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野生菌保育促繁技_第1页
常见野生菌保育促繁技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常见野生食用菌保育促繁技术野生菌保育促繁技术是指在遭到破坏或低产的野生菌林分中,采用人工管护野生菌林地,改善野生菌林地的生态条件,科学合理开发利用野生菌资源,以达到提高野生菌产品和品质,并实现促进珍贵野生菌的进一步生长与繁殖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保育促繁技术的首要措施是封闭式管理林地。封闭式管理后,在封禁区内采取不准谁意采菌、不准砍树、不准放牧、不准开荒等措施,尽量避免人为因素对林地的干扰,使森林环境得到恢复和改善,也使野生菌的生长环境得到保证。进而实施促进珍贵野生菌的进一步生长与繁殖的技术和措施,以提高野生菌的产量和品质。松茸松茸(Tricholomamatsutake),又名松口蘑,山鸡枞。松

2、茸在日本享有很高的声誉,历来被视为食用菌中的珍宝,称之为"蘑菇之王"。日本是世界上松茸消费的第一大国。松茸富含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其菇体肥大,肉质细嫩,是一种美味可口,并具有一定药用价值的名贵食用菌。它除了含有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外,还含有大量的糖类物质。松茸还有抑制肿瘤,滋养肠胃及理气化痰之功效,也是一种食疗食品。一、松茸的生长环境松茸天然分布较为广泛,主要分布在海拔1600-2900m范围内的松栎混交林、栎类阔叶林、云南松纯林中均有生长,在2000-2600m范围内最多。过成熟林分中生长较少,多见于中幼林中。二、松茸保育技术松茸属于共生真菌,它必需与宿主树

3、木根系共生,才能完成其生活史,并长出子实体(蘑菇),如果松茸菌塘上与松茸共生的树木都被砍掉,松茸就失去了营养的来源,菌塘就会消失,松茸就会减产甚至绝产。同时,树木遭到砍伐破坏,森林环境条件会恶化,也会直接影响松茸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三、采用科学的采摘技术采摘松茸时禁止使用大型铁质工具,如锄头、镐头、铁锹、砍刀、镰刀等。正确的采摘方法是:小松茸长出后,不要随意碰它,尽量减少对它的干扰,当它已钻出土表,长出土面,高7cm以上,经济价值最高时,戴上棉布手套,用双手的食指从松茸的基部轻轻掏开腐殖质,让松茸的基部露出,轻轻摇动松茸,感觉整个松茸都已脱离地面时,把它拿出,然后轻轻扒掉粘在基补的泥土,用干净、

4、透气的吸水纸单个包装。包装好的松茸用竹筐或藤篮盛放,忌用塑料袋等不透气器物包装,已保持松茸的新鲜度。特别强调的是采收时严禁拉拽菌柄或把菌柄拖带出地面。采集的过程中既要避免破坏和伤及地下菌丝,又要保持采集到的松茸子实体的完整,尽可能地避免泥土、林地杂碎黏附在子实体上,减少二次加工处理造成的损失,提高商品等级标准。松茸采收后,留下小窝塘一定要用腐殖质填平,盖好,尽量不破坏地表和枯枝落叶层,使松茸的菌塘得到最好的保护。四、促繁技术措施(一)合理留种:要求每个小菌塘每年留一个开伞菌,让其产生孢子实现松茸的自我繁殖。(二)调整腐殖质厚度:保持腐殖质厚度在3一5厘米,有利于松茸的增产。(三)覆盖培养:发现

5、刚出土的童松茸后,在其上方用做好的竹片两端插入土中,竹片上覆盖塑料薄膜,或者直接用湿润的腐殖质覆盖在刚出土的幼茸上。(四)防虫方法:在发现的菌塘上搭建小棚覆盖薄膜、纱布、纱网、生土等措施保护培育松茸,有效防止鸟类、鼠类、昆虫造成危害,提高松茸的品质。绝对禁止使用农药、松茸菌塘进行施肥。美味牛肝菌美味牛肝菌俗名:大脚菇、白牛肝菌、大巴菌、黄牛干、核桃菌。美味牛肝菌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美味牛肝菌含有多种生物碱可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盘骨不舒、四肢抽搐以及妇女白带异常等症。所含的多糖和碱性蛋白可抗肿瘤、抗病毒,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一、美味牛肝菌

6、的生长环境(一)美味牛肝菌是一种与高等植物共生的菌根食用菌,寄生植物范围广,一般常与松科、壳斗科和桦本科的植物,如冷杉、云杉、铁杉、桦树、山毛榉、白蜡树、栎、柞、榆、山杨、高杉松、云南松等树种形成共生菌根。楚雄地区6-10月份上旬都有美味牛肝菌上市,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雨量可以使出菇高峰期延长,产量增加。(二)美味牛肝菌的保育及合理采收技术1、保护美味牛肝菌的生长环境美味牛肝菌属于共生真菌,其生长发育依赖于森林生态环境。如果环境遭到破环,几年甚至十几年都难以恢复。因此,美味牛肝菌的保育促繁技术与松茸等野生菌一样,首先要保护其生长环境:一是禁止滥砍乱伐树木;二是禁止烧山;三是禁止践踏、放牧、开荒人

7、为干扰;四是科学合理地采收,防止破坏菌塘。2、合理采收美味牛肝菌:(1)合理采收的意义:合理采收是针对目前美味牛肝菌资源开发利用中由于采摘幼菇造成资源巨大损失的问题。一个美味牛肝菌的幼菇,约20克左右,仅价值元,如果再在林地里生长5天左右,重量可增加三倍以上,达到60克左右,价值就能增长3倍以上,达到元以上。市场上,有20%以上是童菇。云南省年出口美味牛肝菌干片吨,相当于美味牛肝菌鲜品5578吨。那么就意味着有吨幼菇被采,经济损失达到3578万元。合理采收美味牛肝菌就是要求不要采收幼菇,以减少损失。(2)合理采收技术:采摘美味牛肝菌时禁止使用大型铁质工具采挖,正确的采收方法是:美味牛肝菌幼菇长

8、出后,不要随意碰它,尽量减少对它的干扰,当长出地面,高7厘米以上,经济价值最高时,用双手的食指竹片从美味牛肝菌的基部轻轻掏开腐殖质,露出基部,轻轻摇动拿出,然后轻轻扒掉粘在基部的泥土,用干净、透气的吸水纸单个包装。包装好的美味牛肝菌用竹筐火藤篮盛放,忌用塑料袋等不透气器物包装,以保持其新鲜度。防止菇体破碎、防止菌柄与菌盖分离,尽可能第避免泥土'林地杂碎黏附子实体上,减少二次加工处理造成的损失,提高商品等级标准。3、促繁技术措施(1)合理留种:要求20平方米左右必需留一个开伞的比较成熟的牛肝菌,散发孢子重新开始新一轮繁殖。(2)调整腐殖质厚度:保持腐殖质厚度在5厘米,有利于提高牛肝菌的品

9、质。三、美味牛肝菌害虫防治措施(一)合理采收:美味牛肝菌与块菌、松茸、干巴菌相比生长期相对较短,一般从菌蕾长到成熟需要69天,因此生长45天就要适时采收。如果不适时采收,趋腐性的害虫就容易造成危害。(二)推广美味牛肝菌保育促繁技术:防虫害的首要措施就是通过承包或其他方式实现野生菌林地专人管理、专人采摘,这样不破坏地表。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整郁闭度,保持郁闭度在之间,使林窗消失是提高美味牛肝菌品质、提高抗虫能力的措施之一。(三)对林地进行精细的管理:冬天可将枯枝落叶集中深埋,一层土一层枯枝叶,表层土盖30cm以上,让其加速腐烂,杀除虫卵,待完全腐熟后再把充分腐熟的有机质回到菌塘上,保持腐殖质(有机

10、质层)厚度在5cm左右,增加肥力,提高抗虫能力。块菌块菌多呈不规则的圆球状,表皮有一些疣状突起。没有完全生长成熟的块菌切面呈白色;成熟块菌的切面则变成深黑色,具有较浅的大理石纹理。块菌会散发出一股奇特的气味,并且越成熟气味越香浓。黑块菌在云南大部分地区都称为"猪拱菌",因为成熟的块菌能散发出一种类似公猪发情时释放的特殊气味,所以,寻找块菌需由训练有素的寻菌狗或寻狗引导,才能找到块菌生长的位置,人们才能进行挖掘采摘,所以民间通常将块菌叫做"猪拱菌"。一、森林植被楚雄地区的块菌发生在松科与壳斗科植物组成的五种林型下(云南松林、滇油杉林、华山松林、栎类阔叶林、

11、针阔混交林)。楚雄地区的块菌多生长在云南松与栎、烤等阔叶树组成针阔混交林内。二、坡位、坡向块菌多分布在西北坡,因为生长在蔽荫的西北向的坡地上,可以防止干燥南风的影响。坡位上、中、下都有块菌分部。坡度5-35度都有块菌生长。三、共生树种块菌是一种共生性菌根菌,楚雄地区块菌在云南松纯林、以锥连栎为主的阔叶林及滇油杉林中发生。云南松、华山松、滇油杉、锥连栎等其他壳斗科植物都是块菌的共生树种四、块菌的功效块菌具有独特的香味、口感和极高的营养价值,人类食用块菌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功效。研究表明:雄性酮具有壮阳、补肾、调理内分泌的显著;鞘脂类具有防止老年痴呆、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和升高高密度脂

12、蛋白(HDL)、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及抗肿瘤作用。块菌主要功效是:抗疲劳、改善睡眠、改善泌尿、美容养颜、滋阴壮阳。五、食用方法块菌主要有炒、炖、凉拌三种基本食用方法。六、保护块菌的生长环境保护块菌的生态环境一是禁止大量砍伐林木。如果块菌菌塘上与之共生的树木都被砍掉,就没有树木为块菌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块菌就不能生长发育,就面临减产,甚至菌塘消失,绝产;二是禁止烧山,烧山产生的高温会损伤甚至杀死菌塘的菌丝体和损害块菌原基或幼小子实体;三是要禁止放牧和开荒,开荒会破坏菌塘,放牧牲牺残蹋菌塘,都会引起块菌减产。七、改进采收块菌的方法据调查块菌市场上人为挖伤的占%,未成熟的占%,盲目人工采挖,发现一个

13、采一个,对成熟度没有任何辨别能力,乱采乱挖,造成人工损伤率高,导致腐烂发病,损失严重。另外,由于块菌是一种公共资源,谁都可以挖,同一个菌塘,一年内会有多人去反复翻挖,菌塘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来年产量明显降低,甚至绝种!同时,由于环境恶化,引起虫害发生,被昆虫或动物吃的占40%以上。还会引起水土流失。这种掠夺式的采收块菌的方式必须禁止。(一)如何找块菌:楚雄地区块菌与云南松、壳斗科(像豆树)的树种共生,找块菌第一要选择有其共生树种的林地。第二,块菌对土壤条件要求苛刻,一般是生长在石灰质的土壤里。找块菌时要观察是不是这样的土壤,同时如果土壤太板结,就不会有块菌。第三,选择没有杂草的林地。块菌对杂草有

14、克生性,在块菌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将其杀死,因此块菌的菌塘一般没有杂草,或者很少有杂草生长。第四,松鼠等动物喜食快菌,是块菌孢子的传播者。寻找松鼠掏块菌的小洞,小洞附近也可能找到块菌。1、规范采收时间:块菌一般7月开始生长,到11月中下旬才能成熟。建议每年的12月为块菌采收时间。2、尽可能地减少对菌塘的干扰:生长块菌的土壤都比较松散,而且大部分生长在5至20厘米的土层内,挖掘块菌时只需使用齿距稀疏的耙子,轻挖细刨就可以挖到。为了减少人为对块菌造成的伤口和对菌塘的破坏也可以用电子笔进行定位后再刨,而且一个菌塘一年只能采挖一次,不能多次翻挖。采挖时,要尽可能地减少对菌塘的干扰。3、科学采收块菌一用块菌

15、狗寻找块菌:用狗采收块菌可以准确无误地告诉你块菌在哪里,而且都是成熟的块菌,只要小心挖出就可以了,省时省事,环保,不浪费资源。我们地方农民又有养狗的习惯,简便易行。建议尽快在我们块菌产地实验推广这种科学采收块菌的方法。(二)块菌生长促繁技术1、留种:块菌是共生菌,其繁殖方式主要通过成熟子囊孢子和土壤中的菌丝体两中途径来进行繁殖。如果每年都将菌塘里的块菌全部挖走,林地里几乎没有成熟的子囊孢子,块菌失去了繁殖的"种子",如果长期这样,地下菌丝生长发育几代以后也会退化衰老,菌塘逐渐萎缩,块菌将会严重减产,甚至消失。要求把5%10%的成熟子囊果留下,或者每个菌塘每年至少留几个成熟的

16、子囊果,为块菌繁衍后代创造条件。留种的同时,保护好小型哺乳动物。真菌学家在小型哺乳动物的胃和粪便中发现块菌的孢子,而且还发现通过动物消化道后的孢子能感染树苗,并使植物长出菌根。所以在植物和块菌的共生关系中松鼠等小动物是重要的第三个合作者。森林中的小型哺乳动物以块菌为生。作为回报,他们到处传播块菌的孢子。当这些小动物奔波忙碌与森林和林地之间时,他们常常会把粪便中的孢子撒播到所到之处,就会被雨水冲刷聚集到土壤中的植物根部使其最终长出菌根。这几乎是地下真菌迅速传播的唯一方法,事实上,我们甚至会发现,也许真菌孢子通过这些小动物的消化道可能更容易萌发。因而,要保护好小型哺乳动物,严禁捕猎。2、调整腐殖质

17、厚度每年都将块菌林地的腐殖质抓光,地面泥土裸露,湿度下降,块菌菌塘上小气候受到影响,土壤营分下降,子囊果发育不好,块菌子囊果变小,经济价值降低。在抓腐殖质的过程中如果破坏了地表,出菇数量会大幅度减少,产量下降。保持腐殖质厚度在10厘米左右比较有利于块菌的生长发育。3、调整郁闭度块菌林地的郁闭度影响着林地的光照、温度、湿度,从而影响块菌的生长发育。郁闭度至左右,有一定的散射光,较适宜块菌生长发育。4、土壤湿度调控长时间不下雨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对块菌生长的林地进行适当的灌溉,有利于块菌的生长发育。(三)块菌病虫害综合防治1、块菌的虫害:云南土白蚁、黑翅土白蚁、鳃金龟等。2、块菌病害:新菌塘内生长

18、的块菌一般没有病害发生,只有少量生长在低洼、湿度大的地方的菌塘的块菌,由于长时间下雨土壤含水率太大,有%的块菌会发病。但是采挖块菌时,一方面,有锄头等不合适的采收工具往往造成有20%以上的块菌人为伤口,导致腐烂。另一方面,块菌储藏超过一个星期,储藏方法不当,如老乡为了保持重量,采用湿沙、湿土或湿木屑等方法保湿储藏,含水量过高,也导致各种病害发生。块菌发生的病害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块菌分红腐病,另一种是块菌臭腐病。3、病虫害发生原因调查发现,新菌塘几乎没有病害,而且虫害发生率也很低,说明生长在没有遭到破坏的森林中的块菌,并不发生病虫害,或在土壤湿度太大的地方出现极少病害。而多数情况小,病害的发生是由于挖掘过程中造成人为伤口,或运输中的相互挤压形成破损,从而导致病源菌从伤口直接侵入而引起。对新老菌塘虫害方面调查结果来看:"新菌塘"只有%的虫害,而连续挖了3年后,虫害大量发生,达到50%。说明滥采滥挖,人为破坏地表,导致块菌品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