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下)_第1页
分析化学(下)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九章电位法和永停滴定法1.电位滴定法确定终点与指示剂法相比有何优缺点?优点:避免待测液本身颜色干扰,方法简单,试验速度快缺点:滴定终点需要画图找出,人为误差大准确度低,实验仪器要求高。2盐桥:为了减小液接电位,通常在两种溶液之间连接一个高浓度的电解质溶液3. 参比电极:在一定条件下,电位值不随溶液组成和浓度变化保持基本的恒定电极。电位法中最常用的参比电极:饱和甘汞电极和银-氯化银电极4. 指示电极:电极电位随着被测离子的活(浓)度变化而改变的一类电极。电位法中最常用的指示电极可分为:金属基电极和膜电极5. 直接电位法用什么参比电极?常用参比电极:饱和甘汞电极常用指示电极:pH玻璃指示电极6.

2、 不对称电极出现的定义、原因、用什么方法消除? 定义:玻璃膜电极两侧溶液的pH相同,则膜电位应等于零,但实际上仍有一微小的电位差存在,这个电位差称为不对称电位。 产生原因:膜内外两个表面情况不一致而引起的 消除方法:使用前必须在书中充分浸泡一段时间7. 使用玻璃电极注意事项(选择题) 玻璃电极在初次使用或每次使用后应置于蒸馏水中浸泡,以减少电极的不对称电势。 玻璃电极不能用于含氟离子的溶液。 玻璃电极在一定温度范围(小于80摄氏度)内才能正常,超出规定的温度范围,只能短时间使用,否则误差增大。 普通玻璃电极在测PH10的溶液时,将产生“碱误差”,即测得的PH值比实际值偏低。 玻璃电极的球泡部位

3、不能受沾污。第十章光谱分析法概论8. 什么是吸收光谱法?利用物质的吸收光谱进行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的方法吸收光谱:物质吸收相应的辐射能而产生的光谱,其产生的必要条件是提供的辐射能恰好满足该吸收物质两能级间跃迁的能量9. 光谱分析仪器的基本组成、辐射源和连续光源的定义?基本组成:辐射源、分光系统、辐射监测器和信号处理器及输出系统辐射源:即光源(连续光源和线光源),基本要求是有足够的输出功率和稳定性连续光源:在较宽的波长范围内发射强度平稳的具有连续光谱的光源 紫夕卜光源:氢灯与氘灯 可见光源:钨灯和氙灯 红外光源:硅碳棒及Nernst灯十一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0. 电子跃迁类型?电子跃迁有四种类

4、型:ofo*跃迁:饱和烃类的C-C键跃迁所需能量最大吸收峰波长一般都小于150nm如乙烷的入在135nmmaxnfO*跃迁:含有-OH、-NH、-X、-S等基团化合物跃迁所需能量较大2吸收波长200nm左右如CHOH和CHNH的跃迁波长分别是是183nm、213nm332nfn*跃迁:具有共轭双键化合物,跃迁所需能量较小跃迁波长200nm左右,特征是吸光系数£很大,一般£>10,为强吸收如CH=CH的吸收峰在165nm£=104丁二烯的入在217£=2100022max共轭双键越长跃迁所需能量愈小,吸收增强nfn*跃迁:含有杂原子不饱和基团,所需能

5、量最低跃迁吸收峰一般在近紫外区(200400nm)吸收强度弱,£小,在10100如丙酮的入=279£=1030max11. 吸收带类型?吸收带的分类一般可分为四种: R吸收带由nfn*跃迁产生的吸收带特点:跃迁的能量小,处于较长长波范围(300nm),跃迁几率小,吸收强度弱,一般摩尔吸光系数£小于100。 K吸收带由共轭的nfn*跃迁产生的吸收带特点:吸收峰的波长比R带短,跃迁几率大,吸收强度强,一般£大于或等于10000(K吸收带是共轭分子的特征吸收带,借此可判断化合物中共轭结构,这是紫外吸收光谱应用最多的吸收带) B吸收带是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

6、 E吸收带也是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有两个吸收峰,分别位于E1带及E2带。是由苯环结构中三个乙烯的环状共轭系统的nfn*跃迁产生E1带的吸收约在180nm£为47000E1带是观察不到的E2带约在200nm£=7000当苯环上有发色团取代而且与苯环共轭时,E2带常和K带合并El、E2都属强吸收12. 影响吸收带的因素(位阻影响) 位阻影响;化合物中若有两个发色团产生共轭效应,可使吸收带长移 跨环效应溶剂效应体系pH的影响13. 朗伯比尔定律 摩尔吸光系数:在一定波长时,溶液浓度为lmol/L、厚度为lcm的吸光度,用£或EM表示,£越大,说明溶液吸光

7、的能力越强 摩尔吸光系数:在一定波长时,100ml溶液中含有被测物质lg、厚度为lcm的吸光度E1%lcm摩尔吸光系数和摩尔吸光系数的关系:£=M/10*E1%lcm14. 单组分的定量方法?(简答题)只要选择一定的波长测定溶液的吸光度,即可求出浓度,通常应选被测物质吸收光谱的吸收峰出,以提高灵敏度并减少测量误差。溶剂的紫外截止波长指当小于截止波长的辐射通过溶剂时,溶剂对此辐射产生强烈的吸收,此时溶剂会严重干扰组分的吸收测量。所以选择溶剂时,组分的测定波长必须大于溶剂的截止波长十二章荧光分析法15. 发射荧光的物质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长共轭结构:芳香环和杂环分子具有长共轭结构的n-n

8、*跃迁 分子的刚性:同样的长共轭结构中,分子的刚性越强,荧光效率越大,荧光波长越长 取代基16荧光法、紫外光法有什么优缺点?荧光法:灵敏度高;发光参数多;分析线性范围比吸收光谱法宽;选择性更好;能分析的体系有限,应用范围不如紫外光法。紫外光法:用于具有共轭双键结构的物质,应用荧光法必须具有大的共轭n键结构十三章红外吸收光谱法17红外吸收光谱法的振动形式和振动自由度?振动形式: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 伸缩振动:化学键两端的原子沿键轴方向进行周期性变化的运动,用V表示 弯曲振动:键角发生规律性变化的振动,又称变形振动。面内弯曲振动0、面外弯曲振动Y、变形振动618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需满足什么条件? 辐

9、射后具有能满足物质产生振动跃迁所需的能量分子振动有瞬间偶极距变化19. 什么叫基频峰?分子吸收一定频率的红外线,由振动基态(v=o)跃迁到第一激发态(V=l)所产生的吸收峰20. 影响吸收峰位置的因素是什么?P198 诱导效应:吸收峰向高频方向移动共轭效应,吸收峰向低频方向移动21. 指纹区、特征区的定义?特征区:40001300cm-i(2.57.69pm)是化学键和基团的特征振动频率区指纹区:1300400cm-i(7.6925pm)的低频率区,吸收峰的特征强,可用于区别不同化合物结构上的微小差异22. 有机化合物的典型光谱(脂肪烃类化合物)P201烷烃:主要特征峰为V(40001300c

10、m-】)、6(14801350cm-i)<3000C-HC-H烯烃:主要特征峰V(31003000cm-i)、V(1650cm-i)、y(1010650cm-i)二C-HC=C二C-H>3000炔烃:主要特征峰V(33333267cm-i)、V(22602100cm-i)=C-HC=C第十七章色谱分析法概论23. 保留值的定义?保留时间T:动相充满柱内空隙体积占据的空间所需要的时间R死时间T:样品在整个色谱过程中完全不被保留、通过整个色谱系统所需要的时间0调整保留时间:组分在固定相中滞留的时间24. 分配系数?样品组分分子被流动相携带经过固定相时,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进行分配,处于

11、动态平衡时,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中的浓度之比为分配系数KK二X/XSm两组分分离前提KH125. 基本色谱法的分离机制(选择、填空)分配色谱;利用分配系数不同吸附色谱:利用物理吸附性能差异离子交换色谱:利用离子交换机制空间排阻色谱:利用排阻作用力的不同25塔板理论的四个假设(简答题)1)色谱柱内存在许多塔板,组分在塔板间隔(即塔板高度)内完全服从分配定律,并很快达到分配平衡。2)样品加在第0号塔板上,样品沿色谱柱轴方向的扩散可以忽略。3)流动相在色谱柱内间歇式流动,每次进入一个塔板体积。4)在所有塔板上分配系数相等,与组分的量无关。26速率理论方程ABC各代表什么?A为涡流扩散项B为分子扩散系

12、数C为传质阻力系数第十八章平面色谱法27.比移值和相对比移值的定义、计算方法?(习题集P255例18-7) 比移值:溶质迁移距离与流动相迁移距离之比薄层色谱法中原点到斑点中心的距离与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的比值。又称Rf值 相对比移值:原点至样品点的距离与原点至标准对照物点的距离之比又称相对Rf值。样品斑点的Rf与标准对照物的Rf的比(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测定中的系统误差)28什么是边缘效应?怎么消除?边缘效应:展开剂的蒸发速度从薄层中央到两边边缘逐渐增加,即处于边缘的溶剂挥发速度较快。消除方法:预饱和可以避免边缘效应十九章气相色谱法29. 固定液的要求、选择?固定液的要求: 热稳定性好 对被分离

13、组分的选择性要高 对试样中各组分有足够的溶解能力 在操作温度下蒸汽压低于10Pa,不超过固定液最高使用温度以下20°C为宜固定液的选择:极性是选择固定液的重要依据非极性组分中等极性组分极性组分能形成氢键的组分30. 气相色谱的四个检测器?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用于微量有机物分析 热导检测器(TCD)用于常量、半微量分析,有机、无机物均有响应 电子捕获检测器(ECD)用于有机氯农药残留分析 火焰光度检测器(FPD)用于有机磷、硫化物的微量分析31. 热导检测器注意事项?(选择题)检测器的温度应略高于柱温,以防组分在检测器内冷凝。接通电源之前要先同载气,(为避免热丝烧断或氧化),工作完毕后要先停电源,再关载气。32. 气相速率理论?吸收了塔板理论中的一些概念,并进一步把色谱分配过程与分子扩散和气液两相中的传质过程联系起来,建立了色谱过程的动力学理论,即速率理论。涡流扩散纵向扩散传质阻抗33. 外标法的定义?外标法分工作曲线法和外表一点法工作曲线法:用对照物质配制一系列浓度的对照品溶液确定工作曲线,求出斜率、截距外标一点法:用一种浓度的对照品溶液对比测定样品溶液中i组分的含量W=A(W)/(A)34. 什么是内标法,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