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实录及反思_第1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实录及反思_第2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实录及反思_第3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实录及反思_第4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实录及反思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要让学生走进文本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实录及反思教学内容:高一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第二课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所用班级:济源一中高一年级。课时:第二课时授课、实录整理、反思:卢新军教学目标:1 .感受本文与一般新闻写作的不同之处。2 .学会新闻写作,并能在文中恰如其分地融入感情。反思: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新闻史上的一篇优秀作品,曾获得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是高一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新闻和报告文学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要求学生要了解新闻结构的多样性,分清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客观叙述与主观评价,并能够在此基础上去粗取精,抓取主要信息。鉴于学生之前已经学过一篇新闻作品,有一定的新闻知识积淀,初步具备了

2、从文章整体把握的能力,因此,我将目标定为:通过概括比较,体会本文与一般新闻写作的不同之处,并能学以致用。课堂实录及反思:一、导入新课,感知文本1、导入新课老师:同学们,只要谈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于我们中国人而言,我们一定会想到一个国家,它是谁呢?学生:日本。老师:为什么是日本?学生:因为它侵略过我们中国,屠杀我们中国人,犯下了滔天罪行。老师:那么,对于欧洲人尤其是犹太人而言,他们会永远记住谁?学生:德国,纳粹德国。老师:因为它们同样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过,对吧?那么,同学们,说到纳粹德国,说到它们的暴行,有几个地名大家可能知道,在这些地方发生过任何心智健全的人都无法想象的骇人听闻的人间惨剧。同学

3、们,你能说出这些名字吗?学生:布热金卡、奥斯维辛老师:奥斯维辛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学生:这是纳粹德国的一个集中营,是一个杀人工厂。反思:为什么选择第二次世界大战引出话题呢?因为这场战争浩劫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对日本,我们刻骨铭心。同样,欧洲人民也一定记得纳粹德国。很快,学生就把镜头对准了德国,对准了杀人工厂、人间地狱奥斯维辛集中营。老师:很好。请同学们用两分钟时间看课本并调动一切课内课外可知的知识去描述一下这个人间地狱、杀人工厂。两分钟后,学生回答。学生甲:这里有毒气室、鞭刑柱、执行绞刑的地下室、还有以活人为对象的实验室。学生乙:这里有种种酷刑,至少有400万人死在这里。老师:显然同学

4、们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这个地方的恐怖。那么,如果让你去写一篇参访奥斯维辛的新闻,你会怎么写?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各种酷刑、各种场景展现出来,让人们记住它,谴责它,控诉它。反思:已经进入正题,为什么我还要引导学生尽一切所能地描述德军当年种种骇人听闻的暴行呢?这里面我有几个考虑:1、让学生熟悉课文,进而筛选概括有效信息。2、调动学生运用积累的相关知识,激发思维热情。3、为下面分析本文与众不同的写法做铺垫。我个人对这个设计是比较满意的,但这个导语按常规的标准来衡量是不是显得太长了呢?2、思考品味老师:我想大部分记者可能都会这样写,但是有一篇名叫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新闻却没有这样写,反而获得了美国普利策

5、新闻奖,成为新闻史上不朽的作品。下面我朗读一遍,请同学们思考体会这篇新闻与一般新闻最大的不同在哪里?反思:这个问题设计是最关键的,抓住了这堂课的核心。可以这么说,我这一堂课最大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搞明白这一点。但设计这个问题时我就有所顾虑,这个问题是不是太大太笼统了,学生能够顺利回答吗?另外,我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该问题是让一个优秀学生或几个优秀学生回答呢,还是要让全体学生都能回答呢?如果是前者,显然,那就是失败。老师朗读文章,学生聆听。(绝大部分学生没有课本,课前我观察有课本的学生不超过10人)二、核心问题,重点突破老师:同学们,这篇新闻与一般新闻有什么不同?学生有些茫然,不知如何回答。反思

6、:果然不出所料,面对这个问题,学生茫然的眼神告诉我:你的顾虑不是多余的。于是,我只好迅速转变,把问题化大为小,加强引导。老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文章里有些描述特别多,如每一个参观者”、还有一些参观者”、个参观者”、参观者们”有个体的,有群体的。那么作者为什么提到这么多参观者怎么样的语句?作者是不是一个参观者?学生:是。老师:那么,按照我们正常的思维,如果要写访问奥斯维辛的新闻,我们要按我们的视角去写我们看到的事物吧?写纳粹德国的种种暴行吧?(学生点头回应:是。)这篇文章的作者却用了许多参观者怎么样参观者怎么样的句子,应该说这就是本文与一般新闻不同的地方。反思:老师引导的多了,学生得出的就少。生

7、成和预设是敌对的双方,这是课堂教学中永恒不变的矛盾。同时,我发现即使加强引导,也是很费劲的事儿,因为学生需要真正走进文本,用自己全部的情感去体悟,才会有真正的所得。老师:一般的新闻有什么特点?学生:注重客观事实。老师:注重客观事实的话,那就体现了什么特点?学生:真实性。(学生的回答是真正原生态的回答、朴素的回答,老师需要引导学生使其理论化。)老师:要强调真实性,那么新闻里面主观感受应不应该多啊?学生:不应该多。老师:然而,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不是融入了许多主观感情啊?学生:是。反思: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更明白,也为了唤醒学生的知识积累,我安排了新闻的真实性这个问题来作对比。绝大部分学生对这个问题

8、是很容易理解的。基于此,我又临时安排了下面一个问题,相信搞清楚了这个问题,前面我所说的顾虑就会最大程度地不再成为顾虑。老师:这篇新闻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但却并没有影响新闻的真实性,反而起到很好的作用,同学们讨论一下有什么样的好处?学生讨论。(约2分钟。其间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讨论中,老师启发:作者是不是把参观者的感受当做重点来写的。学生答:是。学生甲:因为奥斯维辛特别的地方就是一个魔窟、一个噩梦般的地狱,所以,写这个地方融入作者感受的话,就比较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残酷的事实,这正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老师:用现在的一种情绪、感想联想到当时纳粹德军的暴行,进而产生愤恨、批判等

9、等感情。学生乙:因为现在没有当时真实的纪录片,人们只能通过现在看到的场景来想像当时纳粹德国的杀人暴行,它不是写某个单一的参观者,如果只写单一的参观者,可能主观色彩就会显得比较重,让人觉得不太真实。它写的是各个参观者的感受,引起的共鸣,来反映出当时纳粹德国的残酷。老师:非常好。老师总结: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把参观者的感受作为重点来写,这是它和一般新闻最大的不同,这也是它成功的地方。反思:事实证明,这样的安排起到了相对较好的效果。三、学以致用,写作实践1、回顾知识。老师:下面我们回顾一下新闻的一些基本知识。新闻一般情况下包括几个部分?学生:标题、导语(不能完整回答)老师:标题、导语、主体、结尾

10、四个部分。老师:那么,标题起什么作用?学生:概括作用。(含混地回答)老师:我们平时看报纸,如果时间非常紧,我们是不是看一下标题就行了?学生:是。老师:那么标题起什么作用?学生:对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明确地回答)老师:它就是新闻或者消息的主旨、内容提要。老师:导语起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含混。老师:标题和导语在新闻中哪个更具体?学生:导语。老师:标题是主旨,那么导语就是新闻的纲领和中心所在,它要把标题再具体化。也就是说读者的时间又多了一点点,他读了标题知道了新闻说什么,又读了导语,他应该知道新闻的所有内容了。老师: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那么主体起到什么作用呢?学生回答含混。老师:读者读了标题,知道

11、新闻主要写了什么。读了导语,知道新闻的所有内容了。如果读者想要知道更详细的内容,他就要读主体部分了。所以,主体又是对导语的具体化。而结尾则是整个新闻的结束语,可有可无。反思:在前面问“新闻一般情况下包括几个部分”时,我已经意识到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并不十分了解。后面在问到“标题起什么作用”、“导语起什么作用”时,学生的回答很含混,但我没有调整,而是又问了一个同类的问题“主体起到什么作用”,学生当然还是处于迷茫状态。我的本意是学生既然不明白,就要尽量引导,却忽视了这些知识是相对“死”的知识,它更多地体现规定性,而非理解性。自己反复追问这同一类问题,事实上属于无效的教学行为。2、学生演练。老师:咱们动

12、手试一试,写一个小新闻。看看我们写的新闻里面有没有问题,有什么问题。咱们前一段时间清明的时候,高一学生去扫墓,都还有印象。4月5号的那一天,济源一中组织高一的学生到市烈士陵园去扫墓。就这么一个事儿,同学们用8分钟时间写一篇新闻,之后咱们交流展示。老师先在黑板上板书新闻的基本知识,然后巡视,中间穿插启发。反思:学生没有课本,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是不大可能的。为了弥补缺憾,我精心选择了写作实践的“事件”,那就是清明节到市烈士陵园扫墓。这个活动富有时代气息,学生都参加过,有深刻的情感体验,这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让学生走进文本”的作用。3、交流展示。老师:谁先展示自己的成果?学生甲:标题:清明扫墓缅怀先

13、烈导语:4月5日,济源一中组织高一学生到是烈士陵园扫墓。主体: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到了,为了缅怀先烈,发扬传统,济源一中进行充分准备,于4月5日带领高一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学生们三五成行,认真扫墓,为逝者献上无限的敬意和怀念,并由此所感学校进行的思想教育活动。学生掌声响起。(目标已经初步达成)老师:8分钟完成一篇小新闻,非常难得。学生甲重读作品,学生再品新闻。老师小结:标题“清明扫墓缅怀先烈”八个字,带着诗行的形式,很吸引人。导语“4月5日,济源一中组织高一学生到市烈士陵园扫墓”,多么清晰啊,就这么一件事。主体部分是学校充分准备,到市烈士陵园去扫墓,到了之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学们,在这个主题部分

14、还可以写很多内容,比如说你在去的过程中可以有一些修饰性的语言的,打着鲜红的校旗、团旗,以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往烈士陵园去,到了之后参加了哪些活动,产生了什么感想等。(此时,下课铃声响)老师:已经有一名同学勇敢地展示了自己的成果,而且还非常好,我希望咱们班至少再有一位同学展示一下成果,最好还是一位男生。学生乙:标题:用行动缅怀先烈导语:4月5日,济源一中全体高一学生到市烈士陵园缅怀烈士。主体:又是一年清明节,济源一中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进行扫墓。老师和同学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庄严地宣誓,向烈士们献上亲手做的小白花。然后参观历史陵园的博物馆,看到烈士们的图片和文物,都敬慕万分,来到陵墓园,向烈士深深地鞠躬。

15、结尾:缅怀先烈,我们永远记住了先烈的精神,传承中华文明,将革命精神发扬光大。老师小结:这篇新闻已有更多的感情融入在内了,有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那种味道了。其实结尾部分去了更好,因为在主体部分已有不少感情融入在内了,比如去的时候带着小白花,到了之后沉痛地表达哀悼之情,最后不需要再写无所谓的东西了。(回看录像,其实这个结尾写得是很不错的)反思:学以致用,写作实践”环节的设计,是我本堂课特别注重的一个安排,也是我比较满意的一个环节。客观地讲,学生能写出这样层次分明并能融入主观感情的作品,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尤其是在学生最初并不能准确说出新闻结构的前提下。至此,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落实。最后总结:我们再回顾一下新闻的四个部分: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希望同学们以后多多练习,会写小新闻,在济源日报上经常看到同学们有小新闻发表。好,下课!总结:语文学习是一个体验的过程,我们要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调动所有知识与情感去品悟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但学生没有课本,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