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思考1、思想品德课的课程性质课程性质是一课程区别于他课程的特性。教师只有把握课程性质才把握课程的特质,进行富有针对性的教学。“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明确了思想品德课程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为思想品德教师进行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指针。 2、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 思想品德课有三个基本理念:条件理念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目标
2、理念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方法理念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3、思想品德课程的目标建立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有机统一的三维目标体系,是新课程的突出特点之一。教师只有认真把握三维目标,很好地落实课程三维目标,教学才会落到实处。通过学习与实践,多数教师对课程总目标和分类目标有了较为清楚地认识与把握,特别是对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教学中得到了应有的关注。 4、思想品德课程的内容标准新课程以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为基础,按照“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
3、”、“我与集体、国家社会的关系”为逻辑线索组织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四个方面的学习内容。从某种意义上,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四个方面的学习内容构成横坐标,而“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社会的关系”三方面组成纵坐标,构成了思想品德课的内容体系。纵横坐标交互,共同形成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主线,主线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通过学习与实践,多数教师对思想品德课的课程体系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把握。心中有数,方能灵活施教,从容施教。 5、 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建议”、“评价建议”
4、160; 新课标对如何有效施教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强调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等。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正不断用这些“建议”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均有可喜的转变。 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的有效手段。广大教师大多能够认识评价的目的、遵循评价的原则,在评价的方法、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且取得一定成效。 多数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较大转变 1、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基本能够做到“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
5、60; 课程标准无论是对“总目标”、“分类目标”的规定,还是对具体“内容目标”的规定,都涵盖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教学中,多数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和单元生活主题的要求,确立并努力落实“三维目标”。教学过程中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参与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2、在教学情境的设计上,努力贯彻“三贴近”原则 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三贴近”原则,是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必须贯彻的原则。切实贯彻“三贴近”原则,才能增强思想品德课教
6、学的针对性、主动和实效性。在情境的设置上,能够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实现生活化;问题的提出,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所关注,富有启发性和针对性;课堂练习能够走进生活,让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生活面前判断、选择,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在教学活动方式上,注意启发性、开放性与探究性 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式教学,发扬教学民主,促进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
7、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 4、在教学手段上,注意利用多种媒体进行教学 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也是课程改革的要求。在课改过程中,许多教师注意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收到良好的教学效益。 (四)多数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上有明显改进 1、评价内容更全面 以往思想政治课程评价只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新的评价不仅关注知识的评价,也关注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
8、观的评价。 2、评价主体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 以往的教学评价只是单一主体评价,是线性的外部评价。新的教学评价是以包括被评价者在内的学生、教师、学校、家长、社会性在内的多元、互动评价结构,使评价更能发挥激动促进作用。 3、评价方法多样化 以往的评价只是用纸和笔测验对学生进行评价,新的评价方法除了笔和纸测试以外,还包括观察法、描述性评语、项目评价、谈话、成长记录等方法,这样利于对被评价者全面、综合地进行评价,不但可以评价结果,而且可以评价过程。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贯彻不力 课程理念是构建新课标、新教材的哲学基础和理论追求,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没有新课程理念指导的教学是不可
9、能取得成功的。但部分教师对新课程基本理念理解与把握还不到位,或者这些理念还没有转变为现实的教学行为,如:教学过程中,情景设置远离学生的生活;教育目标偏离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的课程追求;教学活动中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不够;教学评价只重视学生对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运用,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行为等等,致使课程目标得不到贯彻落实。 事实上,教学实践中出现的许许多多的问题,都可以归因为是对新课程及其理念的学习、领悟、贯彻不到位所致。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新课程、新教材的基本理念转化为现实的具体教学行为还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学习、探索与实践的过程,还需要不断地强化。
10、 (二)目标意识有待进一步强化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是否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一堂课好坏的重要尺度。但有些教师教学目标意识不强,把握目标的能力较弱,不能从整体上对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及其关系进行把握,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准确;有的三维目标含糊不清,相互错位;有的重视知识目标而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的甚至一节课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自由放任。这势必会影响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 (三)驾驭和处理教材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材是课程标准最重要的载体,驾驭和处理教材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教学的基本要求。但是部分教师仍然未能适应新教材的要求,有的教师对教材的设计思路
11、、结构体系、内容呈现方式及主要特点等不甚了解;有的教师对教材主体单元的逻辑层次、各个模块的功能认识不清;有的教师对教材所涉及的基本知识把握不准表现在教学上:在教材处理上有的避重就轻,舍本逐末;不能灵活整合教材,照本宣科;抛开教材,任意“发挥”等等。处理把握教材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艺术,提高能力当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四)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仍较为突出 尽管从总体上看,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有较大提升,教学效益有很大提高,但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表现在: 1、教学互动性不强,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教学活动只有少数学生参与,缺乏应有的广度;探究活动不充分,不深入,似蜻蜓点水,缺乏应有的深度。 2
12、、情景设置缺乏思维深度,缺少探究价值,“精品”意识不强,多是浅层次的“重复建设”。 3、重形式,不重实效,媒体运用、“讨论”、“辩论”、“表演”、“体验”等,意在“表演”“走过场”。 4、重视现成结论,忽视学习过程,不注意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活动中的具体体验,引导学生参与也多是教师“抢”“逼”“围”,急于告诉学生结论。 5、受到事先设计好的活动程序的束缚,整个教学活动缺乏创新性和生成性,且对生成性的问题置若罔闻,不能有效利用。 6、课堂即使评价笼统而缺乏针对性,多“很好”、“太棒了”、“为他(她)鼓掌”等等,不能给学生以准确的切合实际的鼓励和指导。
13、;7、缺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学法指导。 (五)教学评价的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 虽然学校和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与手段注意了多元化,在不同程度上注意了发展性评价,但在日常评价中,重知识性评价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重终结性评价轻过程性评价的现象仍然很突出;一些较好的评价方法没能长期坚持下来;还没有建立比较完整规范、可操作、比较合理与科学的评价体系。 四、建议与对策 (一)继续加大对教师的新课程培训和指导力度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适应新课改,推进新课改,必须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此,必须继续加大对教师的新课程培训和指导的力度,建立和完善培训的长效机制。在原有培训的基础
14、上可进行再培训,再培训的内容和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是理论方面的、课标和教材方面的、课程资源开发方面的、教学活动设计方面的、教法学法等方面的专题式培训;可以搞区域、校际教研与交流,组织和建立区域联合教研网络或者学习研讨共同体等,加强相互交流和学习,共学共长,共研共进。当然,教师的培训需要各有关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处理好如下关系:1、课标与教材的关系课程标准是思想品德课程实施各个环节的依据,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标准意识,用课标指导各种教学活动。教材是课程标准最重要的载体,教师必须依据教材进行教学,那种抛开教材,另起炉灶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允许的。当然,教材
15、为教学留下了较大的空间,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处理教材。2、知识性和思想性的关系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有机统一整体,教学中应鲜明的体现思想品德课的课程目标。知识的安排与处理要为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服务,要为思想品德教育目标服务,切不可以知识为中心,喧宾夺主。3、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引领指导的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中应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是学生学习和合作者、参与者、引导者,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与提高。在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上要防止两种片面性:一是学生主体作用的缺乏;二是教师使命的淡化。4、教学形式与内容的
16、关系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是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保证。教学中,一方面要从教学内容特点、学生实际等出发,灵活运用教学方式方法;另一方面,教学方式方法要服务于课程目标意义的实现。努力克服重形式轻内容、以形式代内容的倾向。5、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课堂教学离不开预先精心的活动设计,离开预设很难有精彩呈现。而课堂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即在教学中,随时都会生成很好的教育资源或契机。所以,教师要精心地、全面地进行教学方案预设,并在方案中预先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和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同时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应变能力,培养教学机智,能迅速、灵活、高效地判
17、断和处理教学过程中生成的各种信息,从容地面对学生,胸有成竹地进行对话,以收获未曾预约的精彩。(三)转变教研方式,加强校本教研“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的校本教研,是教师提升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水平的好形式。各学校、教研组要着重研究学科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寻求解决的策略,强调实践反思、伙伴合作、专业引领的实践形式,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要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学校要形成对话机制,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倡导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 (四)不断完善评价体系评价是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必须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评价。教师要掌握正确的评价理念,坚持正确的评价原则。在教学中,突出对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评价,坚持发展性评价和开放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评价内容、评价方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