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的四时养生_第1页
《黄帝内经》的四时养生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黄帝内经的四时养生黄帝内经四时养生理论是“天人相应”整体观在中医养生学中的具体应用。它认为,只有能动地适应四季变化规律,才能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避免衰老和疾病的发生。“四时养生&rdquo:是黄帝内经在“天人相应”整体观指导下,总结先秦诸子百家养生经验后提出的,它强调养生保健要顺应自然界的季节气候变化,与天地阴阳保持协调平衡,以使人体内外环境和谐统一。“顺四时而适寒暑”是中医养生理论中一条极其重要的原则,对于现代人类的养生保健实践仍具有极其重要

2、的指导意义。1“四时养生”是天人合一整体观在中医养生学中的具体体现“天人合一&rdquo:的整体观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命题。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ftrdquo;(老子・二十五章),人与天、地、道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统一的。自然界是人类生命活动的根本,人要健康长寿就必须顺乎自然规律。庄子进一步提出:“夫至乐者,先应之以人事…Shellip;75物循生”(庄子&S12539;天运),他认为养生保健

3、不仅要“顺乎自然”,更重要的是掌握其规律,按自然规律去保健养生。黄帝内经在这一观点的影响下,提出了“天人相应&rdquo:学说,认为“天地者,刀物之上下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地万物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人类生存于自然界之中,其生命过程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和空间性,一切生命活动均与大自然息息相关,无论四时气候、昼夜晨昏、日月运动、地理环境,各种变化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春夏秋冬四季是自然界四时气候变化的征象,乂是阴阳升降

4、、寒暑更迭的标志,对自然界万物的影响尤其重要,正如易经・系辞中说:“变通莫大乎四时。”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医疗实践中,古人观察到自然界四时气候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年四季的气候特点是春温春生,夏热夏长,秋凉秋收,冬寒冬藏。但是它们乂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没有生长,就无所谓收藏,也就没有第二年的再生长。正因为有了寒热温凉、生长收藏的消长进退变化,才有了生命的正常发育和成长。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黄帝内经十分重视四时变化对

5、人体的影响,认为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寒暑变化是自然界阴阳此消彼长的运动过程所致,人体脏腑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自然界四时寒暑阴阳消长的影响,在正常生理状况下,人与自然界时辰季节变化具有同步的相应性变化,人体生理功能随着天地四时之气的运动变化而进行着自然调节,如&ldqu。;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灵枢・顺气一年分为四时)。人类要在自然界中健康生活,就必须认识、适应、掌握这些规律。因此,灵枢・本神指出:“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柔刚。

6、”只有能动地适应四季变化规律,才能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避免不适和疾病的发生。这种ftldquo;天人合一ftrdquo;的整体观念,正是中医四时养生法则的理论依据。2四时养生的原则是ftldquo;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四时养生的原则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2o但对于此原则的理解和应用,历代医家不尽相同。例如,王冰在黄帝内经素问中认为:“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于阴”,即春夏阳盛而易伤阴,饮食上宜多食寒凉之品

7、以抑制阳亢;秋冬阴盛而易伤阳,宜多食温热饮食以保全阳气。张志聪在素问集注中则认为:“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而培养之。”由于春夏阳虚于内,阳虚则寒,宜用辛热温阳食品以补阳气;秋冬阴虚于内,阴虚则热,宜用寒凉养阴食品以补阴气。高士宗在素问直解中提出:“春夏养阳,使少阳之气生,太阳之气长;秋冬养阴,使太阳之气收,少阳之气藏,养阴养阳以从其根。&rdquo:杨上善在内经・太素顺养中因文解义地注释云:“圣人与万物俱浮,即春夏养阳

8、也,与万物俱沉,即秋冬养阴也。”对于以上观点,我们认为是因于各医家的经验和角度不同而致的见仁见智之论,如果能够充分领会内经四时养生之宗旨,就能够辩证地应用该原则指导养生保健的实践活动。3黄帝内经四时养生的宗旨是保持机体内外阴阳协调中医养生学对健康的定义是:人体在自然社会环境中,保持一种“阴平阳Wdquo;的协调状态。养生保健的目的就是要保持和维护该状态,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谨查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o”黄帝内经从“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的

9、整体观出发,己认识到四时阴阳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包括人体在内的7J物荣枯生死。因此,“春夏养阳,秋冬养阴ftrdquo;的核心和宗旨,即是把握四时阴阳变化规律,结合季节气候特点,调整人体的阴阳偏差,以保持人体内外的阴阳协调平衡。四时养生的目的既然是保持人体内外的阴阳平衡协调,调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均不离乎阴阳的依存互根和消长转化。例如,冬至一阳生,由春至夏是阳长阴消的过程,所以有春之温、夏之热;夏至一阴生,由秋至冬是阴长阳消的过程,所以有秋之凉、冬之寒。正是因于四时阴阳消长的变化,所以才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生物发展生长规律。因此,张景岳在类经中指出:&ldquo

10、;夫阴根于阳,阳根于阴,阴以阳生,阳以阴生。所以圣人春夏则养阳,以为秋冬之地,秋冬则养阴,以为春夏之地,皆所以从其根也,今人有春夏不能养阳者,每因风凉生冷,伤此阳气,以致秋冬多患疟泄,此阴胜之为病也。有秋冬不能养阴者,每因纵欲过热,伤此阴气,以致春夏多患火证,此阳胜之为病也。善养生者,宜切佩之。&rdquo:根据这一原则,在具体的养生实践中,就必须做到顺应四时气候以调养五脏之气,即春养生,顺应春季阳气的生发以舒肝气;夏养长,顺应夏季阳气的旺盛以养心气;秋养收,顺应秋季阳气的收藏以养肺气;冬养藏,顺应冬季阳气的闭藏以养肾气,维护人和自然的统一,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例如,春为万物更新之始,

11、素问・四气调神大论H:“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此时人体之阳气也应顺乎自然,向上向外疏发。因此,春季养生必须掌握春令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使之不断充沛、逐渐旺盛,凡有耗伤阳气及阻碍阳气的情况皆应避免。这一原则应具体贯穿到饮食、运动、起居、防病、精神调养等各个方面。如在饮食方面,宜多食能温补阳气的食物,李时珍本草纲目主张“以葱、蒜、韭、蓼、蒿、芥等辛嫩之菜,杂和而食”o在精神调养方面,黄帝内经明确指出:“以使志生”,即在春

12、天要让自已的意志生发,而不要使情绪抑郁。夏季养生,古人之所以提出保养阳气,关键在于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开放,这时机体最易受风寒之邪侵袭。此外,还要防湿邪侵袭,因为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尤其伤脾胃阳气。因此,元代养生家邱处机主张夏季饮食应“温暖,不令太饱,时时进之……其于肥腻当戒。”养老寿亲书也告诫:“夏日天暑地热,若檐下过道,穿隙破窗,皆不可乘凉,以防贼风中人。”秋冬二季自然界阴气转旺,人体的阴气亦外盛而内虚,秋季以燥为主气,燥邪伤人易伤人体津液,因此秋季养生的关键是防燥护阴。冬季养阴着眼于藏,黄帝内经指出:“冬三月,此为闭藏……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谆谆告诫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