离“教书匠”而成为“学者型”、“研究型”教师。反思型教研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们过去经常采用的“问题研究”即是其中的一种。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叙事研究”越来越受到欢迎,成为开展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径。简单说,“叙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