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的英语教学论析_第1页
后现代主义的英语教学论析_第2页
后现代主义的英语教学论析_第3页
后现代主义的英语教学论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后现代主义的英语教学论析    <FONT     style="FONT-SIZE: 14px"> 一、后现代主义教学观 20世纪70年代,后现代主义逐渐成为西方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的一种代表性哲学和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主张“向一切人类迄今为止所认为究竟至极的东西进行挑战,志在摧毁传统封闭、简单、僵化的思维方式”。  Doll强调课程并不是一种包裹,而是一种过程,即对话和转变的过程。会话是核心,会话引起反思,反思则使人转变。因此,课程本身应是发

2、展的、动态的。Doll的新的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包括:一是课程是发展的;二是课程的发展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课程目标是生成性的;三是课程的组织不再囿于学科界限,而是向跨学科和综合化方向发展;四是从强调积累知识转向发现和创造知识;五是尊重个性和价值多元。后现代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自我创生过程,是学习者对教育信息的有选择性的吸收,然后将其内化为知识、感情、意志,并外化为行动的过程。因此,后现代主义教育观中的师生关系也产生了变化。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权威性、主导性,学生的被动性受到了怀疑。Doll认为教师是“平等者中的首席”,“从外在于学生情景转化为与这一情景共存”。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帮

3、助者和咨询者。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其个性和差异性也应受到尊重。同时,学生也是学习过程的批判者,要批判性地思考教学内容。作为后工业时代的代表性思潮,后现代主义教学观注定了要与先进的科学技术教育手段相互联系。后现代主义教学观将科学技术教育手段从辅助的、从属的地位上升为与教师同等甚至更高的地位。 二、后现代主义与互文性 互文性是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中的一个颇具影响力的概念。互文性最初以超越形式主义、结构主义为目标。1969年,法国学者Kristeva首次提出了互文性这一术语。Kristeva的互文性理论受到了Saussure和Bakhtin的理论影响。她发展了Bakhtin的对话性

4、、复调、狂欢等概念,并增加了其心理维度。Kristeva将互文性定义为:一个语篇是对“一些语篇的重新排列,是一种互文组合:在一个语篇的篇幅内,来自其他语篇的言论相互交叉和中和”。随着互文性的理论发展,互文性发生了广义互文性和狭义互文性的流变。Genette将互文性归为五类跨文本性中的一类,即两篇或几篇文本共存所产生的关系,手法为引用、抄袭和暗示。在Genette的理论中,互文性被限定在非常狭窄的范围内,其理论标志着狭义互文性的开始。 狭义的互文性用来研究文学手法,广义的互文性则是Bakhtin对话性的广义的外延。互文性的另一特点是对读者地位的提升。其代表人物RolandBarthes

5、宣扬的“作者之死”,标志着作者权威和文本唯一解释性的飘散殆尽,取而代之的是读者地位的上扬。Bloom的诗学误读进一步强调读者对于作品的创造性阅读。 互文性是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之一。Pfis-ter甚至认为,互文性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标志,如今,后现代主义与互文性是一对同义词。互文性与后现代主义具有相同的哲学内涵。正如上文所说,互文性起源于Bakhtin的对话性、复调、狂欢等概念。Hassan曾指出:“狂欢,这个词自然是巴赫金的创造,它丰富地涵盖了不确定性、支离破碎性、非原则性、无我性、反讽和种类混杂等,狂欢在更深一层意味着一符多音语言的离心力,事物欢悦的相互依存性、透视和行为,参与生

6、活的狂乱、笑的内在性,至少指游戏的、颠覆的包孕着更生的因素。”由此看来,互文性和后现代主义都是基于非中心的多元性特征。Hassan曾制作了一个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对比表,其中互文性是后现代主义区别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Lash强调:“如果文化的现代化是一个分化的过程,那么,后现代化则是一个去分化(dedifferen-tiation)的过程。”互文性强调所有文本的相互交织和融合,因此互文性是去分化的一种典型标志。 上文提到的Genette的狭义的互文性概念,Barthes宣扬的“作者之死”,Bloom的诗学误读无不体现着后现代主义强调的游戏性、不确定性、反讽性、去分

7、化、多元化和非中心化的特点。 三、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内容的制约 由于学生所具有的知识背景不同,喜好兴趣也不同,因此对于课文内容的偏爱也不尽相同。 此外,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有些课文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和背景知识脱节,如果教师不能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其教学效果令人担忧。对于这些内容相对抽象的文章,很多教师容易将其变成传统的“布道”性质的课程,其授课重点又回到词句、语法分析之中。 (二)学习者错误的自我定位 很多学生将自己的学习角色定义为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非知识的积极构建者。从阅读的角度来看,很多学生还在使用传

8、授性质的学习模式,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倾向于选择表面层次的阅读策略,或根本不使用阅读策略,而非深层次、积极的阅读策略。传授性阅读模式与后现代主义教学观背道而驰,前者忽略了文本的个性化以及阅读者和文本之间的对话性,用同一的阅读策略对待所有文本。                <FONT     style="FONT-SIZE: 14px"> 四、后现代主义互文

9、性视角下的解决方案 Lenski描述了三种读者可以建立互文联系的方法:一是联系(associating):过去的某一文本与现有文本相联系。二是合并(integrating):过去的知识被应用于现有文本。三是评价(evaluating):读者在比较过去文本与现有文本时所使用的个人评价、价值判断、总结和概括。 Barthes曾经说过:“任何文本都是互文本;在一个文本之中,不同程度地并以各种多少能辨认的形式存在着其他文本。例如,先前文化的文本和周围文化的文本。”Spivey将互文性定义为:“互文性是作者一方的暗示(implication),读者一方的推理(inferences)。

10、”Hurrel和Sommer将互文性定义为:“文本、媒介和体裁之间的联系、关联和参照。”后现代主义互文性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定的解决办法,从教学内容上来说,我们可以将抽象的文本与学生熟知喜爱的流行文化文本相结合。由Barthes的理论可知,既然所有的文本都是先前文化和周围文化的交织,那么流行文化在某种程度上也存在着与先前文化或其他文化的互文。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针对某一主题为学生提供各种跨学科、跨体裁的文本。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建构各文本之间的联系,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视野,扩展思考的角度,学会批判辩证地看待问题。互文性还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内容与先前所学内容建

11、立联系,从而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由于有效的阅读基于读者所具有的语言、文化、思维方式等背景知识,以及对作者暗示的有效推理,因此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掌握推理、思辨等较深层次的阅读策略。 后现代主义的互文性不仅体现在文本上,也体现在其他文化表现形式上,如绘画、影视等。阅读教学应与现代媒介相融合,如流行电影、音乐、视频等。Kasper曾指出,影视文本和纸质文本的相互交融可以帮助学生将纸质文本中的概念形象化。Wood认为:“电影提供了有趣和有意义的语境,使之易于记忆,并且由于其所掌控的有效和生动的语言驱使环境,从而能够促进学生语言技能的发展。” 接下来,笔者将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

12、程第三册第七单元第一篇课文为例,具体说明后现代主义互文性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这篇课文介绍了美国玫瑰花传统销售行业与种植行业所面临的问题及相应解决方法,学生对此主题的背景知识不多,对于为何选择“ARoseIsaRose”作为标题更是不解其意。教师可以首先运用不同的预读策略帮助学生唤起相关主题的背景信息,然后向学生提供各种跨体裁并与流行文化相结合的文本,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使学生理解作者这样定题的目的,以及在同一题目之下不同体裁如何开展自己的写作任务。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相互进行讨论,从而互相帮助构建更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一下这个题目的出处,它源自Gertru

13、deStein的诗歌圣徒艾米莉,借以表达仅仅使用事物的名称就会引起人们对这一事物的想象和情感,这句话的意思逐渐演变为“事情本身就是这样”。之后,人们将其应用于不同的文体之中。 比如,纽约大学的TeyMeadow将其作为学术论文的题目,来探讨法律界所面临的性别重新分类的问题。CNN将其作为2011年2月10日的一篇报道题目,从中对比了情人节当天,世界各国玫瑰花的价格,介绍了在中国不同玫瑰花支数的不同含义,探讨了美国玫瑰花大量依靠进口的原因等。SusanAshton的同名流行歌曲将其演绎为即使身处困境也要相信自己,不要因为别人的评论而妄自菲薄,只有坚持到底的人才会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后人对

14、“一枝玫瑰是一枝玫瑰”的效仿也很多。比如,1981年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谈到爱尔兰共和军时说到:“犯罪是犯罪还是犯罪”,借以表明“无论你怎么称呼它,暴力犯罪就是违法的犯罪”。南非莱利银行的广告宣传语:“银行不是银行不是银行”(Abankisntabankisntabank)来突显现代银行与传统银行的不同。在提供了以上诸多跨体裁的文本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五、结语后现代主义观照下的互文性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改变学生看待事物的方法。通过文本的互文性理解,使学生逐渐意识到他们所阅读的某一文本只基于某一作者的某一方面的观点,而不是事物的全部面貌,从而培养学生在互文性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思辨、质疑、创新的能力。互文性也为我们在教材编排上提供了新的思路。比如,现在很多教材中一个单元下有多篇课文,这些课文在内容和体裁上联系不大。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只取其一,而将其他几篇弃而不用,造成资源的浪费。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将每个单元下的文章都编排成同一主题的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