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学与小学汉语拼音教学_第1页
语音学与小学汉语拼音教学_第2页
语音学与小学汉语拼音教学_第3页
语音学与小学汉语拼音教学_第4页
语音学与小学汉语拼音教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讲座语音学与小学汉语拼音教学 杨德伦(北京密云教研中心,特级教师)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帮助学生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在学生初入学的一段时间里,汉语拼音又是帮助学生写话的有效工具。因此,在小学阶段,务必要教学生学会汉语拼音,使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认字、阅读、写话和学习普通话。 那么,学生怎样才算是“学会汉语拼音”了呢?具体地说,就是要使学生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四声、轻声、变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够准确、熟练地拼读音节,有条件的还可以逐步做到直呼音节;能按照字母在四线格中的占位、笔画与笔顺,正确地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低年级学生(在不具备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的情况下

2、)写话时,能用正确的音节暂时代替还没有学过的汉字;认识大写字母和隔音符号,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26个字母)。 要使学生能读准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教师就需要了解一些语音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声母、韵母的发音特点、方法以及整体认读音节的读法。只有这样,教师才会给予学生准确、深入浅出的指导。   第一讲 声母与韵母  一、声母的发音特点与方法 普通话有 21个声母,即 b、 p、 m、 f, d、 t、 n、 l,、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教学汉语拼音时,把 y、 w两个字母当作声母教,为的是和韵母 i、 u相区别。

3、) (一)声母的发音特点 声母都是辅音,发音时的主要特点是:气流在通过咽头、口腔的过程中,一般要受到某一部位的阻碍。发音器官成阻的部位特别紧张。气流较强。声带不一定震动,声音一般不响亮。 (二)声母的发音部位与方法 不同的声母是由不同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决定的。 1. 声母的发音部位 声母的发音部位,指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按发音部位分,普通话的声母可以分为如下七类: 双唇音。即上唇和下唇阻塞气流而形成的音。普通话声母中有 b、 p、 m三个双唇音。 唇齿音。即上齿和下唇接近,阻碍气流而形成的音。普通话声母中只有 f一个唇齿音。 舌尖前音。即舌尖抵住或接近上齿背,阻碍气流而形成的音。普通话

4、声母中有 z、 c、 s三个舌尖前音。 舌尖中音。即舌尖抵住上齿龈,阻碍气流而形成的音。普通话声母中有 d、 t、 n、 l四个舌尖中音。 舌尖后音。即舌尖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阻塞气流而形成的音。普通话声母中有 zh、 ch、 sh、 r四个舌尖后音。 舌面音。即舌面前部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阻塞气流而形成的音。普通话声母中有 j、 q、 x三个舌面音。 舌根音(也叫舌面后音)。即舌根抵住或接近硬腭,阻碍气流而形成的音。普通话声母有、 k、 h三个舌根音。 2. 声母的发音方法 声母的发音方法,指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态。 ( 1)在阻碍方式方面 根据声母发音时开始形成阻碍(成

5、阻)、持续阻碍(持阻)、解除阻碍(除阻)的不同方式,可以把普通话里的声母分为如下五类: 塞音。发音时,发音部位形成闭塞,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气流冲破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声。塞音有 b、 p、 d、 t、 k这六个。 擦音。发音时,发音部位接近,留下窄缝,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擦音有 f、 h、 x、 sh、 r、 s这六个。 塞擦音。发音时,发音部位形成闭塞,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气流先把阻塞部位冲开一条窄缝,接着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即成阻部位先破裂,气流后摩擦成音。塞擦音有 j、 q、 zh、 ch、 z、 c这六个。 鼻音。发音时,发音部位完全闭塞

6、,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路,气流振动声带,从鼻腔通过发出鼻音。作声母的鼻音只有 m、 n两个。 边音。发音时,舌尖与上齿龈接触,但舌头的两边仍留有空隙,同时软腭上升,阻塞鼻腔通路,气流振动声带,从舌头的两边通过发出边音。边音只有 l这一个。 ( 2)在声带是否颤动方面 按发音时声带是否颤动,可以把普通话里的声母分为如下两类: 清音。发音时,声带不颤动,透出的气流不带音。清音共有 b、 p、 f、 d、 t、 k、 h、 j、 q、 x、 zh、 ch、 sh、 z、 c、 s这十七个。 浊音。发音时,声带颤动,透出的气流带音。浊音只有 m、 n、 l、 r这四个。 ( 3)在气流强弱方面 按发音

7、时呼出气流的强弱,可以把普通话声母中塞音、塞擦音分为如下两类: 送气音。发音时,口腔呼出的气流比较强。送气音有 p、 t、 k、 q、 ch、 c这六个。 不送气音。发音时,口腔呼出的气流比较弱。不送气音有 b、 d、 j、 zh、 z这六个。 把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结合起来,普通话中 21个声母的发音总表如下: 发音部位 声母 发音方法 双唇音 唇齿音 舌尖 前音 舌尖 中音 舌尖 后音 舌面音 舌根音 塞 音 清 音 不 送 气 音 b     d     送 气 音 p     t     k 塞 擦 音 清

8、音 不 送 气 音     z   zh j   送 气 音     c   ch q   擦 音 清 音   f s   sh x h 浊 音         r     鼻 音 浊 音 m     n       边 音 浊 音       l       需要说明的是: 1. 舌尖前音、舌尖中音和舌尖后音不是把舌尖分成前中

9、后三段,而是指把与舌尖相对形成阻碍的部位分成前、中、后,即上齿背、上齿龈、硬腭前部。舌尖对着上齿背形成的音叫舌尖前音,舌尖对着上齿龈形成的音叫舌尖中音, 舌尖对着硬腭前部形成的音叫舌尖后音。 2. 塞擦音 zh、 ch和擦音 sh这三个声母尽管都是由两个字母组成,可它们却都分别是一个音(辅音),不是复辅音。因此, zh、 ch、 sh中的“ h”不是声母 h(喝)。“ h”缀在 zh、 ch、 sh后面是汉语拼音方案规定的,应看成翘舌符号。 二、韵母的发音特点与方法 普通话韵母主要由元音构成,有的韵母由元音加鼻辅音构成。和辅音比较,元音发音时的主要特点是:气流在咽头、口腔不受阻碍(这是元音与辅

10、音最主要的区别)。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气流较弱。声带震动,声音比辅音要响亮。 (一)单韵母的发音特点与方法 由单元音构成的韵母叫单韵母,又叫单元音韵母,共有 a、 o、 e、ê、 i、 u、ü、 -i 、 -i 、 er这十个。这其中,前七个都是舌面元音,又叫舌面单韵母;后三个不属舌面元音,可统称为“特殊元音韵母”。 发音时,舌头较高的部位叫舌位,舌位可抬高降低,可伸前缩后;口腔开合的程度叫开口度,开口度可大可小;双唇的形状叫唇形,唇形可圆可不圆。单韵母的发音特点与方法是:尽管单韵母发音时各有自己的舌位、唇形与开口度,然而每个单韵母发音时的舌位、唇形与开口度却

11、始终不变。其中: 单韵母 舌位 开口度 唇形 种类 a 舌面、央、低 口大开 不圆唇 舌 面 单 韵 母 o 舌面、后、半高 口半开 圆唇 e 舌面、后、半高 口半开 不圆唇 ê 舌面、前、半低 口半开 不圆唇 i 舌面、前、高 口半开 不圆唇 u 舌面、后、高 口半闭 圆唇 ü 舌面、前、高 口半闭 圆唇 -i 舌尖前、高 口半开 不圆唇 特殊 元音 韵母 -i 舌尖后、高 口半开 不圆唇 er 卷舌、央、中 口略开 不圆唇 需要说明的是: 1. 用普通话念“私”并拉长读音,音节的后面部分便是舌尖前 音 -i 的读音。这个单元音韵母不能自成音节,并且只出现在声母 z、 c

12、、 s的后面,构成整体认读音节 zi、 ci、 si。 2. 用普通话念“师”并拉长读音,音节的后面部分便是舌尖后音 -i 的读音。这个单元音韵母也不能自成音节,并且只出现在声母 zh、 ch、 sh、 r的后面,构成整体认读音节 zhi、 chi、 shi、 ri。舌面单元音韵母 ii决不会出现在 z、 c、 s和 zh、 ch、 sh、 r的后面。 3. “ er”是个带有卷舌色彩的元音,因此又称卷舌元音。发音时,舌位居中,舌尖向硬腭卷起,口略开,唇形不圆。 er虽然用两个字母标写,但仍是单元音韵母。其中的“ r”不代表因素,只是表示卷舌动作的符号,不要以为 r是辅音韵尾。 (二)复韵母的

13、发音特点与方法 由两个或三个元音构成的韵母叫复韵母,又叫复元音韵母。和单韵母比较,复韵母的发音特点是:发音时舌位、唇形都有变化。即复韵母的发音方法是由甲元音的发音状态(舌位、开口度、唇形)快速滑向乙元音(甚至再滑向丙元音)。这当中,舌位的高低前后,口腔的开闭,唇形的圆展,都是逐渐过渡、变动的,不是突变的、跳跃的;同时气流不中断,中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发出的音要形成一个整体。如: 复韵母 发音时舌位、开口度、唇形的滑动方向 ai a i ei e i ui ( uei) u e i( u ei) au ( ao) a u ou o u iu ( iou) i o u( i ou) ie i 

14、34;ü e üê需要说明的是: 1. 用“ ao”表示“ au” ,其中的“ o”只表示从 a到 u的滑动方向。不写作 u,而标作 o,是为了字形清晰,避免手写体 u与 n混淆。 2. 按汉语拼音方案要求,复韵母 iou、 uei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分别写成 iu、 ui。而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直接用 iu、 ui来分别取代 iou、 uei。 3. 除单用(在普通话中只有“欸”这个字念ê)之外 ,单元音韵母“ê”(用普通话念“耶”或“约”并拉长读音,音节的后面部分便是“ê”的读音)在与元音 i、ü构成复韵母时写作“ e”。因

15、为单韵母 e(鹅)是决不出现在 i、ü后面的。 4. 有的复韵母可以分为韵头、韵腹、韵尾,三者的发音轻重长短并不一致。韵头只限于韵腹前的 i、 u、ü,发音轻而短,只表示复韵母发音的起点;它因为介于声母和韵腹之间,所以又叫介音或介母。韵腹一般由 a、 o、 e、ê充当, i、 u、ü、 -i、 er也可以作韵腹;韵腹是韵母的主干,与韵头、韵尾相比,声音最清晰响亮,所以也叫“主要元音”。韵尾仅限于韵腹后头的 i、 u( o) ,只表示复韵母滑动的最后方向,音值含混而不太固定。在复韵母中,韵腹在前的叫“前响复元音韵母”,韵腹在后的叫“后响复元音韵母”,韵腹居

16、中的叫“中响复元音韵母”。 复 韵 母 复 韵 母 响亮形式 韵 头 (介音) 韵 身 韵 腹 韵 尾 ai   a i 前响复元音韵母 ei   e i 前响复元音韵母 ui ( uei) u e i 中响复元音韵母 au ( ao)   a u ( o) 前响复元音韵母 ou   o u 前响复元音韵母 iu ( iou) i o u 中响复元音韵母 ie i ê   后响复元音韵母 ü e ü ê   后响复元音韵母 (三)鼻韵母的发音特点与方法 鼻韵母由元音和鼻辅音韵尾(舌尖鼻辅音 n、

17、舌根鼻辅音 n)构成,所以又叫鼻音尾韵母。鼻韵母的发音特点、方法与复韵母一样:发音时舌位、唇形都有变化,都是由元音的发音状态自然而快速地滑向鼻辅音韵尾。如: 鼻韵母 发音时舌位、开口度、唇形的滑动方向 an a n en e n in i n un ( uen) u e n( u en) ü n ü n an a n en e n in i n u n ( o n) u n 需要说明的是: 1. “ n”既可以作声母,又可以作鼻韵母的韵尾(跟声母 n的发音大同小异,只是除阻阶段不发音用普通话念“安”并拉长读音,音节的后面部分便是韵尾“ n”的读音)。“ n”因为是舌尖鼻辅音

18、,所以在作鼻韵母的韵尾时,又可以叫做“前鼻尾韵”;带有前鼻尾韵“ n”的鼻韵母,又叫做前鼻韵母。 2. “ n”虽然是由两个字母构成,却是一个音素。不要以为它是由声母 n(讷 )与声母 (哥)组成。在普通话中,“ n”不能作声母,只能用作鼻韵母的韵尾(与作鼻韵母韵尾的“ n”一样,也是除阻阶段不发音用普通话念“昂”字的一声调并拉长读音,字音的后面部分便是韵尾“ n”的读音 )。“ n”因为是舌根鼻辅音(发音时形成阻碍部位在舌根),所以在作鼻韵母的韵尾时,又可以叫做“后鼻尾韵”;带有后鼻尾韵“ n”的鼻韵母,又叫做后鼻韵母。 3. 按汉语拼音方案要求,鼻韵母 uen同声母相拼时则省写成 un。这

19、时音节中的“ u”便被看作韵腹,调号标在“ u”上。而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直接用 un来取代 uen。 4. 用“ on”表示“ un” ,是为了使字形清晰,避免手写体 u与 a相混。  第二讲 声调与儿化   一、声调 声调是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如“ y n”(央)、“ yá n”(羊)、“ y n”(养)、“ yà n”(样)四个音节的声母和韵母都相同,但意义不同,这是因为声调不同所致。 普通话的全部字音分属四种调值(不包括轻声、变调),即阴平、阳平、上( sh ng)声、去声。这四种调类统称为“四声”。其中,阴平调(第一声)又叫高平调或

20、 55调,如“阴”“高”“分”的声调;阳平调(第二声)又叫高升调或 35调,如“阳”“得”“忙”的声调;上声调(第三声)又叫降升调或 214调,如“上”“属”“统”的声调;去声调(第四声)又叫全降调或 51调,如“去”“降”“或”的声调。   二、儿化 “儿化”指的是后缀“儿”(常不写出来)与它前一个音节的韵母结合成一个音节,并使这个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其中,卷舌化了的韵母就叫做“儿化韵”。如用普通话念“花儿”的时候,后面的“儿”字并不读出来,只在念到“花”这个字音的末尾时加个卷舌动作,使“花”字的韵母( ua)带上卷舌音“ er”的音色。 用汉语拼音拼写儿化音节时,

21、只需在前一个字的音节后加上“ r”(表示卷舌音色)就可以了。如“花儿”,写作“ huar”。 在普通话里,儿化具有区别词义、区分词性和表示感情色彩的功能。例如,眼(眼睛)眼儿(小洞);棍(棍棒)棍儿(小棍);盖(动词)盖儿(名词);小孩(冷冷的)小孩儿(亲切的、喜欢的)。     第三讲 直呼与认读 一、直呼音节 什么叫直呼音节?直呼音节不是死记音节,背诵音节,是学生学会汉语拼音声母、韵母和声调,掌握声、韵成音的规律后,凭借视觉感知,看到一个音节就像看到一个已识的汉字一样,能正确地、直接而迅速地读出音节,不再需要拼读或“呼必有三”了。 直呼音节与整体认读音节不同。前者是对于

22、本来可以运用两拼法、三拼法或声介合拼法来拼读的音节,却不采用拼读的方法,而是张口即读,进而提高扫读音节的速度;后者是根本 不可以进行拼读的音节,只能把它看成一个整体来认读。 二、整体认读音节 为了在连写时明确音节的分界,汉语拼音方案在对普通话音节拼写规则方面,作出具体的规定: 以单韵母 i排头的韵母,在零声母音节中要用 y开头如果 i后面还有别的元音,就把 i改为 y,例如 ie ye、 iou you;如果 i后面没有别的元音,就在 i前面加上 y,例如 i yi、 in yin、 in yin。 以单韵母 u排头的韵母,在零声母音节中要用 w开头如果 u后面还有别的元音,就把 u改为 w,

23、例如 uei wei、 uen wen;如果 u后面没有别的元音,就在 u前面加上 w, 例如 u wu。 以单韵母 ü排头的韵母,在零声母音节中也要用 y开头,并且不论 ü后面有没有别的元音,一律要在 ü前面加上 y。加 y后,ü上两点要省去。例如 ü yu、 ü e yue、 ü an yuan、 ü n yun。 小学语文课本把 zi(资)、 ci(刺)、 si(思)、 zhi(知)、 chi(吃)、 shi(师)、 ri(日)和上面提到的 yi(衣)、 wu (乌)、 yu(迂)、 ye(耶)、 yue(约

24、)、 yin(因)、 yun(晕)、 yuan(冤)、 yin(英)这十六个音节列为整体认读音节。即,这些音节可以直接用来给汉字注音,所以要整体识记;在读法上,这些音节不能拼读,要整体认读,就像认汉字一样张口即读,而且读音要响亮、干脆,不拖音。具体地说,把声母 z、 c、 s、 zh、 ch、 sh、 r的音读得长些且响亮,就是整体认读音节 zi、 ci、 si、 zhi、 chi、 shi、 ri的音;把韵母 i、 u、 ü、 ie、ü e、 in、ü n、ü an、 in读得响亮且不拖音,就是整体认读音节 yi、 wu 、 yu、 ye、 yue、

25、yin、 yun、 yuan、 yin的音。     第四讲 汉语拼音教学策略   一、怎样教好汉语拼音 (一)从字母到音节的教学方法 这是我们传统的、常用的教学方法。不论教学声母还是韵母,都务必要求教师把握编者意图,正确使用教材,指导学生读准音、认清形、正确写、及时练,并使音、形、写、练紧密结合。 1. 教学基本步骤(以教学单韵母“ e”为例) ( 1)教师先出示卡片,范读。(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看着卡片上的字母,凭借听觉器官,使字母的读音首先在他们的头脑中初步产生印象。) ( 2)指导学生读。(指导的内容包括口形、发音部位、气息、发音方法等方面。此环节的目的

26、让学生进一步正确掌握字母的读音。) ( 3)引导学生看图,借图记住读音。(引导的方法是将图画与字母读音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使这个联系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比较牢固的印象学生一旦忘记了字母的读音,让他们看看图或想想图,学生就会立即读出字母的读音。) ( 4)板书字母,指导学生认清字形,看清字母的笔顺及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 5)将图与字母对照,启发学生借图(指既表音且又表形的图)巩固、记忆字形。 ( 6)引导学生区别容易混淆的字母。 ( 7)组织学生看书中范字,指导书写(笔顺、位置)。 ( 8)要求学生照范字描摹或正确临写。 ( 9)引导学生练读四声,利用插图指导学生拼读或练习直呼音节。 2. 教

27、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 1)指导“读准音”时要正确用图。具体地说: 一是要明确“掌握字母读音”与“用图”之间的关系。用图是手段,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记住字母读音。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抓住主要矛盾,充分利用插图帮助学生记住字母的读音(或字形)。教学中最好不采用由图引出字母读音(或字形)的做法。因为:由图引出字母读音既费时,又不科学认识图不是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用图来帮助掌握、记住字母的读音;由图引出字形不准确声母旁配的插图一般既表音又表形,而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旁配的插图大多只表音不表形。 二是教师引导的语言要准确。有的图意所表示的读音和字母的读音(指呼读音)相同,如 b、 p、 m、 k等;而更多的

28、图意所表示的是字母的异调读音,如 e、ü、 f、 c、 ui、 o、 ou、 iu等。因此,借图指导记忆字母读音时,教师引导的语言要十分准确且富有启发性。前者可问:字母的(呼)读音和图中所表示的哪个音儿相同;后者可问:字母的(呼)读音和图中所表示的哪个音儿相近。 ( 2)指导“认清形”时要适时板书。具体理由是: 要充分发挥板书的说明、示范作用。学生“读准音”之后,教师要先把字母板书在四线格的黑板上,再引导学生认清字形,掌握笔顺及字母所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在卡片上让学生认识字形不科学(看不出笔顺)、不准确(没有四线格,看不出字母所占的位置);让学生认识字形之后再板书,既削弱了板书的作用

29、,浪费了时间,学生也是不会很好地掌握字形的。 ( 3)识、写、练要紧密结合。具体原因是: 教学字母时,提倡识一个就指导写一个,写后就及时指导练习读四声、拼读或直呼音节。实践证明:把识、写、练三者紧密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记忆字母的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拼读或直呼音节的能力,符合拼音教学规律及儿童的特点。 若把一课中所有的字母识完后再写,写完后再指导学生逐个练习读四生、拼读或直呼音节,使识与写分离、写与练脱节,违背拼音教学特点,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二)从音节到字母再到音节的教学方法 教完六个单韵母(最好将 ai ei ui ao ou iu这六个复韵母移至教学声母后)之后:先借助图画教读以拼音形

30、式出现的音节词,再从音节词中提出重点学习的音节;接着分析出组成这个音节的声母、韵母、声调各是什么;最后教学生运用拼读或直呼的方法还原到音节、词语上来。 1. 教学基本步骤(以教学声母“ b”为例) ( 1)看图识词。指导学生看图:一棵桃树,树上长着八个桃子;接着教师顺手用拼音在四线格的黑板上写出音节“ b”;然后教师范读,教学生读,还可以引导学生用“ b”进行扩词练习或说一句话。 ( 2)分析声、韵、调。首先告诉学生“ b”这个音节是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部分组成;接着教师拉长发音时间读“ b b”,分析出构成这个音节的 b、和声调,告诉学生 b是这个音节的声母, a是韵母;然后,教声母 b的发

31、音和字形(在前面已学过),强调读音要轻、短,注意利用插图或根据字母发音、字形等特点编成顺口溜,以帮助学生记住字母的音、形。 ( 3)训练拼读或直呼。在学生学会声母、韵母的基础上,教学生拼读或直呼,使声母、韵母还原成为音节。(训练拼读或直呼“ b o bo”之后,要注意比较声母 b与音节 bo的不同。) ( 4)指导书写字母。 这种方法,从分析音节入手,从中提取出声母进行教学,使小学生一开始就能粗知声母与音节的不同概念,知道声母是音节的一部分,是音节发音的准备。运用这种方法,非常便于培养学生养成发声母本音的近似音的习惯,从而为学生练习拼读或直呼音节创造了有利条件。 2. 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使用

32、这种方法,一定要抓好分音、合音的训练。因为分音、合音的过程是既教拼音知识又训练拼读或直呼音节的过程,是教学生掌握拼读或直呼音节要领并逐步达到熟练的过程。 二、 如何训练直呼音节 (一)为什么要训练学生直呼音节 训练学生直呼音节具有如下的重要意义: 1. 训练学生直呼音节,这便于更好地发挥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等多功能的作用 学生能直呼音节后,见到某个注音的生字,就能准确、迅速读出字音。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增大识字教学的密度。 学生能直呼音节后,学了汉语拼音(甚至在学习汉语拼音的同时),就能阅读浅显的纯拼音儿童读物,汉字加注音的儿童读物。这便于学生提前阅读,提前发展语言,提前

33、开发智力。学生提前阅读,反过来又促进了他们在阅读中识更多的字。 学生能直呼音节后,便于教师指导他们更好地利用汉语拼音,正音,学习普通话,提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能力。 2. 训练学生直呼音节,这是积极投身于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改革,积极学习成功教学经验的具体体现 要为社会多快好省地培养合格人才,就需要勇于实践,不断探索、创新。教学业绩、研究成果是做出来的,不是等来的。 (二)如何训练学生直呼音节 在过去这些年,训练学生直呼音节大致有过渡法、支架法、直读法等几种教学方法。其中,前两种方法使用比较普遍,而且容易驾驭。 1 过渡法 所谓过渡法,就是从“拼读”入手,向“直呼”过渡的教学方法。大致程序是:

34、 ( 1)教学声母 b、 p、 m、 f时,指导练习拼读,掌握声、韵成音规律。 ( 2)教学声母 d、 t、 n、 l时,引导学生小声拼读,练习直呼。 ( 3)教学声母 、 k、 h、 j、 q、 x时,提示学生暗拼(心里默拼),练习张口直呼。 ( 4)从教学声母 z、 c、 s开始,便训练学生一见即呼(直呼)。 这种方法是先教学生拼读,然后再改变一个直呼定势,以取代拼读过程: 教学开始时,如拼读“ b-a ba”,可以运用“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拼猛一碰”这一口诀引导学生入门,体会声、韵成音的规律。 当学生能够把声母和韵母拼成一个音节的时候,就及时引导学生小声拼或在心里暗拼,张口读出音节,如

35、练习直呼“ -u u”“ -ui ui” ,即“看在眼里,拼在心里,读在口里”。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当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声、韵成音的规律后,便可以进一步提出声、韵连读的要求,即“声母韵母连着读,加快速度一口呼”,不经暗拼,直呼而出。这里的关键是在“连着读”上。教师作连读示范时,可先慢“连”(像电影里的慢镜头),让学生理解、体验,再逐步加快速度。当出现含有介音的音节时,如“ -u-a ua”“ k-u-a kua” ,告诉学生连读的方法是“声、介、韵一气呵成,快速连续成音节”。需要注意的是:三拼连读时,既要一气呵成,又要防止漏掉介音,要通过比较引导学生体会介音的作用。 这种方法的优势是:从接触

36、音节一开始,就把拼读的方法教给了学生;由拼读向直呼过渡,坡度比较缓,学生容易理解,经过 2 3周的学习,一般能达到直呼要求。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学生一定要先学会拼读,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直呼练习。在学生不掌握拼读要领的情况下,是谈不上直呼的。因此,这种方法容易使学生形成先入为主的印象,造成拼读定势养成见到音节就拼读的习惯,从而影响直呼的速度。 2. 支架法 所谓支架法,就是按声母的发音部位,摆好口形(支好架子),再按声母的发音方法直接、迅速呼出带调韵母,即“支好声母架,韵母带调跟着发,前后一口气,直呼成音别分家”。如“ b-a ba”,这样读出来的自然就是音节。遇到含介音的音节,如“ u-a ua”,直呼的方法是:把声介合母(声母和介音构成的单韵母音节)当成声母,和后随的韵母快速连读成为新的音节。口诀是“前音后音看分明,两音急读就呼成”。 这种方法的优势是:受拼读定势影响比较轻,由慢到快,学生可以顺利地形成直呼音节能力。 这种方法实质也是在“拼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让“前音轻短,再轻短”,轻短到不读出来,只做出一个要读出的架子,然后迅速呼出带调韵母,即成音节。由于初入学的儿童理解、接受能力比较差,因此教学初始,难度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