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草履虫实验教案_第1页
观察草履虫实验教案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观察草履虫实验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教学设计(1)描述观察到的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说明草履虫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2)认同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技能目标:(1)熟练使用光学显微镜,学会制作草履虫临时装片的技能。(2)尝试利用光学显微镜跟踪观察活体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3)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对草履虫生命活动的观察和学习,感受微观生命的美妙,培养学生热爱生命,敬畏自然的健康心态;同时,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识别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解释草履虫的生命活动。难点:1、把握草履虫的结

2、构与生命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认同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2、探究草履虫应激性实验的设计教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实验法教学工具:显微镜、放大镜、多媒体教学实验设计思路新的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倡导探究性学习,而实验教学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本节课从课前培养草履虫入手,通过课上实际观察,逐步展开对核心问题的探究。同时,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补充了探究草履虫应激性实验。以利于每个学生的发展。学生在不断的发现问题、寻求解决办法的过程中,逐渐转变学习方式,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一、实验目的1、初步学会草履虫的采集与培养方法,并熟悉草履虫的形态结构。2、观察草履

3、虫的取食、运动和趋性。3、认识和理解原生动物的单个细胞是一个完整的能独立生活的有机体。二、实验器材显微镜、放大镜、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牙签、小麦胶体液、白糖、盐、醋酸、牛肉汁、面巾纸、培养皿、小烧杯、碘酒三、实验操作步骤1、草履虫的采集和培养。采集:选择有枯草腐烂的稻田或池塘,进行舀水采集。培养:取干稻草切成小段,和水样一起放入瓶中,放在阳光下即可,温度22-28°C。2、草履虫活体观察和实验。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特占1、从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吸一滴培养液,放在载玻片上,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草履虫。12、盖上盖玻片,在底倍镜下观察草履虫的运动。如

4、果草履虫运动过快,不便观察,取一滴小麦粉胶体液。将草履虫培养液置于其上,搅拌均匀,再盖上盖玻片,然后寻找一只运动相对缓慢的草履虫进行观察1、学生自主完成学案,发现问题并解绝问题2、全体同学共同实验分组制作和观察草履虫临时玻片标本(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总结困惑,全班交流3、小组间交流后,观看草履虫视频。增加对草履虫的直观印象,完善学案。1、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并答疑解决问题:2、你认为草履虫只有一个细胞吗?根据是什么?3、草履虫是怎样生活的(媒体展示草履虫的形状、运动、结构、生理和生殖)二、探究草履虫的应激性实验过程:草履虫逃避食盐这种刺激。取一洁净的载玻片平放,在一端滴上一滴带有草履虫的培养

5、液,另一端滴上一滴清水,并使培养液和清水如图连接。在放盐粒的一侧先放少许棉纤维,然后在棉纤维外面再放食盐粒。、草履虫趋向肉汁这种刺激。取一洁净的载玻片平放,在一端滴上一滴带有草履虫的培养液,另一端滴上一滴肉汁,并使培养液和肉汁如图连接。1、学生先根据学案提示自主探究2、根据实验台所给材料,再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小组代表发言描述实验结论1、媒体展示:草履虫的应激性2、回顾:探究实验五大步奏及实验时要注意的问题3、指导学生设计实验小结学生总结教师补充答疑板书设计:第三章第二节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1草履虫的形状(倒转草鞋底)和运动(旋转运动)2草履虫的结构和生理3草履虫的

6、生殖方式(分裂生殖)一履虫的应激性(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观察蚂蚁教学设计具体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蚂蚁适应陆地上的生活,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角,胸部长3对足。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蚂蚁的身体特点。发现并尝试解决观察蚂蚁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交流想法。培养学生关注、亲近小动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发现并尝试解决观察蚂蚁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难点:观察蚂蚁方法的探究。教师准备:放大镜、观察盒、昆虫盒、水、培养皿、瓶盖、小塑料泡沫块、毛笔、糖、白纸、讨论记录表,教学视频。教学设计:一、

7、创设情境,激趣导入(2分钟)师:同学们,老师说个谜语,看谁能猜出来。这是一只小动物,身体虽不大,力气却不小,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团结又互助,勇敢又勤劳。生:蚂蚁。(师随着学生的猜测板书蚂蚁)师:猜对了,你们真优秀。小蚂蚁也很优秀,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和小蚂蚁交个朋友吧!请出我们的朋友小蚂蚁,先放在桌边。(请、朋友,亲近的拟人化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也创设了一种亲近小动物的氛围。)二、参与探究,亲历实践(25分钟)(1)话谈蚂蚁,初步感知师:你们在哪里看到的这些小蚂蚁呀?(此问题的提出旨在让学生知道蚂蚁的生活环境)生:在草丛中;在墙角边;在树底下;在花坛边师:哦,小蚂蚁活动的范围可真是广泛

8、,可是我也去过你们说的那些地方,我怎么没发现它们呢?你们有什么好方法让我找到它们吗?生:(如果学生能直接想到并说出用食物来引诱蚂蚁最好,如果不能,教师要进行引导)老师,你可以在那附近放一小块面包,(糖、饼干、骨头)过一会就会有蚂蚁爬过来,您就可以把它抓起来了。师:请注意,我们已经和蚂蚁做朋友了,不能说抓,应该是生:请。师:对了。那么在请这些蚂蚁朋友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发现吗?生:我发现蚂蚁特别喜欢甜食;蚂蚁喜欢吃香的;蚂蚁总是排着队走;蚂蚁怕水(适宜陆地生活);蚂蚁爬的很快(此处采取对话形式,既了解了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又为“讨论观察蚂蚁的好方法、送蚂蚁回家”两个环节做好了铺垫。)(2)创设问

9、题情境,寻找解决办法师:看来,你们对蚂蚁的了解还真不少,下面请你们为各自的蚂蚁朋友画幅画吧!有个小要求,画的过程当中,不许看桌上的蚂蚁,不许翻书,凭自己的印象画,你觉得它是什么样子就画成什么样子,要画的大一些,可以简单一点,看谁画的最快,然后粘贴到我们的黑板上来。学生作画,并随时粘贴,一半多的人粘好画以后,老师也粘上一幅。没有画好的,也粘到前面。(为了体现是面向全体。)当画全部贴好以后,这时学生面对形态各异、大大小小的蚂蚁画,可以说幸福的、惊奇的、失落的、后悔的表情不一,唏嘘不止。师:看了这么些画,你想说点什么?生:针对这些画,可以找出自己画的不足,可以指出同学的画有哪些优缺点。主要是找出蚂蚁

10、身体结构的不足之处,比如:足的多少,长的位置,头上的触角,头胸腹的比例等等。根据学生汇报的实际情况,教师归纳:看来问题最多的蚂蚁的身体分为几部分;蚂蚁到底有几只脚;是从哪里长出来的?板书:身体脚(这是创设的第一个问题情境,也是前面提到的第一个场景。在观察画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说是高度集中的,陆续发现并提出了关于蚂蚁身体的许多问题,迫不及待地想去观察蚂蚁身体到底是怎样的?强烈的探究欲望是顺利开展观察活动的必要前提。)师:为什么有的同学画的不对呢?生:观察的不好。(没有仔细观察。观察的不仔细。)师:要想画准确,画的好,应该怎么办?生:仔细观察。师:好吧!那现在就请同学们细致地观察你们的蚂蚁朋

11、友吧!(随着第一个问题的解决,第二个问题又出现了:蚂蚁太小,还到处乱爬,很难观察,该怎么解决呢?这个问题不是教师提出的,而是学生自己在观察中生成的。在新的问题的促使下,学生们更积极地投入了新的探究活动。)师:太小了,乱动,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小组内先讨论一下观察蚂蚁的好方法吧,做好记录,看哪组想的办法好,想的办法多。学生结组讨论,教师巡视,在了解各组的讨论情况后,指名最多的组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补充。方法如下:用放大镜观察;放在透明的小盒子里观察;拍成照片观察;给它喜欢的食物不让它乱爬;放在水盆里的一个小瓶盖上(或者一小块泡沫上);师:想了这么多办法,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最好?生:放在水中的泡沫上,

12、用放大镜。放在透明的盒里用放大镜观察。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一些材料:放大镜等。(3)再次观察蚂蚁师:好了,根据你们的需要,请组长来我这里领取材料。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观察内容:蚂蚁的身体分几部分?蚂蚁的脚有多少?长在哪里? 爱护小蚂蚁!轻轻的,可以借助毛笔。 观察时,可以说说观察到了什么;也可以说说原来的画有没有画错的地方,错在哪。 观察后,每组合作画一只大蚂蚁。生:观察。(师巡视)(整个观察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学习的自主化。)三、汇报交流,达成共识(8分钟)请每组派一位代表说出你们是运用了哪种观察方法进行了观察,观察过程中有没有遇到问题,是怎

13、么解决的?观察的结果怎么样?对照他们合作画的蚂蚁图片说说小蚂蚁的身体是怎样的?组内同学可以做补充。(培养学生准确的表达能力。)其他组进行评价,形成共识。教师进行板书:触角头胸腹三对足。同时可以简单渗透昆虫类动物身体特征。四、联系实际,知识延伸(5分钟)师:老师在请蚂蚁来到课堂时拍下了一段视频,你们想不想看看?(备课系统中的也可)视频内容:蚂蚁分泌信息素的介绍,蚂蚁传递信息的情形等。(由于传递信息和分泌信息素这些知识学生不容易了解,所以采用视频形式进行介绍)师:通过这段视频的介绍,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生:我知道了蚂蚁根据信息素找到另外的蚂蚁。信息素能传递信息。信息素能让蚂蚁找到回家的路。蚂蚁的触

14、角能传递信息,它们不是在打架,是在打招呼,在说话。我们要爱护小蚂蚁,不要随便干扰它们。师:说的真好,我们不要随便干扰它们,那小蚂蚁陪了我们这么长时间,我们也要下课,该怎么做?生:送蚂蚁回家。(把小蚂蚁送回去)师:对,把它送回家。可是,刚才我们说了,不要干扰它们,为了我们的学习,我们已经破坏了它们的信息传递,它们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怎么办?生:从哪里找到的,就送回哪里去。师:小蚂蚁回家的时候,会不会有有趣的事情发生呢?我们可以继续观察。课后请同学们拿回自己画的蚂蚁画,画错的地方一定要修改哟,不然小蚂蚁可不高兴了!宣布下课。(这一环节也是情感教育的升华,使学生生成爱护小动物,真爱生命的意识)教师板书

15、:蚂蚁身体头胸腹触角足一对三对观察蚂蚁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鄂教版科学四年级;观察蚂蚁;一说教材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寻访校园里的动植物这一单元中观察蚂蚁一课是在学生们发现了校园里面有哪些动植物后,继而进一步的对校园里比较常见的一种小动物蚂蚁进行探究的一节内容。喜爱小动物之情可以说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当他们发现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兴致勃勃地观察起来。观察蚂蚁这一课通过观察、实验、以及师生平等、和谐地讨论和研究,不仅提高了学生对动物身体特征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动物行为习性的思考水平。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对学生以后学习更多的小动物以及比较其它动物与蚂蚁的区别奠定

16、了坚实的基础。2. 教学目标根据上述对教材的简单分析和对学生的潜心解读,又根据“科学课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的课程改革方向,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掌握蚂蚁的外形特征和行为习性。(2)过程与方法:a. 会用文字等方法记录蚂蚁的观察过程;b. 通过交流和沟通与同学们展开研究活动;c. 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思维去观察和探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体验到探究蚂蚁的乐趣;b. 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3. 教学重难点对于蚂蚁的外形,四年级的学生不难掌握。蚂蚁是一种常见的动物,本课的教学问题在于如何培养他们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在

17、认知方面没有多大意义,真正的意义在于学生通过观察探究活动,获得对小动物生活习性的认识和思考,这对他们今后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是不可低估的意义,所以我确定的重难点如下:重点: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难点:探究蚂蚁的行为习惯二说教法、学法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以自主探究法为主,实验教学法和活动教学法为辅的教学方法贯穿整节课,学生占主体地位,教师起指导作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在整节课中充分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让他们体现自我价值;细心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在课堂中我体现了科学的开放性,首先是探究空间的不同,不约束学生,带领学生

18、去操场上,让学生在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下进行探究,其次是教学方法的不同,不束缚学生的思维,不再是带着老师的问题去观察探究,而是自主选择探究内容,让学生轻松快乐的进行观察、实验和探究,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爱护大自然的意识,增进了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三教学过程为达成上述目标,设计的教学过程如下:1.激发兴趣请蚂蚁进教室首先和学生一起到校园内寻找蚂蚁的踪迹并将蚂蚁请到课堂上来,让学生对于蚂蚁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再针对他们寻找小蚂蚁的方法,比一比看谁的方法最有礼貌,让孩子体验到要珍爱生命,不要伤害小动物。2.观察外形观蚂蚁身体结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观察蚂蚁的外形时,我把这一探究活动设计成一个师生互动的小游戏,比一比谁的眼睛亮,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认真仔细的观察,老师对于学生的汇报在黑板上画蚂蚁,画出蚂蚁的形态,学生不断的补充,最后评议,让学生对自己的观察结果进行评价,形成自我评价的过程,体现评价多元化,使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对蚂蚁外形形态有准确的把握,给予学生发表建议和意见的机会,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