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车站非正常接发列车作业安全风险的分析研究及对策_第1页
对车站非正常接发列车作业安全风险的分析研究及对策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对车站非正常接发列车作业安全风险的分析研究及对策车站接发列车工作是列车运行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列车按运行图安全正点运行、保证铁路畅通的关键环节。接发列车工作是车站,特别是中间站的重要任务之一。由于参加接发列车工作的人员多,作业环节复杂,接发列车工作中的任何疏忽或差错,都可能造成列车晚点或行车事故,不仅影响其他列车,甚至影响全局运输。XX局XX直属站处于XX干线XX段,目前管辖XX个车间、中间站,车站管辖里程XX公里。全站现有接发列车作业人员近XX余人,各车站联锁方式均为ZPW-2000型计算机联锁。在其所辖区段内普速线采用四显示,双线双向自动闭塞(反向自动站间闭塞)、高速线针对动车组列车运行采

2、用CTCS-3调度集中CTC控制系统。由于管辖范围内点多线长、作业频繁,列车运行密度大,种类多,因此,提高接发列车作业人员对突发性行车设备故障和施工影响行车设备使用时的作业处理能力,对保证铁路运输安全十分重要,也是基层职工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非正常接发列车作业存在的问题接发列车作业人员在严格按照标准程序作业的基础上,对影响行车设备正常使用时的非正常接发列车作业,需要各方面的相互配合。XX站近两年来由于施工影响和突发性设备故障导致非正常行车作业事件在100件以上,这给铁路运输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同时也对车站行车人员在非正常接发列车作业情况下的应急处置能力进行考验。实例分析1、设备故障影响造成

3、非正常接发列车2014年X月X日,XX站下行XXXX次I道通过后,10#道岔岔区位置遗留白光带,随后10/12#道岔定位无表示。车站值班员办理K75次列车人工引导进站1道通过时(10/12#道岔为l、H道正线间渡线联动道岔,控制台单锁),未进行人工现场加锁。当XX次列车通过时,信号工区人员还在不停地操动试验上行正线道岔(刚换完转辙机),把关人员看到后,及时予以制止,防止了信号人员误操作道岔,造成单锁道岔中途转换。这是接发列车作业人员缺乏实际经验,未严格按照上海铁路局非正常接发列车作业标准(Q/BT194-1996)程序作业。2、设备安装、改造、更新、检修施工,影响设备正常使用,造成非正常接发列

4、车2015年X月X日,XX站电务联锁试验施工,全站信、联、闭停用(基本闭塞法停用,改按电话闭塞行车)。在联锁试验时,车站准备XXXXX次列车接车进路,由于值班员错误地认为集中道岔可以单锁,就不必用钩锁器现场就地加锁道岔,没有考虑全站信号设备停用,也未按施工安全措施中规定的“进路道岔人工加锁”要求进行非正常作业,给列车运行安全带来隐患。3、由于接发车人员误动或错误操纵设备,造成非正常接发列车2014年X月X日,CTCS-3级区段XX站H道正线动车组列车限速80KM/H,列车调度员拟定限速调度命令利用车站列控中心将限速命令信息下发,车站值班员没有对限速命令中的限速位置进行校核,签收后便在车务终端设

5、置系统里进行下达,而限速命令中的限速位置错误的填写为下行I道正线,后经把关人员及时纠正,防止了险情的发生。、原因分析车站值班员在处理常见的突发性轨道区段出现红光带或道岔失去表示这类故障时,首先认为是轨道电路故障,而忽略派人员去现场检查是否确有机车车辆占用。车站作业人员办理非正常行车作业时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作业人员心理素质不稳定,实际操作时出现混乱;车站值班员与助理值班员、施工把关人员之间互控性差;非正常接发列车作业中关键的“进路准备”环节把关不严;未严格执行调度命令、正确使用行车凭证;行车设备出现故障时,值班员未先派人到现场检查线路和道岔状态,再通知电务或工务部门,不深入了解现场实际;行车设备

6、检查登记不规范、不全面,造成故障判断不准确、影响范围不清楚。四、提高非正常情况处置能力的措施虽然非正常接发列车的表现多样,成因复杂,但如果能够摸清规律,对症下药,根据车站处理非正常作业遇到的普遍问题,进一步提高车站接发列车人员的业务素质及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加强接发列车人员在非正常作业情况下的应急处置能力,这样才能不断夯实和确保行车安全。1、强化基础管理,规范制度建设管理是前提,基础是保证。在非正常应急处置管理过程中,坚持开展“一日一点评,一案一分析”制度。一是实施“一日一点评”制度。通过每日8:30的音频交班会,对管内前一日设备故障等所有应急处置具体情况,由专业科室逐一进行点评分析,并与具体涉及的车间(站)对话,就应急处置过程中的情况进行分析,点评不足,引导其他车间(站)共同讨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同步完善。二是实施“一案一分析”制度。在“一日一点评”的基础上,对典型应急处置案例通过“应急处置分析评估通报”进行重点分析,从专业管理的角度,总结好的做法,分析存在的不足,并对此类应急处置需重点关注事项和所涉及规章进行公布。今年以来,先后就25起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