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文化人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文化人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文化人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文化人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化人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8121313课程名称:文化人类学概论英文名称: An Introduction of Cultural Anthropology课程类别:专业课学 时: 48学时 学分: 3学分适用对象: 社会工作专业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二、课程简介文化人类学概论,就是从物质生产、社会结构、人群组织、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研究整个人类文化的起源、处长、变迁和金化的进程,并且比较各民族、各部落、各国家、各地区、各社团的文化的相同点和相异点,借以发现文化的普遍性以及个别的文化模式,从而总结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本课程主要介绍文化人类学的发

2、展历史和理论流派,文化人类学的学科分支及所探讨的基本问题,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文化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及如何研究中国文化。The cultural anthropology, from material production, social structure, organization, customs, the director of the whole human culture of various origin, religious belief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change, and the process of gold, and of all

3、ethnic groups, tribes, all countries and regions, the same point of the community culture and diversity, in order to common culture and individual culture, which summed up the general law and special law of social development. This course mainly introduces the history and theories of cultural anthro

4、pology, the basic problems and discusses the discipline of cultural anthropology,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anthropology in China and how to study Chinese culture.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掌握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文化人类学各个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以及文化人类学的学科分支及所探讨的基本问题等,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田野工作和相关的理论

5、思想来分析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因此本课程在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中占重要地位。由于本课程具有意识形态性、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批判性,可以很好地结合课程思政的思想,用党和政府的主流观点观察当代中国文化问题。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导论(一) 目的与要求1、 掌握人类学诞生的起源2、 熟悉人类学研究的范畴3、 了解体质人类学、考古人类学、语言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之间的区别 (二) 教学内容1、关于“人类学”一词2、三个核心概念(Key concepts)3、人类学的学科分支(subfields)4、中国的文化人类学5、文化人类学的学科特征、研究范围6、怎样学习这门课程? (三) 课后练习1、阅读文化人类学

6、有关著作2、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3、多思考有关人类学问题(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讲授,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课堂讨论第二章 古典进化论(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古典进化论的思想渊源2、熟悉古典进化论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3、了解古典进化论对其他社会理论的影响(二)教学内容1、概论2、古典进化论的思想渊源3、古典进化论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1)泰勒及其思想(2)摩尔根及其思想4、对古典进化论的评价(三)课后练习阅读人类学相关著作(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讲授,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课堂讨论第三章 传播学派(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传播学派的思想渊源2、熟悉传播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3、了解传播学派对人类学理

7、论的影响(二)教学内容 1、概述2、拉策尔、格雷布内尔、施密特和德奥传播学派3、英国传播学派4、进化论与传播论的异同(三)课后练习阅读人类学相关著作(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讲授,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课堂讨论第二章 历史特殊论(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历史特殊论的思想渊源2、熟悉历史特殊论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3、了解历史特殊论对热烈的影响(二)教学内容1、博厄斯及其思想2、关于“文化区”3、关于“文化相对论”及其评价4、博厄斯的学生及其理论(三)课后练习阅读人类学相关著作(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讲授,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课堂讨论第五章 新进化论(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新进化论的思想渊源2、熟悉新进化

8、论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3、了解新进化论对其他社会理论的影响(二)教学内容1、概述2、怀特及其思想3、斯图尔特及其思想4、蔡尔德及其思想5、塞维斯和萨林斯的思想(三)课后练习阅读人类学相关著作(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讲授,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课堂讨论第六章 法国社会学派(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法国社会学派的思想渊源2、熟悉法国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3、了解法国社会学派对其他社会理论的影响(二)教学内容1、概述2、社会学派代表人物涂尔干的思想3、其他代表人物(三)课后练习阅读人类学相关著作(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讲授,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课堂讨论第七章 整体分析理论(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整体分

9、析理论的思想渊源2、熟悉整体分析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3、了解整体分析理论对其他社会理论的影响(二)教学内容1、概述2、马林诺夫斯基及其研究方法、思想3、布朗的研究方法及其思想4、评价及影响(三)课后练习阅读人类学相关著作(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讲授,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课堂讨论第八章 结构主义人类学(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结构主义人类学的思想渊源2、熟悉结构主义人类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3、了解结构主义人类学对其他社会理论的影响(二)教学内容1、概述2、结构主义人类学的渊源以及研究方法3、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研究4、其他学者的研究(三)课后练习阅读人类学相关著作(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讲授,并

10、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课堂讨论第九章 象征人类学(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象征人类学的思想渊源2、熟悉象征人类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3、了解象征人类学对其他社会理论的影响(二)教学内容1、概述2、核心概念3、象征人类学的理论创新4、代表性人物及其思想(三)课后练习阅读人类学相关著作(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讲授,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课堂讨论第十章 解释人类学(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解释人类学的思想渊源2、熟悉解释人类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3、了解解释人类学对其他社会理论的影响(二)教学内容1、概述2、格尔茨的“深描”理论3、格尔茨的巴厘岛研究(三)课后练习阅读人类学相关著作(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讲授,并

1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课堂讨论第十一章 亲属关系与婚姻家庭(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亲属关系的性质、分类2、熟悉婚姻、家庭、继嗣群的概念3、了解人类学对亲属制度的研究(二)教学内容1、亲属关系的性质2、亲属关系的分类3、婚姻4、家庭5、继嗣群6、亲属称谓(三)课后练习阅读人类学相关著作(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讲授,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课堂讨论第十二章 经济人类学(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经济人类学的概述2、熟悉经济类型与交换体系的类型、经济人类学的主要理论3、了解生态人类学(二)教学内容1、概述2、经济类型与交换体系的类型3、经济人类学的主要思想4、中国传统帝国时期的朝贡贸易5、中国乡村社会的礼物流动

12、体系(三)课后练习阅读人类学相关著作(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讲授,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课堂讨论第十三章 语言与文化(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语言人类学的定义2、熟悉语言人类学的研究范畴3、了解文字的产生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二)教学内容1、语言及其产生与发展2、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3、语言文字的作用4、语言与民族、文化:以中国各地方言为例(三)课后练习阅读人类学相关著作(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讲授,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课堂讨论第十四章 政治人类学(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政治人类学的思想渊源2、熟悉政治人类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3、了解政治人类学与其他社会理论的关系(二)教学内容1、概述2、政治制度类型的

13、并置和演进3、政治制度与日常生活4、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三)课后练习阅读人类学相关著作(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讲授,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课堂讨论第十五章 宗教与仪式(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宗教信仰的研究历程2、熟悉宗教的功能和作用3、了解人类学对宗教的相关研究(二)教学内容1、宗教信仰的研究历程2、宗教的功能与作用3、中国民间信仰的相关研究4、中国民间信仰的时代变迁(三)课后练习阅读人类学相关著作(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讲授,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课堂讨论第十六章 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化变迁(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文化的内涵2、熟悉中国文化的特征3、了解人类社会的文化与中国文化变迁(二)教学

14、内容1、文化的概念2、中国文化的内涵和层次3、中国文化的特色4、中国文化的变迁(三)课后练习请调查同学自己家乡的文化变迁概况(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讲授,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课堂讨论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教学环节教学时数课程内容讲课习题课讨论课实验其他教学环节小计第一章300003第二章201003第三章201003第四章201003第五章201003第六章201003第七章201003第八章201003第九章201003第十章201003第十一章201003第十二章201003第十三章201003第十四章201003第十五章201003第十六章102003合计320160048六、课程考核(

15、一)考核方式:考查(二)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比:50% 期末考试占比:50%(三)成绩考核标准学生能结合本课程所学的文化人类理论及课程思政的思想,写有一篇运用文化人类理论来分析中国特色文化现象的论文。帮助学生理解文化人类学理论与当前的意识形态,树立正确的文化观。七、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1、 庄孔韶主编.人类学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2、 林惠祥著.文化人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3、 马广海著.文化人类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4、 童恩正著.文化人类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5、 梁钊韬主编.文化人类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6、 马文·哈里斯著;李培茱,高地译.文化人类学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8.7、 比尔斯等著;骆继光等译.文化人类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8、 刘其伟编译.文化人类学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2.9、 孙秋云主编.文化人类学教程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10、 美Y·N科恩,美A·埃姆斯著;李富强编译.文化人类学基础M.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