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概论》第2章_煤炭_第1页
《能源概论》第2章_煤炭_第2页
《能源概论》第2章_煤炭_第3页
《能源概论》第2章_煤炭_第4页
《能源概论》第2章_煤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1 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地位2.2 煤的形成2.3 煤的组成结构与品质2.4 煤的开采与运输2.5 煤的燃烧和污染2.6 煤的洁净技术2.7 煤炭液化2.8 煤的气化2.9 煤的综合利用 全球的化石燃料的总储量中,煤炭约占80% 。另外,以现代开采和利用煤炭的速率计算,世界煤炭资源尚能使用几百年。 总储量为107500亿吨标准煤 。 可采储量为10391亿吨。我国煤炭资源分布我国是一个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大国。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其消费量占我国总能源的 62%。我国和世界平均一次能源结构比较我国和世界平均一次能源结构比较 煤是有机生物岩,它蕴藏于地层之中,由不同煤是有机生物岩,它蕴藏

2、于地层之中,由不同地质年代的植物所形成。远古植物遗体在地表湖沼或地质年代的植物所形成。远古植物遗体在地表湖沼或海湾环境中随着地壳的变动被埋入地下,长期处在温海湾环境中随着地壳的变动被埋入地下,长期处在温 度、压力较高的环境中,原植物中的纤维度、压力较高的环境中,原植物中的纤维 素、木质素、木质素经脱水腐蚀,其素经脱水腐蚀,其含氧量不断减少含氧量不断减少,而,而碳质不断增加碳质不断增加,逐渐形成化学稳定性强、含碳量高的固体碳氢燃料逐渐形成化学稳定性强、含碳量高的固体碳氢燃料煤。煤。 在某些煤层中以及接近煤层的顶、底板岩层中,经常能找到保存完整的植物化石。 在某些年轻褐煤中,有时还能找到外形保存颇

3、为完整的树干(矿化木)。所有这一切都表明煤主要是由古代植物演变而来的 。煤的形成条件示意图:形成煤田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气候温暖潮湿以及为植物的繁茂生长创造的有利气候温暖潮湿以及为植物的繁茂生长创造的有利条件;条件;植物死亡后大量残骸的堆积;植物死亡后大量残骸的堆积;适宜的植物残骸堆积地形,如广阔的滨海、湖泊、适宜的植物残骸堆积地形,如广阔的滨海、湖泊、沼泽地、盆地和地堑等低洼地带,有利于植物群沼泽地、盆地和地堑等低洼地带,有利于植物群落的发展及植物残骸浸没水中受厌氧菌作用发生落的发展及植物残骸浸没水中受厌氧菌作用发生变化并保存下来;变化并保存下来;地壳运动,如地壳缓慢下降或海平面升高,使植地

4、壳运动,如地壳缓慢下降或海平面升高,使植物残骸容易积聚,并逐渐被泥沙等沉积物覆盖,物残骸容易积聚,并逐渐被泥沙等沉积物覆盖,从而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和地球化学作用,逐渐从而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和地球化学作用,逐渐形成煤炭。形成煤炭。 煤 (coal)又称煤炭,棕色至黑色的可燃烧的类似岩石的固体。 煤是由地史时期堆积的植物遗体(有时也含少量浮游生物遗体)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生物和地质作用后转变而形成,是由多种结构极其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矿物质和水分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有机物含量约为6090,以碳(C)为主,其次是氢(H),并含有少量氧(O)、氮(N)、硫(S)等元素,以这些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称为煤的

5、可燃化合物,或称为煤的可燃质。 矿物质含量约为矿物质含量约为5 54040,成分以硅、铝、钙、,成分以硅、铝、钙、镁、铁等元素及其盐、氧化物以及微量氯元素和镁、铁等元素及其盐、氧化物以及微量氯元素和氯化物为主。矿物质在燃烧过程中高温分解和氧氯化物为主。矿物质在燃烧过程中高温分解和氧化后生成的固体残留物称为灰分;水分含量化后生成的固体残留物称为灰分;水分含量1 16060,可分为化合结晶水及游离水。矿物质灰分,可分为化合结晶水及游离水。矿物质灰分及水分在燃烧过程中不产生热量,称为煤的杂质。及水分在燃烧过程中不产生热量,称为煤的杂质。 泥煤泥煤(peat)又称泥炭、草炭。 可燃性有机岩的一种,由植

6、物遗骸在沼泽中受厌氧细菌的生物化学作用,逐步转变为具有芳香族结构的可燃物,是成煤作用初级阶段的产物,亦被称为最年轻的煤,在结构上还保留有植物遗体的痕迹。与其他煤种相比,泥煤含氧量最高,达28%30%,含碳量较低。 泥煤的颜色为黄褐色到棕黑色,质地疏松,吸水性强,含天然水分高达40%以上,为低热值燃料。在使用上,泥煤挥发性高,可燃性好,反应性强,含硫量低,机械性能很差,灰分熔点很低。泥煤既可作燃料又可作原料,并可制取肥料,还可精制药物等。工业上泥煤主要用于烧锅炉和作气化原料,但工业价值不大。褐煤(brown coal)植物经过成岩作用,没有或很少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煤。 褐煤是泥煤经过进一步变化后

7、生成的,由于能将热碱水染成褐色而得名。褐煤在性质上与泥煤有很大不同,它的密度较大,含碳量较高,氢和氧的含量较小,挥发分产率较低。褐煤粘结性弱,在空气中极易风化,并碎裂成小块,块煤加热后破碎严重;热稳定性差,极易氧化和自燃,吸水性较强。褐煤一般用作动力燃料,亦可作为气体、液体燃料和化工产品的原料。烟煤烟煤(bituminous coal)煤化程度较高的煤,介于褐煤与无烟煤之间。 外观一般为灰黑色至黑色,光泽强。与褐煤相比,挥发分较少,密度较大,吸水性较小,含碳量增加,氢和氧的含量较低,燃烧时有烟,发热量高。烟煤是工业上的主要燃料,也是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无烟煤无烟煤(anthracite)煤化程

8、度最高、年龄最老的煤种。 无烟煤外观呈深灰色至钢灰色;粉末深黑色,具有似金属光泽,其特点是密度大、含碳量高、挥发分极少,组织密实、坚硬、吸水性小。发热量高,燃烧时多不冒烟,燃点高。无烟煤既是工业、民用的主要燃料,又是重要的化工和其他工业原料。 煤的形成过程:高等植物:植物-泥炭-褐煤-烟煤-无烟煤低等生物:植物-腐泥-腐泥煤1a. 泥炭化作用泥炭化作用(peatification)高等植物遗体在沼泽中堆积经历生物、化学作用形成泥炭的复杂而漫长过程。其经历的生物化学作用大致有:植物遗体中的有机化合物经过氧化和水解作用降解为结构较简单的、化学性质较活泼的化合物;降解产物相互作用进一步合成新的较稳定

9、的有机化合物两个阶段。 在泥炭化过程中,植物遗体中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产生了根本的变化,蛋白质消失、木质及纤维素减少,而大量产生腐植酸,碳含量比植物增高,氮含量亦有增加,氧含量减少。1b. 腐泥化作用腐泥化作用(sapropelization)低等生物遗体在沼泽中经生物化学变化形成腐泥的漫长过程。浮游软体动物及藻类等低等植物的遗体在缺氧的还原环境中被厌氧细菌分解,形成富含水分的絮状胶体物质,经进一步变化、脱水、致密而形成腐泥。 2. 成岩作用成岩作用(diagenesis)疏松的沉积物经过一定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变化而形成固结岩石的过程。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固、胶结和重结晶等作用方式。就煤的形成过程

10、而言,特指泥炭转变为褐煤的作用。3. 变质作用变质作用(metamorphism)煤层在温度、压力的作用下,向褐煤、烟煤、无烟煤变化的过程。经成岩作用所形成的煤层,随地壳运动与含煤岩系一起沉降到地表以下的不同深度,在温度、压力的作用下进一步发生变质,经褐煤阶段,转变为烟煤、无烟煤,乃至石墨或天然焦等。煤的形成过程:高等植物:植物-泥炭-褐煤-烟煤-无烟煤泥炭化作用泥炭化作用 成岩作用成岩作用变质作用变质作用 低等生物: 植物-腐泥-腐泥煤腐泥化作用腐泥化作用 煤炭不同于一般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或聚合物,它具有特别的复杂性、多样性和非均一性。即使在同一小块煤中,也不存在一个统一的化学结构。迄今为止

11、尚无法分离出或鉴定出构成煤的全部化合物。 图2-2煤的经典结构图2-3 Wiser化学结构模型所含元素主要成分是碳、氢、氧元素;还有少量的氮,硫及微量的磷、砷、氯等元素。煤的煤的元素元素组成组成碳是产生热量的重要元素,其热值可达34 MJ/kg。氢的燃烧热约为碳的4.2倍。天工开物天工开物中的采煤图中的采煤图采煤方法1:露天开采采煤方法2:矿井开采瓦斯,瓦斯,GasGas,原意就是气体,包括各种可燃和不可燃,原意就是气体,包括各种可燃和不可燃气体。气体。在煤炭行业,瓦斯特指煤矿中以甲烷(在煤炭行业,瓦斯特指煤矿中以甲烷(CHCH4 4)为主的)为主的混合气体。混合气体。什么是瓦斯?什么是瓦斯?

12、 矿井瓦斯爆炸是一种热链式反应(也叫链锁反矿井瓦斯爆炸是一种热链式反应(也叫链锁反应)。就本质而言,瓦斯爆炸是一定浓度的甲烷和应)。就本质而言,瓦斯爆炸是一定浓度的甲烷和空气产生的激烈氧化反应。空气产生的激烈氧化反应。 瓦斯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促使爆源附近的气瓦斯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促使爆源附近的气体以极大的速度向外冲击,造成人员伤亡,破坏巷体以极大的速度向外冲击,造成人员伤亡,破坏巷道和器材设施,扬起大量煤尘并使之参与爆炸,产道和器材设施,扬起大量煤尘并使之参与爆炸,产生更大的破坏力。另外,爆炸后生成大量的有害气生更大的破坏力。另外,爆炸后生成大量的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中毒伤亡。体,造成人员中

13、毒伤亡。 运输方式1:水运煤炭运输运输方式2:铁路煤炭运输运输方式3:公路运输煤炭运输管道输煤是当今世界先进的运输方式之一,它可以减少运输污染,提高发电用煤的质量,综合效益显著。一次反应为:一次反应为:C(s) O2(g)CO2(g) 409.15 kJ/molC(s) 1/2O2(g )CO(g) 110.52 kJ/mol二次反应为:二次反应为:C(s)CO2(g)2 CO(g)162.63 kJ/mol2 CO(g)O2(g)2 CO2(g) 571.68 kJ/mol总反应为:总反应为:xC(s)yO2(g)m CO2(g) n CO(g) 煤燃烧后进入大气的悬浮粒子包括灰粒子、煤燃烧

14、后进入大气的悬浮粒子包括灰粒子、微量金属和碳氢化合物、烟等,是我国大气中微量金属和碳氢化合物、烟等,是我国大气中最严重的空气污染物,对人的健康威胁最大。最严重的空气污染物,对人的健康威胁最大。煤燃烧时排放的二氧化硫煤燃烧时排放的二氧化硫 (SO2)是大气污染)是大气污染的元凶。的元凶。1999年中国向空间排放的年中国向空间排放的SO2总总 量为量为1857万吨,烟尘排放量为万吨,烟尘排放量为 1159万吨。万吨。 煤中硫分燃烧时的主要化学反应如下: 3S +4O22SO2+2SO3 4FeS2+11O28SO2+2Fe2O3 CxHyS2 (2+x+y/4)O2 2SO2+xCO2+y/2H2

15、O SO2排放量的排放量的90%,NOx排放量的排放量的60%都来自于燃都来自于燃煤。煤。全国全国SO2排放总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的排放总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的70%左右。左右。图1-4 中国19812002年间SO2和烟尘排放情况 洗煤洗煤水煤浆是水煤浆是20世纪世纪70年代发展起年代发展起来的,按来的,按65 70 的煤粉、的煤粉、30 35 的的 水水 及及0.51.0的分散剂和的分散剂和0.020.1的的稳定剂配制而成的一种新型浆稳定剂配制而成的一种新型浆体燃料。其热值相当于燃料油体燃料。其热值相当于燃料油的一半,它保留了煤的燃烧特的一半,它保留了煤的燃烧特点,又具备了类似重油的液态点,又

16、具备了类似重油的液态燃烧的应用特点燃烧的应用特点 。2. 燃烧中的净化装置燃烧中的净化装置(1)先进的燃烧器)先进的燃烧器 先进的燃烧器是通过改进电站锅炉及工业锅炉和窑炉的设计和燃烧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并提高效率。(2)流化床燃烧器 流化床燃烧器有鼓泡床和循环床两类。下图为循环流化床燃烧器的示意图 3. 3. 燃烧后净化燃烧后净化煤炭燃烧后的净化包括烟气净化和除尘,对二氧化硫、低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的排放进行控制。4. 4. 煤油混烧技术煤油混烧技术 煤油混烧技术是煤油混烧技术是20世纪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燃烧技术,它的系统化研究包括煤和油的一种新型燃烧技术,它的系

17、统化研究包括煤和油的混合、干燥、粉碎、浆化、运输、储存、脱油和燃混合、干燥、粉碎、浆化、运输、储存、脱油和燃烧等技术,使其达到最佳化。烧等技术,使其达到最佳化。 1. 煤的间接液化煤的间接液化 煤的间接液化是指以煤为原料,先气化制成合成煤的间接液化是指以煤为原料,先气化制成合成气,然后通过催化剂作用将合成气转化成烃类燃料、气,然后通过催化剂作用将合成气转化成烃类燃料、醇类燃料和化学品的过程。醇类燃料和化学品的过程。 煤的间接液化分两步进行,其主要反应如下煤的间接液化分两步进行,其主要反应如下: 第一步是由煤制成合成气的煤气化反应:第一步是由煤制成合成气的煤气化反应:C H2CO H2 C 1/

18、2O2CO 第二步是一氧化碳的加氢催化反应,即费第二步是一氧化碳的加氢催化反应,即费-托合成反应,主托合成反应,主要有以下一些反应:要有以下一些反应: 甲烷化反应甲烷化反应CO 3H22CH4 H2O 烷烃化反应烷烃化反应nCO (2n+1)H2CnH2n+2nH2O 甲醇化反应甲醇化反应CO2nH2CH3OH 高级醇反应高级醇反应nCO 2nH2CnH2n+1OH+ (n-1)H2O图2-9 费托合成过程直接液化是把煤直接转化成液体产品。将煤在高温高直接液化是把煤直接转化成液体产品。将煤在高温高压下与氢反应,使其降解和加氢,从而转化为液体油压下与氢反应,使其降解和加氢,从而转化为液体油类类 (如汽油、柴油、航空燃料和化工原料等)的工(如汽油、柴油、航空燃料和化工原料等)的工艺称为加氢液化。艺称为加氢液化。 2. 煤的直接液化煤的直接液化图2-10 煤的直接液化工艺流程图 煤炭气化,通常是在空气、蒸汽或氧等作气化煤炭气化,通常是在空气、蒸汽或氧等作气化介质的情况下,在煤气发生炉中将煤加热到足够的介质的情况下,在煤气发生炉中将煤加热到足够的温度,与煤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氢和甲温度,与煤发生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