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与地貌学》复习资料_第1页
《地质与地貌学》复习资料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质与地貌学复习资料1.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2. 地貌学是研究地表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科学。3. 内营力来源于地球的内能及由于地球在宇宙中运动与其他天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力量来源。表现为:地壳运动、火山作用、变质作用及地震等。4. 外营力来源于太阳辐射能。主要包括风化作用,流水、地下水、冰川、风力、海洋和湖泊等的剥蚀作用和堆积作用。5. 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外部到内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壳、地幔、地核。6. 地球的物流性质:主要指地球固体外壳以内的重力、地磁、地热等用仪器测得的地球物理数据。包括:地球的重力、地球的温度、地球的磁性。7. 地壳的物质组成:OSiAlFe

2、CaNaKMg.国际上决定把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8. 地质学上把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地球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而使地壳发生变化的力量称为地质营力。内力地质作用能量主要来源于地球本身。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外力地质作用是由地球以外的能源,也就是太阳能和日月引力能等所引起的地质作用。包括岩石的风化作用,流水、风、地下水、冰川、海洋、湖泊等外力的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硬结成岩作用。9. 矿物:岩石圈中的化学元素的原子或离子通过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并在一定条件下相对稳定的自然产物。一般将内生作用、表生作用和变质作用形成的矿物分

3、别称为岩浆矿物(原生矿物)、表生矿物(次生矿物)和变质矿物。10. 矿物晶体在形成过程中,晶体内部构造中本应由某种质点(离子、原子、络阴离子或分子)所占的位置被晶体化学性质相似的其他质点所置换,只引起晶胞参数及理化性质的规律性变化,而晶体构造不发生质变的现象,称为类质同象(也称同晶置换)。发生条件:1)互相替换的离子,其半径大小要相近。2)互相替换的离子对周围其他离子的作用力性质。3)互相替换的离子,其电价总和必须相等。4)环境条件主要是指矿物结晶时所处的温度、压力和介质的化学组成等条件,特别是温度条件。高温有利。成分相同的物质,在不同环境(主要是生成时的温度、压力、溶液的酸碱度等)结晶时,形

4、成内部构造和物理性质完全不同的晶体的现象称为同质异象。11. 矿物中的水:一类是与矿物晶体构造无关的吸附水;另一类是进入晶格的,包括以水分子形式存在的层间水、沸石水、结晶水和以OH-、H+、H30+等离子形式存在的结构水。吸附水:水分子机械地吸附于矿物表面或填充在矿物裂隙之中,它不参加矿物的结晶构造,水分含量不稳定。结晶水:以水分子存在于矿物晶格中的水。12. 矿物的实验式:只表示矿物中各组分数量比的化学式。矿物的构造式:不仅能够表示矿物中主组成元素的种类及其数量比,并且可以反映出元素在构造中的相互关系。构造式的书写原则:阳离子写在前面,有多种阳离子时,按碱性由强到弱排列;阴离子写在后面;络阴

5、离子团用中括弧括起来。例如白云石CaMgCO32;类质同象代替的离子用小括弧()括起来,按含量多少排列并以逗号分开。例如橄榄石(Mg,Fe)2SiO4;附加阴离子通常写在主阴离子的后面,含水化合物水分子写在化学式的最后面,并用分开。例如石膏CaSO42H20。13. 矿物的颜色主要是矿物对可见光中不同波长的光波选择吸收作用的结果,所呈的颜色为反射光波或透过光波的混合色。自色:矿物本身所固有的颜色。他色:矿物因外来的带色杂质、气泡等包裹体的机械混入,而染成的颜色。假色:由于矿物内部裂缝、解离面及表面的氧化膜引起光波的干涉而产生的颜色。条痕是矿物粉末的颜色。通常是用矿物的尖端在无釉瓷板刻画所留下的

6、粉痕来进行观察。矿物的条痕色比矿物表面的颜色更固定,它能清除假色,减弱他色而显示自色。光泽是矿物表面反射可见光波的能力。金属光泽:矿物表面的反射光能力很强,光耀夺目。半金属光泽:矿物表面的反射光的能力较弱,呈弱金属状光亮。非金属光泽:这种光泽最为常见,较上述光泽为弱,依反光强弱,又分金刚光泽和玻璃光泽。14. 常见的矿物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辉石Na(Mg,Fe,Al)(Si,Al)2O6单斜晶系,连续链状构造,晶体常呈短柱状,横断面呈八边形,集合体呈致密粒状,条痕浅灰绿色,玻璃光泽。角闪石Ca,Na(Mg,Fe)4,(Al,Fe3+)(Si,Al)

7、4O112(OH,F)2单斜晶系,连续双链状构造,晶体常长柱状,横断面为假六边形,集合体多呈纤维状和粒状条痕浅灰绿色,玻璃光泽。白云母KA12A13SiO10(OH,F)2.单斜晶系,连续层状构造,晶体呈板状、片状,集合体为片状、鳞片状,薄片无色,解离面上呈珍珠光泽,薄片具弹性,绝缘性能极好。黑云母K(Mg,Fe)3AlSi3O10(OH,F)2单斜晶系,连续层状构造,其他与相同。斜长石(100-n)NaAlSi3O8nCaA12Si2O8三斜晶系,架状硅酸盐。晶体常呈板状及板柱状,聚片双晶,解离面上可见平行的双晶纹。色白、灰色或带灰、浅红、浅绿,基性斜长石颜色较暗,玻璃光泽。方解石CaCO3

8、三方晶系,集合体为粒状、鱼而状、钟乳状,无色、白色或淡色,玻璃光泽,断口油脂光泽,无解理,加稀盐酸剧烈起泡。磷灰石Ca5PO43(F,Cl,OH)六方晶系,磷酸盐。石膏CaSO42H2O单斜晶系,硫酸盐,常呈板状或纤维状,无色透明或白色、灰色、黄色。玻璃光泽或丝绢光泽。赤铁矿Fe2O3三方晶系,属氧化物。晶体少见,片状具金属光泽的镜铁矿,常见的致密块状或鱼而状集合体。显晶质的为钢灰色至铁黑色,隐晶质或粉末状者为红色。但条痕均为樱红色,半金属光泽,硬度变化大。15. 岩石就是指由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16. 自然界的岩石分为:由岩浆作用形成的岩浆岩(或火成岩),由外动

9、力地质作用形成的沉积岩和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17. 岩浆岩中含量最多的是:OSiAlFeCaMgNaKTi,MnPHB以SiO2,A12O3的含量最高变化规律: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K20、Na2O的含量也逐渐增加;Fe2O3、FeO和MgO的含量则相对减少,特别是MgO的变化幅度更大;CaO和A12O3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岩浆岩中主要造岩矿物的结晶顺序:一般随温度的降低,高熔点的矿物先结晶,低熔点的矿物后结晶。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是分成两个系列结晶的。两个系列最后合并呈一个不连续系列。愈先结晶者,自形程度愈高,晚结晶的矿物大都为半自行晶或他形晶。深色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正

10、长石-白云母-石英浅色矿物:基性斜长石-中性斜长石-酸性斜长石-正长石-白云母-石英常见矿物:长石、石英、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白云母等。指示岩石中SiO2饱和度的指示矿物是石英、长石。结构:全晶质等粒结构、斑状和似斑状结构、隐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构造:块状构造、气孔和杏仁构造、流纹构造。常见:辉长岩、玄武岩、闪长岩、安山岩、正长岩、粗面岩、花岗岩、流纹岩玄武岩:分布最广的喷出岩。由辉石和基性斜长石构成。新鲜岩石多黑色、黑灰或暗褐色,风化后常呈花褐色、暗红色或会灰绿色。细粒至隐晶质结构,也可有玻璃质、斑状结构。多具气孔、杏仁构造。花岗岩:侵入岩中的深层岩。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

11、物有石英、长石、黑云母一般呈灰白色、肉红色。18. 层积岩成岩作用:压固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化学成分与岩浆岩的差异:1)沉积岩和岩浆岩中铁的总量大致相同,但沉积岩中Fe2O3的含量高于FeO,而岩浆岩中则FeO略高于Fe2O3。2)沉积岩中K2O大于Na2O。3)沉积岩中富含H2O和CO2。结构:碎屑结构、泥质结构、化学结构、生物结构构造:层理构造、层面构造、结核、缝合线和刀刃常见:砾岩、砂岩、粘土岩、页岩、泥岩、石灰岩、白云岩、页岩:为黏土岩中固结很紧的岩石。其特点是有平行分裂的薄层状构造,称页理,典型的页岩层里薄入纸页。页理是鳞片状的粘土矿物在压紧过程中平行排列,层层累积而造成的。

12、泥岩:黏土岩若不具页理而呈块状、层状,致密和固结程度较高者,称为泥岩。颜色一般较浅,性较坚硬,遇水不易变软,可塑性差。19. 变质作用的因素:温度(促进重结晶作用、促进新矿物的形成)、压力(静压力、定向压力)、化学活动性流体。变质作用的类型:接触变质作用(热接触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区域编制作用、混合岩化作用。结构:变晶结构、变余结构、碎裂结构构造:片理构造、块状构造、变余构造常见: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角岩、蛇纹岩20. 地质年代的表示方法:相对地质年代、绝对地质年代21. 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依据:地层层序律22. 绝对地质年代通常以百万年为单位。

13、计算:岩石形成时包含的放射性元素,不管环境条件如何变化,均以稳定的速率蜕变,蜕变速率用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蜕变一边需要的时间)表示。每种放射性同位素都有一定的衰变常数(入),即每年每克母同位素能产生的子元素的克数。如果能测得岩石或矿物中母同位素(P)及其子元素(D)的量。利用公式t=(l/入)In(1+(D/P)即可求得该岩石或矿物的同位素年龄(t)23. 地壳运动是地球内部热能、重力能和地球旋转能等所引起地壳的机械运动。主要表现在地层的变形,产生种种地质构造(如褶皱、断裂),同时也引起了地表形态的改变。地壳运动的基本方式有:水平运动(相背分离、相间挤压、剪切)、垂直运动(差异升降)。24

14、. 衡量地震破坏的指标有震级和烈度。震级是反映地震能量的大小,分十级。3级以下无震感,5-10为强震,7级以上为大地震。烈度是反映地震时地面受破坏的程度,分为12级。烈度小于6度的地震,不产生破坏,大于6度时,才有不同程度的破坏性。25. 岩石变形的三个阶段:弹性变形阶段、柔性变形阶段、断裂变形阶段。26. 岩层的产状是岩层的空间位置及其排列状况。用走向、倾向和倾角来描述。27. 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大气和水的联合作用以及温度变化和生物活动的影响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崩解和分解作用,称为风化作用。28. 分化作用的类型: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29. 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环境条件(气候、地形、

15、地质构造)、岩石性质(矿物成分、结构构造、节理状况)。30风化过程中元素迁移顺序:最易迁移的元素(ClBrIS)、易被迁移的元素(CaMgNaFSrKZn)、迁移元素(CuNiCoMoVMnSiO2(硅酸盐中)P)、微弱迁移元素(FeAlTi)、几乎不移动元素(SiO2(石英)。影响水迁移系数的因素:元素自身的属性、含有该元素的矿物特征和它对于风化作用的抵抗能力、生物气候条件、介质的pH值和Eh值。31. 风化作用的阶段:机械破碎为主的碎屑阶段、钙积淀或饱和硅铝的阶段、酸性硅铝阶段、铝的阶段。32. 坡地上的风化碎屑或不稳定的岩体、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向下运动的过程,叫做重力作用或块体运动

16、。33. 重力作用分为崩塌、错落、华东、蠕动。由重力作用形成的各种地貌叫做重力地貌。形成的重力堆积物叫做重力堆积物。34. 流水的能量:流水在流动过程中,势能不断地转变为动能。流水动能的大小,直接决定于流速和流量。可以用E=(l/2)mv2计算(E:水流的动能,m:流量,v:流速)。流水的动能主要消耗于克服与床面、水分子之间的摩擦,以及搬运流水所携带的泥沙。如果流水的动能客服摩擦、搬运泥沙而有余力,则产生流水的侵蚀作用;如果流水的动能只能消耗于克服摩擦,并保持前进而无余力搬运泥沙,则产生流水的沉积作用。流水的基本流态:水流一般按其内部结构,即流态可分为层流和紊流。层流是水的质点彼此互相平行流动

17、,互不干扰,成有规则的分层流动。由于它没有垂直于水流的向上分力分力作用,所以不能卷起水底泥沙。紊流的水质点运动是不规则的,他们运动的速度和方向不断地变化,并围绕平均值作不规则地脉动,水质点在运动中互相混杂、水层间发生涡流。35. 流水的侵蚀作用:流水破坏地表和攫取地表物质的作用。分为坡面侵蚀、沟床侵蚀(向下侵蚀、向源侵蚀、向旁侵蚀)。流水的搬运作用:在水流作用下搬运地表物质的过程。包括对碎屑物质的推移、跃移、悬移和化学溶解。流水的沉积作用:流水携带的泥沙,在条件改变时,如坡度减少、流速减缓、水流减少和泥沙增多等情况下,都会引起搬运能力减弱,随发生泥沙的沉降堆积。称为。36. 沟谷的发展阶段:细

18、沟、切沟、冲沟、坳沟。37. 发育完善的山地沟谷地形可分为三个基本部分:上段为比较宽大的集水盆,中段为比较狭长而陡急的沟谷主干,下区为宽展倾斜的扇形地。38. 河谷发育过程:峡谷、河漫滩河谷、成形河谷。39. 侵蚀基准面类型:是一个理想平面。通常入海的河流,均以海平面为其侵蚀基准面。河曲形成的原因:河曲由惯性离心力和科里奥利力造成的。40. 河漫滩的二元结构:就河漫滩的组成物质来说,上部与下部有明显的不同。下不是早期形成的,但早起由于河谷还很狭窄,洪水期时,河水会急剧上什,流速也大,沉积的是一些较粗大的沙粒与砾石,为河床相;随着河谷变宽,流水速度变小,这样的条件下才可以沉积一些黏土、粉沙等较细

19、的物质,为河漫滩相。这种上下组成物不同的情况,叫做。41. 阶地的形成:多数河成阶地是河谷底部因地壳上什(或侵蚀基准面下降)河流下切而形成的。每一阶地的形成都经过下列两个时期:地壳相对稳定时期、地壳上什或侵蚀基准面下降时期。42. 河口区的范围:上至河流受海洋潮汐影响所及的地方,下至口外较远处的水下急坡所在。河口区按潮汐影响分为三段:进口段、河口段、口外滨海段。43. 河口区水动力的特征:入河海口区经常受河川径流的作用,又受海洋潮汐、波浪和增水、减水的影响。由河川径流和潮流结合成的双向水流(即反复流)是。在一般情况下,落潮的最大流速超过涨潮的最大流速。44三角洲形成的条件:河口有充足的沙源,尤

20、其是上游来的沙量要大(年输沙量S/年径流量W大于等于0.24);河口沿岸无强大的波浪和海流;口外海滨区的原始水下斜坡的坡度大小。三角洲发育过程:水下三角洲阶段、沙岛及氵叉道形成阶段、三角洲形成阶段。45. 三角洲的沉积结构:顶沉积、前沉积、底沉积。46. 河流的袭夺:由于分水岭的降低与移动,向源侵蚀能力较强的河流,最后将切穿分水岭而夺取另一条位置较高的河流上源,扩大其流域面积,这种现象叫做。47. 河流袭夺的标志:袭夺点上河流发生急转弯,形成袭夺弯。袭夺弯附近,犹豫袭夺河和被夺河的河床出现高差和裂点往往形成急流或瀑布;袭夺河因水量增大,加强了下切侵蚀,可形成掠水阶地或出现谷中谷现象;在袭夺弯裂

21、点以上的被夺河河段,在裂点不断上移的情况下,该河段也会下切并形成相应的阶地。当然,这些阶地和袭夺湾以下的阶地高度是不一致的,阶地面也是不连续的。被夺河在袭夺湾一下的河段称为断头河,断头河由于失去上游河段,水量减少,河床变小,与原河谷很不相称,形成宽谷小河,称之为不对称河。断头河有些缺水成了干谷。断头河中有时保留有目前流域内不可能有的来自袭夺前的上游河谷的砾石,这是证实河流袭夺的有力依据。在袭夺湾与断头河之间所残留的老河谷形态成了垭口,或称风口,它称为新的分水高地。风口中有残留的老冲击层或阶地。48. 喀斯特指具有溶解能力的水溶液对碳酸盐岩和硫酸盐岩等可溶性岩石的溶蚀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地貌等现象的总称。在喀斯特作用下所产生的各种地形和沉积物称为喀斯特地貌和喀斯特堆积物。49. 可溶性岩石、有溶蚀能力的水、岩石的透水性、循环交替的水流是进行喀斯特作用的四个基本条件。(喀斯特能否发育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与水的溶蚀力)。50. 气候、地质构造、植被、地形等因素对喀斯特发育有影响。(喀斯特作用的发育程度受岩石的透水性和水的流动性影响)。51. 风是沙粒运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