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不等式》优质课比赛说课稿_第1页
《基本不等式》优质课比赛说课稿_第2页
《基本不等式》优质课比赛说课稿_第3页
《基本不等式》优质课比赛说课稿_第4页
《基本不等式》优质课比赛说课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本不等式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选择的课题是必修5第三章第四节基本不等式第一课时。关于本课的设计,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向各位评委老师汇报。教材分析教法说明学法指导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基本不等式” 是必修5的重点内容,在课本封面上就体现出来了(展示课本和参考书封面)。它是在学完“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解法”及“线性规划”的基础上对不等式的进一步研究在不等式的证明和求最值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求最值又是高考的热点。同时本节知识又渗透了数形结合、化归等重要数学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 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探索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最值问题。(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试验、归纳、判断、猜想等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体会数与形的和谐统一,领略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课程标准制定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不等式,并从不同角度探索基本不等式。难点:基本不等式的内涵及几何意义的挖掘,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二、教法说明本节课借助几何画板,使用多媒体辅助进行直观演示.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开始尝试活动运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享受解决实际问题

3、的乐趣. 课堂上主要采取对比分析;让学生边议、边评;组织学生学、思、练。通过师生和谐对话,使情感共鸣,让学生的潜能、创造性最大限度发挥,使认知效益最大。让学生爱学、乐学、会学、学会。 三、学法指导为更好的贯彻课改精神,合理的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主体,教师为主导.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分析,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四、教学设计运用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引入运用分析法证明基本不等式不等式的几何解释基本不等式的应用1、运用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引入ab如图,这是在北京召开的第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会

4、标会标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颜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象一个风车,代表中国人民热情好客。(展示风车)ba正方形ABCD中,AEBE,BFCF,CGDG,DHAH,设AE=a,BE=b,则正方形的面积为S=,RtABE,RtBCF,RtCDG,RtADH是全等三角形,它们的面积之和是S=从图形中易得,ss,即问题1:它们有相等的情况吗?何时相等?问题2:当 a,b为任意实数时,上式还成立吗?(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几何画板帮助学生理解)一般地,对于任意实数a、b,我们有当且仅当(重点强调)a=b时,等号成立(合情推理)问题3:你能给出它的证明吗?(让学生独立证明)设计意图(1)运用2002年

5、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引入,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中国数学的历史悠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运用此图标能较容易的观察出面积之间的关系,引入基本不等式很直观。(3)三个思考题为学生创造情景,逐层深入,强化理解2、运用分析法证明基本不等式如果 a0,b0 ,用 和分别代替a,b。可以得到也可写成 (强调基本不等式成立的前提条件“正”)(演绎推理)问题4:你能用不等式的性质直接推导吗?要证 只要证 要证 ,只要证 要证 ,只要证 显然, 是成立的.当且仅当a=b时, 不等式中的等号成立.(强调基本不等式取等的条件“等”)设计意图(1)证明过程课本上是以填空形式出现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这也能进一步培养

6、学生的自学能力,符合课改精神;(2)证明过程印证了不等式的正确性,并能加深学生对基本不等式的理解;BDEAC(3)此种证明方法是“分析法”,在选修教材的推理与证明一章中会重点讲解,此处有必要让学生初步了解。3、不等式的几何解释如图,AB是圆的直径,C是AB上任一点,AC=a,CB=b,过点C作垂直于AB的弦DE,连AD,BD,则CD= ,半径为 问题: 你能用这个图得出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解释吗? (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几何画板帮助学生理解)设计意图 几何直观能启迪思路,帮助理解,因此,借助几何直观学习和理解数学,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方面。只有做到了直观上的理解,才是真正的理解。4、基本不等式的应用例

7、证明(学生自己证明)设计意图(1)这道例题很简单,多数学生都会仿照课本上的分析思路重新证明,能够练习“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的过程; ()学生能够加深对基本不等式的理解,a和b不仅仅是一个字母,而是一个符号,它们可以是a、b,也可以是x、y,也可以是一个多项式;()此例不是课本例题,比课本例题简单,这样,循序渐进, 有利于学生理解不等式的内涵。例2:(1)把36写成两个正数的积,当两个正数取什么值时,它们的和最小?(2)把18写成两个正数的和,当两个正数取什么值时,它们的积最大?(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完成)设计意图()此题目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包含正用,逆用,体现了基本不等式的应用价值; ()强调利用不等式求最值的关键点:“正”“定”“等”;(3)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练习 :(1)若a,b同号,则 (2)P113 练习1.2设计意图巩固基本不等式,让学生熟悉公式,并学会应用。小结:(让学生畅所欲言)设计意图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业: 必做题:P113 A组3、4选做题:设计意图(1)必做题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熟练公式应用,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形成;(2)选做题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