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DJP教学模式下的试卷评讲课_第1页
浅谈DJP教学模式下的试卷评讲课_第2页
浅谈DJP教学模式下的试卷评讲课_第3页
浅谈DJP教学模式下的试卷评讲课_第4页
浅谈DJP教学模式下的试卷评讲课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DJP教学模式下的试卷评讲课成都市龙泉驿区双槐中学 李富林摘要:DJP教学的全称是“导学讲评式教学” 。由于“导学讲评式教学”的核心概念是“导学”、“讲解”与“评价”。因此,我们取“导”、“讲”、“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大写字母,简称“导学讲评式教学”为“DJP教学”。我校实行DJP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探究已接近三年的时间了,在这三年来,通过全体教师的努力,我们在新授课、复习课方面已经有了比较完善和固定的模式,但是,在试卷评讲课方面课堂的模式还不完善,课堂的效率还不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全体数学教师在一起,对试卷评讲课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关键词:DJP;试卷评讲;讲解;小组合作临近期末,新课已接

2、近尾声,现以进入了复习的关键时期,在复习中,大量的试卷评讲课不可避免,但是,在旧的课堂模式下的试卷评讲课,往往会耗费大量的课堂时间,但评讲的效果却不太好,体现为,试卷评讲后,会的仍然会,但不会的没几个人会。针对这一情况,我将新课一结束,在没有任何复习的情况下,我就对全册内容进行了一次模拟考试,并在七三班进行了DJP教学模式下的试卷评讲进行了新的尝试的研究课。现将这种操作模式的操作流程和研究成果介绍如下:一、课前准备本周星期一,我在七三班进行了一次期末摸底考试,考完试后我迅速批改了试卷,并作好试卷分析,且对于错误较多的题出了几道同类型的、平行难度的题,用来作为课后的达标检测。二、课堂操作1、梳理

3、问题,求同存异梳理问题是指在小组长带领组员对组内的对错题进行分类标注,具体为:第一类问题:小组内六人每个人都是正确的问题,在题目前打上“”;第二类问题:小组内有部分人做对的问题,在题目前打上“?”;第三类问题:小组内无人做对的问题,在题目前打上“X”,并将相应的题号写到本组小黑板上。这个环节在小组长的组织,进行得非常有序和高效,时间也控制在了三分钟以内。2、组内交流,互帮互助这一环节是指组内两两分对讲解第二类问题,要求,快速简洁,一般只讲思路过程,不讲运算过程,计算题主要讲易错点及错误的原因,而不一定讲每步计算过程。这一环节要求能两两讲懂的不用组内6人讲,如果两两不能讲懂的上升为组内6人讲解,

4、6人都不能讲明白的,就将第二类问题升级为第三类问题,题号再板书在小黑板上。要注意的是两人讲解时音量不让第三人听到,6人讲解时音量不影响其它组。这个环节是学生(小老师)学生的讲解,这种讲解由于是一对一的讲,对于做错题的学生来说,这种讲解对问题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讲解过程中,如果学生没有听懂,还可以马上要求小老师重讲,避免了老师讲解时遇到不懂时也被拖着走的情况发生。如:李慧在班上数学成绩一般,尤其是对应用题的学习非常困难,这次的19题列方程解应用:甲、乙两车同时从A城去B城,甲车每小时行3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0千米,结果乙比甲提前半小时到达B城。问A、B两城间的路程有多少千米?她始终不能理解

5、为什么求的是路程,却设时间为x。在谢航同学的三次反复讲解下,她终于明白了这到题的解法和思路。从这个事例中可以说明,这种讲解不会受到时空的限制,有时,一个同学给他讲不懂时,还可以让其他同学再来给他讲解,故这种讲解还不受“老师”限制。并且小老师针对学生错误的或不懂的问题进行讲解可以避免教师讲解时,不会的要讲,会有也在讲,无畏地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在这个环节中,一般情况下,15分钟就能完成一对一的讲解,二十分钟就能完成小组内的讲解。3、全班交流,排忧解难这个环节由教师主持,将第三类问题中有人会讲的题让学生在全班讲解,教师根据学生讲解的情况追问或补充,以此来达到将三类问题讲懂讲透的目的。在此环节中,教师

6、要注意控制时间,组织好教学。这次考试各组列的三类问题有:13题:若与互为相反数,则代数式的值为 。这个题是由这次考试的第三名谭正荣来讲解的,他的讲解如下:谭正荣:同学们,这个题的关键是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等于0,所以就可以得到=0,而和都是非负数,要使它和为0,只有它们分为0,因此可以得到a-3=0和a+b=0,解得,a=3,b=-3,再将a=3,b=-3代入代数式就可以得到值为54.老师:讲得很好,那请你分析一下,为什么同学们这个题错得很多,或者分析一下同学们错误的原因。谭:我认为这个题存在两大难点,一是同学们不能将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等于0这个结论转化为=0,因此做题无从下手,二是忘记

7、了两个非负相加等于0,只有它们分别为0这个结论。由于存在这两大难点,所以,同学们这个题得分不高是可以理解的。陈嫒:那你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我们来理解这个问题呢?谭:我给你们举个例子,假如李老师今天出门,李老师身上所有口袋的钱不可能为负,所以他的钱是非负的吧!但是我知道李老师今天忘了带钱,那么,李老师今天身上的钱是多少?生众:是0元。谭:那么他各个口袋的钱又是多少呢?生众:还是0元。谭:对,李老师身上的钱为0元,那么他每个口袋的钱也是0元,这就是非负数相加为0,只有它们分别为0.全班热烈的掌声!通过谭正荣同学清晰的分析讲解和合理的比喻,同学们都能很好地掌握这种题的思路和解法。而他这个恰如其分的比喻

8、充分地说明了学生潜在的能力往往是无可限量和老师有时也不及的。而在这个题的评讲中,教师仅仅是一个组织者。而接下来的杨嘉妹讲的21题:已知a为有理数且a0,则+= 。余锦涛讲的22题:若方程(m+1)-3=0是一元一次方程,则m= 。韩友维讲的24题:如果对于任意非零有理数a,b定义运算如下:ab=-1,则(-4)3(-2)=_虽然组织形式一样,但同学的讲解能达到精彩不断,掀起一浪又一浪的高潮。4、教师讲解,点石成精教师针对第三类学生不会讲的问题,进行精讲评析,也可以进行变训练或延伸拓展。在本次试卷评讲中,我采用的策略是一对一能解决的题,不上升到小组讲,小组能解决的题不上升到全班讲解,学生能解决的

9、题,老师决不主动参与讲,但是,全班没有同学能解决的难题,教师必须及时主动的参与讲解。比如,本次考试的最后一道题:AOB28题:已知AOB=,自O点引射线OC,若AOC:COB=2:3求OC与AOB的平分线所成的角的度数。这个题全班没有一个同学得满分,且在试卷评讲时,没有一个人能找出他们扣分的原因,更没有一个能讲出这个题的完整解法。于是,这就是我出手的大好时机。首先,我让同学们看到选择题第5题:如果A、B、C在同一条直线上,线段AB=6 cm,BC=2 cm,则A、C两点间的距离是( ) A、8 cm B、4 cm C、8cm或4cm D、无法确定师:这个题选的拿哪个答案?生众:选C,两种可能。

10、师:为什么有两种可能?陈迅:A、B、C在同一条直线上,线段AB=6 cm,BC=2 cm,这里的C点既可以在B点的左边,也可以在B点的右边,所以有两种可能。师:陈迅回答得很好!同样,这个题上说的“自O点引射线OC,若AOC:COB=2:3”,这里说的射线OC在AOB的内部还是外部没有?生众:没有!师:那么射线OC可以在AOB的外部吗?生众:可以!师:请你们在外部引射线再做一做。两分钟过后,大多少同学都将这个题做出来了。在DJP教学模式下,强调教师的讲是精讲,只需要抛砖引玉,而DJP教学模式下的试卷评讲更要做到精讲评晰,要做到站在巨人的肩上来点石成精。三、课后检测为了检测学生对这节试卷评讲课的效

11、果,我将同学们这张试卷中错误率极高的几个题,出了对应的达标检测,让同学们课后来完成。试卷原题:15、解下列各题(1)计算:120.5÷×2(3)2对比变试题:1.试卷原题:16、解方程:对比变试题:2.解方程:试卷原题:21、已知a为有理数且a0,则+=_对比变试题:3.已知,求的值。试卷原题:24、如果对于任意非零有理数a,b定义运算如下:ab=-1,则(-4)3(-2)=_4若“!”是一种数学运算符号,且1!=1,2!=,3!=,则的值为 。试卷原题:13、若与互为相反数,则代数式的值为_ 。对比变试题:5、已知:试求的值。通过七、三班53名学生原题和达标检测(变试题)学生做对人数情况,我制作了以下统计图表:通过以上图表,我们不难看出,这种模式下的试卷评讲课是高效率的和有价值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