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征信业监管问题探析_第1页
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征信业监管问题探析_第2页
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征信业监管问题探析_第3页
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征信业监管问题探析_第4页
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征信业监管问题探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征信业监管问题探析摘要:互 联 网金融改变 了 传统金融 业务 的形式与 发展 轨 迹,也改 变 了 传统 征信 业务 的覆盖范围与 应用领 域, 这为 征信 业监 管研究提出了新的挑 战。监 管机构 应结 合征信市 场参与者、信息采集与 应 用范 围 等方面的变 化,从明确互联 网金融中征信业务 主体的身份定位和互联 网金融征信 问题 的管理 规 定,充分关注信用信息社会化使用 过 程中的 风险 ,制定社会化信用信息使用法 规 等方面着手,做好互联 网金融 发 展中的征信业监管工作。国 际 上普遍 认为互 联 网金融是 传统 金融 业务 信息化的 产 物,其并未改 变 金

2、融的本 质 ,而是在 实现安全、移动等网络 技 术 升 级 后,为 适应 新需求而 产 生的新模式及新业务。国内也普遍认为 ,互 联 网金融是对传统产 品的一种 补 充,其与 传统 金融相融合是未来金融业态发 展的大 趋势。然而,互联 网金融的快速发 展不可避免地促进 了征信市 场 的结 构性 变 化, 带 来了 对 互 联 网金融企 业在信息采集、信息保密、信息使用等方面的 监 管难题。一、互联 网金融发 展 对传统 征信 业 的影响(一)互 联 网金融催生传统 信用 报 告以外的信用 评 价方式传统银 行 业 信 贷业务 的信用分析中,中国人民银 行征信中心运营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 数据库

3、生 产 的信用报 告 发挥 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目前传统征信 业务还 无法覆盖互联 网金融,无法为 互 联 网借贷业务 提供 规 范的信用服务 , 这 种矛盾必然催生出一种 对 互 联 网金融债务 人的信用 评价方式。目前互联网 发 展 产 生了 拥 有海量数据的 电 子商务企业,它 们可以通 过实时 分析和挖掘交易信息掌握客户的消 费习惯 , 为 互 联 网金融 业务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比如京 东供 应链 金融服 务、 “京 东 白条 ” 、天猫分期,以花呗 等金融产 品,已 经 在 尝试 以 历 史交易 记录 分析融 资 主体的信用情况, 为 消 费者 设 定一定的 赊购额度。这些互 联

4、 网 电 商 积 累的数据丰富了 对 信息主 体的信用 评价内容。(二)不 对 等使用 传统 征信系统 信用信息的现 象迅速增加按照国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础 数据库 的构建原则 , 发 生信 贷业务 的机构接入征信系 统之后,需要正常报送数据三个月后才能获 得 查询权限,而目前的网 络 借贷 平台却通 过 信息主体自行提交 报 告的形式 绕过 了这一原则。目前国内P2P业务迅速发展,但P2P机构尚未接入征信系统,其交易信息相对孤立,P2P平台无法直接从征信系 统查询借款人的征信信息,社会其他机构也无法 查询 到借款人在平台上的借 贷信息。多数平台依赖 借款人自行提交征信中心的信用 报 告来控制借

5、款 风险。同时 ,互 联 网信贷业务 中形成的信用信息却并不报 送至征信系 统 ,系 统数据存在缺失。(三)互 联 网数据中心信息采集及应 用的风险 不可低估互 联 网金融 发 展催生出很多数据中心,包括大数据中心和 诸 多的 中小型P2P借贷平台。互联网金融企业在业务调查及业务运转过程中 积 累了大量个人和企业的基本信息、消费信息、资产信息及信 贷 信息。 征信业管理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规 定了征信机构信用信息禁 止采集及限制采集的内容范围 ;但 对 于非征信机构采集个人及企业 的信息采集和使用,我国 还 缺乏 统 一的司法考虑 及行业规范。随着互联网 经济 与金融的不断发 展,这 些数

6、据中心信息的使用及管理风险 不可低估,如何区分其中的信用信息,如何 规 范非征信机构采集信用信息, 以及如何保护 互 联 网金融中信息主体的合法权 益等 问题 ,作 为监 管 层都 应给 予足 够的关注。(四)互 联 网金融 发 展催生征信市场 的 结 构 变化互 联 网金融 发 展将促使征信业 市 场结 构从征信机构和信息提供使用者两方面发 生变化。一是拥 有大数据平台的互联 网企 业如阿里、京 东 等有 发 展 为 征信机构的 趋势 ,且其已经 在互联 网 业务 中 积 累了大量信用信息及使用用 户 ,一旦 进入征信市 场 就会对 国内征信行业结 构产生较大影响。二是互联 网普通类放款机构

7、(如P2P平台)右业务发展过程中 对信用信息的依赖度越来越高,成为区别于传统银 行机构的较大规模信息使用者,其无 论是自行 创建征信数据库,或者接入其他征信系 统 ,均会 对 征信市场 的 结 构 产生影响。二、征信业监管 应对 互 联 网金融 发 展需解决的 问题(一)互 联 网金融企 业 在征信 业 中的定位 问题顺应 市 场规 律管理征信业 , 对 互 联 网金融企业 在征信系统 中的定位可以有两种,一种是部分互联 网企业 如开展大数据分析的 电 商及部分提供数据分析的网 络借贷平台可以定位 为征信机构。 2013年 12 月,征信机构管理办法出台,为互 联 网金融企业 和征信机构的 发

8、 展奠定了制度基 础。中国人民银行已于 2014年发布 26家企 业征信牌照,并于 2015年 1 月份通知 8 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 准备, 这是引 导大数据机构向征信机构转变的重要一步。另一种是不具备开展数据分析活 动 的网络 借 贷 平台可以分步骤 接入征信系 统 ,充当征信系 统 的数据报送者和使用者。(二)区分 传统 金融与互联 网金融的差异与 传统 金融相比,互联 网金融涉及的信息范 围、信息报送使用、信息 载体、借贷主体等均存在较 大差 别 ,需要 监 管机构在 监 督管理工作中加以分析、区别 管理,保证 征信系统数据的完整性。互联 网金融中的数据 发 生机构本身不是金融机构,

9、不具备 成 为 征信系统 的数据 报送者和使用者的先决条件,无法便捷地使用征信系 统 中的信息分析交易主体的信用状况。网络借 贷 平台属于中间 机构,不参与借款,更多的是做信息匹配、工具支持和服务等 业务 ,不是 传统 意 义 上的信 贷 机构,同 时 其又与 传统 的民 间 借 贷 不同,可以将网 贷 平台定位 为 代替广大 资 金使用方集成 报 送信 贷 数据的机构, 对 其出台 专门 管理 办 法,明确其在征信业中的地位与作用。(三)征信 业 管理中信息 报 送及使用的公平性 问题P2P借贷平台较多地通过信息主体自主查询获得征信系统中的数据作 为 信用分析的依据,但其本身却不是征信系 统

10、 建 设的参与者。目前很多互联 网金融 业务 中借 鉴 了中国人民 银 行征信中心提供的信用 报 告,且其版式为 信息主体自主查询 版本,内容 较银 行更加丰富具体。这 种 现 象造成了 对传统银 行 业 机构信息使用的不公平现 象,也容易引 发 信用信息社会化使用的 风险。征信业 中信息 报 送与使用的公平性 问题 ,是 监 管部 门 管理征信 业应该 把握的 总 体原 则。在传统金融 领域,由于小 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小型金融机构多数尚不具备 直接接入征信系 统 的条件,通 过 其管理部 门 一口接入也存在 诸 多管理与技术 上的 问题 ,所以其信 贷 信息的共享与使用同 样 存在公平性

11、的 问题。互 联 网金融的 发 展将这 一 问题 的影响迅速扩 大, 对 其管理与 规 范成 为较为 迫切需要解决的 问题。(四)信息不对 称加重了与社会公众信用意识不 强 之 间 矛盾引 发 的 风险问题 互 联 网金融 发 展提升了信息交互的速度与效率,同 时也加重了信息不对称的影响程度。当前,我国普通民众对 于信用信息和信用权 益的 认 知仍然比较 被 动 ,主动 构建个人信用 记录 的意 识 并不 强。互联 网金融 带来的大数据量、信息高速传递等特点使得这一问题更为突出,民众自身信用意识提升的速度与互联网金 融发展加速的信息不对称存在矛盾,企业经营者存在诚信意识不强的 问题,两者相互作

12、 用容易引发重大风险及社会不稳定问题。在我国 先有征信业务后有征信立法的现实情况下,征信机构通过备案或审批 方式跨过准入门槛之前,信息安全问题同样需要监管层解决。三、征信业监 管应对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的建议(一)明确孽网金融中征信业务相关主体的身份定位目前从事大数据分析的机构可依据条例及征信机构管理办法 ,避过规定流程申请成为征信机构,开展数据收集整理与提供等服 务, 其身份定位有着较为健全的制度依据。但是网贷 平台的身份定位则存 在一定困难,彳口业界和学术界也存在着 准金融机构”与单纯 信贷服 务中介”的争议,具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金融机构。止匕外,平台的监 管 主体不明,既没有明确的信息安全

13、 监管部门,也没有明确的金融业务 监管部门。需要监管部门在条例的大框架下,结 合互联网借贷平台 的实际,进一步细化管理规定。可以将互联 网借贷平台定位为采集零 散资金提供方与使用方的中 间机构,作为征信系统的一个端口,实现 将广大信息主体一口接入征信系 统的目标;或者弓导具备条件的平台 机构向征信机构的方向 发展,将其信息积累的业务纳入征信业监管范 围。(二)根据孽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差异,明确互联网金融相关征 信问题的管理规定一是互联网借贷业务中的信息内容范围扩大,但其信息采集需限 定在条例规定的范围内。传统征信业中的信息主体主要 为与金融机 构发生信贷业务的信用信息,而互联网金融业务中则可能

14、采集到范围 更广的基本信息与信用信息。条例所规定的限制采集信息与禁止采 集信息均有可能在其中,需要 监管层加以甄别。二是信息使用方与 查询方可能不是同一主体。传统 征信业中,除 非代理查询业务,翎U信用信息的查询方与使用方一般为同一主体, 均为征信系统授权的信息查询用户。而在互联网借贷业务中,如果将 借贷平台定位为信用信息的查询方,信息的使用方则有可能是借贷平 台,也有可能是广大的资金提供方。需要监 管部门细化对此类信息使 用的管理规定,出台针对网络借贷平台适用的信息使用授 权规定,以 保护信息主体的信用权益。三是信用信息使用的载体不同。传统征信业无论是授权或是信用 报告使用主要通过纸质、面对

15、面的方式来实现,而网络借贷平台则主 要通过互联网实现,悚内容的确认、信用报告使用后的保管及保密 等活动都无法通过传统方式实现。四是众多网络借贷平台与传统金融机构管理水平存在差异,为征 信标准化的实现形成阻碍。依托互联网而生的网贷平台,对信息采集、 保存、使用没有相应 的行业标准,多数平台无法及时就系统漏洞、黑 客攻击、个性投资人账户等信息安全事件做出 应对。监管部门有必要 进一步细化对此类机构接入征信系 统的要求。(三强化对信息主体的教育引导,充分关注信用信息社会化使用 过程中的风险条例对于数据使用机构信息 保密义务做出了明确规定,对于查询信息交付第三方使用的行 为进行 了规范,但是对于非接入征信系统机构使用信用信息缺乏 约束。目前 的很多信息使用者通 过信息主体自主查询获得信用信息,不在条例 规定的信息使用者的监管范畴。这些机构会逐渐积累大量的信用信息, 其对信息的保管使用只能通 过自律实现,没有有效方式避免其泄露信 息,形成信息主体权益保护风险隐患。信息主体缺乏对 自身信用信息 的保护意识,同一信息主体同时查询多份报告交给不同使用者的情况 较多,但是信息主体对保护个人信用信息不致外泄缺乏必要的关注, 这必然造成信息使用的无序化,不利于信息主体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