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对生物的影响》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_第1页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酸雨对生物的影响说课稿一、使用教材人教版生物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七章第二节二、实验器材烧杯、自制实验器材(人工降雨器)、泥鳅、清水、食用白醋、缓冲溶液三、实验创新要点/改进要点(一)实验对象课本实验选取的实验对象为植物的种子或者幼苗,实验周期较长,程序较为复杂,在45分钟的课堂上无法完成,本实验选取的实验对象为动物,大大缩短了实验周期,简化了实验程序,使得实验现象立竿见影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在课堂上就可以完成。(二)实验应急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实验动物(泥鳅)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声音、震动等)的干扰,出现躁动不安的现象,通常情况下,等待数秒泥鳅会恢复平静,但是有时泥鳅会出现长时间躁动的现象,影响实

2、验进程,笔者通过多次实验,发现以下三个步骤(如图1所示)可以使得泥鳅恢复平静:1在装有泥鳅的容器中倒入一些矿泉水。2握住装有泥鳅的容器旋转片刻。3等待几秒,泥鳅恢复平静。11r1h二二"Ij倒入您矿泉水旋转容器4静置图1、安抚躁动泥鳅的步骤(三)实验情感在实验材料中,设置pH=7.3±0.5的缓冲溶液,当实验结束之后,引导学生迅速的将模拟酸雨条件下的实验动物倒入缓冲溶液(如图2所示),减少酸性液体对实验动物的伤害,降低死亡率,不仅弘扬了人道主义的正能量,还培养了学生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的人生态度。图2、师生共同救助实验动物(四)实验器材自制实验器材人工降雨器(如图4),用卡纸

3、和空药瓶制成云朵的形状,倒置过来进行挤压,模拟出雨水滴下的过程,一次性可装载15克液体连续使用,完全可以满足三轮实验的需要。在常规的实验器材中,滴瓶(如图3)具备类似的功能,但是其配备的胶头滴管贮存液体量较少,不能长时间连续使用,要经常取液,且易碎;洗瓶(如图3)可以贮存大量液体,但是挤压出的液体多为水流、水柱,且体型较大(规格大多为250毫升或者500毫升),以上用品皆为实验室用品,日常生活中较难获得。而笔者自制的实验器材人工降雨器,贮液瓶为空的小药瓶,口径约18毫米,在瓶盖上开口,再挤压瓶身就可以实现液体的滴落,操作简单,清洗方便,易获得,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由学生自行制作。多呈水流、水柱状

4、°体积大,挤压出的液体不能连续使用,需要经常在滴瓶中取液.图3、洗瓶与滴瓶图4、“人工降雨器”的结构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酸雨对生物有不利的刺激,正常雨水对生物无刺激,本实验通过观察模拟的酸雨条件和模拟正常雨水条件下的生物反应来得出结论。五、实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够概述并且举例说明酸雨对生物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尝试发现和解释酸雨的成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形成尊重生命,爱护自然的理念。六、实验教学内容(一)课前准备(二)课堂探究:第一轮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猜测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第二轮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确定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第三轮实验,

5、观察实验现象,进一步巩固验证酸雨对生物的影响。七、实验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1. 用食醋和清水配置模拟酸雨(pH=5.6)和模拟正常雨水(pH=2.5)。2. 准备缓冲溶液。缓冲溶液为弱碱性(pH=7.3±0.5)液体,有效缓冲对为NaHCO3/H2CO3。3. 准备足量的人工降雨器、烧杯、泥鳅。4. 制作ppt课件。2)学生准备课前做好预习,通过各种途径查阅资料。二)课堂探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实验以一则新闻作为实验引入,通过酸雨洗白古建筑的案例,引发学生对酸雨的思考。阅读新闻,认识酸雨对非生物的危害。1、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认识酸雨对非生物的危害。

6、实验初探1、实验的分组:教师将学生分为模拟酸雨组和模拟正常雨水组,每个大组又以四人小组为基本单位。2、提问:那么,这样分组的作用是什么呢?3、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引出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概念,引导学生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1、认识分组的作用:形成对比。2、认识对照组的作用,实验组的特点。1、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接触过生物实验,所以可以轻易的得出结论。从而进一步认识对照组的作用,实验组的特点。实验再探1、教师介绍人工降雨器的使用方法:倒置一挤压贮液瓶一模拟降雨2、教师介绍实验流程:一次在烧杯中滴十滴液体,模拟降雨,一共滴三次。1、学习人工降雨器的使用。2、记录实验流程。人工降雨器制作成云朵的形状,可以

7、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使用过程非常简单,便于操作。实验三探:第一轮实验1、教师引导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展开分工合作,滴加液体进入1、第一轮滴加。2、观察现象。1、用直观的实验现象吸引学生的装有泥鳅的烧杯。2、滴加结束之后提问一:实验现象是什么?提问二:那么,造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差别的原因是什么呢?3、学生回答结束之后教师:真的是这样吗?那么我们通过第二轮实验来验证!3、猜测原因。注意力,从而引发学生进行思考。2、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意识。实验三探:第二轮实验1、学生实验结束后,再次请学生描述实验现象。2、教师提问:为什么第一轮和第二轮实验现象如此相似?3、学生回答结束之后,教师对学

8、生的答案做出评价,并呈现正确答案。4、邀请学生一同再次验证巩固实验结论。1、第二轮滴加。2、观察现象。3、确定原因。1、用直观的实验现象使学生思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2、师生共同确定原因。实验三探:第三轮实验1、学生实验结束之后,收集实验组实验动物。2、请学生描实验现象。3、教师向学生询问实验现象原因。1、第三轮滴加。2、观察现象。3、将实验动物倒入缓冲溶液,提高其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3、巩固学生对实验现象原因的认识。1、通过三轮实验,深刻认识造成实验现象的原因,完成质疑f确定f巩固的认知过程。2、使学生践行保护动物的过程。实验内容小结与实验情1、教师与学生一道完善实验结论2、提问:缓冲溶液的作用是什1、得出实验结论。2、推测缓冲溶液作1、将结论定义化。2、使学生认识到感升华:么?为什么要设置缓冲溶液。用及设置目的。缓冲溶液可以缓解酸性液体对泥鳅的伤害,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的情怀。实验拓展1、教师提问一:造成酸雨的原因是什么?2、教师提问二:如何预防酸雨?小组展开讨论,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回答。1、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