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身心障礙學生教學策略壹、前言一、評量資料在身心障礙學生教學上的運用(一)從特殊教育學生調查表摘述學習特質、能力、診斷或鑑定報告,以詳細規劃教學策略與教學活動。(二)瞭解個案優勢、弱勢能力。勤能補拙、發揮優勢、創造成功經驗。(三)即使鑑定結果屬於非特教生,亦可提供班級老師(認輔老師)教學參考(四)從基礎數學概念評量、數學能力診斷測驗評量資料,可作為設計數學補救教學的依據(五)從中文年級識字量表、閱讀理解困難篩選測驗可瞭解學生語文能力,進而作為設計教學活動參考。(六)從 VABS、 ABS鑑定資料,作為設計生活教育、實用語文、社會適應、休閒教育等領域之參考二、協助 IEP 訂定(一)提供 IEP
2、會議有關課程設計與教學規劃之參考(二)心評教師參與IEP 會議三、與家長、教師、行政人員、專業團隊成員充分溝偷貳、配合專業團隊運作一、成為專業團隊的一員二、協助普通班教師分析學生能力,設計教學活動參、學習障礙教育與輔導策略一、教學環境單純化二、行為改變技術的應用三、知覺動作訓練的實施四、多感官的語文技巧訓練五、科技的運用110肆、學習障礙教學策略一、一般策略(一)應用行為分析(二)、自我管理策略 : 教導學生運用自我記錄自我增強等辦法(三)、認知策略教學 : 以相互教學為主(四)、社會技能訓練(五)、合作學習(六)、課程本位評量(七)、教學活動內容:口訣 . 一讀、二問、三回答、四整理二、教學
3、活動項目理解策略項目(一)讀:仔細的讀,把不懂的圈起來。理解監控、一個字一個字仔細的慢慢的讀。、如果碰到不懂的地方,先停一下,用筆把不懂的地方圈起來。(二) 問:自己提問題考自己。形成問題、就所讀的文章內容至少提出三個問題來考自己。、可以當成問題的類型如下:(1) 讀過之後還不太懂意思的問題。把不懂圈起來的地方,變成問題然後問自己 : 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2) 文章上可以明顯的找到答案的問題。例如 : 說什麼?、做什麼?(3) 需要想一想才知道答案的問題。例如 : 為什麼?、我對的看法是?(三)回答:用自己的話來回答問題。重讀、用自己的話說出問題的答案。、如果說不出答案,回頭再看看文章內
4、容並試著找答案。、如果還是說不出答案,努力的猜一猜可能的答案。111(四)整理:用自己的話說出文章的重點。聯想延伸摘述要點、說出文章中所提到的幾個重點。、舉出一、二個曾經看過、聽過、或經歷過的類似經驗。、把所列幾個重點的意思聯結起來。4. 如果有相類似的,將它們把合併起來。5. 如果有不是很重要的,把它去掉。伍、認知心理學觀點學生主體一、基模理論的應用1. 文章理解人在閱讀時會使用基模以了解所閱讀的教材內容。遇到科技方面的文章,閱讀者將發展或重建基模以增進理解。當閱讀者知道並能處理文章內容時,理解與記憶將不困難,因為我們會將文章內容與個人的認知基模組織起來,建構新的訊息結構。2. 教科書的編輯
5、會影響學生的理解從文章理解的說明中,我們發現寫作時使用易於了解的文章結構,清楚標明文章的內容,使用比喻來幫助學生理解,以及呈現完整的概念及詳細的解釋,釐清概念間的關係等,這些都是幫助閱讀者自行建立文章基模的方式。3. 運用基模以解決問題學生運用基模以便快速省力的解決數學題。當無合適的基模或是用錯基模時,就無法解決問題。所以教學生辨認什麼樣的問題要用什麼樣的基模知識是很重要的。解數學題的錯誤許多來自於分類錯誤,而非計算錯誤。如果只教學生如何解一道題,而沒有引導學生思考問題的性質,對學生遷移學習沒有實質的幫助。二、心智模式( 一 ) 心智模式意義除基模外,人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都有一套自己的方式,
6、也就是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什麼? Norman認為心智模式是不完整、不穩定的,人對自己心智模式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它是非科學的、沒有一定的界線,同時心智模式的包容性不大。所以心智模式不一定精確完整,它是人所獨有的,主要目的在實用,而不是精確。它有預測作用,做為我們推理的基礎。人們如果無法自行針對問題建構心智模式,就無法解決抽象問題。Johnson-Laird認為在作業要求下,或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理解,但要解決問題,受試者必須建構出個人的心智模式。在專家與生手的研究中,解決問題時,專家與生手建構出不同的心智模式,專家使用原則,112生手則是以問題所描述的外顯目標為基礎。(二 ) 心智模式與教學的建
7、議:1. 教師可設計能幫助學生建立心智模式的教材與教法,以幫助學生建立適當的心智模式。2. 學習開始前,教師要辨認學生所使用的心智模式。教師可從與學生的對話中了解學生的思考特性。3. 教師可追蹤學生從生手變成專家的歷程中,其心智變化的情形,以便決定下一步的教學計畫。4. 教師要了解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了解的方法包括:觀察學生的學習、請學生說明自己的想法,以及由學生教導其他的學生等方式。5. 教師如能了解學生解題時的心智模式,在不同階層的學生可以使用不同的心智模式,或者使用圖表法等。三、 Vygotsky 的社會建構論( 一 ) 社會建構論意義重視文化因素對孩子學習的影響,學習應讓孩子自行建構出
8、來。社會建構論的重點如下:1. Vygotsky 指出如果沒有社會和文化背景的參與,個人的發展是無法理解的。他反對單獨的、有規則的、特殊的發展階段,認為發展是複雜的,是非常本性的。2. Vygotsky 認為個人高層智慧的習得來自於他們的社會經驗,他也發現學習的歷程中包含自然發展、種族及文化因素等。3. 人類的知識技巧是如何學得的? Vygotsky 認為學習歷程和發展歷程是多變化的,而且必須具有自由的發展空間。4. 人類的知識程度也會影響心理運作的層次。知識程度高的人會考慮事物背後的抽象關係,而知識程度低的則只考慮事物表面的、具體的關係。5. 高層次的心理功能是個人經由與外在他人的互動而發展
9、出來的。兒童經由成人的反應中學習該動作或事物的意義,並將之內化。原先人與人的互動就轉變為個人內在的活動。6. Vygotsky 認為內化可以解釋 Piaget 所指出來的自我對話的概念。 Piaget 認為自我對話可反應出兒童的自我想法及推理組型。7. Vygotsky 想找出方法去檢驗那些現在尚未成熟,正在成熟過程中,明天將會成熟者的心理功能。也就是說,兒童解決問題的實際發展層次如何?他113在成人協助下可解決問題的潛在發展能力如何?這是近側發展區的理論。8. 近側發展區介於實際發展水準和潛在發展水準間,它對於評估兒童的智力有很大的關係。如兩位心理年齡八歲的兒童,在成人的協助下,一個可以完成
10、心齡十二歲的工作,另一個可完成九歲的工作,表面上兩者智力相等,但考慮近側發展區時,則可發現他們的智力實際上是不相同的。9. Vygotsky對於學習及教育的看法是:近側發展區的極限受學生與他人互動品質的影響。互動發生在遊戲中、發生在課堂教學中,以及發生在工作中。互動品質的好壞影響學生的學習和潛能的發展。10. 理想的教導者應該不只單方面提供訊息,也沒有對目標行為塑造成功的概率,而應提供學習者在目前技巧與目標技巧間所需的指引,這個指引就是橋梁,當學習者熟練後,不必接受幫助就可以自行完成工作時,這個成人搭起的鷹架就可以撤離。交互教學即是一種結合鷹架理論,師生或同儕互為主體的教學策略。三、建構取向的
11、教學(一)建構取向意義知識是由學習者自行建構出來的,而非被動的由外界所灌輸的。這是一個學習觀而非教學觀,它說明知識是如何獲得的,並未說明個體的知識如何在教學歷程中被獲得。學習觀會影響教學觀,但兩者並非完全相等。教學者必須和學習者互動,使學習者得以建構知識。教學的過程是交互辯證的,學生不一定了解教學者的意圖,透過嘗試及辯證,師生雙方捕捉對方的意圖,直到雙方因互動產生的壓力解除為止。教學者積極的搜尋學生已將問題加以類型化的證據,不再注意解題的成果,轉而注意解題的歷程,也注意到學生如何產生對問題有效的推理與說明。教師會問學生:你是怎麼知道的?這就是認知引導教學策略,用來評估學生如何解決問題。幼兒因語
12、彙的不足可能無法說明自己對問題的了解程度,所以成人需以觀察法對其具體表現加以評估。在建構論的觀點下,教學過程是師生交互辯證的歷程,教師是布題者( problem poster ),而非解題者(problem solver ),是讓學生自行提出有效的解題活動,而非只讓學生做一個模仿者。( 二 ) 建構取向教學的限制建構取向的教學也有許多問題待突破:1. 教師如何的對學生的原有知識加以診斷,並設計適宜的教學活動使學生能自行建構概念?2. 如何評估學生由未知到已知的建構歷程?3. 建構的歷程需要 許多的時間,如何掌握教學時間?114針對這些問題,目前許多研究者採用放聲思考的方法,讓學生將思考歷程中的
13、各種想法說出來,此種作法是讓教師知道學生在學習上常會產生的迷思概念,進而設計活動,讓學生針對已建構的基模進行精鍊,重新建構個人的認知基模。陸、數學學習領域與特殊教育一、 數學學習障礙(一)學習障礙常見的數學困難Mercer C. D.、張英鵬、周台傑學習困難數學有關表現1.作業單上看錯位置形象背景2.無法完成一頁的問題3.數字一多就閱讀困難無法區分數字 (如 6、9;2、5;17、 71)、區辨錢幣、符號、時間1.無法仿繪形狀或問題視知覺2.無法在不同紙張上畫直線3.對前後概念混淆 (例如時間或數數 )4.對數學的方向概念困難,出現在上下(如加法 )、左右空間(分類 )及數字排列的計算中5.小
14、數點放錯位置6.對形組有關的空間操作困難7.對正數與負數混淆1.無法做口頭練習 (聽寫 )2.無法做應用題的聽寫聽知覺3.無法針對一系列數字數數4.無法從聽寫中寫數字或功課5.無法學習數字的形態1.數字寫得難懂、很慢、不正確動作2.無法在小格子內寫數字1.無法記住數學所或新的內容2.忘記某一算法之步驟記憶短期記憶3.無法記住符號的意義4.保存數學概念115學習困難數學有關表現5.記住演算法的所有步驟6.記住符號的意義1.已過度學習精熟的內容仍表現得很慢2.對過去學過的內容缺乏印象3.忘記某一算法之步驟長期記憶4.經過一段時間後會忘記某些概念5.開始複習上課內容或綜合性評量時即產生困難。6.忘記
15、演算步驟1.時間表達困難2.需多種計算步驟的問題,無法完整完成3.對複雜的應用問題顯現困難序列記憶4.按順序計數5.完成一複雜計算問題的所有步驟6.解答複雜的文字問題。1. 注意力短暫2. 在指定時間內完成工作困難3. 多步驟計算注意4.可能一問題為完成即著手另一問題5. 可能經常怠忽手邊任務。6. 專注在計算及應用題之步驟有困難7.老師教學時無法維持專注力(如老師示範時 )1.理解數學名之意義困難(如減、加、被除數、分類、接受性被乘數、位值等 )2.無法理解文字的多種意義(如加上幾倍 )語言1.不會使用數學字彙表達性2.口頭表達數學能力困難3.解決應用題或算式口述其步驟困難閱讀不能了解數學應
16、用題的文字1.轉換語言及數字資訊為數學算式有困難認知及抽象推2.應用問題困難理3.無法比較大小及數量116學習困難數學有關表現4.數學符號了解困難 (如、×、)5.數學概念及運作的抽象層次了解困難1.數學計算及應用題時,無法選擇適當的策略後設認知2.應用題及複雜計算之理解歷程監控困難3.無法類化其策略到其它情境1.計算時常有粗心大意之錯誤2.未及思考正確與否,衝口而出衝動性3.要求其注意或再聽一次時,常更改其反應4.無法細心的解決問題1.在作業時間內無法完成功課注意短暫2.計算複雜計算題時很困難/分心3.問題尚未完成就下一題社會及情緒因1.忽略計算題素被 動 / 無 2.忽略文字題信
17、心3.顯現沒興趣4.缺乏策略1.缺乏自信心自我實現2.輕易放棄1.數學測驗時緊張而影響表現焦慮2.逃避數學以減少焦慮(二)克服數學障礙之活動困難活動1. 數字複誦及書 提供多種機會書寫數字,提供各種策略克服書寫困難寫數字2. 數字記憶困難 1. 以電腦軟體練習2. 使用正確教學方法後,以圖示數字表現次數3. 以數字家族教學 ( 如 2+3=3+2),較 2+3,然後 3+2 的發現好4. 教加、減、乘、除間之關係5. 使用計算機117困難活動6. 以較易記憶基本概念活動 ,喚起舊經驗 ( 如以複雜的加法支持加法概念或乘法概念及運算之經驗 )7. 嘗試各種方法記憶後,再進行課程內容3. 計算或多
18、步驟 1. 以方格紙協助組織及排列整齊作業困難2. 轉動作業紙,以快速劃格線3. 使用示範 ( 有固定答案者 )4. 以簡單易了解的語言說明步驟重點5. 將計算步驟以唱歌或饒舌方式幫助有間題之學生齊誦,再轉成所代表之語言6. 以電腦軟體之使用為增強4. 數學作業單內 1. 按問題排列情形剪下成條狀,一條完成再做下一條容有很多問題 2. 將紙張摺疊,使學生只看到正在寫的問題時的困難或習 3. 以影印放大問題,再摺疊紙張或剪成條狀,使其不會有一作時分不清位次太多問題的困擾置4. 對未進行的問題,以一張紙蓋在問題上5. 做一個問題窗,將尚未做的問題在框外,只能看到正在做的問題5. 黑板上或書本 1.
19、 以複製影印方式到紙上上的問題寫到 2. 以投影片呈現問題較黑板佳,影印投影片給學生,讓學生紙上有困難只要寫其答案在紙上6. 書寫清晰的數 1. 習作時允許學生以電腦完成,學生可輸入問題及答案,或字有困難,花很 將問題掃描進電腦,學生再在電腦中寫下其反應多時間書寫數 2. 提供較大格子的紙,讓學生在寫答案時能將數字寫在格子字,無法組織數 內學問題3. 若學生有精細動作困難,而無法順利書寫或花較多時間,則可口述答案或以電腦 CAI 完成4. 若為肢障者,則需提供適當之鍵盤系統7. 今天好像學會 1. 每次數學課開始時,先做重點複習了,但明天好像 2. 使用分散式練習 ( 如教新概念時,能多融入有
20、關舊經驗 ) 在完全沒學過似教學中的3. 提供支持性做法,如學數學習單、格子紙、重點策略,其118困難活動他工具以提醒所教重點8. 不會使用數學 1. 學生自己以圖解方式畫出數學定義,並成為數學名詞之字語言,不會示範 典所了解的數學 2. 讓學生相互討論其處理、發現、學習經驗名詞3. 直接教學名詞4. 以一致性的名詞教學 ( 例開始教學減法時 ,只用一個方式描述減法,而不用數種名詞,如拿走 、減掉、少於、少多少、負於9. 選擇及監控數 1. 提供自我監控的圖表,供學生解答時之記錄用學問題解決策 2. 要求學生自我詢答下次更好的不同的解答方法略有困難3. 提供學生一個單的策略一覽表 ( 不同策略
21、以記憶術或圖解方式分類 ) ,供學生解答時應用4. 教特定的問題解決策略,提供多種機會練習這些策略,且一策略精熟後 ,再教新策略 , 但可能只有一個策略適合大部份學生(三)數學問題解決策略之步驟1. 閱讀問題2. 以自己的話語重述此問題3. 分析及列出問題中所給的訊息4. 選適當的解決問題方法5. 應用此方法6. 檢查其結果(四)數學記憶術的應用FAST DRAW(Mercer, Jordan, & Miller, 1996)1. Find 尋找所要解決之重點將問題重點語句畫線,此訊息通常在最後一句,或有問號的句子中2. Ask 自我詢答有那些訊息 ?閱讀時以數字描述訊息1193. S
22、et 決定算式排列正確的數字順序,並決定做法,若答案顯示所有數字減少,做法可能為減法或除法,若答案數字增加,做法可能為加法或乘法4. Take 以此算式解決它從舊經驗或以 DRAW 法去解決此問題5. Discover 發現符號6. Read 閱讀問題 (例如算式 )7. Answer 回答或圖解並檢查 (例:從舊經驗中回答問題或以畫圖方式列出算式並做檢查 )8. Write 寫下答案例如圖解 5 ×3,先畫 5 條水平線,再畫垂直線表示此組數(四)協助身心障礙學生問題解決之方法困難可能的解決之方法1.要求其他學生唸給他聽2.問題錄音下來1.閱讀能力3.問題輸入電腦,以語音呈現4.減
23、少問題中的文字負擔1.標示出關鍵字2.文字2.定義出關鍵字3.以提示卡片讓學生知道關鍵字1.不同文字呈現2.以簡單語彙重述此問題3.理解3.學生間配對討論問題的意義及問題重點4.示範解中,讓學生實作練習1.問題中有學生的姓名4.動機2.問題反應出實際的生活情境120困難可能的解決之方法3.每一次練習或一頁裡限制問題呈現的數目1.同類型問題前,先進行複雜問題或問題組型需複雜運作者5.運作 (作法 )決定2.學生先估計可能的答案,再選擇一個作法3.學生先口述解題方法,再將內容轉為算式6. 有 關 及 無關 的 1.教導質問策略,評估每個訊息與問題的關係訊息2.學生把最重要的訊息標示出來(五)老師提
24、出問題的類型問題類型意義舉例回憶1.知識訊息回憶背誦先前所學或目前有用知識這個位的數字是什麼 ?2.回憶程序描述先前所學之規則我們下一步要做什麼 ?3.回憶先前活動回憶先前討論之主題我們昨天做了什麼 ?敘述策略1.敘述策略說出你是如何解題的你如何找到答案2.敘述不同的策略敘述另一種方法解決同一個哪一位用了不同的方法解問題決此項 ?產生問題1.產生故事設計以故事配合一系列數字哪一位能用這些數字設計一篇故事2.產生問題以提供之限制條件設計一問題你能用地圖上的距離設計一些問題 ?檢視主要特徵1.解釋解釋為何選擇此程序你為何以此方法解決此題2.分析考慮到問題與解決策略之性質這次做法和以前做法有何差異1
25、21(六)數學教學技術1.由具體、半具體而抽象2.以操作學習為主動如分數板、計數器、幾何板、尺規等)3.標示或彩色其重點4.記憶策略教學 (記憶步驟或策略,如FAST DRAW)5.先示範固定的模式 (第一個問題師生一起討論步驟、放聲思考)6.使用計算機7.使用電腦二、 有效數學教學的構成要素( 一 ) 選擇合適的數學內容與教材根據美國數學督導協會( National Council of Supervisors of Mathematics, 簡稱 NCSM)在 1988 年所提出的十二項基本數學元素中,與教導學習困難學生有直接關係的四項:問題解決、溝通數學觀念、應用數學於每日生活情境,與著
26、重合適的計算技能( Mercer & Miller, 1992 )。在教材的選用方面,基於沒有所謂完美的教材,所以建議彈性的運用課程材料,可從直接的經驗、觀察、與操弄符號系統,與學生的優勢與弱勢層面來考量,因此教材的型式包括書寫的課本與作業簿、實際操作的教具、或是電腦軟體( Bartel, 1995 )。(二 ) 教導數學的獲得1. 從學生現實生活中所面臨的情況來介紹數學議題,鼓勵學生表達解題的直覺與常識( Bartel, 1995 ),並採用結構完整、順序明確的直接教學技術( Meese, et. al.,1991 ;Lerner, 2000 )。(三 ) 教學計劃維持彈性換言之,教
27、師應隨時準備更改教學計劃,當發現學生缺乏先備的知識或無法理解時,則修改內容、調整教學進度、或是改變教法( Mercer, 1992;Bartel, 1995)。(四 ) 引導至精熟水準因為較低階的數學技能(如計算事實、閱讀數字、說出時間和數算錢幣)的熟練,是學習更進階水準與認知數學技能的必要條件,因此建議可嘗試讓練習成為有趣的事、透過遊戲、同儕指導、電腦輔助軟體、自我更正材料與增強方式來反覆練習的活動( Mercer, 1992 ;Rivera & Smith, 1997 )(五 ) 教導問題解決122問題解決已愈來愈受到重視 ,它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項重要技能 ,因此自從 1980 年後
28、,問題解決的教學已成為數學教育的首要目標。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具有數學的基本知識、能應用知識至新的且不熟悉的環境,同時能主動的思考解決過程。(六 ) 教導學生類化協助學生類化數學技能的方式有很多,像是:(Mercer, 1992 )1. 發展學習動機,讓學生感覺到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並且協助他獨立應用所學的技能。2. 定期與學生討論所學的技能與可應用的情境。3. 在教學的程序中,提供學生很多的例子與經驗。4. 教學生解決多步驟數學問題的策略。5. 一旦技能建立後,就應從教師引導的高控制情境,逐漸移至學生獨立學習的情境。(七)提昇對數學的正向態度態度、信念與動機在數學學習上扮演一個很重要
29、的角色。 Mercer (1992)建議可使用的教學原則,包括:1. 讓學生處於挑戰情境中,但卻可以達成目標。2. 提供成功機會,使用進步圖表或提供回饋。3. 與學生討論生活中有關數學技能的問題。4. 與學生溝通對其學習能力的正向期許。5. 讓學生了解其努力會影響成就,並增強學生所做的努力。(八)補救策略常見對於數學學習障礙學生的有效補救策略方式,主要有套裝式的計劃與策略的教學。(九)、結論假如您認為數學只是單純的加減乘除,無疑地,您將強調計算技能的演練而忽略了應用的重要性;如果您以為數學是一組使人能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關係,那麼您將會避開與日常問題無關的解題活動;或則,如果您覺得數學是一組邏輯
30、組織的演繹系統,那麼您將傾向於教那些依邏輯發展的主題而可能忽略了在心理上小孩子並非永遠能掌握數學概念的邏輯發展。123數學雖然是一門邏輯結構、先後順序與難易層次分明的學科,但數學知識卻是存在於日常生活中。對於數學習障學生而言,教師有必要注重其應用的層面,並以遊戲化與趣味化的方式來提昇其學習的動機,協助學生由獲得、熟練、維持到類化階段。同時,除了對與錯的標準答案外,更應重視解題背後的過程思考。三、 九年一貫數學領域(一)九年一貫數學學習領域(擇要)甲、數學教學總體目標(1)培養學生的演算能力、抽象能力、推論能力及溝通能力。(2)學習應用問題的解題方法。(3)奠定下一階段的數學基礎。(4)培養欣賞
31、數學的態度及能力。其中,國民小學階段的目標為:(5)在第一階段(一至三年級)能掌握數、量、形的概念。(6)在第二階段(四至五年級)能熟練非負整數的四則與混合計算,培養流暢的數字感。(7)在小學畢業前,能熟練小數與分數的四則計算;能利用常用數量關係,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能認識簡單幾何形體的幾何性質、並理解其面積與體積公式;能報讀簡單統計圖形並理解其概念。國民中學階段的目標則為:( 8)能理解坐標的表示,並熟練代數的運算及數的四則運算。( 9)能理解三角形及圓的基本幾何性質,並學習簡單的幾何推理。(10)能理解統計、機率的意義,並認識各種簡易統計方法。乙、實施要點本實施要點包括教學 、評量、教科書
32、與電腦與電算器四部分。電腦與電算器(1)在學生學會基本四則運算與估算後,學生面對問題時,應逐漸養成從問題研判適當計算精確度的能力。當此能力成熟,就可慢慢引入計算的輔助工具,協助解題。至於牽涉到科學記數與誤差的計算器使用,則以國中階段實施為宜。(2)學生應明白,電算器或電腦固然可以用來減低計算上的負擔,但是仍然有各124種錯誤的可能,因此仍然要有好的計算、估算甚至檢查策略,來驗證計算結果的合理性。(3)學生在解決問題時 ,可以將其中大量重複 、耗時又無意義的計算技術性處理,交給電腦來執行。四、奠定低年級數學學習基礎- 快樂的數學課,(傅惠珍 , 民 84)(一)指標一、很好玩如果低年級孩子回到家
33、裡,告訴家長說,今天的數學課好好玩,家長應該感到高興才對,因為他的老師是懂得此時期孩子的心理發展的。愈小的孩子,愈是以遊戲的方式來建構概念,因此,寓教於樂對愈小的孩子就愈顯重要,所以,想讓低年級的孩子喜歡數學課,一定要讓他覺得數學課很好玩才行。那麼如何才能使數學課像遊戲般吸引學生來玩呢?可以從三個方向著手。1. 善用教具目前新課程配發的教具就很吸引小朋友,例如:卡通造型的人物圖卡,表情逗趣可愛,還有小朋友自動為它們取名字;水果、玩具、糖果等實物圖卡也是色彩活潑鮮麗,另外如各色花片、積木、方瓦等教具也都像玩具。藉用這些教具來幫助佈題時,可以發現當老師拿出這些教具揭示在黑板上或是提供給學生操作時,
34、學生雀躍的表情,一間教室成為學生每天盼望的玩具室,那麼學生自然會喜歡這樣的課。2. 情境佈題當上到新的單元或新的概念時,只光有數字的演練或講解是很枯躁的,改成故事敘述的文字題就簡單又有趣多了。例如,想讓學生學到二位數減一位數,不同的佈題如下:數字佈題: 15-7=( ) 情境佈題:小威有 15 張好兒童獎卡,大雄有 7 張好兒童獎卡,小威比大雄多幾張獎卡?前者的數字佈題 15-7=( ) 是不太能吸引學生解題興趣的。後者,題目由情境入手,讓孩子進入問題世界,有畫面性、有故事情節,問題就變得有趣多了。3. 主動學習現行課程裡,學生被動學習的成分居多,以往學生聽完老師的佈題,就等著老師教他如何解題
35、。當然,老師會用最純熟的技巧,教孩子用最經濟的解題策略來尋求答案,學生只要能理解老師教的方法,就等於學會了數學。但是學生個別差異不同,老師教的好方法,往往只有 1/2-1/3 的學生學會,其他的孩子學不會老師的好方法,就等於被數學科放棄了。新課程的建構理論,重新定位學生和老師的任務,其教育觀點之一是著重學生的主動學習,強調把學習的125權利交還給孩子,讓孩子主動進行解題,他的思慮才會源源不斷。同時,各個孩子的發展不同,所運用的解題策略也會不同;孩子有自己唯一的解法,也可以學到別人不同的方法,不必擔心學不成老師教的解法而感到沮喪。而低年級的孩子使用教具,從具體操作過程中,找出問題脈絡,再得到答案
36、。這樣建構的數學概念是從孩子的腦子中生出來的,不是老師填進去的,所以孩子學到的概念清楚而穩固。解題過程由於是孩子從做中學,所以學生因參與而投入,較容易專心而學習成功。(二)指標二、沒有挫折感低年級的數學課程,內容符合絕大部分學生的認知水準,也就是說,孩子會覺得數學好簡單,例如: 10 以內的數數、 20 以內的數數、 100 以內的數數,或是 10 以內的合成分解、 100 以內的合成分解等題目,幾乎大部分的學生在入學前就已經累積了不少這些經驗,所以,學生接觸到低年級的數學題目時,並不覺得困難。其目的之一是在減少學生的挫折感,使其保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因此,當學生在黑板上或習作上出現了錯誤,老師
37、或家長不要全部抹殺他的解題過程,給他那題一個大大的,應該用診斷的角度,鼓勵他或其他同學再回顧題目,思索他的解題過程中,哪個環節不對,把錯誤的地方找出來更正。這樣做,會讓學生清楚的知道這個錯誤是因為粗心的看錯題目、聽錯題目、算錯一個式子、寫錯答案、 12 寫成 21 的筆誤,還是概念的不清楚等等。因為檢視解題過程並判斷其正誤也是一項數學能力,常有學生發現作業或試卷上出錯的時候,就衝動的把整題擦掉重做一遍,原因可能是學生不知道錯誤在哪裡。如果學生能從自己或別人的解題過程中,找出錯誤的地方,而且能夠去更正它,那是最值得鼓勵的。因此,老師用這樣的態度來教學,學生不但可以減少挫折感,同時收穫才會最多。(
38、三)指標三、沒有畏懼感溝通能力也是數學的能力之一,因為所有的數學概念必須經由溝通讓別人了解才有意義。而一般的數學溝通方法有紙上溝通也有口頭發表、活動演示三種,這三種方法都是學生需要學習的,但是以往的數學教育卻較忽略學生的口頭發表及活動演示,原因是課堂上老師講述都來不及了 ,哪還有時間讓學生發表和演示!新課程重視紙上的溝通 ( 寫出來的要讓人看得懂 ) ,也重視口頭溝通 ( 說清楚讓別人聽得懂)。雖然低年級的教材學生覺得很容易,但要學生學習如何使用數學語言來有效溝通,以使自己的數學能力不斷精進,卻是此時亟待指導的。低年級學生的表達能力原本就有限,尤其要表現較抽象的數學概念時更顯困難。初期,學生的
39、發表可能較無效率,數學性的語言較少,學生會說出一些跟數學無關的話。課堂上老師想評量學生的概念清不清楚,常會問學生:4+8=12 你怎麼知道的呢?學生也常會回答:我就是知道呀 ,或是 4+8 就是 12 嘛。經過老師不斷的引導,學生才會將自己的運思過程,透過語言表達出來,例如:他會說:我用手指頭這樣 .這樣 .點數的呀! 、我畫圈圈這樣 .這樣 .算出來的呀! 、我126排積木數出來的呀!因此不斷的讓學生發表,可以讓孩子的概念愈澄清;培養孩子的說明能力,也是數學課的目標之一。而此時,最忌諱的就是孩子發表之後被取笑。有些孩子可能用較慢的解題策略,跟別的同學較快的解題方法比較起來就顯得較笨拙,一些衝
40、動的孩子,常會衝口而出說:笨啦、這麼簡單還不會.、還在用手指算啦!.老師此時的任務,就是指導孩子不去嘲笑別人,而是鼓勵其去注意聽別人的解題技巧,從別人的發表中去補充別人疏漏的地方,或是複述別人的說明.等,這樣互動,解除了孩子畏懼發表的心理障礙,也使全班的學習更有效率。柒、語文學習領域與特殊教育一、語文領域理念旨在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靈活應用本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期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聽、說、讀、寫、作等基本能力,並能使用語文,充分表情達意, 陶冶性情,啟發心智,解決問題。並培養學生有效應用中國語文,從事思考、理解、推理、協調、討論、欣賞、創作,以擴充生活經驗,拓展多元視野,面對國際思潮。進而激發學生廣
41、泛閱讀的興趣,提昇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以體認中華文化精髓。同時引導學生學習利用工具書,結合資訊網路,藉以增進語文學習的廣度和深度,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二、語文教學策略研究教學方式則以一般字彙知識、集中識字為主(劉秀丹、劉俊榮2001)。部首歸類和聲旁歸類的教學法(陳靜子,1996)、一般字彙知識教學法(李淑媛, 1999;陳秀芬, 1998)、基本字帶字教學法(呂美娟, 1999;黃道賢,2003;彭志業, 2003)、集中識字教學法 (韓孟蓉, 2003)、字族文教學法 (王淑貞, 2000)、形聲字教學法(秦麗花、許家吉, 2000)還是部件識字策略(王惠君, 2003)三、中文識字學習傳
42、統的識字教學十分依賴默書和抄寫作為識字教學法。香港有很多學校要求學生每星期默寫中文及英文兩次,這樣對學生造成沉重的負擔和壓力。默書是一項測驗,不是學習,測驗的次數太多只會加重孩子的壓力,不但對孩子的學習沒有幫助,反而會帶來反效果,他們可能從此討厭學習語文。孩子一旦對語文學習產生嫌惡的感覺,要重新建立他們的興趣和信心是非常困難的。另一方面,家長為了教導孩子默書,減少很多與子女參加戶外活動的時間,與子女一起留在家中溫習,除了使家庭生活受到影響之外,也使孩子的身心未能得到全面的發展。有些孩子甚至有用眼淚學習的痛苦經歷。目前的漢字學習,大多脫離孩子的生活經驗和感受,無法提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孩子要強記硬
43、背一些他們未曾經歷過、沒有感受、沒有興趣以及一知半解的字詞,這種識字學習方法使他們的學習過程痛苦而且成效低。在欠缺語境的情況127下學習漢字,即使孩子能夠強記和默寫這些字詞,記憶也不能夠持久。因為這些知識只能夠儲存在孩子的短期記憶內,無法與他們的已有知識結合,他們很快便會忘記。就讀幼稚園或小學一年級的孩子,他們的手部肌肉尚未發展成熟,要他們抄寫大量生字是不合理和不人道的做法。此外,若我們設計課程的時候,忽略了孩子的能力和感受,這樣的教學對他們的識字學習也沒有太大的幫助。學習漢字一直存在三多三難的問題,即字多難記,形多難寫,音多難讀等原因,使學生學習漢字有相當的難度。要解決這個問題,家長必須採用
44、有效而有系統的識字教學法,向孩子解釋漢字的特徵,引發孩子的興趣和思考,培養他們對漢字的觀察力。四、閱讀問題的處理閱讀的三個歷程是解碼( decoding )、字義觸接( meaning accessing )以及語句整合( sentence integration )(林清山, 1997)。也就是說人類的閱讀是先將印刷符號轉換成聲音,再從長期記憶中搜尋字的意義,然後將一個句子中所有的字結合在一起,使成為一個前後相連貫的意念的歷程。鄭 昭明 ( 1996) 則 認 為 : 文 字 的 閱 讀 涉 及 字 形 的 辨 認( word-shape recognition )、語音的轉錄( phono
45、logical recoding )以及字彙觸接( lexical access )。而且對於初學閱讀者而言,必須投注極大的注意力在這三方面的技能,並花費許多的時間,才能夠辨識出一個字以及其字形- 字音 - 字義三者之間的關係。閱讀的兩個主要成份是認字(或識字) (word recognition)和理解( comprehension )(柯華葳, 1993;胡永崇, 2002;Mercer,1992 )。認字又稱解字( word decoding )或字的指認( word identification)。它本身包括了字形辨認( letter recognition)、字音辨讀( phonet
46、ic activation / wordnaming)及字義搜尋( sematic encoding)( Perfetti,1983;引自柯華葳, 1993)。理解則是指運用詞彙、文法的知識,聯繫字與字間的關係,從而明瞭字裡行間的含意(柯華葳, 1993)。雖然理解是閱讀的最終目標,但是識字卻是理解的基礎。因為具有適當的識字量及流暢的識字速度,也就是說文字的辨識若能達到自動化,將有助於閱讀理解(楊憲明, 1998)。因此,如何有效地教導學生識字,使識字成為自動化的過程,以提高閱讀理解的能力,便成為很 重要的課題閱讀歷程分為字彙辨識( word recognition )、文法分析( synta
47、ctic processing )和文章分析( text processing )三大成分。若將文法分析和文章分析合成為理解也非常合適,且和上述將閱讀分為識字和理解兩成分之說相符。128不論閱讀的成分是三成分還是二成分主要的目標預防不適當的教學,然後才是補救教學。補救教學進行之前,先要了解學生的學習特質與困難之處,才能對症下藥。若以學習障礙者為例,他們的閱讀特徵有解碼認字、掌握語法與理解語意等困難。對初學閱讀者的教學,教師應考慮如何開始、何時開始、使用何種教材、如何進行班級經營等問題。陳玉英( 1994)以九十名國小一年級資源班學生為研究對象,整理分析出十種錯別字的錯誤類型:完全寫不出字、同音
48、替代、音近形異、同音形異、音異形近、字義混淆、筆畫增減、左右顛倒、注音誤讀與破音字誤讀。陳慶順( 2001)則發現識字困難學生主要是在去音首、聲調處理及記憶能力上表現不如一般同儕。國外的學者 Siegel,Cook 與 Gerard (1990)的研究指出,學習障礙者較不會使用多樣性的字的特徵,並缺乏識字策略。綜合以上學者之研究結果可知,識字困難學生的特徵為:常用字識字率不高,字跡凌亂且筆畫增減,寫字不按照筆順,容易有語音混淆或字義混淆的情形出現,完全寫不出字,不清楚字的特徵,缺乏識字策略,記憶能力低下識字困難學生的識字教學建議: (1) 以中文字的特性來設計教材:例如以相似字組合的方式呈現生
49、字,或是以部件結構的觀點來選擇生字。 (2) 在識字課程中加入文章:用學生學會的生字,在小短文中重複出現,比單純的一個一個生字的教學,更容易理解字義,也更能提高閱讀的能力。 (3) 輔以文字學知識:例如將生字做適度的意義化,或是輔以文字學知識教國字,將對字音、字形、字義的學習有幫助,且能提升認字能力。 (4) 將學習內容系統化、結構化,並適當安排兒童字彙學習的字序與字數。 (5) 把握識字的黃金時期:國小二、三年級是一般字彙知識發展較快的時期,老師應把握這個時期,幫助兒童提昇其識字能力。陳必祥( 1995)以及吳世雄( 1998)也曾經針對一般小學改進語文識字教學,提出以下建議: (1) 編寫
50、韻語教材:識字教學必須融入文章之中,效果較佳。但識字困難學生短期記憶不佳,編寫簡短的韻文,似乎比較理想。(2) 一次教授 的生字量不要太多,應適度安排字數,以免造成學生工作記憶的負擔。(3) 以聯想記憶和形象記憶輔助識字。(4) 輔以文字學知識。至於如何進行閱讀教學呢?其實學者們對閱讀教學有不同的看法,爭議最大的莫過於全語言( Whole Language)教學( Goodman,1986)與聲韻取向( Phonics Approach)的教學( Adams,1990)兩大陣營。目前採取折衷教學法的學者愈來愈多(例如, Hallahan , Kauffman,& Lloyd ,1999;Strikland ,1998)。 Strikland (1998)即提出整體 - 部份 - 統整( Whole-Part-Whole )的教學法,來指導初學者閱讀,此種教學法主張先用全語言教學法,透過進行有意義的聽、說、讀、寫統整性的活動,讓學生從接觸並瞭解全文開始,然後再將學習的焦點放在語言特定知識與技能方面的教學與訓練,例如語音、語形、語法與語意的學習,接著129再回到全文理解的教學,以統整的方式培養學生精熟的閱讀技能與靈活運用語文的能力。Strikland( 1998)更進一步的指出此種折衷的教學法有如下的幾個教學原則:(1)技能的教學必須與有意義的學習相結合,不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