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教学设计_第1页
第二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教学设计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教学设计第二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本单元包括第三课“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第五课“隐私受保护”和“尊重人格权利感受法律尊严”的主题探究活动。.单元地位了解自身的合法权益和应承担的义务,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既是八年级学生学习交往的继续,也是增强法律意识、提高道德水平的需要,更有利于公民意识的进一步提升。因此本册教材的整个逻辑体系是以权利义务为核心,在综合阐述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基础上,渐次展开公民所享有的人身权、文化、经济权等内容,最后倡导公平与正义的理念、行动结题。本单元按照课程标准的理念,从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和学习认知的特点来安排相关

2、的教学内容,突出“权利”二字,着重介绍公民与生俱来的人身权利,即人格权,不仅让学生知道人格权包含的具体内涵及特殊性,了解生命健康权、自由权、人格尊严权、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与人身密切相关的基本权利,更让学生明白人格权是维护我们自身生存与尊严的重要权利,是我们享受生命、独立、自由和尊严的保护神,也是我们享受其他公民权利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本单元在整册教材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一前承单元“正确对待权利和义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如何正确对待自身的人身权利和相应的义务,是单元内容的深化;后启第三单元“维护文化、经济的权利”,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并体会公民享有的人身权利是享受其他

3、公民权利的前提和基础,为接下的内容作好铺垫。.主要内容本单元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对人格权所包含的具体权利进行编排,总的指导思想是从了解权利,到学习维权,再到懂得尊重他人之权,遵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由浅入深,以实现法律意识的内化和道德品质的提升。第三课生命健康权由“生命与健康的权利”和“同样的权利同样的爱护”两框内容组成。框主要让学生了解人格权的内涵,特别介绍了人格权中的生命健康权和人身自由权,引导学生明白生命健康权在人格权中居首要地位,不容侵犯,受法律保护。第二框则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并积极行使自身生命健康权的同时,担负起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义务,懂得尊重并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明白“己

4、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由“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和“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两框内容组成。框主要介绍了人格尊严权与名誉权的具体内涵,帮助学生了解人格尊严权属于抽象的人格权,在人格权中居核心地位,而名誉权则是人格尊严权的具体体现。第二框则具体阐述了肖像权和姓名权这两类具体人格权,不仅介绍了肖像权、姓名权的含义、内容和作用,而且还叙述了侵害肖像权、姓名权的表现形式及后果,增强学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人格尊严的能力,并引导学生懂得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第五课隐私受保护由“隐私和隐私权”和“尊重和维护隐私权”两框内容组成。框的教学内容意在帮助学生知道什么是隐私,法律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

5、引导学生了解隐私权的含义及其具体内容。第二框一方面引导学生明白尊重他人隐私是道德的期盼,树立隐私意识,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懂得正确行使隐私权,了解隐私权受侵犯的具体表现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增强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懂得依法维护隐私权。“尊重人格权利感受法律尊严”的主题探究,在于帮助学生认识、了解人格权,通过收集有关人格权的典型案例,使学生获得相关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尊重、保护自己人格权的意识,引导学生注意尊重爱护他人的人格权。而在此基础上的交流、排练、庭审展示是学生探究、体验的过程,对学生形成认知、激发情感是非常必要而有效的。当然,活动过程中,老师的指导和引导也是非常重要的。.基

6、本要求本单元主要落实以下几个课标准要求:第三课对应的课标要求为“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部分:“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第四课对应的课标要求为“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部分:“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第五课对应的课标要求为“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和“交往的品德”部分:“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关心和

7、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教学方法为更好帮助学生了解人格权及各项具体的人身权利,建议在本单元的教学中采用活动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并在活动中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良好学习方式。如创设情景,通过设疑解疑来帮助学生解除理解的障碍;案例再现,通过分析讨论让学生了解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主题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深入思考,在相互帮助、相互交流中学习并解决;模拟法庭,通过收集、完善相关案例,排练、模拟庭审展示,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深化;课外延伸,通过探究作业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生活,进一

8、步激发学生学习、探究法律的兴趣等。.课时安排以学期授课时数共35课时为计,建议本单元安排时单元课题框题课时主要教学内容第二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第三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框生命与健康的权利1课时生命与健康的权利第二框同样的权利同样的爱护1课时同样的权利同样的爱护第四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框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1课时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第二框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1课时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第五隐私受保护框隐私和隐私权1课时隐私和隐私权第二框尊重和维护隐私1课时尊重和维护隐私主题探究尊重人格权利感受法律尊严1课时寻找典型案例,学习相关法律,编写、完善脚本;确定角色,按诉讼程序进行排练。课时模拟法庭庭审展示;庭审结束,畅

9、谈体会。第三课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框生命与健康的权利一. 教材分析.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生命和健康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意义,体会人格权利在社会交往中的重要作用,自觉尊重生命与健康的权利,增强维护人格权的法律意识,遵纪守法,加强社会责任感。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生命和健康的权利,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学法用法的能力;并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认识人格权的内涵和特性;引导学生明白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不容侵犯,受法律保护;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对教学重点难

10、点的认识教学重点: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受法律保护。教学难点:人格权的涵义及特点;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健康的特殊保护。.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本框“生命与健康的权利”主要讲了三个问题首先,介绍了什么是人格权,让学生了解了人格权的内涵及意义;其次,阐述了“在公民的人格权中,生命健康权居于首要地位”,让学生明确了生命健康权的地位;最后,介绍了相关的法律知识,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生命健康权受法律的保护。二. 学生分析.针对的问题:现实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生命健康的行为时有发生,对未成年人生命安全、身心健康造成危害的隐患也经常存在,而作为未成年人,很多学生缺乏安全、健康意识,加上法制观念不强,对生命健康权也了

11、解得不全面,以致自己的生命健康经常受到侵犯或伤害。所以教学中,应突出生命健康权的重要性,并强调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受法律的特殊保护,引导学生懂得重视自己的生命和健康,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学生的需要:从现实角度看,生活中存在着许多伤害未成年人生命安全、身心健康的行为和隐患,作为未成年人有必要对自己的生命健康权进行了解,从而对某些行为作出是非辨别,运用法律加以维护。从法律角度看,生命健康权是公民享受并行使其他公民权利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未成年人只有全面了解并正确行使了这项权利,才能保证其他权利的实现。从未成年人成长的角度看,正确理解并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有利于生命意识、健康意识、责任意

12、识的培养,利于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等。三. 综合设计思路O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影片刮痧中与教学相关的片段,并制成。搜集生活中与学生相关的侵犯人格权、生命健康权的典型案例,并整理归类,根据教学需要,请学生帮助绘成漫画并制成。认真学习有关人格权、生命健康权的法律条文和法律依据。学生:寻找发生在自己身边有关侵犯人格权,尤其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案例。查找并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O教学设计影片导入引出话题活动内容:播放影片刮痧的节选镜头,并设问讨论:圣诞夜,丹尼斯的父亲为什么要冒险爬楼去探望儿子?作为亲生父亲,为什么会被剥夺对自己儿子的监护权?法官的判决是为了保护丹尼斯的什么权利呢?这段影片让你感触最深的是什

13、么?设计意图:通过影片中节选片段的介绍,勾勒出特殊而典型的生活案例,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寻找已有的生活体验,增强生活认同感。通过设问,启发学生思考,在不同道德体系、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的背景下引起学生内心的矛盾与冲突,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答疑解惑、学习知识的兴趣,顺理成章地引出本课的主题“人格权”、“生命健康权”。同时,设问也让学生从情感上感受并理解影片中对孩子生命健康的关爱,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的特殊保护”奠定情感基础。教师行为:播放影片、引导讨论、归纳小结:影片虽反映了中西文化背景的不同、道德观念的差别,但最让我们感动的是都是出自对孩子生命健康的关爱,对儿童人身权利的尊重

14、和保护人格权。.比较分析认识权利活动内容:比较人格权中的“人格”和平常说的某人“人格高尚”,某人有“伟大的人格”中的“人格”,体会其中的涵义与区别。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将平常所说的“人格”与法律意义上的“人格”加以对比、分析,揭示“人格权”法律涵义,帮助学生认识并理解,为接下人格权的学习及具体人格权利的了解作好铺垫。教师行为:帮助学生分析、理解,并归纳小结:我们平常所说的“人格”是指人的“精神品格”,而人格权中的“人格”,是指作为法律所承认的“人”的“资格”。所以,人格权也就是做人的权利,是自然人对自身享有的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合作探究了解权利活动内容一:合作探究“人格权”包括哪

15、些作为自然人应必备的基本权利。设计意图:学生的认知活动往往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提高,这里设法把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通过合作探究,进一步了解人格权的具体内容,并理解它是一项与人身密切相关且内容丰富的权利。教师行为: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必要时给以指导和帮助。活动内容二:在学生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出示材料:一小偷被捆绑在大街的一电线柱子上示众;一童工做工受伤,老板推卸责任;某小超市规定“顾客出门须搜身”;某小学教导主任对学生信件内容进行检查并分析讨论:你知道以上行为侵犯了公民的什么人格权利吗?这些人格权利有什么共同之处?设计意图:设置情境,用事实材料深化学生合作

16、探究的成果,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分析、挖掘教材中蕴涵的“理”,帮助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结构体系,使学生系统、宏观地把握所学内容,从而增强思想品德课的理性魅力。教师行为:引导学生将探究的结果在事例分析、讨论中呈现,帮助理解人格权的特点。小结:人格权作为人权的一部分,包含了与我们人身密切相关的各项权利,从出生起就与我们的生命相伴,并为我们单独享用,不得转让、抛弃或继承。.制作图表深化理解活动内容:让学生根据前一单元所学知识和自己的理解,将所了解的权利制作成关系图,体会人格权、生命健康权的重要地位。设计意图:通过可操作的活动让全体学生参与进来,调动学生思维的兴奋

17、点和学习的主动性,将所学知识加以整理,用形象的方式表现权利关系,从理性的角度对生命健康权的“首要地位”更好地加以把握。教师行为:帮助回忆、整理相关知识,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制作关系图,弓I导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体会人格权、尤其生命健康权的重要地位。并归纳小结:在公民的人格权利乃至所有权利中,生命健康权居于首要地位,拥有生命才可能拥有一切。教学建议:鼓励学生制作权利关系图表时有自己的想象表现,不限于一种固定格式。,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与多样性。但不管哪种图表形式,教师要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体会生命健康权是最基本的人身权利,首要的人格权。.故事搭桥生活探因活动内容:欣赏FLASH天堂里有没有车来

18、车往,音乐中讲述故事。展开讨论:是什么夺去了女孩的生命健康权?你知道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威胁、侵害生命健康权的因素?设计意图:用FLASH讲述故事既生动又形象,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更为学生喜爱和接受;而音乐的渲染又可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激发学生进一步探寻生活中威胁、侵害生命健康权的事例,为下一环节用相应的法律捍卫生命健康权作铺垫。联系生活实际的讨论,意在发掘生本资源,不仅帮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而且使教学和引导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行为:点击FLASH组织讨论,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威胁、侵害生命健康权的事例。教学建议:老师在学生所列举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对生命健康权的侵害、威胁

19、等进行归类,便于下一环节的教学。.对“症”下“药”捍卫权利活动内容一:引导学生针对上述侵害归类,讨论如何维护、捍卫我们的生命健康权。让学生相互介绍、交流课前准备的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法律知识。设计意图:相互介绍、交流课前预习准备的法律知识是独立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体现,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行为: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呈现、交流自己课前学习、准备的法律法规,并加以适当的解释和补充,帮助学生理解。活动内容二:出示三张图片童工弃婴“大头娃娃”,进一步引导讨论: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作了哪些特殊规定?为何作此规定?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例,从对典型事例的感性认识中激发学生的理性思维,引导学

20、生理解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的关爱和保护,了解相应的法律法规,从而懂得更好地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生命健康权。教师行为:出示材料,引导讨论,帮助学生体会、理解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的特殊保护,感受法律的关爱。.活动升华音乐结活动内容:让学生一起来制作一份特别的“生命健康维权套餐”。设计意图:“维权套餐”的制作活动,既是对本课知识的总结和深化,更是对教学内容的升华,引导学生拓展思维,不仅从法律角度认识生命健康权、维护生命健康权,而且从自身角度、从与人交往及社会环境等综合角度进一步明白每个人都应尊重和爱护生命健康权,这也正是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的要求和表现。教师行为:从生活常识入手,

21、让学生明白人体生命健康与膳食结构的密切关系,然后联系到本课内容,为更好地保障我们的生命健康权,指导制作“生命健康维权套餐”,并呈现、交流结果。活动建议: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教师指导、提示“维权套餐”的制作,“主食”为维护生命健康权的相关法律,“副食”则应引导学生思考法律以外的相关因素,如健康的心理品质,良好的社会氛围等,对于维护生命健康权也很重要。相互交流。小结: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健康是连金钱也买不到的。生命健康权,与生俱来的权利,我们更应懂得保护和珍爱。音乐祝你平安中结束新课。.课外延伸探究作业活动内容:出示课堂中出现过的三张图片,并加上标题:童工一一“我很受伤”弃婴一一“寻人启示”“大

22、头娃娃”一一“头大不是福!”要求:任选一幅作为主题,结合本课所学知识,以“心灵的呼唤一一生命健康权”为题,用人称,写一篇新闻报道,字数在300字以内。设计意图:本探究通过人称的方式呼唤“生命健康权”,事实上就是对本课内容的概括、反思、提炼与延伸,帮助学生观察生活,走进生活,学会生活,让学生在生活探究中体味成长与快乐。四.教学中的困惑从理论上讲生命健康权是每个公民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人身权利,跟每个人的关系都是最为密切的,照理说应该引起每个人的重视与关爱。但是,当请学生反思,说说自己的生命健康权是否受到过侵害或是否侵害过他人的生命健康权时,很多学生都说没有。而这个“没有”并不是说实际生活中真的未曾

23、发生过,事实是很多学生压根就没关注过,甚至有时受到伤害,只要不是很严重的,都不会引起重视。这不仅仅是法律意识淡泊的体现,事实也是思维上的所谓“理解”、“重视”,与行为上的“轻视”、“忽略”的矛盾,这也正是教学怎样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思想怎样内化为行动的困惑吧。第二框同样的权利同样的关爱一. 教材分析.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尊重、珍爱生命健康权,不仅是行使权利,也是对自己的关爱和责任,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和人生观;引导学生自觉尊重他人生命与健康权利,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增强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积极正确地行使自己

24、的生命健康权,学会用法律武器与侵害生命健康权的行为作斗争,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学法用法的能力;让学生明白在关爱他人生命、助人救人的同时懂得自我保护,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理智处事的能力。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认识正确行使生命健康权的表现,引导学生知道享有生命健康权的同时负有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义务,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懂得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同时注意自我保护。.对教学重点难点的认识教学重点:正确、积极地行使生命健康权。教学难点: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本框“同样的权利同样的爱护”主要围绕两个内容而展开一一首先,在“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中不仅介绍了如何

25、正确、积极地行使生命健康权,而且阐述了注意自身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还是一种社会责任。在“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中,告诉学生任何人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权,而且应尊重他人、乐于助人,更多地关注他人的生命与健康;并通过情景案例,引导学生明白懂得助人与自护,关爱他人生命健康权的时候,珍爱自己的生命。二. 学生分析.针对的问题:现实生活中,中学生自杀、自残事件时有发生,很多学生缺乏健康意识,任意挥霍自己的身体资本,他们只认识到关注自身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是个人的权利,却没意识到这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所以加强生命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意识。由于暴力文化泛滥,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强,做事容易冲动

26、,加之部分学生法制观念淡薄,使得他们与他人发生矛盾后,常会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不仅伤害他人生命健康,也易伤害自己,所以加强关爱他人生命和健康的教育,有助于避免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产生。有些学生有关爱他人生命健康之心,乐于助人,但由于年龄、思维等不够成熟,以致遇到一些突发事件不能很理智地来处理,甚至有时帮助他人的同时,使自己的生命健康受到危险或伤害,所以加强生命健康的教育,帮助学生在关爱他人同时珍爱自己的生命。.学生的需要:作为一个公民,有必要了解自己所享有的权利,并学会积极、正确地加以行使,而且这生命健康权又是享有其他权利的基础,所以应该对此需更全面的了解。未成年人在思想、心理、行为上都

27、有着很强的可塑性,但也存在易冲动、好模仿等弱点,所以加强生命健康教育、加强对他人生命健康的尊重与关爱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理性思维,学会理智处事。懂得关爱他人生命健康权也是培养学生珍爱生命意识、责任意识的需要。三. 综合设计思路O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歌曲、录音资料等,制作成。搜集生活中与学生相关的行使生命健康权、尊重他人生命健康权的典型案例,并整理归类。认真学习与生命健康权相关的法律规定,如对正当防卫、紧急避险造成他人生命健康伤害的规定,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暴力侵权的法律后果等。学生:寻找发生在自己身边有关行使生命健康权,对待他人生命健康权的典型案例,查找并学习相关的法律。回忆自

28、己曾受到的关爱体验,和同学交流自己当时的感受。O教学设计.歌曲导入活动内容:课间听、唱健康歌,并做做运动,放松放松心情设计意图:随着音乐做运用,调动学生情绪的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起学习的兴奋点,不仅让学生体味了生命健康的快乐,而且也让他们初步感受到锻炼身体也是一种行使生命健康权利的方式。教师行为:课前播放健康歌TV,鼓励学生一起唱。如空间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带领学生适当地跟着音乐做运动。导课:生命健康是每个公民与生俱来的一项基本权利,不管年龄大小、身份如何都平等地享有这项普通而又神圣的权利。.情景故事一:激思解疑活动内容:展示小楠的故事情景一及小楠的矛盾心理A.B.c,并引导讨论:你如何看

29、待小楠的这些想法?有人认为“自杀”是个人的事情,个人的权利,你认同吗?为什么?设计意图:联系生活,设置情景,使学生融入其中,进入角色,设身处地地加以体会和感受,从情、理、法等不同角度加以理解,激起内心的矛盾与冲突;通过讨论,启开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在矛盾与冲突中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学会理智地分析问题,走出思想误区,让学生明白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得让与或抛弃,学会对自己生命和健康的珍爱与负责。教师行为:呈现故事材料,组织讨论,对社会中的“自杀”现象进行思考与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体会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得让与或抛弃,“自杀”往往是逃避责任的表现,进而懂得要积极面对生活的挑战,珍爱自己的生命。.情景故事

30、二:理性探析活动内容:展示小楠的故事情景二及姐姐的想法,并引导讨论:你赞同小楠姐姐的想法吗?为什么?设计意图:对案例情景展开讨论,提出质疑,使学生“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生命健康权的理解,明白自残非但损害了自己的生命健康权,而且也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的负担,与社会道义相悖,与法不合。教师行为:呈现故事材料,组织讨论,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人的生命具有社会性,懂得关注自己的生命和健康,不仅是项权利,而且还是对自己、对社会的一份责任。.情景故事三:活动明理一一“我有我一套”活动内容一:“帮助小楠,我有我一套”。展示小楠的故事情景三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及小楠的故事的最后结尾

31、,让学生在积极帮助他人的热情中得到自我教育,明白每个人都应该注意保护和积极争取自己的生命健康权,再次感受这正是对自身的关爱与责任。教师行为:针对小楠所面对的困难,鼓励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帮助小楠,并加以引导,让学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体会到珍爱、行使生命健康权有很多方法,而且生活中的困难通过努力也是可以克服的。活动内容二:“行使权利,我有我一套”。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是怎样行使生命健康权的。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二的讨论和交流,结合学生的生活感受和体验,意在引导学生增强法律意识,积极行使自身权利,将维权落实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教师行为:组织讨论,适时地加以引导和点拨,对一些好的行为和方法也应及时给

32、以表扬,并可向其他同学推荐。小结:注意保护并积极争取自己生命的安全与健康,使自己免受他人侵害,应落实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这不仅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我们对自己的关爱和责任。.合作探究:一一学会正确行使权利活动内容:出示材料公交车上,李浩在与持刀歹徒搏斗中,将歹徒刺伤。小亮爸爸路经一工地,为避让突然掉下的脚手架将一骑自行车的路人撞倒,造成其骨折。在“SARS中,某疑似病人因担心被人歧视偷偷从医院溜走。洋洋很喜欢上网玩游戏,一玩就是7、8个小时。萧萧很小心地过马路,红灯停,绿灯行。顾某因抑制不住好奇尝试了毒品合作探究:你认为上述材料中哪些是属于维护生命健康权的合法行为?哪些则不可取?为什么?我

33、们应该怎样正确地行使生命健康权?设计意图:在合作中学,在探究中学,通过对生活中典型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在增强生活认同感的同时,引导学生明确正确、积极地行使自己的生命健康权利,既要保护自己生命与健康的安全,又要注意不能以伤害他人为代价。教师行为:首先,出示材料,组织讨论,让学生在辨别分析中体会哪些行为是正确行使生命健康权,哪些行为是不正确、不可取的,尤其了解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行为是法律认可对生命健康的保护。然后在辨别分析的基础上讨论我们该如何正确行使生命健康权。小结:保护自己的生命与健康,积极行使我们的生命健康权,但除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外,不得伤害他人的生命健康权。.解读心声:一一一封来自监狱的

34、忏悔书活动内容:播放录音资料一一一封来自监狱的忏悔书。并出示问题:小哲为什么而忏悔?他的行为实际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是什么原因导致其走上犯罪道路的?你觉得这个结果可以避免吗?设计意图:录音材料改编自教材P30的案例分析,以人称独白的形式阐发忏悔的心声更能引起学生心理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体会冲动和暴力的不良后果,认识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严重结果,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从而懂得尊重和维护他人的生命健康权,增强对他人的责任教师行为:播放录音资料,引导学生对小哲进行讨论分析,让学生明白每个人在享有生命健康权的同时,负有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义务。小结:我们在享有生命健康权的同时,负有不得

35、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否则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建议:在这个案例的讨论与分析中,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针对学生中存在的某些暴力倾向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远离暴力,理智处事,懂得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案例评析:学会关爱与自护活动内容一:生活中,我们不仅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与健康,还应尊重、关爱他人的生命健康权,你看到过、听到过这样的例子吗?你亲身体验过被人关爱吗?当时是何种感受?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寻找身边的事例,通过有关“关爱”的交流,尤其谈自身被人关爱的幸福体验和感受,使学生从情感上理解“得到”与“付出”,从而落实到生活中,主动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乐

36、于助人,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活动内容二:出示案例,引导学生对三种不同表现进行评析。并设问:如果你面对有人落水,你会怎么办?设计意图:选取未成年人面对生活中的突发事件的不同表现作为案例评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理性思维,培养学生理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两难情境中学会正确选择,让学生懂得在助人救人时要学会自我保护,这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教师行为:在前面学会关爱他人生命与健康、助人为乐的基础上,呈现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懂得面对突发事件或危险处境时,学会理智应对,既要助人,又要自护,珍爱生命。小结:我们在救助他人生命与健康的同时也要懂得自我保护,学会理智地救人。.相关链接结束新活动内容:出

37、示材料、图片在公园树上随便刻字大量捕杀藏羚羊刘海洋因伤熊而受法律制裁设问:你从这些图片中感受到了什么?对你有何启思?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将对生命与健康的尊重向身边延伸,尊重自然,尊重一切生灵,对生命健康权涵义的理解提高到更高的层次,在遵纪守法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对本课内容的深化和升华。教师行为:出示材料生活中对自然生命破坏和伤害的行为,弓I导分析,归纳升华,将对他人生命健康权的尊重与关爱扩展、延伸到自然界的一切生灵中。小结:其实,我们不仅要关爱我们自己,我们还应关爱我们身边的其他生灵,它们也享有自然界赋予的生命健康的权利。让我们做一个既遵纪守法,又懂得关爱,

38、乐于助人的好公民。.课外延伸探究作业活动内容:做一次社会小调查,针对生活中存在的威胁、侵害生命健康权的现象,以你喜欢的方式呼吁大家关爱生命与健康,维护生命健康权。设计意图:这一活动寓教于生活中,让教育回归生活。凸现教学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相联系,也是课堂教学的深化与延伸。四.教学中的困惑.我们强调对自身生命健康权的尊重和爱护事实是对自己和社会负责,认为自残、自伤者与社会道义相悖,不值得同情;但从道德情感上我们又教育学生应该关爱他人,尊重并保护弱势群体,那么当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真的遇到街头流浪、肢残乞讨的人,究竟该指责鄙视他,还是同情关爱他,抑或是无视无睹、置之不理?如果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那么

39、现实可不可能容许学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既要引导学生重视、珍爱自己的生命健康,又强调关爱他人、助人为乐,所以将“见义勇为”改为“见义智为”,但事实这个“智为”怎么界定?在危险中他为保护自己“见义不为”或他“见义有为”却并未得到良好结果,怎么评价呢?.课后的探究作业既是对本课内容的延伸与深化,也是引导学生对生活的了解回归,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合作等能力,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的体现。但客观事实是,其他学科也是新课程,也通过探究作业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学生仅有的课余时间又很有限,加之重视程度不同,所以很多探究并不能很好地完成并达成预期的效果。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框人人享

40、有人格尊严权一. 教材分析.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增强维护人格权的法律意识,懂得珍爱自己的名誉、维护自己的尊严、增强自尊心的同时,自觉承担维护他人人格尊严的义务,提高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公民人格权的意识。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能正确区分侵犯公民人格尊严权的具体行为表现;使学生关注自身尊严、关注他人人格尊严和名誉,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和他人的人格权利。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人格尊严权及具体内容,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明确侵害公民人格尊严和名誉的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增强学生尊重、保护自己人格尊严和名誉的意识,引导学生尊重爱护他人的

41、人格权。.对教学重点难点的认识教学重点:人人享有尊严权,法律维护我们的名誉权。教学难点:我们享有法律规定的名誉权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名誉权的义务。.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本框“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主要围绕人格尊严权和名誉权而展开一一首先,叙述了人格尊严的含义、平等性、与其他人格权的关系等。关于名誉权,则介绍了名誉权的含义与作用,法律确认名誉权的必要性,名誉权的内容,及侵害名誉权的表现形式和后果等。另外,本框还强调了在珍爱自己人格尊严权、名誉权的同时,尊重、关爱他人的人格权利二. 学生分析.针对的问题: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老师及社会成员受封建传统思想、家长制遗风、错误教育观等影响,加之法律意识不强,常

42、忽视未成年人的独立人格,侵犯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行为时有发生。作为未成年学生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对人格尊严权认识不足,不能意识或分辨出一些行为已侵害了自己的人格尊严权,不懂依法维护自身人格尊严权的实现。另一方面,由于受来自家庭、社会的某些不良教育影响,部分学生过分强调个人中心,自我意识过度膨胀,惟我独尊,不懂得尊重他人,造成人际交往上的障碍。同学交往中,由于某些学生文明意识不强、行为习惯不良、心理品质和道德素质不够高,加之易冲动,常以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同学间的矛盾,说粗话脏话、诋毁他人名誉的行为时有发生。.学生的需要:从法律角度看,学生有学习、了解法律知识的需要,不仅有利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且

43、懂得尊重他人的人身权利,不做违法犯罪的事。从学生个人成长的角度看,全面了解人格尊严权及人格尊严对个人的重要意义,有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完善,保证身心健康成长。从人际交往角度看,懂得自觉尊重并爱护他人的人格尊严、荣誉等人格权利,不仅是每个人道德的要求,而且也是良好人际关系形成的必要条件。三. 综合设计思路O课前准备:教师:对学生进行一次关于“对待人格尊严问题”的问卷调查。搜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有关维护或侵犯人格尊严的典型案例和素材。根据调查结果和搜集的素材,请学生帮助绘制成漫画并制成。学生:寻找发生在自己与同学之间的有关“人格尊严”的事例。收集并学习相关法律法规。O教学设计.故事导入引出话题活动内容

44、:故事描述:广州白云机场有一乞丐在行乞时,有一个乘客鄙夷地将施舍的钱用力地扔在乞丐的脸上,该乞丐不满这种施舍态度,认为有伤他的自尊,他说:宁可饿死、冻死也不需要这种施舍。根据这件事,让学生以“乞丐有尊严吗?”加入网评。设计意图:设置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场景,勾勒出“生活画面”,以增强学生的认同感,激发学生寻找问题、探求问题的兴趣,从而创设出良好的活动氛围。通过“乞丐有尊严吗?”的思索,弓I出对人格尊严权的学习与讨论。同时让学生以生活中喜欢的网络方式加入评论,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行为:讲述故事,提议学生加入网评,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在讨论的基础上加以引导,即引出“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它不分地位高

45、低、贵富贫贱、年龄大小;明确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地位及具体内容;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小结:你可以不去施舍,但你决不因为施舍了别人钱物就有权利去侮辱别人的尊严。哪怕他只是一个乞丐,哪怕他在伸出乞讨的双手时已经自己轻贱了自己的人格与尊严,但是你,作为一个旁人,均无权因此而雪上加霜,去侵犯他仅剩下的一点人格尊严。教学建议:教师要及时捕捉并善于摘录学生评论的思想火花。但对一些不正确的思想或过于偏激的言论要适时地加以引导。.理性思考学习权利活动内容:引导学生根据上述故事和教材中相关的知识进行小组讨论和分析:什么是人格尊严权?人格尊严权与人格权有怎样的关系?人格尊严权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呈现相

46、关的法律条文:宪法第38条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5条。设计意图:挖掘故事与教材中蕴涵的“理”,帮助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结构体系,使学生系统地、宏观地把握所学内容,从而增强思想品德课的理性魅力。教师行为:引导讨论,指导阅读,学习法律,帮助学生了解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内容及与人格权的关系,并进一步说明“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的道理。.参与评选了解名誉活动内容:在班级中评选自己最满意的老师和最受欢迎的同学,并说说你对他们的具体评价。分析讨论: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品行时,往往会用哪些词语来描述?品行表现评价所用的词名誉优良不良并在此基础上思考:什么是名誉?名誉对一个人会有什么影响?品行优良者一定会受到

47、相应的评价吗设计意图:通过评选活动让学生明白,名誉就是社会对一个人品德、才干和信誉的评价,评出的老师和学生就是我们对他们品德、才干等方面的认可。同时通过活动加深对老师、同伴的了解,有助于学生纠正认知偏差,从而正确的维护他人的名誉。教师行为:组织在班中进行最满意老师、最受欢迎学生的评选活动。根据统计结果公布大家选出的最满意老师和星级学生名单。引导学生说说对评选出的老师、同学的具体评价,并完成表格。根据评价、表格及自己的体会感受,帮助学生理解名誉的含义及对一个人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提出设问:“品行优良者一定会受到相应的评价吗带着思考进入下个环节的讨论与学习。教学建议:老师要组织好评选活动,要给以适

48、当的引导;对所评选出来的人选有可能并不是所有同学都认可或赞成,老师要做好引导工作,不要因此造成误会或产生矛盾;对所评选出的人选的具体评价老师也要积极引导,尤其是针对不良品行的表现,最好是建议性的,而不是评判性的,否则会对被评价的人的名誉和心理造成一定的伤害;评价时间也适可而止,让学生体会到“名誉”及“名誉”对一个人的影响即可,没必要花很长时间,影响教学。.感同身受维护名誉活动内容:展示教材中“受冤枉的大江”的案例,组织学生利用材料针对上述问题三、问题四展开讨论。设计意图:展示发生在同学们身边不尊重他人的事例,设置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真实感受,入情入理的分析其危害,既能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

49、力,又能结合自身行为进行对照,及时修正不足,学会尊重他人。同时体现出教学过程是开放的、动态的,是师生不断建构意义的生成过程。教师行为:老师引导学生分别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加以分析和讨论,即从理论上讲,品行端正是获得客观评价的前提;从现实中讲,品行端正不一定会受到相应的客观评价。在此基础上老师提出问题四:你如何看待“小明的行为”?面对不公正的评价,假如你是大江,你该怎么办?通过讨论,帮助学生达成共识:要积极维护自身的名誉权,同时也要维护他人的名誉。.案例分析尊重权利活动内容:出示材料小张和小林是同班同学,有一天小林自修课吵,被小张记下后受到老师的批评。于是小林怀恨在心,想寻机报复。碍于面子他既不敢

50、和小张正面吵,又怕打架受处分,终于想了一个操作简单的“万全之策”,即在网上臭骂小张。小林骂得解气,越骂越过瘾,可第二天小张难过了,面对同学们的指指点点,他是有口难辩,心灵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最终请病假在家休息。小张还得意地说:“我君子动口不动手,骂死了也不犯法。”引导讨论:小林的做法和说法对吗?为什么?你的身边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如果你是法官,对这件事该如何判决?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方式具体表现造成的危害应承担的后果.设计意图:通过可操作的思辩活动让全体学生参与进来,使学生产生似懂非懂的“饥渴”状态,揭示学生认知的矛盾,从而刺激学生的欲望,勾起学生解疑的渴求,激发他们去寻微探幽,调动学生思维的兴奋点

51、和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学生对本案例的辨析,使学生比较全面地认识到侵犯他人名誉权的种种行为,深刻地感受到侵犯名誉权行为给受侵害人造成的损失和危害,并明确这种行为要受到道德的谴责甚至法律的制裁。从而引起广大学生的共鸣。教师行为:首先出示材料,弓I导讨论问题,让学生感受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行为给受侵害人造成的损失和危害,明确这种行为不仅受道德谴责,而且要承担法律责任。接着组织讨论问题、,完成相应表格,帮助学生较全面地认识侵犯他人名誉权的种种行为,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这些行为给他人造成的危害及应承担的责任,从而明白要尊重他人的名誉权。四.教学中的困惑.一方面引导学生要重视、保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权、名誉权,但一方

52、面在现实生活中,某些家长、个别老师受封建家长制、错误教育观等影响,并未重视未成年孩子和学生的人格尊严、名誉等,确实存在打骂孩子、冷嘲热讽、甚至侮辱学生的现象,怎么引导学生更好地维权?通过法律途径吗?直接上升为违法、侵权会僵化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也会给家长、老师的教育增加难度和压力。忍气吞声、委曲求全吗?那学习法律又有何用?.由于个人理解、喜好的差异等,有时善意的玩笑和对他人人格尊严、荣誉等的侵犯怎么界别?如有些学生觉得猪很可爱,甚至把它视作宠物,看到某个同学胖乎乎的很可爱,把他比作猪;但对方不这么认为,他可能很介意自己的形体,忌讳别人说他胖,所以他认为把他形容成“猪”是一种侮辱第二框肖像和姓名

53、中的权利一. 教材分析.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反思自己在与同学交往中侵犯他人姓名权和肖像权的不良表现,体验给受害者所造成的危害;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姓名权和肖像权的责任意识;加强法制观念,增强依法维权意识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能够正确区分哪些行为是侵犯公民姓名权和肖像权的行为;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姓名与肖像权的能力,能够运用法律武器追究侵犯者的法律责任。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认识肖像和姓名是一个具体的人的两大外在标志;懂得姓名的作用,姓名权的含义和内容,侵害姓名权的表现形式与后果;懂得肖像的含义及作用,肖像的内容,侵害肖像权的表现形式

54、与后果。.对教学重点难点的认识教学重点: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权和姓名权侵害公民肖像和姓名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责任。教学难点:公民在依法维护自身权利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肖像和姓名的义务。.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本框“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主要介绍了两项具体的人格权利一一肖像权和姓名权。首先,叙述了肖像的含义及作用,肖像的内容,侵害肖像权的表现形式和后果等。接着围绕姓名权而展开,主要介绍了姓名的作用,姓名权的内容,侵害姓名权的表现形式和后果等。最后,本框还强调了一方面要运用法律手段与侵害自身肖像权、姓名权的行为作斗争,一方面也要尊重、维护他人的肖像权、姓名权等人格权二. 学生分析.针对的问题:由于姓名授之于

55、父母长辈,往往只被认为个人区别于他人的文字符号,很多学生对法律赋予公民姓名的具体权利并不是很了解,所以对这项权利的使用和支配很少,以致有时被侵犯了也未必意识到。生活中一些家长和学生一味地追求时髦、个性、标新立异甚至另类,不能正确、客观地对待取名问题,给一些具体的管理工作带来不便。个别学生为避免挨家长骂或不重视家长在其成长和教育中的监护作用,经常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出现冒名顶替,擅自代家长签字的现象。未成年人维权意识不强,现实生活中以赢利为目的侵犯未成年人肖像权的行为时有发生。有些学生出于好奇好玩的心理、不懂得尊重他人、法律意识淡薄等原因,加之电脑技术的发展及网络具有虚拟性,在现实生活和网络中

56、恶意损毁、丑化和擅自使用他人肖像的行为也屡见不鲜。.学生的需要:作为独立人格的外在标志,姓名权和肖像权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了解人格权时有必要更好地了解肖像权和姓名权,以保障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正确认识肖像权和姓名权,知道侵害肖像权、姓名权的表现形式及后果,懂得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不仅是增强法律意识,纠正某些不良行为习惯的需要,也是增强自身道德素质,正确与人交往、和谐人际关系的需要,对学生健康成长十分必要。三. 综合设计思路O课前准备:教师:对学生进行一次关于“我看姓名权和肖像权”的问卷调查,充分了解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现状,以便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搜集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有关侵犯姓名权和肖像

57、权的案例和素材。查阅有关肖像权、姓名权等法律知识。学生:反思自己的姓名权和肖像权是否受到过他人侵害,自己是否侵害过他人的姓名权和肖像权的经历。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O教学设计.游戏导入展示课题活动内容:展示两组信息一一组:提供了一位名人的雕塑和一位名人的照片。第二组:提供了“姚明”“赵本山”等几个姓名。设问:看到了这些雕塑、照片、姓名,同学们脑海中立即浮现出哪些相关的信息?设计意图:以游戏的方式导入新课教学,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组信息,由雕塑和照片联想人物,使学生懂得了肖像是肖像人的人格标志之一;通过第二组信息,由姓名联想人物,使学生懂得了姓名也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进而引导学生感受一个具体的人有两大外在标志:肖像;姓名,从而进入本课的课题。教师行为:展示信息,提出问题,给以提示,加以引导小结:肖像和姓名是一个具体的人的两大外在标志;肖像权和姓名权也是人格权的重要组成。.创设情景一:巧引妙导活动内容:呈现材料一一一对农村夫妇,生了个胖儿子,夫妇俩开心之余,却为儿子取姓名发了愁,思来想去,朴实的夫妇终于给儿子取名“寿生”,祝他一生平安,长命百岁提出问题:你的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