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下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_第1页
8下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与朱兀思书书”:信。题目的意思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桐庐沿途所见,历历如画,令人有同行亲见之感。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富春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自然风光,抒发了热爱家乡山川,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也流露出一种清高隐逸之情。表现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也是本文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A).从山自身写:山之高:皆生寒树一一山高风大,树受侵袭,冒出寒气以树之寒衬托山之咼;山之势:负势竟上,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从山势写其奇;以上从山本身写起,把静止的山赋予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B).从山上的其它景物来写山从动物一一好鸟、蝉、猿等在山中悠然自得的生活写山无穷的生命力;从人一一热衷功

2、名和经纶世务者临山的心境衬山之雄奇、幽美.从植物-横柯上蔽、疏条交映,写山哺育了万物.4、你从泉声、鸟声、蝉声、猿声中听到了什么?听到的是欢快的声音,它们汇成了一曲对生命的颂歌,把这寂静的山谷,变成一个热闹、和谐、欢乐、祥和的世界。山包容了这些生命,这些生命给这山以无限生气。5、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中,感受到一种享受自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从对山水的描写中,体会到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这几句感受,不仅从侧面衬托出险峰幽谷的夺人心魄的魅力,更是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

3、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6、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的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这几句感受,不仅从侧面衬托出险峰幽谷的夺人心魄的魅力,更是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7.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1)从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句中表现作者对自由的渴望;(2)从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句中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歌颂;(3)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句中表现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重点)8、理解背诵。按要

4、求写出句子。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从流漂荡,任意东西)总的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总领全文的句子)(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写富春江水清澈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江流气势磅礴的:(急湍甚箭,猛浪苦奔)写听觉感受的:(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对偶句)写山奇”的句子: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苦奔”一句是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那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9、重点句翻译。 风烟俱净,天山

5、共色。-烟雾全部消散尽净,晴空和青山呈现同样颜色。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一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一一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一一那些为名为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与黄昏无异。3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治理社会事物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树木在江面上边遮蔽着,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io、根据意思写句子:A.总领全文的句子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

6、的句子是: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描写水之异”的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C描写山之奇”的句子: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D.从听觉写泉响、鸟鸣、蝉叫、猿啼两组对偶句: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E.触景生情句,爱慕自然,鄙弃名利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马说一、作者作品:韩愈唐朝文学家、思想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里的杂说。1、本文中心句:(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下文

7、都是从反面论述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2、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中心思想)本文写作意图并不在于论证论点,而是在论证过程中突出了食马者”的不知马”作者的真意在于谴责食马者”的无知、愚昧和昏庸,对在位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示了极大地愤慨,表达了作者痛感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强烈愤慨。作者认为对有才能的人必须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这样他们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干。3、本文段意:一段伯乐对于千里马的决定作用。二段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的无知。三段总结全文,写食马者的愚妄,对执策者的不知马”进行讽刺。4、表明千里马与伯乐依赖关系的句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写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

8、用的名句)5、千里马必然被埋没的原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吊有。6、描写千里马可悲命运的句子及作用: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作用:从反面论述了中心论点。(描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7、表明食马者无知的句子: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8、食马者无知所造成的恶果的句子及作用: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再次从反面论证论点,揭示被埋没的直接原因。9、写食马者的愚妄(平庸浅薄)的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10、其真不知马也啲作用:与开头呼应,点明全文主旨。(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11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意义:伯乐比喻知贤识

9、才的人,千里马比喻出类拔萃的人,食马者比喻埋没摧残人才的统治者。12、马说中写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13、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伯乐不常有。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14、在马说第三段中,作者认为对千里马啲摧残、埋没体现在哪三个方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15、策马者是怎样的不认识千里马?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是排比句式。作用: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揭示食马者的昏庸无知。16、马说中提出人才培养需要外在条件的句子是:是马也,虽

10、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17、找出千里马不幸遭遇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说明千里马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差,揭示封建统治者不重视人才。18、马说的主旨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9、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千里马常用,而伯乐不常有。20、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比喻有才之士;食马者比喻不识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浅薄愚妄的统治者。21、对食马者进行强烈讽刺是哪一句?执策而临之,曰:

11、'天下无马!送东阳马生序,、”、Nr、|_r一、文学常识1. 出处:选自宋学士文集,2. 作者:明初散文家宋濂,字景濂,号潜溪,他亲自经历了元末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故他的文章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往往在生动的描述中包含着寓意深刻的哲理,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明太祖朱元璋推其为开国文臣之首”。二、词语解释1通假字: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句意:到了校舍,四肢坚硬不能动弹。 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句意:同宿舍的学生都穿着绣花绸缎的衣服。2. 古今异义: 走:跑,录毕,走送了;今表行走。 汤:热水,媵人持汤沃灌;今表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假: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今表虚伪的

12、,不真实的。趋:奔,快走,尝趋白里外从乡之迭达;表趋向,执经叩问。3. 一词多义:| 以:用,以衾拥覆;连词,因为,以中有足乐者;相二当于而”,俯身倾耳以请;把,以是人多以书假余;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家贫,无致书以观。 书:书籍,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信,与朱元思书。 从:向,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跟从,当余之从师也。 其:他,俟其欣悦;他的,门人弟子填其室。 至:周到。礼愈至;至打到底,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若:好像,烨然若神人;女口,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患:动词,担忧,忧虑,又患无硕师名人;名词,忧患,无冻馁之患矣。 故:连词,所以,故余虽愚;副词,特意,故意,余故道为学之

13、难以若之。 道:名词,学说,益慕圣贤之道;动词,说,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质:动词,询问,援疑质理;名词,本资,资质,非天质之卑。4. 词语活用: 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 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緼袍敝衣,名词作动词,穿着旧棉袄、破衣服。 手自笔录:手,名词作动词,动手; 手自笔录: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县官日癝稍之供:名词作状语,每天。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岁,名词作状语,每年。 余立侍左右:立,名词作状语,站着。 是可谓善学者矣: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录毕,走送之:走,动词作状语,跑着f赶快。三、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2. 省略句: 先达德隆望尊,(先达)门人弟子填其室,

14、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余)援疑质理,(余)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余)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余)则又请焉。译:前辈道德声望高,(向他求学的)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恭敬)地站在他旁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候遇到他地训斥、呵责,(我的)表情态度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回答;等到他高兴了,我旧又请教。 (余)又患无硕师名人与(之)游。(省略主语)翻译:(我)又担心没有大师,名人同(我)交游,(向他们请教)。 寓(于)逆旅主人。(省略介词)翻译:我寄居在旅店主人那里。3. 倒装句:

15、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宾语前置,之”是怠”的宾语,弗”表示否定,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往往前置。)译: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书。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于藏书之家”,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译: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4. 翻译: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译:因为(我)心中有值得快乐的事情,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四、课文理解:1. 作者在学习上遇到了哪些困难?(全文从几个方面讲述了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读书之难,求教之难,行路之难,衣食之难。2. 全文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对比。突出自己学习的勤且艰”。3. 作者写作此序”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作者学有所成的根本

16、原因是什么?进一步勉励马生更加刻苦向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概括了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梳理与专题阅读(一)一、基础知识:1、作家作品:宋濂,明代文学家,本文选自宋学士文集。朱元璋称之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2、题目含意:送给同乡马君则的一片赠序。二、阅读理解:1本文内容:宋濂用自己当年艰苦求学的经历勉励马生刻苦读书。2本文写法:对比。3填空:文章开始写(嗜学)与(家贫)的矛盾,解决办法(手自笔录)描述(借书)、(抄书)、(还书)的艰辛,勤奋刻苦导致的结果是(遍观群书)。4. 从那些方面写求教不易:、路途远;、师道严5. "卒获有所闻”的原因:、不辞辛苦;、谦

17、恭求师_6. 写借书的句子: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7. 写抄书的句子: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8. 写还书的句子: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9. 写跋涉之苦的句子:负箧曳屣,穷冬烈风10. 写冷冻之苦的句子:足肤皲裂;四肢僵劲不能动。11. 写衣食简陋的句子:缊袍敝衣;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12. 作者与富贵子弟作比较表现了什么?以求学为乐的高尚追求。13. 那些句子表现了他以求学为乐的高尚追求?以中有中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14. 文中先写自己少年求学的艰难与刻苦,目的何在?目的:激励马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作用:容易让人接受作者所表达的中心。15. 宋濂

18、年轻时代求学的艰辛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在乡求学的艰难。、远学从师之苦。16. 为什么作者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能略无羡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17. 从几方面概括作者求学时的客观条件?求书难:手自笔录;求师叩问难:趋百里外,谦虚谨慎;从师道路跋涉苦: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衣食生活苦:日再食,缊袍敝衣。18. 第一、二段文字采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对比,增强说服力,突出中心。19. 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习好,像宋濂那样;学习条件好,却不一定序、学得好,像某些太学生”那样。学习条件好坏对学习能够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

19、,学习成功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坚”专心致志,这是宋濂起身体会,也是古今学有所成的人的共同体会。20. 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21. 课外积累。古人刻苦求学的事迹。 东周时代,苏秦读书欲睡锥刺骨。匚 西汉,孙敬昼夜苦读,以绳系头悬屋梁。 西汉,匡衡勤学无烛凿壁偷光读书。 晋朝,车胤(yn)囊萤读书。 晋,孙康家贫,映雪读书。(古人苦学的做法不必要后人效仿,但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要从他们的事迹中获取勤奋学习,立志上进的动力。)三、课后题提示:1、说说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20、他是如何克服的,他为什么能够这样做。(1)作者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家贫,但自己却嗜学”学习上无书”和无师”。学艰难,穷冬时节,穿行深山雪谷,足肤皲裂而不知”,四肢僵劲不能动”,一日粗茶淡饭只有两顿.。(2)克服的方法::_| 常借书于人,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以此得以遍观群书.。 苦无名师引导,长趋百里外,从师叩问。(3)用精神上的富足战胜了物质上的贫困.从未动摇求学的意志.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致,得到。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走,跑。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益,更加。慕,仰慕。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患,害怕

21、。J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俟,等到。3、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遇老师叱咄则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我赞成宋濂的学习态度.因为宋濂从小就嗜学”,成年以后,益幕圣贤之道”,他学习能够刻苦和持之不懈的原因就在于此。古人言:大志得中,中志得小,小志不得”。志向、目标是极其重要的,这是成功的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宋濂以中有乐为足者”故可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我们要乐中学,学中乐,学习效率才会提高。但是,宋濂的尊师方式,我有些不同意。他尊重老师固然重要,但也没必要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而我个人认为的言外之意就是:老

22、师错,学生也错,学生没有反驳的机会。所以,我们当遇到老师有错误的时候,应该大胆、有理、有礼地向老师提出,这样,我们才可以和老师在人格上建立平等的关系。诗词曲五首新课标第一网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 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D)A.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酬”字是以诗相答”的意思。B.诗人在首联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C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作者怀念被贬受害的朋友,回乡恍如隔世的感慨。D.暂凭杯酒长精神”写作者有些消极低沉,只有喝了一杯酒后才会稍微振作起来。2诗的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情调由前四句的伤感

23、低沉”,转为积极乐观(或:慷慨激昂)。这两句诗蕴含的哲理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3. 颔联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名句?诗人在这里推开一步,给我们描绘了衣服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的画面。一洗前四句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4.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本意和比喻义是什么?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这两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树”匕喻自己,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使诗句具有了普遍意义。后人用此诗句,并不和刘诗原意契合,而指新生事物无比

24、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等。5.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二、赤壁1. 赤壁诗所咏赤壁,并非赤壁之战发生地,由此可见传统咏史诗的一个什么特点?咏史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类型。许多咏史诗,不仅是对历史沧桑的歌咏,更包孕了作者的认识和感情,即所谓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在这首诗中,赤壁之战已不是作者关注的重点,历史兴亡之感才是本诗所要表达的情感,只是表现得形象含蓄而已。2.这首诗借古讽今,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

25、遇的慨叹之情。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3诗中隐含作者独特的见解,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情绪的诗句(诗中运用议论手法,对历史结局直接提出评判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4. 二乔”的命运有何寓意?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三、过零丁洋1.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2. 这首诗首联写了哪些事情?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3. 颔联写了什么内容?写国家山河破碎,比喻飘摇不定

26、的南宋朝廷,局势危急;身世浮沉雨打萍比喻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4. 颈联的妙处何在?诗中巧妙地借用地名,一语双关,表现了诗人处境的形势险恶和境地危苦。5. 最能表达世人决心和意志的千古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熔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炉,慷慨悲凉,感人至深。四、水调歌头1. 这首词上下阙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2. 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句我们能想到古人的哪些诗句?(1)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2)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李白把酒问月)。3. 这首词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4.选择下列对水调歌头一词判断有误的一项。(C)(应作但愿人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