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考点1古代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高考题组】-、选择题2014年题组1. (2014天津文综2)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相,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考点】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一儒家思想【解析】材料主要强调“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即儒家经典记述这些内容,关键在于安定人民,人民富足后再来教导人民,反映出儒家对农业的重视,故A项正确;“神农为耒相,以利天下”,体现出生产工具改进的意义,但不是主要强调内
2、容,故B项错误;“尧命四子,敬授民时”,反映出历法与农业的关系,但不是主要强调内容,故C项错误;生产工具的改进、历法的传授都体现出农业技术的重要性,但不是主要强调内容,故D项错误。【答案】A2. (2014福建文综13)明、清皇帝每年春都要举行一种祭祀仪式。读图7,从中透析出的核心信息是(彳)A.皇室祭祀的隆重排场B.专制君主的权威至上C.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D.统一国家的繁荣昌盛【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一一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解析】图片是反映皇帝祭祀场面,但没有透析出核心信息,故A项错误;皇帝祭祀是宗法制的影响,与专制君主的权威至上无关,故B项错误;从图片文字材料“
3、清雍正帝祭先农坛图”予以判断,“农坛”代表农业,皇帝祭先农坛说明重视农业发展,结合中国古代经济基本特点,可以判断是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故C项正确;图片只是反映皇帝在“祭先农坛图”,历代皇帝都有此举,这只能说明国家重视农业发展,不能反映统一国家的繁荣昌盛,故D项错误。【答案】C3. (2014重庆文综3)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
4、不复存在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一一经济重心南移(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仍在北方,A、C、D三项不符合史实,故A、C、D项错误;从题干中“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的信息可以看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和发展,故B项正确。【答案】B2013年题组1. (2013安徽文综12)图2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它反映了这一时期()(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口次数唐42086420111A,安徽农业生产居全国领先水平B.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
5、态势C.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考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图表的能力,横轴是时间从两汉到唐朝,纵轴是水利兴修的统计次数,柱状图明显看出从两汉到唐,除了短暂的隋朝兴修水利次数少之外,兴修水利的次说总体呈现增多的状态,水利建设的数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农业发展状况,所以从汉到唐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现发展态势,选Bo材料仅仅截取安徽省的水利兴修统计,没有对比全国其他省份,无法得出A,材料中没有涉及长江流域的农业生产,排除C,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在唐朝以后,排除D。【答案】B簿2. (2013重庆文综2)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
6、:“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考点】农业的土地制度【解析】均田制规定露田归国家所有,不能自由买卖,受田农民死后归还国家,桑田可以传给子孙。均田制下,受田农民除了缴纳赋税,还必须服役。排除ABC。【答案】D3. (2013江苏单科1)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避、锄、铲、镰、犁锌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生铁
7、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考点】中国古代农业经济【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提炼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据题干材料信息,铁农具出土于秦魏等国故地,故AC错误;D单纯从题干材料信息不能得出这个结论。从题干河南辉县魏墓出土的农具成套来看,成套的农具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故符合题意的是B【答案】B4. (2013全国新课标卷n文综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考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解析】宋
8、太祖曾经说过:“富室连我阡陌,为国守财耳”,有鉴于此,宋代采取了“不抑兼并”的措施,其后果必然是导致土地兼并严重,从而导致租佃关系盛行,自耕农经济衰退。据此判断,D项符合题意,C项表述错误;宋代中央集权空前强化,A项表述错误,材料未涉及流民问题,排除B项。【答案】DC5. (2013海南单科1)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这反映了当时()A.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C.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B.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D.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录了A。【考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解析】结合时代背景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甲骨卜辞记商代的社会
9、生活,“受禾求年”有足雨”都与农业生产有关,故选【答案】A6. (2013海南单科8)图1反映的是()A.“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B.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C.儒教“夫为妻纲”的伦理观念D.“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关系【考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解析】读图分析,图片上面铁犁牛耕,下面是女子纺织,放在一起就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生产形式,故选Bo【答案】B2012年题组1. (2012广东文综卷1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解析
10、】本题为最佳型选择题。关键信息:商代、牛耕。甲骨文是商代文字,具备象形,而诗经是春秋晚期的作品,冉耕为春秋时期的人物,相较而言,D项是最有利的证据;A项容易会错选,注意牛骨的出土不一定说明牛耕的出现,如中国先人已能训养牛。【答案】d,2. (2012浙江文综14)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赢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从材料可以看出在樊氏庄园实行了农、林、牧、渔
11、多种经营,生产经营活动广泛;“资至百万”说明樊氏庄园经济力量强大;“闭门成市”反映自给自足程度很高;草市是在乡村、城外交通便利处自发形成的商品交易场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C3. (2012安徽文综卷-15)据有关统计资料,元朝岁收粮赋,河南江北行省占全国总额的21.39%,江浙行省占37.10%,江西行省占9.56%,湖广行省点6.97%。结合图4分析,正确的是()图4元朝行省图A.长江中下游地区粮赋总额约占全国的3/4B.长江以南各行省粮赋总额占全国一半以上C.长江以北各行省经济均落后于江南各行省D.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向长江以南地区转移【解析】长江中下游地区粮赋总额约占全国的53.6
12、3%,A项错误;从材料数据无法得出长江以北各行省经济均落后于江南各行省,C项错误;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加快向长江以南地区转移,D项错误;长江以南各行省粮赋总额占全国53.63%,B项正确。【答案】B4. (2012海南单科卷1)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解析】从题干反映统治者“藉田”、“新蚕”的现象,以及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这样的仪式的历史现象,说明
13、统治者重视农桑生产,这正因古代中国是农业文明,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D项正确;本题易因表面认识而误选A项,主要是无法正确解读“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信息;B项无从体现;C项说法错误,重农抑商是从秦国的商鞅变法始。【答案】D二、主观题1. (2014广东文综38)(25分)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可能有不同反映,探究历史应注意史料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逐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盛世危百材料二(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
14、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民国河北元氏县志(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什么?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状况有何不同?(8分)【考点】(1)古代中国的经济一一小农经济;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解析】(1)第一小问小农经济的特征结合小农经济的含义“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实行男耕女织,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来归纳即可;第二小问不同点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中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的特点即可,从材料一中“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的信息可概括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从材料二中“所食者率皆本地
15、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的信息,再结合材料出处,可概括出河北元氏县仍以自然经济为主。【答案】(1)特征:以家庭为单位,耕织结合,自给自足。(4分)不同:材料一:自然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济)解体;材料二:河北元氏县仍以自然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济)为主。(4分)2. (2014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应星(1587约1666年)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
16、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材料二牛顿(16431722年)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工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
17、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的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15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10分)【考点】(1)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古代中国的经济一一小农经济;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一科举制(八股取士);经典力学;近代科学技术(2
18、)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一科举制(八股取土);古代中国的经济一一小农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典力学【解析】(1)第一小问中宋应星科技成果的特点依据材料一中“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和“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来分析,可归纳出注重传统经验技术的总结,缺乏创造,是传统科技的集大成;牛顿科技成果的特点结合近代科技的特点和牛顿力学的意义来分析,可概括出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第二小问中宋应星科技成果背景从材料一中“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
19、落孙山”概括出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从“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的信息,可归纳出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牛顿科技成果出现的背景从材料二中“自幼喜欢钻研科学”的信息可概括出长期从事科学研究,再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科技的产生来分析,可归纳出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2)宋应星的原因从材料一中“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的信息可概括出土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明清固守农耕文明的生产方式、文化氛围等角度来分析即可;牛顿的原因可从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牛顿力学体系的
20、意义来分析。【答案】(1)特点: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背景: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2)原因: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3. (2013浙江文综38)(26分)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材料一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力口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
21、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嘉兴府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缩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行镇“烟火万家”。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1)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10分)【考点】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明清时期江南经济【解析】第题有三小问。前两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自给自足的以小农经济。农业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关系总体上就是“农本商末”,农业为主,商品经济为辅。第三小问要根据材料一的四则明清史志资料作出概括,要注意疏
22、通句意,排除文言文障碍。四则材料均强调了当时江南纺织业显著发展,商品经济发达;“苏州府”材料中的“计日受值”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从南行镇“烟火万家”、王江泾镇“居者可七千余家”等材料信息中可得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经济的繁荣。【答案】(1)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2分)关系:农业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2分)变化:商品经济比较发达,(1分)纺织业显著发展,(2分)市镇经济繁荣,(1分),资本主义萌芽。(2分)4. (2012北京文综37)(36分)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了人类文明,启迪着人类智慧,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材料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
23、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材料二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荀子)(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道家和儒家的什么思想?(2分)简述道家和儒家产生的时代背景。(4分)材料三“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所谓的“南北通州”是指北京通州和江苏南通,它们均与大运河关系密切。但在近代以后,随着运河漕运的停止,北通州及运河沿线大多数城市衰落,南通州却未停止发展的脚步。1898年南通大生纱厂创办,并获得20年方圆百里内独办企业的特权,税收负担较轻。此后建立的大生港承担了航运功能。到20世纪20年代大生资本集团形成,包括棉花种植
24、、碾米、造船、纺织机器制造、发电等企业及银行。其间,南通还创办上期图11南通地理位置示意图了师范、农科、商业、纺织等学校,兴建了博物苑、剧院、公园等公共设施。(2)阅读材料三和图11,结合所学,概括近代南通经济发展的原因。(8分)材料四自19世纪初,关于宪法是否明确授权联邦政府帮助地方治理河道的问题,美国国会一直存在争论,1817年和1822年,美国总统两次否决了联邦政府资助地方改善交通的议案,1824年最高法院法官认定,宪法允许联邦政府资助和承担河道改良项目,但联邦政府的权限从改良河道扩大到流域治理、防洪灌溉,又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其间,仍有很多议员认为,联邦政府建设防洪工程过多干预了各州的权
25、力。1935年全国内发生洪灾,100多项防洪议案提交到国会,1936年总统签署防洪法,授权联邦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建设防洪工程,地方需要提供相应的建设土地和空间。(3)结合所学,从美国政治权力分配的角度,对材料四进行解读。(12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水与人类文明进步”关键词表三峡水利工程筒车新航路开辟轮船招商局第聂伯河水电站海上马车夫北洋水师水力织布机海上丝绸(陶瓷)之路(4)阅读上表,从“水与人类文明进步”的某个侧面,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运用这4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10分)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
26、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考点】中国古代的百家争鸣、近代经济发展与美国宪法规定的制约平衡。【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的能力。第(1)题从道家与儒家思想,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第(2)题以南通为例分析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第(3)题分析说明美国政治权力分配的特点是权力制衡;第(4)题可以从多角度分析,但要言之有理。【答案】(1)材料一体现出了道家的“辩证”思想;材料二体现出了儒家的“仁政”思想。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巨大变革。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造成井田制瓦解,各国纷纷变法,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从而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分封制。周天子权威下降,诸
27、侯争霸,促成了思想上百家争鸣的局面。(2)南海依托江海,毗邻上海,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经济发展。张骞的事业救国思想和实践活动,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清政府予以政策扶持,使其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基础设施和产业结构相对完善,有利于城市经济持续发展。(3)材料表明,最初由于美国宪法没有明确授权联邦政府帮助地方治理河流,导致总统两次否决国会提出的议案。1824年最高法院法官对宪法相关条例的解释,解决了联邦政府可以治理河流的法律问题,但是仍然没有理顺联邦和地方在治理河流方面的权力关系,所以国会仍陷于长期争论。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自然灾害,客观上要求联邦政府更多干预地方经济事务;罗斯福新政加强了联邦政
28、府的权力。这一切为1936年总统签署防洪法创造了条件。以上内容表明,美国政治权力分配的特点是权力制衡。权力制衡一方面表现为中央机构之间的三权分立,另一方面表现为联邦制下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分割。在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的某些方面,联邦政府的权力有扩大趋势。(4)示例:主题:水与社会生产的发展关键词:筒车、水利织布机、第聂伯河水电站添加的关键词:漕渠简要阐释:中国古代,修建漕渠,使用筒车灌溉农田,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工业革命期间发明的水利织布机等,解放了劳动力,工业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的变革。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电力成为社会经济与生活的重要能源。第聂伯河水电站是水利发电的代表之一。5. (2012四川
29、文综39)(60分)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回答问题。材料三表三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绩(部分)时期内容备注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都江堰、郑国渠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秦汉楼车提高播种效率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魏晋南北朝翻车齐民要木隋唐筒车、曲辕犁不兀踏犁由人力操作,弥补耕牛的不足农桑辑要兀朝政府研发的农业指导用书十二气历明清农政全书(3)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6分)材料四伴随着第二次科技革命,美国新发明的农机具大量出现并广泛应用,到1899年,近7万项农机具发明和农业技术得到美国
30、专利局认证,仅播种机就达到9156项。1862年颁布莫里尔土地法,政府拨地资财建立农学院。同年,美国建立农业部并坚持科研导向。1887年通过海契法案,展开建立高效农业产业的相关研究。各地纷纷举办农业展览会、组织农业协会、发行各种农业杂志,推广农业科技。1914年,国会批准史密斯利弗法,从法律上确认此前的各种农技推广工作,并将它们纳入联邦、州、县三级管理结构中。(据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4)根据材料四,评述美国政府在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举措。(10分)【解析】第(3)问,表格中涉及到的生产工具、水利设施、历法和耕作技术等内容,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第2小问,从我国人地关系、生产力和政策三个
31、角度分析精耕细作的特点产生的原因。第(4)问,本题旨在考查信息获取与解读能力,依据材料分析第二次革命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依据:“美国新发明的农机具大量出现并广泛应用、美国建立农业部并坚持科研导向、'各地纷纷举办农业展览会、组织农业协会、发行各种农业杂志,推广农业科技、律上确认此前的各种农技推广工作”。【答案】(3)表现: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改进耕作技术;兴修农田水利;重视农时;总结推广农业经验。(4分,每点1分,任答4点即可)原因:人多地少;(2分)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2分)重农抑商观念的长期影响。(2分)(4)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鼓励农业机械的发明创造,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迅速
32、实现;(3分)建立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体系,促进农业科技化进程(4分);建立和完善法律体系,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法律保障。(3分)【调研题组】1. (2013太原模拟)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相,教民农作”,反映了这一时期()。A.人们以采集畜牧经济为主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C.原始农业开始出现D.个体小农经济已经产生解析由“制耒相,教民农作”可知这一时期原始农业开始产生。答案C2. (2014河北模拟)社,古代指土地神;稷,指五谷神;合起来代指古时国家大事祭祀。汉书高帝纪下载:“又加惠于诸王有功者,使得立社稷。”高帝此举()。A.体现了以农立国的思想B.体现了皇权与神权的统一C.加强了中央集权D.削弱了诸侯王的权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中,“社,古代指土地神;稷,指五谷神;合起来代指古时国家大事祭祀”分析,体现了农业在封建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其他选项没有反映题干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出纳会计工作总结(3篇)
- 临时工劳动合同书(16篇)
- 图书销售合同模板(6篇)
- 善待他人演讲稿(20篇)
- 动产商品买卖合同书(20篇)
- 六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学计划(4篇)
- 2025初三中考语文复习计划(9篇)
- 租房合同书集锦(15篇)
- 辽宁省大连市第十六中学2025年高三下学期猜题卷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
- 殡葬线路协议书范本
-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20年中考英语试题(解析版)
- Vue.js前端开发实战(第2版) 课件 第2章 Vue.js开发基础
- 异面直线 高一下学期数学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 笔墨时空-解读中国书法文化基因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计算机网络故障的诊断与解决方法
- GLB-2防孤岛保护装置试验报告
- 的沟通技巧评估表
- 职场人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 卵巢囊肿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 两癌筛查的知识讲座
- 仪器共享平台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