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工时定额制定流程及方法_第1页
标准工时定额制定流程及方法_第2页
标准工时定额制定流程及方法_第3页
标准工时定额制定流程及方法_第4页
标准工时定额制定流程及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目的确定公司产品生产的标准工时制定流程及方法,制订合理的标准工时定额,是安排生产计划和进行经济核算的基础,在现有设备及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尽可能的精益生产,使大多数员工经过努力都可以达到,先进员工可以超过。制定和管理制造部生产管理指标,评价各部门的生产能力。2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制造部对产品标准工时定额的制定、修改及管理的全过程。3职责3.1 计划管理部职责3.1.1 计划管理部负责对制造部制定的标准工时定额表进行审核、发布。3.1.2 计划管理部负责对各制造部制定、下发标准工时测定计划。3.1.3 计划管理部负责对各制造部进行工时效率考核、UST奖金考核。3.1.4 计划管理部负责更新

2、并保存日常工时数据。3.1.5 计划管理部对各部门工时负责人员的资格评定及评价。3.2 各制造部职责3.2.1 各制造部按照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制定所有产品的标准工时定额表,定期按计划或因需要对标准工时定额表进行修订。3.2.2 各制造部门工时负责人员任职条件及工作内容职务任职条件工作内容工时测定员到职两年以上的I级或H级人员,从事或从事过班长或线长工作,对本区域,幺及操作内容熟练掌握,有良好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工作认真,接受计划管理部关于标准工时测定的相关培训,并通过考试。根据测定计划或部门要求就本部门本区域的标准工时进行测定,制作标准工时定额表;发现现场的变动(包括人员配置、临时任务、操作变

3、化、工艺变更等)并及时测定申请变更,报送本区域工时测定工程师复核。工时测定工程师工艺工程师,到职一年以上,熟悉工时测定方法,熟悉现场生产情况了解并熟悉部门内电池生产工艺,对标准工时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接受计划管理部关于标准工时测定的相关培训,并通过考试。对工时测定员测定的标准工时进行复核,报送部门工时管理工程师,及将标准工时定额表加入作业指导书中;工艺变更时及时测7E申请艾更。工时管理员工艺工程师,到职一年以上,熟悉工时测定方法,了解并熟悉部门内电池生产工艺,对标准工时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接受计划管理部关于标准工时测定的相关培训,并通过考试。除包括工时测定工程师的职责外,还包括接受测定计划,汇

4、总、每月整理本月变更USI义更。提供计划管理部所需出具工艺文件编号或PCMAVOo工时核算员统计人员,到职两年以上,熟悉工时效率核算方法。报送实勤工时,提供工时相关数据,部门内工时效率核算。4程序要求图11.1.1 各制造部工时测定员生产现场实地观摩测出各工序的实际作业时间值记入工序作业时间记录表并进行现场评价,将现场记录的手写版工序作业时间记录表交至计划管理部存档、备查。1.1.2 各制造部由根据LS/WI014.034标准工时宽放率的制定及变更的管理规定确定各工序宽放率,并将宽放率填入宽放率评价表,交至计划管理部存档、备查。1.1.3 各制造部工时测定员根据各工序的实际作业时间及宽放率计算

5、出各工序的标准时间,编制标准工时定额表。产品的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参考下述(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1.1.4 各制造部工时测定工程师对工时测定员测定的标准工时进行复核,确认后加入作业指导书中等待审批。1.1.6 各型号产品的各工序标准工时定额表制定后,经生产技术科科长审批后,再由计划管理部进行审核,计划管理部汇总编制标准工时汇总表。1.1.7 当对产品的标准工时产生异议时,由制造部工时管理员安排进行重新测定,修订后再次报送计划管理部进行审核。1.1.8 对同一种产品的标准工时进行两次审核后若仍产生异议,标准工时按照计划管理部测算出的结果进行颁布实施。1.1.9 各制造部在测定标准工时需通知计划管

6、理部该型号、该工序的具体生产时间,以便掌握现场测定及复核时间,否则无法复核造成的WI批准延迟责任归该制造部。4.2 标准工时的制定方法4.2.1 标准工时:标准工时是在正常的作业条件下,以标准的作业方法和设备,在合理的劳动强度和正常的作业速度下完成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的单位作业量所需的作业时间。4.2.2 标准工时申请条件:有受控工艺文件、工艺流程图支持且可增值的工序。4.2.3 标准工时的基本构成:标准时间=正常作业时间X(1+宽放率)4.2.4 宽放率的构成、定义、计算方法详见LS/GWI012.005标准工时宽放率的制定及变更4.2.5 时间测定方法4.2.5.1 选定被测时间的作业工序,

7、将每一单位作业分割成具体的作业要素、必要时再对作业要素分割成具体的动作要素。划分原则及示例如表工工序工序单元作业要素艺以构成工序组成的加工等作业以作业单元中所包含的一系划分以上2环节为基础的作业划分工序单元为单位划分列作业要素为基础的动作划分工艺分解(例)4.2.5.2 选定被测作业工序的作业者。作业者入厂时间需在3个月以上,工作时间6个月至1年为宜,或作业熟练度在平均值以上。4.2.5.3 时间测定次数:5次以上。4.2.5.4 时间测定用具:具百分秒的秒表或数码摄像机、观测板。4.2.6 时间测定4.2.6.1 观测者最好站在距离被观测者前方1.52.0米距离为宜。若可清楚分辨出被观测者的

8、动作时,也可采用斜后方观测。4.2.6.2 秒表不停、依作业要素记入时间、一个周期为一个作业的总时间。4.2.6.3 在计时器观测过程中、如出现非正规之作业要素或不正常之数据、这些异常状况所产生之数据应剔除不计入。4.2.7 根据作业评价系数表(见附表5)判定被观测对象的熟练度和努力度,并和各工序的作业时间一并记录在生产工序作业时间记录表中,对作业时间进行分析。4.2.8 对测量时间进行时间评价。(评价方法参见附表5-作业评价系数表)4.3 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4.3.1 单位标准工时(USTUnitStandardTime)的种类:a) 分布式作业标准工时:例如准备作业、前加工作业等b) 流水

9、式生产线作业标准工时:例如装配线加工作业c) 人机配合式作业标准工时:机加工、冲压作业4.3.2 单位标准工时(UST的计算方法4.3.2.1 分布式作业标准工时:例如极片裁切、手工卷绕等。UST=观测时间X(1+评价系数)/加工单元X单只电池用量X(1+宽放率)4.3.2.2 流水式生产线作业标准工时:例如半自动装配线加工作业。UST=瓶颈工序标准时间CTx流水线定员瓶颈工序标准时间CT=MAX(各工序CT)工序CT=观测时间X(1+评价系数)/加工单元X单只电池用量X(1+宽放率)/定员4.3.2.3 人机配合式作业标准工时:例如倒吸注液、抽真空作业、真空封口等。4.3.2.3.1 人员为

10、主之作业UST=CT黑定员CT=周程时间/周程内加工批量X宽放率4.3.2.3.2 机器为主之作业UST=CTx定员CT=周程时间/周程内加工批量X宽放率4.3.2.3.3自动卷绕工序标准工时UST=(自动卷绕时间+每次换正极片时间/正极片数量+每次换负极片时间/负极片数量+每次换隔膜时间/隔膜长度X单支隔膜长度+每次换铝极耳时间/铝极耳重量X单支铝极耳重量+每次换馍极耳时间/馍极耳重量X单支馍极耳重量+每次换保护胶带时间/保护胶带长度X单支保护胶带长度+每次换终止胶带时间/终止胶带长度X单支终止胶带长度+单只电池正极片长度X正极片断带率X每次处理断带时间+单只电池负极片长度X负极片断带率X每

11、次处理断带时间)X(1+宽放率)X定员4.3.2.3.4 过厚工序标准工时过厚工序UST分为工装过厚一个电池工时UST1和取出一个超厚电池工时UST2(第一次观测时间ST1=UST1X加工单元+UST2X第一次观测中的超厚电池数“第二次观测时间ST2=UST1X加工单元+UST2X第二次观测中的超厚电池数4.3.3 计划产量工时(计划工时)核算方法4.3.3.1普通工序计划产量工时计算方法计划产量工时=计划产量xUST4.3.3.2特殊工序计划产量工时计算方法计划产量工时=每月一等电池产量XUST1晦月二等电池产量X(2XUST1+UST2升每月三等电池产量X(3XUST1+2XUST2)+4

12、.4 标准工时定额表填写4.4.2 单工序作业时间编制于分布式作业标准工时定额表(见附表1)4.4.3 流水线作业时间编制于流水线作业标准工时定额表(见附表2)4.4.4 标准人机配合式作业编制于标准人机配合式作业标准工时定额表(见附表3)4.4.5 自动卷绕作业时间编制于特殊人机配合式作业标准工时定额表-全自动卷绕(见附表4)4.4.6 作业评价系数表(见附表5)4.4.7 标准工时测定计划编制于标准工时测定计划通知单(见附表6)4.4.8 标准工时的变更流程4.5.1 当因工艺变更及技术改善或其它原因导致标准工时定额表需要更改时,各制造部需重新测定,修订标准工时定额表。4.5.2 各型号产

13、品的各工序标准工时定额表修改后,先经生产技术科科长审批,再由计划管理部进行审核,当对所修改的标准工时产生异议时,由制造部工时管理员重新测定,再次修订后报送计划管理部审核。对同一标准工时修订结果进行两次审核后若仍产生异议,计划管理部将采用MODt对标准工时进行评估并实施。4.5.3 计划管理部将标准工时定额的变更情况填写到产品标准工时修订台帐中,详细记录UST变化情况。制造部工时管理员每月负责将本部门当月已审核并汇签通过后的UST变更情况汇总整理,形成本部门每月UST变更情况汇总,并由部长或部门相关负责人签字确认送交计划管理部。4.5.4 处于量产初期的新产品,原则上每一个月修正一次标准时间;进

14、入量产成熟期的产品其标准时间原则上每三个月修正一次。计划管理部每月从计划管理部收集下月各部门的生产计划,制定各部门到期需变更的工时等标准工时测定计划并下发给各制造部工时管理员。日常工作中若发现现场生产情况与标准工时定额表不符,或产能提升等情况,计划管理部将随时下发标准工时测定计划进行标准工时的修正。4.6标准工时的日常管理办法4.6.1 计划管理部按产品型号分类,设专门文件夹保存该产品的各工序标准工时定额表。4.6.2 所有产品的标准工时定额表由档案室负责日常保管。相关部门需要查阅时可向档案室进行查询。4.6.3 当因工艺变更及技术改善或其它原因导致标准工时定额表的内容需要修改时,必须向计划管

15、理部进行申请,经计划管理部重新审核并通过后方可颁布实施。4.6.4 标准工时及标准工时定额表等工艺文件的发放和管理严格按ISO文书管理的相关标准执行并作相应记录。5相关文件LS/GWI012.005标准工时宽放率的制定及变更LS/GWI012.006生产工时效率评估及考核6记录LS/RD014.107LS/RD014.111LS/RD014.112生产工序作业时间记录表产品标准工时修订台帐标准工时汇总表7修订记录修订状态拟制人修订原因修订记录发布日期0赵冰-200607131谢艳部门职责调整优化制度优化流程全文200804212孙婷婷部门变更,按新的体系文件架构更新文件编号,保留修订记录全文2

16、01203143孙婷婷部门变更,内容更新全文20130617附表1标准工时定额表(分布式作业)部门电池型号电池规格文件编号拟制人编制日期审核人修订日期NO工序设备名称及型号观测时间(S)评价正常时间(S)宽放率(%)ST(S)加工单元单只电池MSUST(S)人均产量(只/h.人)熟练度努力度12345678910备注注:此表若用于作为作业指导书中,其格式可按电池及电池组作业指导书编写规定进行编写。附表2标准工时定额表(流水线作业)部门电池型号电池规格文件编号拟制人编制日期审核人修订日期NO工序观测时间(s)评价正常时间(s)加工单元单只电池用量宽放率(%)ST(s)定员工序CT(s)工具/设备

17、熟练度努力度12345678910工序布局图信息汇总CT单位标准产量单位:只/11h平衡率人均产量单位:只/h.人控制点总人数单位:人迂后点UST单位备注注:此表若用于作为作业指导书中,其格式可按电池及电池组作业指导书编写规定进行编写。附表3标准工时定额表(标准人机配合作业)部门电池型号电池规格文件编号拟制人编制日期1审核人修订日期工序名称作业员/设备作业员A作业员B作业员C设备A设备B利用率时间(s)设备B设备A作业员A作业员B作业员C设备A设备B时间(s)r100100200200P300300400400500500600600700700800800P900P900110001000P

18、1100P1100112001500130017001400180015001900工艺布局图工艺参数周程时间(s)周程内加工批量(只)设备数量(台)宽放率CT(s)标准)M(只/11h)定员UST(s)人均产量(只/h.人)备注注:此表若用于作为作业指导书中,其格式可按电池及电池组作业指导书编写规定进行编写。附表4标准工时定额表(特殊人机配合作业)部门电池型号与规格文件编号工序名称设备型号修订日期编制人编制日期审核人工时参数换型次数(天)换负极片时间(s)换型时间(h)换铝极耳时间(s)自动卷绕时间(S)换馍极耳时间正极片数量(片/卷)换隔膜时间(s)负极片数量(片/卷)换保护胶带时间(s)

19、铝极耳重里(kg/盘)换终止胶带时间(s)馍极耳重量(kg/盘)正极断带单(次/m)隔膜长度(m/卷)负极断带率(次/m)保护胶带长度(m/卷)单支正极片长度(m)终止胶带长度(m/卷)单支负极片长度(m)换正极片时间(s)单次处理断带时间(s)单支铝极耳重重(kg)单支隔膜长度(m)单支馍极耳重重(kg)单支保护胶带长度(m)安全注意点单支终止胶带长度(m)质量控制点设备数定员UST(s)备注注:此表若用于作为作业指导书中,其格式可按电池及电池组作业指导书编写规定进行编写。附表5熟练度评价努力度评价1.欠佳:F1:-0.16F2:0.221.欠佳:F1:-0.12F2:-0.17对工作不能熟悉,不能得心应手动作显得笨手笨脚不具后工作的适应性工作犹豫,没有信心常常失败时间浪费较多对工作缺乏兴趣工作显得迟缓懒散有多余动作工作地布置紊乱使用/、适当的工具工作摸索2.可:E1:-0.05E2:-0.102.可:E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