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处理零散知识集合_第1页
污泥处理零散知识集合_第2页
污泥处理零散知识集合_第3页
污泥处理零散知识集合_第4页
污泥处理零散知识集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污泥脱水与污泥浓缩的区别国际污泥焚烧状况我国污泥焚烧应用情况及标准问题分析污泥焚烧工艺主要有三种:单独焚烧,污泥与垃圾、水泥窑的掺烧,污泥与燃煤锅炉的混烧。这三种工艺在我国都有很多的工程实践。例如:采用流化床干化-流化床焚烧的石洞口项目,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污泥焚烧工程;采用喷雾干燥-回转窑焚烧的浙江绍兴项目,是我国目前处理能力最大的直接焚烧项目,以及绍兴污泥与垃圾的掺烧发电项目,常州污泥与煤的混烧发电项目等等。污泥干化焚烧污染物的产生是该工艺受到质疑的关键,通过对以喷雾干化为核心的直接干燥焚烧和以流化床干化为核心的间接干燥焚烧两个工艺进行对比分析(如下图),我们来详细解析各个环节的污染产生及污

2、染防控策略污泥焚烧发展趋势:清洁焚烧技术污泥焚烧产生二恶英是不可规避的问题,开发清洁的焚烧技术是污泥焚烧的未来发展趋势。美国能源署和环保署公布第三代生物质能源利用热解-气化列为第三代生物质能源利用关键技术,即清洁燃烧。热解-气化关键技术根据工艺温度不同可以分为碳化、热解以及气化,三个概念稍微有差别,但是原理互相涵盖。碳化或热解工艺产物主要是可燃气体、油和炭。日本、美国、澳大利亚以及德国等国均已开发了热解处理装置,日本东京建成了最大的300t/d的污泥碳化工程,我国也已建立了工程实例。因此,污泥焚烧的发展趋势将是以热解气化为核心技术的清洁燃烧工艺。污泥焚烧发展趋势:清洁焚烧技术之所以称之为清洁燃

3、烧技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是尘的产生量少,污泥的流化床燃烧或其他燃烧技术的燃烧介质是污泥固相物料;而热解气化燃烧的燃烧介质是气态可燃气体,燃烧尾气含尘量低。其次热解气化燃气燃烧效率高,所含有害组分(如SOx、NOx、重金属等)少,烟气的排放量及污染物含量均在较低水平,从而大幅降低烟气的净化设备规模和运行费用成本再次是二恶英问题,二噁英产生需具备四大条件:氧气;氯化物;金属触媒物质;适宜温度。无氧环境及氯含量较低的污泥热解过程抑制了二恶英的形成,所以热解工艺可以避免或减少二恶英的产生。最后,污泥与煤共热解解决了城市中污泥焚烧面临总量控制的障碍,对于脱水不完全的污泥,在燃烧过程中需要添加

4、燃煤辅助燃料,因环评总量控制要求城区禁止新增燃煤设施的要求,而污泥与煤共热解制取清洁燃气后再燃烧,避免了直接焚烧燃煤的问题。综上分析,热解气化技术有效减少了粉尘、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恶臭气体以及二恶英等污染物排放,属于未来发展的清洁燃烧技术。污泥好氧消化与厌氧消化污泥好氧消化与厌氧消化污泥好氧消化 污泥好氧消化的本质就是对污泥进行长时间的曝气,污泥中的微生物分解代谢污泥中有机底物,在有机底物耗尽时,微生物进入内源呼吸阶段,分解代谢自身细胞原生质,使有机物转化为co2,h2o,nh3等稳定的物质,从而使污泥得到稳定化和减量化。 污泥好氧消化的本质就是对污泥进行长时间的曝气,污泥中的微生物分解代谢

5、污泥中有机底物,在有机底物耗尽时,微生物进入内源呼吸阶段,分解代谢自身细胞原生质,使有机物转化为co2,h2o,nh3等稳定的物质,从而使污泥得到稳定化和减量化。污泥好氧消化的本质就是对污泥进行长时间的曝气,污泥中的微生物分解代谢污泥中有机底物,在有机底物耗尽时,微生物进入内源呼吸阶段,分解代谢自身细胞原生质,使有机物转化为co2,h2o,硝酸盐硫酸盐等稳定的无机物质,从而使污泥得到稳定化和减量化。污泥好氧消化与厌氧消化1、好氧消化的优点有: (1)基建费用低,前期投资少: (2)操作简单,运行管理方便; (3)生成的产物类似腐殖质,肥效高; (4)处理后的污泥上清液bod5较低(小于10mg

6、l); (5)对悬浮固体的去除率与厌氧法大致相等。2、缺点有: (1)需要曝气,运行费用较高;(2)好氧消化以后的污泥脱水相对困难。污泥好氧消化与厌氧消化厌氧消化 在无氧条件下,污泥中的有机物由厌氧微生物进行降解和稳定的过程。 有机物质被厌氧菌在厌氧条件下分解产生CH4和CO2的过程。因氧是在空气缺乏的条件下从有机物中移出而生成CO2的。无论是酸性发酵,还是沼气发酵,参与生化反应的氧都是来自于水、有机物、硝酸盐或被分解的亚硝酸盐。 厌氧消化的优点是有机质经消化产生了能源,残余物可作肥料。厌氧消化开始用于废物处理,现在厌氧消化已应用于多个领域,如工业废水处理、城市垃圾的处理及潜在能源的开发、作燃

7、料与动力、并且已建立了大规模的厌氧消化工厂。 处理对象: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城镇污水的污泥的活性污泥,动植物残体以及粪便。 所以一般做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的前处理。污泥好氧消化与厌氧消化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Activated Sludge) 是最传统的好氧生物处理技术。所谓活性污泥是指微生物利用废水中的有机物质生长与繁殖而形成的絮凝体。这一絮凝物质具有两个基本特性: 一是吸附与分解有机物质的能力强; 二是自身的凝聚与沉降性好。因此, 活性污泥法的工作原理是: 在有机废水中通过曝气供氧, 促进微生物生长形成活性污泥, 利用活性污泥的吸附、氧化分解、凝聚和沉降性能来净化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处理过程

8、中, 有机降解是依赖活性污泥的吸附与氧化分解能力, 而水泥分离则是利用活性污泥的凝聚和沉降性能。曝气曝音p,bo为工程技术沿用的习惯读音。英文:aeration,指将空气中的氧强制向液体中转移的过程,其目的是获得足够的溶解氧。此外,曝气还有防止池内悬浮体下沉,加强池内有机物与微生物及溶解氧接触的目的。从而保证池内微生物在有充足溶解氧的条件下,对污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大连东泰夏家河污泥处理厂厌氧消化项目 大连东泰夏家河污泥处理厂是国内第一座以BOT方式建设的污泥处理厂,设计规模为处理含水率80的污泥600t/d,项目总投资15000万元,占地2.47公顷,政府支付给BOT企业的补贴为135

9、元/t。该项目于2007年开建,2009年4月正式投产运行,2009年12月沼气脱碳及天然气并网一次试车成功,可日产沼气27600m3(其中甲烷含量60),同时年产6万吨腐殖土,年减排二氧化碳10万吨,2009年温家宝总理将此项目作为中国治理污染节能减排的典型案例带到了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大连东泰夏家河污泥处理厂厌氧消化项目1)工艺流程大连东泰夏家河污泥处理厂厌氧消化项目2)主要参数北京小红门污水厂污泥消化处理工程1)工程情况简介 小红门污水处理厂污泥消化处理工程采用世界领先水平的卵形设计,能够合理避免池底积泥,有效降低热量损失,并能在长期持续运行的基础上实现自身节能目标。 整个项目

10、由5个卵形消化池体和一座中控塔构成,池体高45m,池体最大直径27m,单池容积为12300m3,总容积为61500m3,污泥消化系统每日可消化污泥3000m3,生产沼气约3.5万m3,为目前国内最大规模同类项目。项目采用一级中温厌氧消化工艺,基本实现了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 小红门污水处理厂的沼气拖动鼓风机则是由沼气发动机和鼓风机结合为一体,其工作原理是沼气发动机将沼气燃烧所产生化学能直接转化成机械能后,由此机械能直接驱动鼓风机工作,省去了机械能转化成电能,电能再转化为动能的中间环节。不仅减少了大量中间环节,也大大降低了能源消耗,既提高设备工作效率,也使系统更加节能,更加环保。目前,小

11、红门污水处理厂卵形污泥消化项目所产生的沼气已全部应用于厂内沼气锅炉和沼气拖动鼓风机,为全厂节约了大量天然气资源和电力资源。北京小红门污水厂污泥消化处理工程1)工程情况简介 北京小红门污水厂污泥消化处理工程1)主要参数长春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好氧发酵示范项目1)工程情况简介 2010年10月22日上午,长春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工程正式投入运行。该工程的污泥处理能力为400t/d,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污泥好氧发酵处置工程。这项工程的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长春市的城市污泥处理能力进入无害化阶段。 长春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工程是国家松花江流域污染治理“十一五”规划项目,工程地址位于长春市宽城区小南村,北郊污水处理厂北侧,占地为11.34hm2,采用中科博联CTB好氧发酵工艺,主要对长春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城市污泥进行处理。工程于2009年5月13日开工建设,历时17个月,目前已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工程全部建设任务。 后续查不到信息。宁波城镇污泥制陶粒及制陶砌块示范项目1)工程情况简介找不到信息1)基本情况(2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