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2_第一课____练习题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2_第一课____练习题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第1课复习、训练案【基础知识巩固】1掌握:中国古代早期农业的发展以及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2从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和灌溉技术(工程)等方面概括中国古代传统农业发展的表现。(对“导学案”设计的表格知识理解、运用)3、理解:古代小农经济形成的原因、过程、基本特点、历史地位(认识、评价或影响)4、概括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基本能力训练】一。单项选择(共18个试题,每题3分,共计54分)1诗经大田中说:“有渰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历史背景是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2. 荀子?富国记载:“今是土之生五谷也,子在这里强调的是A.要重视农业生产精耕细作技术的提高

2、C.要多种植五谷,才能获得丰收D”与这一诗句相关的B土地公有制瓦解D.井田制遭到破坏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荀3. 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BC.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得到承认4. 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有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生活状况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A.B.5. 史记?河渠书载:“蜀守冰凿离碓,有余则用灌浸,百姓飨其利。”A.航行B灌溉要及寸播种、除草、灌溉要年年种植五谷,改良土壤,这种变化反映的实质是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生产关系的变革D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对此话理解合适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心态强

3、调了人定胜天的思想C.D.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材料体现该水利工程的功能不包括C军事D排洪6秦朝时期,重视关中地区而压迫剥削关东地区;汉光武帝刘秀出身南阳,定都洛阳,于是,“南阳帝乡”和“河南帝城”受到优待。材料体现了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特征是A. 重农抑商B.区域经济管理C.土地兼并严重D.不均衡增长7欧洲中世纪谷物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三至四倍,最好的年成也不过是六倍。从云梦竹简的材料来看,早在秦汉时期中国谷物的收获量就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古代中国农业相对发达的主要原因是A. 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BC.铁制农具的使用与推广D8唐末诗人聂夷中在咏田家中写道:头肉。”诗

4、人在此强调的是A. 封建剥削沉重,农民生活艰辛C.商品经济发展,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基于小农经济的农业精耕细作黄河、长江流域适宜农业发展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B. 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大量破产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在小农经济中地位重要9. 耒耜经记载:“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所以进退,曰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横于辕之前末曰盘,言其可转也。左右系,以乎轭也。辕之后末曰梢,中在手,所以执耕者也。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出现于A.春秋战国B.西汉C东汉D.隋唐10. (变式)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5、这一农具A由西域传入B属水力灌溉工具C. 在东汉时普遍使用D最早出现于江南地区11. 一位学者认为唐宋时期江南曾经实施稻麦轮种制,并欲引用自居易任职苏州时写的诗句“去年到郡日,麦穗黄离离;今年去郡日,稻花白霏霏”证明自己的说法。关于这位学者的看法,以下说明较为合理的是A. 诗里提到麦作、稻作,足以作为稻麦轮种的佐证B. 诗中指出稻麦产于不同季节,足以说明轮种制C. 诗中并未指明稻、麦产自同一块土地,不足为据D.诗歌是虚构的文学作品,不能作为史料来使用12. 宋人朱彧的萍洲可谈记载,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时,“尝逢村氓市菜一束出郭门。问之,则近郊农家。乖崖笞之四十,曰:材料从本质上是为了A.维护自给自

6、足的小农经济BC.禁止农民从事商业活动D13.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反映了养牛成本较高加剧了小农经济的分散、落后性A.B.C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崇阳民闻之相尚力田。.避免农业劳动力的流失.引导农民提高耕作技术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该现象反映了随着人口增长,人地矛盾突出不利于生产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D.14右图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了该作品,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该作品主要反映出清代A.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B.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C.铁农具与犁耕技术开始流行D经济重心

7、实现了南移D. 诗歌是虚构的文学作品,不能作为史料来使用15. 常德澧县城头山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址。其中发现的距今6500多年的水稻田遗址,是当今世界上发现的历史最早、保存最好的水稻田遗址。这一考古发现最能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哪一特点A.精耕细作,男耕女织B.各地区农业发展不平衡性C.独立发展,自成体系D.南稻北粟的作物分布结构16. 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很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B.佛教的广泛传播C.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

8、D.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17. 元代并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二餐,早也香甜,睡也香甜。布农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是神仙。”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 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B. 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C. 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比不思进取的心态D. 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18. 据王祯农书记载,有一农具“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两足中虚,阔和一垅,横桄四匝,中置耧斗;其所盛种粒,各

9、下通足窍”。据此判断这一农具应是A.犁具B灌溉工具C.播种工具D除草工具二、非选择题11(2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犁)的出现。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土质粘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陈文华农具发展史材料二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

10、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这倒不是因为铁搭有如何的先进性,根本的原因在于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太湖地区农业史材料三在美国,由于农场规模巨大和缺乏足够的农业劳动力,农业机械的发明得到了促进。取代马匹的拖拉机一天能拉旋转式犁翻耕多达50英亩的土地。联合收割机能自动的收割庄稼、打谷脱粒,甚至能自动的将谷物塞进布袋以供应市场加拿大的小麦、澳大利亚的羊肉、阿根廷的牛肉和加利福尼亚的水果,可在世界各地的市场中找到。因而农民受农业革命的影响并不亚于工匠受工业革命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

11、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唐朝时期耕作技术发展的特点。(4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江南耕作技术发生了什么变化其原因有哪些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农耕技术发展缓慢的根源是什么(10分)(3)据材料三,分析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推广的原因和影响。到了近代,西方的农耕技术为什么会领先世界(8分)18.(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时期的铁锄(1953年于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管仲对(齐桓公)日:“美金(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锄斤,试诸壤土。”一一国语齐语在我国,铁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三千三百年前的商代中期,但当时的铁是自然陨铁,而不是人工冶铁。

12、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出现在两千五百年前后,也就是春秋战国之际,铁器已经有了斧、锛、凿各种刀具,中国社会历史进入到铁器时代。中国白云翔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犁)的出现。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土质粘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陈文华农具发展史材料三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代表唐宋

13、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注:状如钉耙,用于刨土。)所取代。这倒不是因为铁搭有如何的先进性,根本的原因在于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太湖地区农业史请回答:(1)材料一中三则材料是围绕什么主题选取的能证明这一主题的最有价值的材料是哪一个你的理由是什么(4分)(2)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至唐朝时期耕作技术发展的特点。其影响如何(10分)(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江南耕作技术发生了什么变化其原因有哪些(10分)01-1011-1819(1)(2)(3)20.(1)(2)

14、(3)1. (1)特点:耕作技术不断革新;由北方逐步向江南推广。(4分)(2)变化:牛耕大量退出;江东犁被铁搭取代(4分)。原因:人口增长快,人地矛盾突出(剩余大量劳动力);养牛成本较高(4分)。根源:农耕经济的分散性和封闭性。(2分)(3)原因:农场规模巨大、劳动力缺乏(2分)。影响:农产品的形成世界市场。(2分)领跑原因: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工业革命的影响。(4分)2. (1)主题: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1分)最有价值:长沙出土的铁锄。(1分)理由:第一手材料(或实物史料)(2分)(2)特点:耕作技术不断革新;由北方逐步向江南推广。(4分)影响:促进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产生;推动经济重心南移;促进农耕文明的繁荣。(6分)(3)变化:牛耕大量退出;江东犁被铁搭取代。(4分)原因:人口增长快;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