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学教学资格《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统考题库(完整版)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23/41b0beec-7b72-417c-863b-f08f13037376/41b0beec-7b72-417c-863b-f08f130373761.gif)
![2022年中学教学资格《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统考题库(完整版)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23/41b0beec-7b72-417c-863b-f08f13037376/41b0beec-7b72-417c-863b-f08f130373762.gif)
![2022年中学教学资格《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统考题库(完整版)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23/41b0beec-7b72-417c-863b-f08f13037376/41b0beec-7b72-417c-863b-f08f130373763.gif)
![2022年中学教学资格《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统考题库(完整版)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23/41b0beec-7b72-417c-863b-f08f13037376/41b0beec-7b72-417c-863b-f08f130373764.gif)
![2022年中学教学资格《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统考题库(完整版)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23/41b0beec-7b72-417c-863b-f08f13037376/41b0beec-7b72-417c-863b-f08f13037376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年中学教学资格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统考题库(完整版)单选题(总共276题)1.关于化学史描述正确的是()A、法国化学家拉瓦锡1771年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B、拉瓦锡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C、汤姆生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测定出空气的成分D、意大利化学家凯库勒最早提出了分子概念答案:A解析:A.法国化学家拉瓦锡1771年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所以正确B.汤姆生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所以错误c.拉瓦锡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测定出空气的成分。所以错误D.意大利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最早提出了分子概念。所以错误2.下列课程模块中,属于必修模块的是()A、化学与生活B、化学与技术C、化学反应原理D、化学
2、1答案:D解析: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其中,必修包括2个模块;选修包括6个模块。化学1、化学2为必修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为选修模块。3.关于高中化学课程理念叙述错误的是()A、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B、积极倡导教师评价方式为主,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激励学生走向成功。C、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D、在
3、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答案:B解析:新课标指出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4.关于试讲和常规课堂教学的关系,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目的不同B、对象相同C、教学内容安排不同D、组织教学不同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层次。关于试讲和常规课堂教学的关系对象不同。故正确答案为B项。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条件下某吸热反应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是熵增大的反应B、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加快反应速率,因此可用浓硫酸与铁反应增大生成H2的速
4、率C、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并影响平衡的移动D、增大反应物固体的量可促使平衡正向移动答案:A解析:根据G=H-TS,如H0,则只有S0,才能使G0,A正确;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加快反应速率,浓硫酸与铁反应不能生成H2,B错误;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但不会影响平衡的移动,C错误;增大反应物固体的量不会使平衡移动,D错误。6.各层次教育目标的制定顺序应为()A、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B、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C、培养目标教育目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D、教学目标教育目的课程目标培养目标答案:A解析:各层次教育目标的制定顺序应为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7.等活动,切实感受化学对人类生
5、活的影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A、调查访问B、实验探究C、参观讨论D、以上都对答案:D解析:化学与生活”课程模块的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参观讨论、实验探究等活动,切实感受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8.命题是考试能否达到期望目的要求的关键所在,试题具有导向性,试题题型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复习方法,经常使用客观性试题并比重过大,学生会()A、注重猜重点,押考题B、只记忆零碎知识,养成不求甚解习惯C、答卷费时,速度慢D、提高文字表达能力答案:B解析:学生会只记忆零碎知识,养成不求甚解习惯9.高中化学新课程提出实施多样化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的内容
6、既包括学生的活动过程又包括学生的活动结果,力求在真实的活动情景和过程中对学生多方面方面的进步与发展进行全面评价属于()A、纸笔测验B、学习档案评价C、活动表现评价D、综合评价答案:C解析:活动表现评价是一种值得倡导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是在学生完成一系列任务(如实验、辩论、调查、设计等)的过程中进行的。它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进行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的对象可以是个人或团体,评价的内容既包括学生的活动过程又包括学生的活动结果。活动表现评价要有明确的评价目标,应体现综合性
7、、实践性和开放性,力求在真实的活动情景和过程中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与发展进行全面评价。因此选择C。10.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的结合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D、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答案:B解析:新课改强调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而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体现为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的结合。11.下列不属于导入新课
8、技能的构成程序的是()。A、集中注意B、拓展思维C、明确目的D、进人课题答案:B解析:导入新课技能的构成程序的是集中注意、引起兴趣、明确目的、进入课题。12.酸具有共同的性质,是因为()。A、都能电离出氢离子B、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C、都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D、都含有氧元素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酸碱理论。A选项,酸在电离时都会生成氢离子,所以酸的共性的实质是氢离子的性质,所以能电离出氢离子是酸具有共性的原因;B选项,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是酸的共性但不是具有共性的原因;C选项,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是酸的共性不是酸具有共性的原因;D选项,酸可分为含氧酸与无氧酸,所以不是所有的酸都含有氧元素,也不是酸具有
9、共同性质的原因。故正确答案为A项。13.对仪器的使用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容量瓶在使用前一定要检漏、洗涤并烘干B、使用胶头滴管时,特殊情况下也可把滴管插入到溶液中C、取过程中,不需要打开分液漏斗的玻璃塞,以防止其漏气D、蒸馏时,冷却水从冷凝管最热一端进入,这样冷凝效果好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仪器的使用和操作。B选项,氢氧化亚铁易被氧化,制备时应将滴管插入到溶液中;A选项,容量瓶在使用之前不需烘干,最后需加水定容;C选项,萃取过程中放出液体时,需要打开玻璃塞,保证液体顺利流出;D选项,蒸馏时,冷却水从冷凝管的下口通入,上口流出,下口温度低。故正确答案为B项。14.在化学学习中开展科学
10、探究活动有利于达成的教学目标是()。A、知识与技能目标B、过程与方法目标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D、三者均有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层次。在化学学习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达成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故正确答案为D项。15.某化妆品的组分Z具有美白功效,原从杨树中提取,现可用如下反应制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X、Y和Z均能使溴水褪色B、x和Z均能与NaHCO,溶液反应放出CO2C、Y既能发生取代反应,也能发生加成反应D、Y可作加聚反应单体,X可作缩聚反应单体答案:B解析:16.化合物X是一种医药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
11、化合物X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中两个苯环一定处于同一平面B、不能与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C、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水解产物只有一种D、1mol化合物X最多能与2molNaOH反应答案:C解析:A两个苯环连接在饱和碳原子上,具有甲烷的结构特点,且CC为键,可自由旋转,则分子中两个苯环不一定处于同一平面,故A错误;B含有羧基,具有酸性,可与碳酸钠反应,故B错误;CX分子中能水解的只有酯基,因为环状化合物,则水解产物只有一种,故C正确;D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为酯基、羧基,且酯基可水解生成酚羟基和羧基,则1mol化合物X最多能与3molNaOH反应,故D错误17.关于试讲和常规课堂教学的关系,下列选项错误的
12、是()。A、目的不同B、对象相同C、教学内容安排不同D、组织教学不同答案:B解析:18.现代化学教学设计强调()。A、凭借教学经验进行规划B、理论对化学教学规划的指导作用C、按照化学课程标准进行规划D、实践对化学教学规划的指导作用答案:C解析:现代化学教学设计强调按照化学课程标准进行规划。故正确答案为C项。19.下列能量转化过程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A、硅太阳能电池工作时,光能转化成电能B、锂离子电池放电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C、电解质溶液导电时,电能转化成化学能D、葡萄糖为人类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时,化学能转化成热能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非基本反应类型。A选项,光能转化为电能,不发生化学变化
13、,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B选项,发生原电池反应,本质为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选;C选项,发生电解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选;D选项,发生氧化反应,故D不选故正确答案为A项。20.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两容器中分别充满NO气体和CO气体,则容器中的气体()。A、质量相同B、分子数相同C、质子数相同D、中子数相同答案:B解析:B选项,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容器内,NO气体和CO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所以二者的分子数相同;A选项,由于NO和CO的相对分子质量不相同,所以,二者的质量不相等;C、D选项,1mol的NO和CO气体的质子数分别为15mol和14mol,中子数分别为15mol和14mol,二者的质
14、子数和中子数都不相同。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1.下列有关乙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燃烧时有浓厚的黑烟B、实验室制乙炔时可用CuSO4除杂质气体C、为了减缓电石和水的反应速率,可用饱和食盐水来代替D、乙炔的收集方法可用排空气法收集答案:D解析:A乙炔含碳量很高,故燃烧时有浓厚的黑烟,故A正确;B硫化氢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化铜沉淀,故可以硫酸铜除去杂质气体,故B正确;C电石与水反应非常剧烈,通常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减缓反应的速率,故C正确;D乙炔难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乙炔密度与空气密度相差不大,一般不用排气法收集,故D错误;故选:D22.下列物质的方程式正确的是()。A、AB、BC、CD
15、、D答案:B解析:23.现代化学教学设计强调()。A、凭借教学经验进行规划B、理论对化学教学规划的指导作用C、按照化学课程标准进行规划D、实践对化学教学规划的指导作用答案:C解析:现代化学教学设计强调按照化学课程标准进行规划。24.下列关于电解质电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电解质的电离过程就是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B、碳酸钙在水中难溶,但被溶解的碳酸钙全部电离,所以碳酸钙是强电解质C、氯气和氨气的水溶液导电性都很好,所以它们是强电解质D、水难电离,纯水几乎不导电,所以水是弱电解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酸碱理论。A选项,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发生电离,其电离过程就是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故A
16、正确;B选项,碳酸钙难溶于水,但被溶解的碳酸钙在溶液中能够全部电离,所以碳酸钙是强电解质,故B正确;C选项,氯气和氨气的水溶液导电性都很好,但是氯气为单质,氨水中导电离子不是氨气电离的,所以氯气不属于电解质,氨气为非电解质,故C错误;D选项,水能够电离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由于电离程度较小,水属于弱电解质,故D正确;故正确答案为C项。25.化学新课程教学应运用以什么为主的多样化教学方式()A、启发式教学B、讲授式C、讨论式D、探究式答案:D解析:探究性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
17、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则涉及思想感情与道德品质的培养。26.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精髓是()。A、化学事实性知识B、化学情谊类知识C、化学理论性知识D、化学技能性知识答案:C解析:化学理论性知识是指反映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精髓,它体现了而化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在化学教学中起着统领和制约全局的作用。27.下列关于实验基本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用蒸发皿进行加热蒸发时,不需要垫加石棉网即可直接进行加热B、蒸馏实验中,
18、要在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以防止液体发生局部过热而暴沸C、蒸馏时,冷凝水应从冷凝管上口进,下口出D、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仪器的使用和操作。C选项,蒸馏操作时,冷凝水应气体流向相反,冷凝效果好,所以冷凝水应从冷凝管下口进,上口出;A选项,蒸发皿可直接加热,蒸发时不需要垫石棉网;B选项,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可防止液体剧烈沸腾,则蒸馏实验中,要在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D选项,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如果上层液体也从下口放出,会使残留的下层液体又混入上层液体。故正确答案为C项。28.关于化
19、学史描述正确的是()A、法国化学家拉瓦锡1771年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B、拉瓦锡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C、汤姆生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测定出空气的成分D、意大利化学家凯库勒最早提出了分子概念答案:A解析:A.法国化学家拉瓦锡1771年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所以正确B.汤姆生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所以错误c.拉瓦锡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测定出空气的成分。所以错误D.意大利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最早提出了分子概念。所以错误29.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常用于制作导线B、所有的金属都能与稀盐酸反应C、铁制品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生锈D、不锈钢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可用于制作医疗器械答
20、案:B解析:A、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常用于制作导线,故A正确;B、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与稀盐酸反应,故B错误;C、铁制品锈蚀是铁和空气中的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铁制品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生锈,故C正确;D、不锈钢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可用于制作医疗器械,故D正确故选:B3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液晶态介于晶体状态和液态之间,液晶具有一定程度的晶体的有序性和液体的流动性B、常压下,0时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水在4时密度最大,这些都与分子间的氢键有关C、石油裂解、煤的干馏、玉米制醇、蛋白质的变性和纳米银粒子的聚集都是化学变化D、燃料
21、的脱硫脱氮、SO2的回收利用和NOx的催化转化都是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答案:C解析:A、液晶态介于晶体态和液态之间,既有晶体的某些性质如有序性,也有液态的一些性质如流动性,A正确B、0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与水分子间的氢键有关,冰的水分子间的氢键更多,B正确;C、石油裂解、煤的干馏、玉米伟醇、蛋白质的变老都有新物质生成,都是化学变化,但纳米银粒子的聚集属于物理化,C不正确;D、酸雨的形成主要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过渡排放造成的,燃料的脱硫脱氮、二氧化硫的回收利用和氮氧化物的催化转化都可以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所以可以减少酸雨的产生,D正确,答案选C。31.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22、是()。A、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B、煤、石油、天然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D、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材料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组成。B选项,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它们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A选项,肥皂水可以用来鉴别硬水和软水,肥皂水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是软水。C选项,铁在与氧气、水共存时易生锈,所以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D选项,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是三大有机合成材料。故正确答案为B项。32.科学探究既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又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理解正确的是()。A、科学探究中各要素的呈现顺序是固定
23、不变的B、科学探究必须通过化学实验来获取事实和证据C、对科学探究学习的评价,应该侧重考查学生的探究活动结果D、科学探究目标的实现,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活动过程答案:D解析:科学探究中各要素的呈现顺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交叉进行,故A错误;科学探究可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获取事实和证据,故B错误;对科学探究学习的评价应该侧重学生探究活动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故C错误;科学探究目标的实现,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过程,D正确;故选D33.化学学习活动的定向环节主要是()。A、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B、实施解决问题的防范C、得出相应的结论D、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答案:
24、A解析:化学学习活动的定向环节主要是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34.新课程把化学教学过程看作是()。A、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B、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C、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D、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答案:A解析:新课程把化学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35.学习活动组织与评价设计包括()。A、设计教学策略B、设计教学媒体C、设计评价方式D、以上三项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层次。学习活动组织与评价设计包括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媒体和设计评价方式。故正确答案为D项。36.制定化学教学目标的直接依据是()。A、化学课程目标B、化学教学内容C、学
25、生的科学素养基础D、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答案:A解析:化学课程目标是制定化学教学目标的直接依据。37.实现化学教学目标的主要环节是()。A、组织教学B、导入新课C、教授新课D、总结练习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层次。教授新课使实现化学教学目标的主要环节。故正确答案为C项。38.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A、自主学习B、合作学习C、探究学习D、以上均是答案:D解析: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39.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g)+2Y(g)2Z(g)H0下图能正确表示该反应有关物理量变化规律的是()A、AB、BC、CD、D答案:C解析: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
26、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则交叉点后应正反应速率在上方,与图象不符,故A错误;B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Z%增大,则200时Z%大,与图象不符,故B错误;C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升高温度,平衡均正向移动,X的转化率大,与图象一致,故C正确;D催化剂对平衡移动无影响,可加快反应速率,但平衡常数与温度有关,使用催化剂平衡常数K不变,与图象不符,故D错误;故选C40.在教育活动中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是学校课程,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改革的关键、突破口为()A、课程设计B、课程编制C、课程改革D、课程评价答案:C解析:课程改革是核心。是教育的标杆41.物质
27、对于人类来说都有两面性,必须合理使用物质的基础;正视化学品和传统化学过程对于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在积极治理污染的同时,努力发展绿色化学,属于哪类化学观念()。A、物质观B、元素观C、分类观D、科学价值观答案:A解析:A.物质观,该观念强调世界是由化学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不同层次的微粒(原子、分子,离子)构成的。化学科学从分子、原子的层面上研究化学物质。B.元素观,这一观念主要解决物质宏观组成的问题。C.分类观,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是多种多样的,不论是化学物质还是化学变化,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划分。D.科学价值观表现:物质对于人类来说都有两面性,必须合理使用物质的基础;正视化学品和传统化学过程对
28、于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在积极治理污染的同时,努力发展绿色化学。42.以下对于物质的俗称、化学式、分类和用途的说法,其中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AA、BB、C、D、D答案:D解析:A、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2,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升华时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选项说法完全正确B、酒精是乙醇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2H5OH,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可用于消毒,故选项说法完全正确C、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其化学式为Hg,是由金属元素形成的单质,属于金属单质,可用于制作水银温度计,故选项说法完全正确D、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其化学式为Na2CO3
29、,碳酸氢钠的俗称是小苏打,故选项俗称、化学式对应不一致,选项说法不完全正确故选:D4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乙烷室温下能与浓盐酸发生取代反应B、乙烯可以用作生产食品包装材料的原料C、乙醇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溴乙烷D、乙酸与甲酸甲酯互为同分异构体答案:A解析:A乙烷性质稳定,一般不与酸碱发生反应,故A错误;B聚乙烯可以用作食品包装材料,而乙烯是生产聚乙烯的原料,故B正确;C乙醇与水以任意比互溶,乙醇与溴乙烷混溶,是因为乙醇与水能形成氢键使乙醇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故C正确;D乙酸和甲酸甲酯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D正确;故选:A44.在一个单元教学内容中,教学的难点()。A
30、、就是教学的重点B、不一定是教学的重点C、不是教学的重点D、是固定不变的某些知识点答案:B解析:教学难点不一定是教学的重点45.下列有关乙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燃烧时有浓厚的黑烟B、实验室制乙炔时可用CuSO4除杂质气体C、为了减缓电石和水的反应速率,可用饱和食盐水来代替D、乙炔的收集方法可用排空气法收集答案:D解析:A乙炔含碳量很高,故燃烧时有浓厚的黑烟,故A正确;B硫化氢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化铜沉淀,故可以硫酸铜除去杂质气体,故B正确;C电石与水反应非常剧烈,通常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减缓反应的速率,故C正确;D乙炔难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乙炔密度与空气密度相差不大,一般不用排气法
31、收集,故D错误;故选:D46.A、B两种有机化合物,当混合物质量一定时,无论A、B以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时产生的CO2的量均相等,肯定符合上述条件的是()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具有相同的最简式含碳的物质的量分数相同A、B、C、D、答案:A解析:互为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两种有机物分子中碳的质量分数相等,只要混合物的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CO2的质量也一定,故符合;互为同系物时,两种有机物分子中碳的质量分数不一定相同,混合物的总质量一定时,若同系物最简式相同,则完全燃烧生成CO2的质量也一定,若最简式不同,则完全燃烧生成CO2的质量不确定,故不一定符合;最简式相同,两种有机物分子中碳的质量分数相
32、等,只要混合物的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CO2的质量也一定,故符合;含碳的质量分数相同,混合物的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CO2的质量也一定,故符合.所以一定符合的是,故A正确。47.实现化学教学目标的主要环节是()。A、组织教学B、导入新课C、教授新课D、总结练习答案:C解析:教授新课使实现化学教学目标的主要环节。故正确答案为C项。48.布置课外作业的目的是()。A、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B、复习已学过的教材,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C、使学生掌握新知识D、使学生对所学教材当堂理解,当堂消化答案:A解析:布置课外作业是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独立学
33、习和工作的能力。故正确答案为A项。49.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化学基本观念,但其本质的内涵基本是相同的,下列属于化学基本观念方面的是()。物质观微粒观元素观运动观分类观科学价值观A、B、C、D、答案:A解析:中学化学教学中应培养或渗透的基本观念概括“物质观”、“微粒观”、“元素观”、“运动观”、“分类观”、“结构观”“守恒观”和“科学价值观”等八个方面。因此选择A50.A、氧气无须提前制备和收集B、用塑料瓶代替集气瓶,实验更安全C、该装置也可用于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制备、干燥和检验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黑色固体答案:D解析:A、改进后,分液漏斗可以控制过氧化氢溶液的加入,操作更方便
34、,所以氧气无需提前制备和收集,故正确;B、塑料瓶代替集气瓶,可以防止集气瓶炸裂,更安全,故正确;C、如果将分液漏斗中的过氧化氢溶液换为稀盐酸(或稀硫酸),将烧瓶中的固体改为石灰石(或锌粒),铁丝换成燃着的木条,可用于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制备、干燥和检验,故正确;D、铁丝燃烧的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故错误;故选:D51.下列仪器是用于测定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是()A、元素分析仪B、质谱仪C、红外光谱仪D、核磁共振仪答案:B解析:质谱仪能测出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符合题意故选B52.化学学习活动的定向环节主要是()A、明确所需解决的问题B、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C、得
35、出相应的结论D、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答案:A解析:化学学习活动的定向环节主要是明确所需解决的问题53.下列可证明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的是A、一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B、二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C、三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D、四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答案:B论甲烷分子是以碳原子为中心的正四面体结构,还是平面正方形结构,CH3Cl都不存在同分异构体,A错误;若甲烷是正方形的平面结构,则CH2Cl2有两种结构:相邻或者对角线上的氢被Cl取代,而实际上,其二氯取代物只有一种结构,因此只有正四面体结构才符合,B正确;无论甲烷分子是以碳原子为中心的正四面体结构,还是平面正方形结构,CH4中的四个
36、键完全相同,三氯甲烷都没有同分异构体,C错误;无论甲烷分子是以碳原子为中心的正四面体结构,还是平面正方形结构,四氯甲烷都没有同分异构体,D错误。54.下列各式中不正确的是()A、AB、BC、CD、D答案:D解析:55.科学方法是理解科学知识,应用和掌握科学知识的桥梁,科学方法的核心,科学知识体系的精髓是()A、科学思想方法B、科学文化体系C、科学对象D、科学过程答案:A解析:科学知识体系的精髓是科学思想方法56.下列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AB、BC、CD、D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酸碱理论。A选项,双氧水有强氧化性,能漂白有色物质,所以测量不准确;B选项,托盘天平的感量是0.1g,所以不能
37、称量1.06g;C选项,溴在苯中的溶解性大于在水中的溶解性,苯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且不溶于水,所以苯和水混合时会分层且苯在水的上层,所以得到的溴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D选项,碳酸钠是强碱弱酸盐,其水溶液呈碱性,氯化钠是强酸强碱盐,其水溶液呈中性,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所以溶液由碱性变成中性,导致溶液会褪色。故正确答案为C项。5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A、AB、BC、CD、D答案:C解析:58.下列实验操作中需要用玻璃棒的是()。过滤蒸发溶解蒸馏萃取A、B、C、D、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仪器的使用和操作。实验时,为防止液体直接倒入而冲破滤纸,在向漏斗内倒入液体时
38、,应使液体沿玻璃棒慢慢流入,玻璃棒起引流作用,故正确;在蒸发结晶实验中使用玻璃棒,一是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加快散热,防止液滴飞溅,二是用玻璃棒转移晶体,故正确;溶解用到烧杯和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故正确;蒸馏操作中所用的仪器带铁圈的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接收器),用不到玻璃棒,故错误;萃取实验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分液漏斗、烧杯,用不到玻璃棒,故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项。59.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中的化学教学目标共有几个层次()A、3B、4C、5D、6答案:A解析:化学课程目标分成三个层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
39、联系,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既没有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没有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它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并非是三个各自独立的教学目标.60.化学学习活动的定向环节主要是()。A、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B、实施解决问题的防范C、得出相应的结论D、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层次。化学学习活动的定向环节主要是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故正确答案为A项。61.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AB、BC、CD、D答案:B解析:62.属于化学教学综合方法的是()。A、讲授听记B、指导实习C、组织参
40、观D、实验讨论答案:D解析:A、B、C三项均属于化学教学的基本方法。63.“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体现的教学方法是()A、自主学习B、“填鸭式”教学C、启发式教学D、研究性教学答案:B解析:“填鸭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64.一定条件下,3.4g甲物质和4.8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4g乙物质和另一物质X。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物质甲的化学式是NH3B、物质X的质量为2.8gC、物质X含两种元素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物质X与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答案:C解析:65.分子式为CsH2oO2的有机物R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下列说法
41、不正确的是()A、这些醇和酸重新组合可形成的酯共有40种B、分子式与R相同的酸与足量碱石灰共热,最多可得到2种烷烃C、R水解得到的酸至少有5对共用电子对数目D、R水解得到的醇发生消去反应,可得到4种烯烃答案:D解析:66.下列属于化学教学综合能力的是()。A、观察能力B、实验能力C、思维能力D、创造能力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层次。创造能力属于化学教学综合能力。故正确答案为D项。67.下列物质:丁烷2-甲基丙烷戊烷2-甲基丁烷2,2-二甲基丙烷,按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B、C、D、答案:C解析:烷烃的沸点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多而升高;当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数越多,沸
42、点则越低,C正确。68.下列过程放出热量的是()A、液氨气化B、钠与水反应C、碳酸钙分解D、化学键的断裂答案:B解析:A液态物质具有能量小于气态,则液氨气化吸收热量,故A错误;B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正确;C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C错误;D化学键旧键断裂需要吸收热量,故D错误;故选B69.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方法不可行的是()A、AB、BC、CD、D答案:A解析:70.STS思想的实质是()A、人文精神和社会精神的统一B、科学精神和社会精神的统一C、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D、人文精神和社会精神的统一答案:C解析:
43、STS思想的实质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71.下列关于化学发展趋势描述不正确的是()A、由宏观向微观B、由定性向定量C、由形象到具体D、由经验逐渐上升到理论答案:C解析:化学发展趋势是由宏观向微观、由定性向定量、由稳定态向亚稳定态、由经验逐渐上升到理论,再用于指导设计和开创新的研究。7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BC、CD、D答案:D解析:73.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常用于制作导线B、所有的金属都能与稀盐酸反应C、铁制品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生锈D、不锈钢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可用于制作医疗器械答案:B解析:A、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常用于制作导线,故A正确;
44、B、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与稀盐酸反应,故B错误;C、铁制品锈蚀是铁和空气中的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铁制品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生锈,故C正确;D、不锈钢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可用于制作医疗器械,故D正确故选:B74.在下列操作中,所使用的仪器能够达到目的是()。A、用5mL量筒准确量取4.55mL水B、用托盘天平准确地称取6.82g食盐C、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漏斗内的液体,以加速过滤D、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可以比水大也可以比水小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仪器的使用和操作。D选项,萃取剂的密度不一定比水大,只要符合萃取
45、剂与原溶剂互不相溶,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且萃取剂与水的密度有差别即可;A选项,量筒精确到0.1;B选项,由于托盘天平只能准确到0.1g,不用托盘天平称取6.82g食盐;C选项,过滤时,用玻璃棒引流,但不能用玻璃棒搅拌漏斗内液体,否则易损坏滤纸。故正确答案为D项。75.物质构成的奥秘部分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其教学特点包括。宏观到微观;定性到定量;实验到理解。A、B、C、D、答案:D解析:物质构成的奥秘部分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
46、的本质,其教学特点包括宏观到微观、定性到定量和实验到理解。故正确答案为D项。76.学段教学设计进行的工作中,要求编制()A、课程教学计划B、课时教学计划C、课题教学计划D、学期教学计划答案:D解析:学段教学设计进行的工作中,要求编制学期教学77.化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主动、全面的发展B、对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作出评价C、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情况作出评价D、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心里环境答案:A解析:化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主动、全面的发展78.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A、玻璃钢B、黄铜C、生铁D、硬铝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结构组
47、成。A选项,玻璃钢是玻璃纤维与合成材料复合而成的一种特殊材料,属于复合材料。B选项,黄铜属于铜的合金。C选项,生铁属于铁的合金。D选项,硬铝是铝的合金。故正确答案为A项。79.下列不属于科学能力探究要素的是()。A、猜想与假设B、表达与交流C、练习与复述D、反思与评价答案:C解析:科学探究的要素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所以选择C。80.化学课程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式,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属于哪类课程()。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
48、型课程D、活动型课程答案:A解析:A.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B.拓展型课程是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C.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把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D.活动课程也称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即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过程因此,选择A。8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烟雾B、电解水的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在C
49、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固体的颜色由红色变黑色D、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答案:D解析: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B、电解水的实验中,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能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C、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固体的颜色由黑色变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82.在下列操作中,所使用的仪器能够达到目的是()。A、用5mL量筒准确量取4.55mL水B、用托盘天平准确地称取6.82g食盐C、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漏斗内的液体,以加速过滤
50、D、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可以比水大也可以比水小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仪器的使用和操作。D选项,萃取剂的密度不一定比水大,只要符合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溶,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且萃取剂与水的密度有差别即可;A选项,量筒精确到0.1;B选项,由于托盘天平只能准确到0.1g,不用托盘天平称取6.82g食盐;C选项,过滤时,用玻璃棒引流,但不能用玻璃棒搅拌漏斗内液体,否则易损坏滤纸。故正确答案为D项。83.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原电池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B、原电池负极发生的是还原反应C、原电池在工作时,正极不断产生电子并经外电路流向负极D、原电池的电极只
51、能由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答案:A解析:原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原电池中电子由负极流出经导线流向正极;原电池的电极中必须有一种是金属电极作负极,正极是金属或非金属、金属氧化物等均可。故选A。84.下列有关纯铁的描述正确的是()A、熔点比生铁的低B、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比生铁的快C、在潮湿空气中比生铁容易被腐蚀D、在冷的浓硫酸中可钝化答案:D解析:A、因为生铁里有其他物质形成合金,合金的熔点低于它任一组分的熔点,故A错误;B、杂质和铁会形成微小的原电池,铁更容易失去电子,所以比纯铁与盐酸反应速率快,故B错误;C、在潮湿空气中生铁中含有杂质和铁与表面的电解质溶液形成原电
52、池反应,铁做负极,生铁比纯铁容易被腐蚀,故C错误;D、常温下,纯铁在浓硫酸中会钝化;故D正确;故选D85.A、B两种有机化合物,当混合物质量一定时,无论A、B以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时产生的CO2的量均相等,肯定符合上述条件的是()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具有相同的最简式含碳的物质的量分数相同A、B、C、D、答案:A解析:互为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两种有机物分子中碳的质量分数相等,只要混合物的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CO2的质量也一定,故符合;互为同系物时,两种有机物分子中碳的质量分数不一定相同,混合物的总质量一定时,若同系物最简式相同,则完全燃烧生成CO2的质量也一定,若最简式不同,则完全燃烧生成
53、CO2的质量不确定,故不一定符合;最简式相同,两种有机物分子中碳的质量分数相等,只要混合物的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CO2的质量也一定,故符合;含碳的质量分数相同,混合物的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CO2的质量也一定,故符合.所以一定符合的是,故A正确。8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纤维素属于髙分子化合物,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水解后均生成葡萄糖B、2,3一二甲基丁烷的H一NMR上有5个峰C、含5个碳原子的有机物,每个分子中最多可形成4个C一C单键D、答案:D解析:87.下列用来表示测量结果正确反映所欲测量的特点和功能的程度的是()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答案:B解析:效度表示测量结果
54、正确反映所欲测量的特点和功能的程度8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B、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蓝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D、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塞,瓶口冒白烟答案:C解析:A、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产生蓝色沉淀,故选项说法错误B、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溶液变红,故选项说法错误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装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上方有白雾产生,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89.学生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指南是指导学生顺利完成有关学生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的辅导用书。指南的内容不包括以下哪项()。A、实验室规则、实验操作要求、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和常见事故的处理方法B、简要说明常见仪器、试剂、重要装置的用途、性能、操作与使用要求、简单维修方法等C、对具体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的指导D、对撰写实验报告和科学探究活动报告的指导答案:B解析:B项,是化学实验室的管理要求。90.在一个单元教学内容中,教学的难点()。A、就是教学的重点B、不一定是教学的重点C、不是教学的重点D、是固定不变的某些知识点答案:B解析:教学难点不一定是教学的重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洗手护士保持手部清洁
- 2025-2030全球游戏QA和测试服务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三维木质墙板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电储水热水器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加厚防爆高压锅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铝箔胶囊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工作站用桥式起重机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法务技术服务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合同模板房地产收购合同昆山某国际广场整体购买协议
- 借款合同担保书范本
-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统编版随堂测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外研版(三起)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1 Animal friends Get ready start up 课件
- 江苏省无锡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终教学质量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铜矿隐蔽致灾普查治理工作计划
- 《民航安全检查(安检技能实操)》课件-第一章 民航安全检查员职业道德
- 学校食品安全教育学习活动食品安全讲座课件
- DB34T4826-2024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 腰麻课件教学课件
- 石油化工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预案
- 2024年甘肃省高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山东省烟台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