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气压带和风带 精品_第1页
第2讲气压带和风带 精品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讲气压带和风带【课标要求】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教学目标】1. 知识和技能目标(1) 掌握大气环流的概念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2) 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应用典型气候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通过实例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比较不同类型的气候特征。2. 过程和方法目标(1) 通过制作三圈环流模型,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2) 分析典型气候,叙述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用运动、变化、联系的观点认识事物。【教学重点】1.

2、地球表面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及其分布和移动规律。2.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难点】1.三圈环流形成机制,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及产生的结果。2.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教学方式】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动画。教学方式】读图法、绘图法、小组合作、讨论法等。【教学过程】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一)大气环流及意义1. 大气环流是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2. 促使高低纬之间、海陆之间热量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二)三圈环流1. 单圈环流(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运动(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形成单圈环流)假设情况:(1

3、)地表均一;(2)地球不自转;(3)太阳直射赤道(不移动)。低赤道低压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北半球部分)2. 三圈环流(1)赤道高空向北分流的空气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最终的运动方向是在30°N附近高空偏转为西风。(2)赤道高空的空气不断北流,在30°N附近高空堆积,导致北纬30°N附近高空的空气在垂直方向上下沉,从而使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气压。(注:动力原因形成的高压)(3)30°N附近的近地面空气将向北(北、南)和向南分流。向南分流的气流偏转后形成了东北信风。这样,赤道(0°)和30°N之间形成了一个低纬环流。(4

4、)自30°N附近的近地面北流的空气和自北极地区南流的空气相比较,热力性质如何?(近地面北流的空气为暖气流;近地面南流的空气为冷气流)在60°N附近(副极地)相遇后它们的运动状况有何不同?(暖气流沿冷气流向上运动,形成“极锋”)因此在60°N附近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注:动力原因形成的低压)(5)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30°N和60°N之间形成盛行西(西南)风;在90°N和60°N之间形成极地东(东北)风。(6)在副极地上升到高空的空气将分别向北(北、南)和向南分流。这样,30°N和60°N之间、90&#

5、176;N和60°N之间分别形成了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7)综上所述,在北半球形成了“三圈环流”,南半球同样也有。(8)引起上述“三圈环流”的因素是:高低纬度之间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9)全球近地面分为7个气压带,6个风带。它们的分布规律是:南北对称、相间分布。因为地球表面并不是均匀的,也就是大气环流还会受到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得更为复杂。陆地面积:北半球大于南半球,且海陆相间分布。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均快于海洋。由于冬季欧亚大陆降温快f气流下沉f近地面形成亚洲高压(气压名称);而该纬度带原有的副极地低压带(气压带)也因此被这个气压中心切断。由于

6、冬季欧亚大陆增温快f气流上升f近地面形成亚洲低压(气压名称);而该纬度带原有的副热带高压带(气压带)也因此被这个气压中心切断。所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气压带被高、低气压中心切断。中心被切断阿留冲低压)陆海一月i'副极地低压带(见图示)V海在和洋上悌戈車出丸农=馬占时谕(亚刿高北半球同纬喘上的赢海陆温度差我芒海陆气压差异吏氛2!H騎儈平电導SJ琳即和副热带高压芾在浴眸夏至尢除出现热孕压中心(亚洲低时心胸大陆上的副躺言冬二呛辽/®蟲圧帶诃断上保留下来并由带就誇二'门二卞断裂为块伏高扭中心"吨MhSi.一-霁iB牙售理島a?.:4tK曲事平n埔出览如h3.高、低

7、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很大的影响。季风环流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看风向东南季风西南季风季性质暖湿湿热季*风源地太平洋印度洋风强弱(较冬季风)弱(较冬季风)强”风向西北季风东北季风冬共性质干冷干暖季风源地蒙古、西伯利亚亚洲内陆风强弱(较夏季风)强(较夏季风)弱分布地区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课堂总结:典例精析】A. 此时北极附近出现了极昼B. 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C. 南亚吹偏南风D. 常有寒潮天气影响我国(2) 风带、气压带移动的根本原因是交角的存在,导致的回归运动。(3) 此时A、B、C

8、、D中点最干热;最湿热的是点;气压较低的是、两点;气压较高的、.两点。解析:据A、B、C三点大气运动的状况,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由现在赤道低压中心位于赤道以南的A处附近可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附近,接着可判定其他内容。答案:(1)BD(2)黄赤太阳直射点(3)BAACBD例2.读图,完成下列各题:4C201I開9千米40ISO1(1) 图中A、B、C三个字母所处的气压带应为,如果此时该气压带被切断,使其成为块状气压中心保留在海洋上,其气压中心之一留在E岛附近,另一气压中心被称为。(以下各题均在这一假设条件之下)(2) 下面四幅等压线图中,最能正确反映此时B点所在大陆气压中心的是:()10

9、041016DB(3) 此时北京日出于(方向),日洛于(方向);此时北京的昼夜长短情况为。半年后,北京日出于(方向),日落于(方向)。(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此时开普敦港温和多雨 我国塔里木河正值水量最大的季节 我国北方地区常出现沙尘暴天气 罗马此时温和多雨(5) 此时一艘轮船从英国开往波斯湾,请问它经过哪些重要的海峡、运河?沿途它的航向与洋流和风向的关系如何?解析:从海陆轮廓和经纬度图可知这是北极附近地区,A、B、C处在北纬60°附近,当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割裂成块状时北半球正处于冬季,陆地形成高气压中心,北印度洋海区为逆时针洋流。答案:(1)副极地低气压带阿留申低压(2)A(3)东南西南昼短夜长东北西北(4) (5)英吉利海峡、直布罗陀海峡、曼德海峡、霍尔木兹海峡及苏伊士运河逆风顺流顺风顺流逆流逆风逆流例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 东亚夏季风来自;南亚夏季风来自;南亚夏季风的成因是(2) C处夏季既能受到季风影响,也能受到季风影响,形成气候;D处属.气候,夏季仅能受到季风的影响,形季。解析: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区别,进而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