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重要性课件_第1页
骨盆重要性课件_第2页
骨盆重要性课件_第3页
骨盆重要性课件_第4页
骨盆重要性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骨盆的重要性 林玲 一.骨盆的基本信息骨盆骨盆: :由左、右髋骨和骶、尾骨以及其间的骨连接构成。髋骨由髂骨、耻骨、坐骨构成,三骨会合于髋臼,16岁左右才完全融合。界线:由骶骨岬、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形线。 骨盆被斜行的界线分为两部:界线以上叫大骨盆,又称假骨盆,其骨腔是腹腔的髂窝部;大骨盆参与腹腔的组成。界线以下叫小骨盆,又称真骨盆,其内腔即盆腔,前界为耻骨和耻骨联合,后界为骶、尾骨的前面,两侧为髋骨的内面、闭孔膜及韧带,侧壁上有坐骨大、小孔。盆部系指界线以下的小骨盆部分,它包括盆壁、盆膈和盆腔器官等,盆腔上口由界线围成,下口封以盆膈。盆膈以下的软组织称为会阴。 小骨

2、盆有上、下两口,上口又称为入口,由界线围线;下口又称为出口,高低不平,呈菱形,其周界由后方前为尾骨尖、骶结节韧带、坐骨结节、坐骨下支、耻骨下支、耻骨联合下缘。两侧耻骨下支在耻骨联合下缘所形成的夹角叫耻骨角,男性约为7075,女性角度较大,约为90100。假骨盆与产道、性功能无直接关系。真骨盆容纳子宫、卵巢、输卵管、阴道及邻近的输尿管、膀胱、尿道、直肠等器官。 人体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向前下倾斜,女性的倾斜度比男性稍大。女性骨盆是胎儿分娩出的产道,所以男女骨盆有着显著的差异。女性骨盆主要表现为:骨盆全形短而宽阔,上口为圆形,较宽大,下口的各径(矢状径和横径)均较男性者大,加之尾骨的活动性较大,耻

3、骨联合腔也较宽,坐骨结节外翻,从而使骨盆各径在分娩时可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二.骨盆关节与特点 骨盆关节骨盆关节 (一)耻骨联合两耻骨间有纤维软骨联接。 (二)骶髂关节位于骶骨与髂骨间,有宽厚的骶髂骨韧带连接。 (三)骶尾关节活动性较大,分娩时可后移2cm,使骨盆出口径线增大。 特点特点 (一)骨盆四壁耻骨联合短而宽,耻骨弓角度较大,骶岬突出较小,坐骨棘平伏,骨盆腔呈圆筒形,浅而宽。 (二)骨盆入口近乎圆形或椭圆形。 (三)骨盆出口宽大、坐骨结节间距宽阔。 骨盆线及平片观看股骨颈干角股骨干轴线和股骨颈轴线相交内侧的夹角,称为股骨颈干角,正常值为110140。男性平均为132,女性平均为127,颈干角

4、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小,儿童的颈干角大于成年人,儿童平均为151。大于140为髋外翻,小于110为髋内翻。沈通氏线 股骨颈内缘延长至耻骨下缘的弧线。正常为光滑、连续的弧线影。髋关节脱位时,此线不连续。帕金(Perkin)方格 经过双侧髋臼Y形软骨中心画水平线AB,再通过两侧髋臼外上缘引垂线CD和EF,AB线与CD、EF线分别相交,两侧髋关节各分为四个区域称帕金方格。正常时,股骨头骨骺中心位于内下区域内,当髋关节发育性脱位时,股骨头骨骺则位于外上区域。新生儿髋关节间隙新生儿骨盆正位片,通过两侧髋臼Y形软骨作连线称为Hilgenreiner线,简称H线。股骨上端距H线之距离为上方间隙,股骨上端鸟嘴距坐

5、骨支外缘之距离为内侧间隙,正常均值上方间隙为9.5mm,内侧间隙为4.3mm,若上方间隙小于8.5mm,内侧间隙大于5.1mm,应怀疑髋关节半脱位。若上方间隙小于7.5mm,内侧间隙大于6.1MM,可诊断髋关节脱位。髂颈线 髂骨外下缘与同侧股骨颈外缘弧形连续线影。为判断髋关节脱位的参照线。髋臼深度 耻骨联合上缘与髋臼外上缘连线至髋臼底的最大距离即为髋臼深度。正常成人:男13(718)mm,女12(918)mm,临床上常与CE角配合使用表示骨髋臼发育程度。髋臼覆盖率 股骨头受髋臼覆盖部分的横径(A)除以股骨头的横径(B),即为髋臼覆盖率,其正常徝应大于0.75。判断股骨头移位情况。骨盆周围肌群包

6、括背肌、腹肌、盆底肌、下肢肌肉的一部分。背阔肌背阔肌 位置:位置:位于腰背部皮下,上部被斜方肌遮盖,为三角形扁肌,是人体中最大的扁阔肌。 起点:起点:起于下6胸椎和全部腰椎棘突、骶正中嵴、髂嵴后部及下3肋骨侧面。 止点:止点:止于肱骨小结节嵴。 神经支配:神经支配:胸背神经(C6-C8) 功能:功能:近固定时,使上臂伸、内收和内旋。远固定时,拉躯干向上,并协助吸气。 竖脊肌 (骶棘肌)骶棘肌)包括髂肋肌、最长肌和棘肌三部分。位置:位置:纵列于背部正中线两侧,充填于棘突和横突之间的槽沟内。呈长索状。起点:起点:骶骨背面、髂嵴后部、腰椎棘突和胸腰筋膜。神经支配:神经支配:竖脊肌受全部脊神经后支支配

7、。(C1-L1) 止点:止点:棘肌止于颈、胸椎的棘突;最长肌止颈、胸椎的横突和颞骨乳突;髂肋肌止于肋骨的肋角。功能:功能: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两侧收缩,使头和脊柱伸,并协助呼气。 腹直肌腹直肌 位置:位置: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两侧,前后被腹直肌鞘包裹,为扁长带状肌,长度平均26cm,中点宽度8cm,肌纤维被3-4条横行的腱划分隔。腱划与腹直肌鞘前壁相连,防止腹直肌收缩时移位。起点:起点:起于耻骨上缘。止点:止点:止于第5-7肋软骨前面及胸骨剑突。神经支配:神经支配:肋间神经和肋下神经支配 (T T7L1) 功能:功能:上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两

8、侧收缩使脊柱前屈;降肋拉胸廓向下,协助呼气。 腹外斜肌腹外斜肌 位置:位置:位于腹前外侧壁浅层,为扁阔肌。肌纤维由外上向下斜行。此肌腱膜下缘形成腹股沟韧带,架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起点:起点:起于下8肋骨外侧面神经支配:神经支配:肋间神经和肋下神经。止点:止点:止于髂嵴、耻骨结节及白线。其腱膜参与腹直肌鞘前壁的组成。功能:功能:上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并向对侧回旋;两侧收缩下拉胸廓,呼气,并使脊柱屈。 腹内斜肌腹内斜肌 位置:位置:位于腹外斜肌深层,为扁阔肌。起点:起点:起于胸腰筋膜、髂嵴及腹股沟带外侧2/3。止点:止点:止于下3肋及白线。其腱膜参与

9、腹直肌鞘前、后壁的组成。神经支配:神经支配:髂腹下神经功能:功能:上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和同侧回旋,两侧收缩使脊柱前屈。 腹横肌腹横肌 位置:位置:位于腹内斜肌深层,为扁阔肌。 起点:起点:起于下6肋骨内面、胸腰筋膜、髂嵴和腹股沟韧带外侧。 神经支配:神经支配:髂腹股沟神经 止点:止点:止于白线。其腱膜参与组成腹直肌鞘后壁。 功能:功能:维持腹压。 腰方肌腰方肌 位置:位置:位于腹腔后壁、脊柱两侧,为长方扁肌。 起点:起点:起于髂嵴后部第25腰椎横突。 止点:止点:止于第12肋骨、第12胸椎体和第14腰椎横突。 神 经 支 配 :神 经 支 配 : 腰

10、神 经 前 支(T12-L3) 功能:功能: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两侧收缩,使第12肋骨下降,助呼气。并参与维持腹压。 盆底肌肉 肛提肌是由髂骨尾骨肌、耻骨直肠肌、耻骨尾肌共同组成。为一对四边形薄扁肌,起于耻骨后面与坐骨棘之间的肛提肌腱弓,纤维行向内下,止于会阴中心腱、直肠壁、尾骨和肛尾韧带。肛提肌构成骨盆盆底,承托盆腔脏器,并对肛管、阴道有括约作用。 会阴深横肌位于小骨盆下口的前下部,肌束横行附着于两侧的坐骨支。 尿道括约肌位于会阴深横肌的前方,环绕在尿道周围。盆底肌肉训练法简介盆底肌肉训练法简介第1、2周,包括三组动作:缓慢收缩并放松盆底肌肉,一收一放为一组,每组维持10秒,

11、每天练习3次,每次10组;快速收放,每组2秒,每天练习3次,每次10组;尽可能久地收紧盆底肌肉,每天一次,每次1030组。 第36周:臀部向外转动;尽量将臀部往上提;扭胯,使之尽量向一侧倾斜。以上三组动作每天练习一次,每次1030下。 第710周:站立,缓慢收放盆底肌肉;站立,快速收放盆底肌肉;两腿分开,与肩同宽,缓慢收放盆底肌肉;两腿分开,相当于肩宽的两倍,缓慢收放盆底肌肉;在收放盆底肌肉的同时,完成起立、下蹲的动作。以上动作每天练习一次,每次510下。 第1114周:提肛时小步跳跃;提肛时大步跳跃;提肛时大步冲刺跑。以上三组动作每天练习一次,每次10下。 下肢肌肉 包括髋肌和大腿肌 (一)

12、前群(内侧群)(一)前群(内侧群) 1.1.髂腰肌髂腰肌位置位置:位于腰椎两侧及髂窝内。由腰大肌和髂肌组成。腰大肌为单羽肌,髂肌呈扇形。起点起点:腰大肌起自第12胸椎和第1-5腰椎体侧面和横突;髂肌起自髂窝。神经支配神经支配:腰丛神经(L1-L4)止点止点:两肌相合,经髋关节前内侧腹股沟韧带深面,止于股骨小转子。功能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屈和外旋。远固定时,单腿站立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和旋转;两侧收缩使脊柱前屈和骨盆前倾。2.2.阔筋膜张肌阔筋膜张肌 位置位置:位于大腿前外侧,被股阔筋膜所包裹,为梭形肌。 起点起点:起于髂前上棘。 神经支配神经支配:臀上神经(L4-S1) 止点止点:该肌在大

13、腿外侧移行于髂胫束,止于胫骨外侧髁。 功能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屈、外展和内旋。 (二)后群(外侧群)(二)后群(外侧群) 1.1.臀大肌臀大肌 位置位置:位于骨盆后外侧,臀部皮下。呈宽厚的四方形,肌纤维很粗。起点起点:起于髂骨翼外面及骶、尾骨背面。止点止点:止于臀肌粗隆和髂胫束。神经支配神经支配:臀下神经(L4-S5)功能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伸和外旋。上部肌纤维收缩使大腿外展;下部使大腿内收。远固定时,一侧肌肉收缩使骨盆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使骨盆后倾。 2.2.臀中肌和臀小肌臀中肌和臀小肌 位置位置:位于髂骨翼外面。臀中肌后部位于臀大肌深层,臀小肌位于臀中肌深层。均为羽状肌。起点起点:起

14、于髂骨翼外面。止点止点:止于股骨大转子。神经支配神经支配:臀上神经(L4-S1)功能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外展;远固定时,一侧肌肉收缩使骨盆向同侧倾;两侧前部纤维使骨盆前倾;3.3.梨状肌梨状肌 位置位置:位于骶骨前面,经坐骨大孔分为上、下两部分,分别为梨状肌上孔和下孔,两孔中均有血管、神经通过。坐骨神经从梨状肌下孔出骨盆到下肢肌肉、皮肤去。起点起点:起于第2-5骶椎前侧面。止点止点:止于股骨大转子尖端。神经支配神经支配:骶丛分支(S1-S2),有称梨状肌神经的功能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外展和外旋。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骨盆转向对侧;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 4 4闭孔内肌:闭孔内肌:闭孔膜内面

15、及其周围骨面,由坐骨孔出骨盆止于转子窝,骶丛分支(L5-S2)支配,其功能是使髋关节外旋。 5 5闭孔外肌:闭孔外肌:闭孔膜外面及其周围骨面,经股骨颈后方止于转子窝,闭孔神经及骶丛分支(L2-S5)支配,其功能是使髋关节外旋 6 6股方肌:股方肌:起于坐骨结节,止于转子间嵴,骶丛分支(L4-S2)支配,其功能是使髋关节外旋。二、大腿肌二、大腿肌 大腿肌可分为前外侧群、后群和内侧群 (一)前外侧群(一)前外侧群 1.1.股四头肌股四头肌 位置位置:位于大腿前面,是人体中最大的肌肉,为羽状肌。 起点起点:此肌有股直肌、股中肌、股外侧肌和股内侧肌四个头。股直肌起自髂前下棘,股中肌起自股骨体前面,股外

16、侧肌起自股骨粗线外侧唇,股内侧肌起自股骨粗线内侧唇。 止点止点:四个头相合,成一条强有力的腱,由前面及两侧包绕髌骨,并在髌骨下方形成髌韧带,借此止于胫骨粗隆。 神经支配神经支配:股神经(L2-L4) 功能功能:近固定时,使小腿伸,股直肌还能使大腿屈。远固定时,可使大腿在膝关节处伸。 2.2.缝匠肌缝匠肌 位置:位置:位于大腿内侧浅层,肌纤维从大腿外上方向内下方行。是人体中最长的肌肉,呈梭形。 起点:起点:起于髂前上棘。 止点:止点:止于胫骨粗隆内侧面。 神经支配神经支配:股神经(L2-L3) 功能:功能:近固定,使大腿屈、外旋和外展,并使小腿屈和内旋。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前倾。 (二)内

17、侧群(二)内侧群 1.1.耻骨肌、长收肌和短收肌耻骨肌、长收肌和短收肌位置:位置:耻骨肌位于大腿上部内侧(髂腰肌内侧),为羽状肌。长收肌位于耻骨肌内侧,短收肌位于耻骨肌和长收肌深层。长收肌和短收肌均为三角形扁肌。起点:起点:耻骨肌和长收肌起于耻骨上支外面,短收肌起于耻骨下支外面。止点:止点:耻骨肌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上部,长收肌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中部,短收肌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中部。神经支配:神经支配:耻骨肌由股神经及闭孔神经(L2-L4),长收肌和短收肌由闭孔神经(L2-L3)支配。功能: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屈、内收和外旋。远固定时,使骨盆前倾。 2.2.大收肌大收肌位置:位置:位于大腿内侧深

18、层。为扁阔倒三角形。起点:起点:起于从坐骨结节、坐骨支和耻骨下支。止点:止点: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上2/3及股骨内上髁。神经支配:神经支配:闭孔神经(L2-L3),坐骨神经内侧分支。功能: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内收、伸和外旋。远固定时,使骨盆后倾。 3.3.股薄肌股薄肌 位置位置:位于大腿内侧浅层,为长扁形肌。起点起点:起于耻骨下支。止点止点:止于胫骨粗隆内侧面。神经支配:神经支配:闭孔神经(L2-L3)功能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内收和屈,还使小腿屈和内旋。远固定时,可使骨盆前倾。 (三)后群(三)后群 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1 1、半腱肌和半膜肌、半腱肌和半膜肌 位置位置:位于大腿后内侧,半膜肌

19、在半腱肌深层。半腱肌下半为腱,半膜肌上半为腱膜。均为羽状肌。起点起点:起于坐骨结节。止点止点:半腱肌止于胫骨粗隆内侧面,半膜肌止于胫骨内侧髁内侧面神经支配:神经支配:坐骨神经(L4-S2)功能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伸,并使小腿屈和内旋。远固定时,与股二头肌相同。 2 2、股二头肌、股二头肌 位置位置:位于大腿后外侧浅层,为梭形肌,有长、短两个头。起点起点:长头起自坐骨结节,短头起自股骨粗线外侧唇上半部。止点止点:止于腓骨头。神经支配:神经支配:坐骨神经(L4-S2)功能功能:近固定时,长头使大腿伸,并使小腿屈和外旋。远固定时,使大腿在膝关节处屈。当小腿伸直时,则使骨盆后倾。 骨盆控制训练 对需

20、要直立行走的人类来说,骨盆对运动的控制和协调相当重要,它既是躯干的支撑基础,又是下肢的驱动结构,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大多数的运动障碍和异常运动模式,都可以在骨盆控制的能力缺失上找到答案。我们经常会看到可以行走但有异常姿势的孩子,不会直跪、半跪、跪走等骨盆控制的能力,而通过一段时间骨盆控制的训练,运动模式和异常姿势都得到了相当明显的改善,正说明了骨盆控制的训练对这些孩子的重要性。现在仍然有一些机构和老师,给孩子做运动康复训练时,片面地追求孩子的行走功能满足家长的要求,却由于孩子的运动基础能力缺失,最终导致不能行走或者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习惯化,需要引起我们的特别注意。 骨盆控制在运动障碍中的主要表现有骨盆前倾,骨盆后倾,骨盆左右歪斜,髋关节支撑稳定差,髋关节伸展能力不足和髋关节的屈曲挛缩,出现这些问题后,在整体运动中就会呈现出各种异常的运动模式和姿势 。人体运动的发展首先是矢状面上前后伸展屈曲控制能力的发展,所以,骨盆控制训练首先是髋关节伸展的训练,不管是低张的孩子还是痉挛型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