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市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优选】_第1页
简阳市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优选】_第2页
简阳市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优选】_第3页
简阳市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优选】_第4页
简阳市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优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高中一年级(下)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8页。满分150分,考t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 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第 I 卷 阅读题 (共 70 分)一、现代文阅读(34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文学与

2、书法艺术存在密切的关系,是因为它们都以思想和语言为基础。文学正是通过语言以形象化的方式反映思想的艺术。毛诗序曾强调,“诗”是“志之所之”的产物。文字的产生真正拓展了思想交流的维度。千百年,尽管汉字出现了多种生成方式,但其社会功能主要还是通过书写实现的。为了追求汉字使用的正确、便利和美观,人们开始研究汉字书写的表现规律,便形成了今天的“书法”。至汉晋之间,书法探索逐渐趋于艺术的自觉,王羲之是成功的探索者,他依托深刻的艺术见地,通过高超的艺术技巧,铸就了兰亭集序的经典地位。书法艺术尽管并非单为文学而生,却必须以有意义的文辞为表现内容。除了“太极殿”“同仁堂”等纯粹实用的匾额、题字或标语,文学作为思

3、想对客观世界的提炼和升华,是书法艺术表现的鲜活土壤。书法历史上,经典的书法作品本身就是传颂的文学作品,除了兰亭集序,还可以列举出祭侄文稿和黄州寒食诗帖,前者是颜真卿为祭奠在安史之乱中牺牲的颜季明而作,后者乃苏轼由贬谪黄州三年的悲凉遭遇有感而发。较之一般的文学创作,书法作品具有具体的用途,所以在选择或拟定合适的文辞内容时,创作者要全面地体察社会、深刻地体验人生、精准地判断情势。在北京师范大学校园的某一角落,有翠竹数竿、奇石一尊。当是之时,常有一二学子坐立其间,或琅琅读书,或默坐静思。启功先生在石上题字“奇峰高节”,“奇峰”描述奇石耸立向上之势,“高节”则指向竹子的高洁虚心,四个字皆指向具体环境中

4、的景物,同时以拟人的手法指向人的节操、情感和旨趣。题字尽管寥寥数语,竟与相关的人、事、物、地、时、情相合,这表现了作者对书法艺术表现的高深造诣,更显示了作者文学思维的精确。尽管今天仍有书法到底属于文化还是艺术的争论,也有艺术创作与日常实用书写的区别,但是,文化和艺术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鸿沟。简单说,艺术是文化的最佳表现形式,文化又根植于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认识,生活则必然夹杂着林林总总的实用成分。无数名家的创作正是既有服务于客观生活的实际用途,又充分整合了各方面的文化因素。在书法艺术表现中,思想、语言作为内容和需求,汉字、书写作为载体和手段,每个方面都渗透了人们对生活的深刻体验,更浓缩了人们对传统文

5、化的深入理解。艺术与文学相通。作家也应懂得一点书法,中国古代文人的字大都是写得很好的。现代作家不一定要能写好毛笔字,但是要能欣赏书法,经常看看书法,尤其是行草,对于行文的内在气韵,是很有好处的。(选自孙学峰文学是书法艺术表现的鲜活土壤,有删改)1 .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书法家在进行书法创作时,只有全面地体察社会,深刻地体验人生,精准地判断情 势,才有可能选择出合适的文辞内容。B.人们为了追求汉字使用的正确、便利和美观,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功能,便研究汉字 书写的表现规律,这种研究促成了书法的诞生。C.兰亭集序书法地位的形成,有赖于王羲之深刻的艺术见地和高超的艺术

6、技巧,也与书法探索逐渐趋于艺术的自觉这一大环境有关系。D.文学作为思想对客观世界的提炼和升华,是书法艺术表现的鲜活土壤,书法历史上 经典的书法作品往往本身就是优秀的文学作品。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A.文化和书法艺术有密切的关系,书法艺术是文化的最佳表现形式,书法家在创作时 往往会充分整合各方面的文化因素。B.北京师范大学校园某一角落的石上所题的“奇峰高节”四字,展现了书法家启功的 高深的书法造诣和精确的文学思维。C.有些书法作品具有实用性,如“太极殿” “同仁堂”等匾额、题字或标语;有些书 法作品具有文学价值,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D.思想、语言是书法艺术的内容

7、和需求,汉字、书写是书法艺术的载体和手段,它们 渗透了人们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书法作品要有文化内涵,要有艺术品位,还得有实际用途,因此书法作品往往是综 合因素的产物。B.祭侄文稿和黄州寒食诗帖本身就是具有很高的文学品位的作品,它们通过 书法的形式展现出更是锦上添花。C.文学是通过语言以形象化的方式反映思想的艺术,诗歌的一个重要使命便是表达诗 人的思想情感。D.艺术与文学相通,现代作家如果不懂书法,不会欣赏书法,就把握不了行文的内在 气韵,也就无法写出好的文学作品。(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8、完成 46题。苏东坡现在过的是神仙般生活。黄州也许是瞅隘航脏的小镇,但是无限的闲暇、美好的风景、诗人敏 感的想象、对月夜的倾心、对美酒的迷恋- 这些合而为一,便强而有力,是以使诗人的日子美满舒服了。在庄稼已然种上,无金钱财务的烦心,他开始享受每一个日子给他的快乐。苏东坡在农舍雪堂和城中临皋亭两处住,每天两处往返,那不过是一里三分之一的一段脏泥路,却大概变成了文学史上最出名的一条路。在过了城镇中那一段小坡之后,就到了叫黄泥板,一直通到起伏的丘陵。那个地方向四周一望,似乎全是黄色,只有树木苍翠,竹林碧绿而已。苏东坡曾在徐州建有黄楼。现今住在黄州,日日横过黄泥板,而后达到黄岗的东坡。他已经脱去了文人

9、的长袍,摘去了文人的方巾,改穿农人的短褂子,好使人不能辨识他士大夫的身份。他每天往走这段路。在耕作之暇,他到城里去,喝得小有酒意,在草地上躺下便睡,直到暮色沉沉时好心肠的农人把他叫醒。有一天,他喝醉之后,写出了一首流浪汉狂想曲,名之为黄泥板词。其结尾部分如下:朝爆黄泥之白云兮,暮宿雪堂之青烟。喜鱼鸟之莫余惊兮,幸樵臾之我娱。初被酒以行歌兮,忽放杖而醉堰。草为首而块为枕兮,穆华堂之清晏。纷坠露以湿衣兮,升素月之团团。感父老之呼觉兮,恐牛羊之予践。于是极然而起,起而歌曰:月明兮星稀,迎余往兮饯余。归岁既晏兮草木胖。归归, 黄泥不可以久病。但是他和酒友的夜游却引起了有趣的谣言,不但在当地,连宫廷都知

10、道了。也幸喜饮酒夜游,这种生活才使他写出了不朽的杰作,也有诗,也有散文。又一次夜游,他可把太守吓坏了。他在江上一个小舟中喝酒,夜晚的天空极美,他一时兴起,唱词一首道:夜饮东坡醒复醉,归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第二天,谣传苏东坡曾到过江边,写了这首告别词,已经顺流而下逃走了。这谣言传到太守耳朵里,他大惊,因为他有职责监视苏东坡不得越出他的县境。他立刻出去,结果发现苏东坡尚卧床未起,鼾声如雷,仍在酣睡。这谣也传到了京都,甚至传到皇帝的耳朵里。苏东坡这种解脱自由的生活,引起他精神上的变化,这种变化遂表现在

11、他的写作上。他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以及紧张与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现的,则是一种光辉温暖、亲切宽和的诙谐,醇甜而成熟,透彻而深入。倘若哲学有何用处,就是能使人自我嘲笑。在动物之中,据我所知,只有人猿能笑,不过即使我们承认此一说法,但我信而不疑的是,只有人能嘲笑自己。我不知道我们能否称此种笑为神性的笑。倘若希腊奥林匹亚圣山的神也犯人所犯的错误,也有人具有的弱点,他们一定常常自我嘲笑吧。但是基督教的神与天使,则绝不会如此,因为他们太完美了。我想,若把自我嘲笑这种能力称之为沦落的人类唯一自救的美德,该不是溢美之词吧。在苏东坡完全松弛下而精神安然自在之时,他所写的随笔杂记,就具有此种醇甜的诙谐美

12、。他开始在他的随笔里写很多漫谈偶记,既无道德目的,又乏使命作用,但却成了最为人喜爱的作品。有一篇随笔,是两个乞丐的故事:有二措大相与言志。一云:“我平生不足惟饭与睡尔。他日得志,当吃饱饭后便睡,睡了又吃饭。”另一则云:“我则异于是。当吃了又吃,何暇复睡耶?”不管在什么情况之下,幸福都是一种秘密。但是凭苏东坡的作品而研究其内在的本性,藉此以窥探他那幸福的秘密,便不是难事了。苏东坡这位天纵大才,所给予这个世界者多,而所取自这个世界者少,他不管身在何处,总是把稍纵即逝的诗的感受,赋予不朽的艺术形式,而使之长留人间,在这方面,他丰裕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他现在所过的流浪汉式的生活,我们很难看做是一种惩处

13、,或是官方的监禁。他享受这种生活时,他给天下写出了四篇他笔下最精的作品。一首词赤壁怀古,调寄浪淘沙,也以大江东去着称;两篇月夜泛舟的前后赤壁赋;一篇承天寺夜游。单以能写出这些绝世妙文,仇家因羡生妒,把他关入监狱也不无道理。(选自林语堂的苏东坡传)4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 分)A.本文写了苏轼被贬谪到黄州期间的一段经历,让我们感受到他是如何从忧患中取乐 的。同时也凸显了苏轼悲观厌世的思想。B.文中叙述了苏轼在这个肮脏的小镇自得其乐,过着饮酒、夜游、酣睡的生活,由此 看出他是个随遇而安,自由洒脱的人。C.政治上的失意,反而成就了苏轼贬谪期间文学上的巨大艺术成就,这就是

14、拥有大人 格,大智慧的苏东坡。D.尽管此时苏轼完全没有人身自由,尽管他的夜游引起谣言,但他始终乐观面对,是 要借此以消解内心的痛苦,安慰自己。E.本文语言深入浅出,犀利幽默,入情入理。增加了作品的幽默感。5 文章引用苏轼的诗词、文章和轶事,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3 分)6 文章开头写道:“苏东坡现在过的是神仙般的生活”,请结合文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 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3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79题。(13分)绝 唱严阵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三四月间,荷叶出水,一片青绿;五六月间,花瓣初展,点点新红。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却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

15、,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圆明园的荷花和别处的荷花不一样,它说的话不一样,它做的梦也不一样。因此,我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到圆明园去,不是为别的去,就是为了在这个时候,到那里的荷花池去看荷花。诚然,荷花的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的确,我起初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一切并非如此。诚然,荷花的红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文文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

16、轻风细雨中,它婷婷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这是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人们总是不绝于口。当然,我也曾经认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越不这么以为了。既然绿叶不是最美,红花也不是最美,那么荷花到底在什么时候才是最美的呢?那是一个十多年前的十月,我孤自一个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无意之间,却被蓦然呈现在我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所组成的黑白相间的奇妙图案的水影中间,交织其上的是一池残荷它有的枯梗还高高的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它有的叶子

17、早被秋风撕破, 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悬;那些它结下的果实,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 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看到这种景象,看到在圆明园断墙残柱的倒影上,那些由残荷组成的神奇幽秘的大大小小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圈形、菱形的交相印叠的美丽图案,我顿时感到我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的世界。“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当时的感觉完全不是这样。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从它们以残枝断梗和倒在池水中的莲蓬所组成的各种神秘的图案中间,你可以发现一种美,可以

18、发现那种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可以发现那种不是迎合季节的庸美,可以发现那种不被别人所发现的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那种自信和孤高,那种一直展现到生命最后的充满无比自信的高尚的凄美。它是满池枯梗残叶,但它却表达了一种力量,一种精神,它不再以绿叶去使人清心,它也不再以红花去使人陶醉,它现在给人们的,和圆明园留下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何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池的莲子,又会吐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绿意,覆盖着这片古老的荷池呢!不要 “留得残荷听雨声”, 还是 “风雨声

19、中听残荷”吧 ! 它用生命宣告:只要精神不屈,便谁也摧毁不了你!有些时候,越是摧毁,便越是美丽!只要不失去那点孤高和自信,即便不再有绿叶红花,即便只剩下一根枯梗,一片枯叶,也照样会具有永远属于自己的那种独特的美。不要 “留得残荷听雨声”, 还是在风雨声中去听残荷吧! 去听它的精神。去听它的风格。去听它的情操。去听它的力量。世间如此,人生如此。只要精神上拥有美,便谁也摧毁不了你的美。有些时候,越是摧毁,便越是美丽。存在就是力量。7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A.文章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一波三折,作者的思想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8 .作者借对残荷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坚

20、强、独立、历尽苦难而不屈的精神的赞美之情。C.在构思上本文颇有特色,一是文眼显现,反复照应,二是说理水到渠成,卒章显志。D.本文语言华丽,词藻丰富,且大量地运用修辞手法,呈现出一种典雅高贵的富态美。E.作者在写残荷时多次提到圆明园的断墙残柱,两者外形都是残破的,精神都是不屈的。8 .本文第至段文字分别表现了荷叶与荷花的美,但又对其“最美”提出质疑。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请具体回答。(4分)9 .结尾段作者写道:“只要精神上拥有美,便谁也摧毁不了你的美。有些时候,越是摧毁,便越是美丽,存在就是力量。”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5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

21、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题。游东山记杨士奇洪武乙奚,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 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 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 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袅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坐久,闻鸡犬吠。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岗,田畴平汨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

22、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皆, 遂共酌。遭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 能胜,降跟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 。 道士起舞骗躅,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

23、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营乐丘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 ,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10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11 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

24、恸哭C.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D.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乙亥指的是乙亥年,这是中国传统纪年农历的干支纪年法,60年一个循环,如丙戊年。B.朔指每月农历初一,“朔”也可引申为“开头”。如“朔”可指清晨,这是一天的开头。C.传觞是宴饮中传递酒杯劝酒。古人喝酒很有讲究,也衍生了很多游戏,如“流觞曲水”。D.寒食即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在清明节前一或二日。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隐溪隐匿避

25、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谨慎,乐观旷达,对生死也很淡然;虽年事已高,还能怡情山水。B.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往,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C.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有游记,可是作者因为事务繁忙,一直未能写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D.文章主要记叙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伤感。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5分)(2)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 ? (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题。

26、登 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注】玉垒:山名。西山寇盗:指吐蕃。梁父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14 .下列选项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联提挈全篇,花伤客心,以哀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正衬手法。“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领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B.颔联从诗人登楼所见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壮观,上句就时间驰骋遐思,下句向空间 开拓视野,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诗人登楼所想。上句

27、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 下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侵扰! ”D.尾联运用典故。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 西有武侯祠,东有后主祠;梁父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E.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 相渗透,互相包容;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意深远,体现 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15 .首联诗人写到“花近高楼伤客心”,结合全诗谈谈诗中“伤客心”的原因都有哪些? (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6

2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屈原在诗中借“”两句诗表达了自己为追求国家富强、坚持高洁品行而不怕千难万险, 纵死不悔的忠贞情怀。(2)氓中运用比兴手法表现女子年轻貌美的句子是“(3)赤壁赋中用蛟龙、寡妇等想象之景从侧面描写箫声悲凉与幽怨的语句第II卷表达题(共80分)20 分)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他对现在的安稳日子感到了满足,于是,在与乡亲们相处的日子里,过着安之若素.的简 朴生活,为村民做了许多好事。B.眼下扶贫如果不作智力上的帮助,不让贫困者找到致富的路子,仅仅是简单的给一点资金,或让其参与低保扶持,那也是无济于事

29、的,因为,扶贫要标本兼治,扶在根上。C.在庆祝“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晚会上,艺术家门的表演,字正腔圆,声音洪亮,表达出了对至世界各地的国家领导人的欢迎之情,让台下所有观众刮目相看。D.丹罗斯嘉德发明了 “雾霾塔”是一种利用静电吸附尘粒原理的环保装置,脏空气滔滔.不绝 地从塔顶进入后,能在塔中间得到净化。18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 分)A.中华民族几千年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珍视和弘扬民族文化,不仅能激发我们的民族认同感,还能帮助我们了解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B.巴黎圣母院又称巴黎圣母大教堂,历时一百五十余年才修建完成,是欧洲早期哥特式建筑和雕刻艺术的代表。C 巴金先生的家

30、 其爱情描写带有强烈的时代特点,主要是表现青春和美好的感情如何受到封建家族统治的迫害,以及年轻一代的叛逆和反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作用与影响非常深远。D.中国的古典诗词,千百年代代相传,许多篇章为人们熟读成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语言和谐优美,念起琅琅上口,能给人以美的享受。19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 分)在中国诗歌史上,先秦时代的诗经楚辞是两位老祖宗,。 ,。 , ,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汉魏六朝诗歌的长期积累,就不会带唐诗的繁荣。不论在内容题材和形式技巧方面因此,对于唐宋以长期流行的五言诗、七言诗说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诗经为四言体,楚

31、辞为骚体,都不是五言体、七言体但诗经楚辞的题材内容、表现技巧不及汉魏六朝诗汉魏六朝诗的影响,都更为广泛和直接A.B .C .2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白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 逻辑严密,前后连贯。每处字数不得超过15字。(6分)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祀说; 起于三代夏至节说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去救。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示纪念。后,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

32、的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也有预祝五谷丰登的意 思。21 .读下面这首题为“如果”的诗,仔细揣摩内容和句式,补写出恰当的内容。(5分)如果你是大河,;如果你是春色,何必为一瓣花朵的凋零而叹息;如 果,何必为还没有结出果实着急;如果你是就是你,那就静静地微笑沉默不语。四、写作(60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共享单车是指企业与政府合作,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地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从去年开始,共享单车以“共享”理念风靡全国各大城市,这种用车模式便捷、绿色、健康。成都街头也开始兴起共享单车,为市民短距

33、离出行 和与公共交通系统接驳换乘提供了方便。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或叙述生活中“共享”的故事;或谈谈由“共享”引发出的思800。考。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第 I 卷 阅读题 (共 70 分)34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1. (3分)B【解析】“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功能”无中生有。2. (3分)A【解析】“书法艺术是文化的最佳表现形式”错,原文是“艺术是文化的最佳 表现形式”,选项偷换概念。3. (3分)D【解析】最后一段作者的意思是希望现代作家能欣赏书法,这对于把握行文的内在气韵有好处,但这并不意味

34、着不懂书法、不会欣赏书法就无法写出好的文学作品,选项曲解文意。(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4. BC (4分)A、“凸显了苏轼悲观厌世的思想”不恰当。口 “是要借此以消解内心的痛苦,安慰自己”文中没有此信息。E、“犀利幽默”分析不恰当,应是诙谐幽默。)5. (3分,每点1分)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史料确凿,有稽可查,也体现了作者严谨 的治学精神。从中透露了苏轼在黄州期间的内心世界和性格。增加了作品的幽默感,引起读者兴趣。6. ( 5 分,每点2 分,全对5 分)苏轼在黄州过的神仙般的生活,这肯定是表面的。他的实际现实生活和内心精神状态决非如此。从文透露的信息看,“他现在所过的流浪汉式的生活”

35、是贫穷的日子。联系当时的谣言看,可知他在黄州的处境:作为一个被贬的官员是被监视的,人身没有完全自由。从苏轼当时的精神状态看,是以自嘲自救的,即以自我嘲笑 获得精神上的解脱和自由。(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3 分)7. BE( 4 分,一个2 分)8. ( 4 分,每个要点各2 分) 质疑是为引出下文写残荷之美( 为下文表现残荷精神与力量张本)。用荷花、荷叶“红红绿绿的俗美” “迎合季节的庸美”蓄势反衬 (衬托)残荷“蕴藏于残破枯败中的那种自信和孤高、那种一直展现到生命最后的充满无比自信的高尚的凄美( 精神美)”。9. (5分,要点2分,要点3分)绿叶红花的美随时而逝,断梗残枝在风雨时光的摧 毁中

36、“高高耸立” “高悬” “高举”,以这样的存在显示着自信、孤高,显示着力量。圆明园只剩断壁残垣,一段抗争的历史却无法摧毁,它持续提醒、鼓舞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向世界展示着不屈的力量。人也应该追求精神上的经过磨砺的孤高自信的美,在挫折中塑造自己壮美的精神情操。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19 分)10. ( 3 分) 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中的断句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首先通读句子,尽量理解句子意思,根据句子意思,抓住主宾和句中的重要虚词,寻找规律,进行断句。文言断句的基础是读懂句意,然后才是技巧,主要的技巧注意一些经常用在句苜和句尾的词和句式的对称,但主要好要明白陈述对

37、象的变化和事件的变化,所以断句时看人称的变化,尤其是省略的人称,还要关注动词,往往动词变化意味着事件的变化本题为断句选择题,句子中的名字、称谓、地名、连词等一般为断句标志,根据句子中意思,应为“余归庐陵”我回到庐陵这个地方,排除 A两项;B、D项中,“始命笔追记之未毕”应该为两句话意思为“这才动手追记东山之行,没有写完”;故答案为C。11. ( 3 分) A【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理解文中涉及的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这是一道文化常识的考核的题目,重点突出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合乎当今国学热的趋势,以后还会坚持。文言的选文是人物传记,那主要的常识是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

38、名称、 年号、 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理解、朝廷的官职、礼仪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A选项是关于干支纪年法的,而“丙”、“戊”都属于天干,故不可能出现“丙戊”年。12. ( 3 分) C【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G做题时要注意人物、事件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既要注重比照原文,又要注重归纳分析。答题时注意“人物” “事件” “时间” “地点”的差别和重点词语的翻译,又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C 项中的“是游宜有记”的意思是“这次游览可得写篇游记”,作者一直未能写成,不仅仅是事务繁忙,还因为“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

39、泣下,遂罢”。13. ( 10 分,每小题各5 分) ( 1 )酒喝到一半,有一个骑马经过的人,竟是我的老朋友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他先是感到惊讶,相视一笑,却并不停留,径直驱马离开。(定后、判断、“径直”各 1 分,句意2 分)( 2)一会儿道士又向立恭拱手行礼说:“为什么不给我诗呢?”(揖、奈何、与各1 分,句意 2 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R文言翻译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信” “达” “雅” 。注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六字诀:留、对、换、增、删、调。【参考译文】洪武二十八年,我旅居武昌。武昌有位蒋隐溪先生,祖上也是我们庐陵人,已经八十多岁,爱读道家

40、书。儿子立恭会写诗。父子二人都是气度旷达的人,平日深居简出,隐藏自己的志向和才气,不随便与人往,只和我情投意合。这年三月初一,我们三人带着四五个童仆,携带酒食,出门远游。天还没有亮,朝东走,走过洪山寺二里左右,向北拐,走小路大约十里,穿松林,趟水过山涧。涧水清澈,深处可以泛小舟。溪边一块大圆石,能坐十几个人。青松翠竹,绿阴掩映,十分茂密。这时风和日丽,野草与树木的花朵盛开,香气飘拂沾染衣裳袭人,百鸟争鸣。于是动手清扫石面,坐在上面。坐了许久,听见鸡叫声和狗吠声。我招呼立恭起身,向东走了几十步,翻过一道山冈,只见田野平坦广阔,近处有十几间茅舍。于是前去拜访。一位约有七十多岁的老者,长长的头发像雪一样白,披落在双肩,面容红润光泽,好像是会饮酒的人。老者邀请我们两人坐下。窗下有几套书。立恭抽出一册列子,我拿起一部白虎通,都想把书带走却不便开口索取。老人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说:“这两部书我没有用处。”于是,我们两人各自将书揣在怀里,告辞离开。回到石上坐下,分派童子摘芋叶当盘子,把肉放在上面。立恭举起酒葫芦斟酒,传递酒杯依次喝了几轮,立恭乘兴写了一首七言近体诗,我和了一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