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山西省运城市某校等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建安文人的忧患意识有多重内涵,突破了以前老庄“由自我走向自我”的忧患,逐渐形成了一种在理性支撑下“由自我走向社会”的忧患。他们以个人生活经历和政治遭遇为契机,站在时代的高度,发出一种欲革新社会而不能、欲超越自我而不得的呐喊。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复杂的社会现实,大大充实了他们的忧患情愫,当它达到饱和状态时,便从不同角度喷发出来,从而构成了建安文人忧患意识的多重内涵。
2、; 建安文人在动乱的时代潮流中,有着沉重而强烈的忧患意识。他们以建立功业之举激励人生。建立功业是中国文人的传统文化心态,建安文人继承了这一思想传统,积极投身于革新社会、结束分裂、统一中原的理想行动中。如曹操既是诗人,又是军事家、政治家。他的出现和对统一中原事业的开拓,带给诗人们以某种希望和鼓励。而曹操对功业的追求,同样激励着当时建安文人的人生意气以及实现理想的壮志。于是,“人生忽如寄”的焦虑便化作对建立功业的渴望。 建安
3、文人不但亲临战场,而且当面对“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的惨景时,内心的愤慨和悲怆便激起他们的创作激情。即使是在当时极其艰难的行军打仗期间,他们也不停笔,描写惨淡的社会现实,悲悯民生疾苦,要求建功立业,渴望改变这种现实。如曹操的蒿里行苦寒行,曹丕的上留田行,曹植的送应氏等。 建安文人欲以建立不朽的功业实现不朽的人生价值,但是现实往往是事与愿违的,是残酷的。建安诗人身世之悲,理想无法实现之郁,使他们的忧患意识又增添了对人生苦短的哀叹,对无法超越生命的感叹。当时社会动乱,生灵涂炭,疾疫流行,人多短寿。如曹丕
4、享年40岁,曹植享年41岁,王粲、徐干、应玚、刘桢、陈琳等皆死于建安二十二年的疾疫,孔融、杨修、丁仪先后被曹操、曹丕所杀。面对短促而又多艰的人生,他们有“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徐干室思诗)的哀叹,有“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圆景光未满,众星灿以繁。志士营世业,小人亦不闲”(曹植赠徐干)的感慨岁月短促,功名未立,仍努力追求,也有突破天命的限制,在有生之年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的壮志。虽然建安文人在诗歌中对人生的哀叹、对超越生命的感叹等忧患意识表现不完全一致,但他们“慨慷以气”“怊怅切情”的共同风格以及“居安思危”的思想都对后世有启迪作用。
5、; 建安文人在诗歌中的“忧”表现了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理想。他们的理想在现实中无法实现,却在诗歌的王国里得到了充分诠释。诗人们充分发挥自己认识世界、反映生活的主观性、能动性,通过自身人格展示更高的生活理解,倡导一种人生追求,真实地再现了生活和富有个性特征的生活感受,突破了将文学视为“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工具的“诗教”樊篱,从而达到“文学的自觉”。 (摘编自朱立华、周坤建安文人的忧患意识及人格重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6、是( )A.建安文人哀叹人生苫短、无法超越生命,这往往是由于他们身世悲惨、理想无法实现。B.建安文人在诗歌中抒发自己的理想,展示真我,而舍弃了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等内容。C.在动乱的时代,建安文人不仪有建立功业之志,还常常通过诗歌创作抒发雄心壮志。D.曹操的经历和成就激励着建安文人,给追求建立功业的建安文人带来了希望和鼓励。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列举了大量事实论证观点,材料翔实,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B.文章整体呈“总分”结构,第一段总领全文,提出观点,即建安文人的忧患意有多重内涵。C.文章从第二段到最后段,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建安文人
7、忧患意识的多重内涵,结构清晰。D.文章第四段引用曹植赠徐干的诗句,是为了证明建安文人以建立功业为自己的人生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否定了老庄“由自我走向自我”的忧患,认为建安文人“由自我走向社会”的忧患是社会的进步。B.战乱给社会和百姓带来的灾难激起了建安文人的创作激情,使得建安时期的文学在文学史上有一席之地。C.曹操的观沧海龟虽寿两首诗内容积极向上,抒情慷慨激昂,不能体现建安文人的忧患意识。D.建安文人在身世之悲、理想无法实现之郁的激发下,发愤创作,印证了“物不得其平则鸣”的说法。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乡愁,是中国诗歌的一个
8、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余光中多年来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首。乡愁的美令人瞩目,特别是音乐美。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上,其中“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四节中同一位置上“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等叠词的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等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功力,也增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乡愁,犹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余光中等诗人的贡献还在于,他们找回了汉字与汉语的时间性之间的联系,并探索了通过文字排列实现诗歌音乐性
9、的种种结构的道路,这是古典诗歌没有摸索出来的。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真正为新诗的音乐性,甚至为汉语的音乐性开辟了新的道路。(摘编自新诗鉴赏词典)材料二:诗歌的音乐性一向是业界争论的热点问题。关于诗歌的音乐性,文学评论家谢冕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出,包括新诗在内的所有诗歌都必须包含音乐性。诗歌要有音乐性,没有了音乐性,就与其他的文体没有区别了。而中国新诗缺少的恰恰是音乐性。现在的很多诗人不懂旧体诗,甚至认为旧体诗好写,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诗歌内在的一些规律,不知道怎么用词,不知道声韵上怎么表达才动听。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山说,现代诗没有必要像古诗那样讲究平仄、中间对偶,但讲究语言的和谐还是必要的。李山所
10、强调的向古诗学习,并不是要我们回到传统,而是倡导现代的散体诗如何在借鉴古代汉语有声调这一特点的基础上,创作出符合现代品位、又能充分体现汉语魅力的诗,他认为这是需要大力尝试的。诗人王久辛说,出现新诗有无音乐性的疑问,是不懂修辞的诗人提出的一个很可笑的疑问。真正懂修辞的诗人是不会提出这样的疑问的,因为畅达的修辞,高妙、精微、动人的修辞,那种有复合性的修辞,都是对诗歌音乐性的一种大胆的创造、勇敢的探索。诗人西川提出,格律是个假命题。主张诗歌要讲究格律的人,是“要给新诗立规矩的人”,他称这些人大多是一些创造力匮乏、趣味良好、富有责任感的好心人。他们多以19世纪以前的西方诗歌为参考系,弄出些音步或音尺,
11、但这没什么意义。(摘编自辽宁日报)材料三:中国新诗走过的一百年里,质疑之声似乎从未断过。诗人郑敏甚至从源头上对新诗做了否定:20世纪之所以没能出现“李白”“杜甫”,原因是“五四”时期引入了西方文化的末流,割断传统,使得白话诗万劫不复。如此说来,这真是一部让人沮丧的百年新诗史。但是且慢,持不同意见者也大有人在。诗人于坚就坚持认为,“中国20世纪的所有的文学样式,小说、散文、戏剧等等,成就最高的是新诗,被误解最多的是新诗,被忽略最多的也是新诗,这正是伟大的迹象”。既然如此,我们该如何看待新诗?千百年的熏陶与培育,使得国人至今依然不屈不挠地拿新诗与古诗一决高下,依然用发展了几千年的古汉语经验来衡量当
12、下的诗歌创作。中国古典诗歌有着超稳定的审美规范,平仄间的韵律流转充满内外交融的音乐性,起承转合的结构又极为自然。从如此强大的古典诗歌参照系出发,读者对新诗的数落与普遍不满便可以预料:能让人完整记住的新诗名篇凤毛麟角,经典之作屈指可数;新诗语言做不到出神入化;新诗离真正走进大众生活及其内心世界还有距离。然而,必须正视一个严酷的事实,古典诗歌堪称优美的诗情画意,在后起的新诗这里已经出现了脱节或者转变。新诗与古诗既可比又不可比。可比在于,在诗的本体属性上新诗具有与母体同质性的一面;不可比在于,新诗经过挣脱,走向了一种全面的自洽的生长,现代新诗与古体诗已然成为两种不同“制式”的诗歌。对这两种状态下的诗
13、歌,显然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评价体系或许才是明智之举。多年来,诗歌界有这么一个共识,新时期的中国诗歌用二三十年的时光,几乎走完了西方现代、后现代诗歌的全部征程,“浓缩”了西方近百年的现代诗、后现代诗发展历史。学习和吸收西方现代诗歌,无疑为中国新诗提供了转型契机,但这种转型不是分阶段的蜕变,而几乎是共时性完成的。中国新诗对西方现代诗歌的吸收,有时消化很好,有时消化不良,有时过于贪食狼吞虎咽、饥不择食,有时反复挑剔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以致营养过剩。在中外诗歌的评价与比照中,人们总是将各国的诗歌菁华与国际级大师串联起来,组成纵深队列的国际军团从20世纪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14、法国的普吕多姆,到爱尔兰的叶芝,再到瑞典的特朗斯特罗姆多国联军步步进逼,综合全部优势,用世界诗歌的精粹“总和”轻松地把单一国家的百年新诗比了下去。这种缺乏对等参照的评价标准无形中变成自我矮化,拉大了所谓中国诗歌“追赶”世界诗歌的差距。除了与古代诗歌、西方现代诗歌直接或间接的“对抗”,中国新诗还在通过不断的艺术违规和越界为自己开疆拓土,发明和发现新的题材、内容、形式和语言,创造新的诗歌范式。新诗自身也形成了自由、多变、求新的小传统,对新诗的接受与评价也应该面对其自身小传统的考核,而不是固执于诗歌大一统的本质主义观念,不必执念新诗必须是古诗的一种分支与延续。最后,还涉及对前辈诗人的具体评价问题。当
15、下不少诗人对新诗诞生之初的历史成绩持否定态度,如“用今天的眼光看,穆旦和徐志摩的诗歌写作都是二三流”,这种断语相当有代表性。他们用已经大大发展了的现时尺度去审视过去,忽视了任何接受与评价都不能偏离历史特定语境的原则。(摘编自人民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余光中等人探索了新诗音乐性,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使之超越了古典诗歌。B.李山认为新诗创作没有必要讲究格律,西川则认为讲究格律会使诗人失去创造力。C.于坚认为对新诗的误解、忽略,表明新诗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处境开始变好。D.材料三认为,对诗人进行
16、评价不应该抹去时代背景,否则容易做出不恰当的评价。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余光中的乡愁借助叠词和数量词表现出的音韵美,显示了深厚的语言功力。B.材料一以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为例,证明了中国新诗富有音乐性的特点。C.材料二中谢冕与王久辛均认为,要使新诗具有音乐性,诗人就要提高自身素养。D.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业界对新诗音乐性的认识不同,争论可能还要持续下去。 (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诗歌处于高峰期后的“熟透”阶段,现代新
17、诗处于生长期,二者不可比。B.中国古典诗歌千百年的熏陶与培育,使得现代新诗具有了与母体同质性的一面。C.与西方现代诗歌相比,中国新诗的发展时间短,虽有学习借鉴,依然不够成熟。D.新诗经过不断地探索、实践、创新,挖掘自身的元素,逐渐走向了自洽的生长。 (4)材料三是从哪几个角度分析“我们该如何看待新诗”这一问题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5)应如何评价百年新诗?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复活的土地艾青腐朽的日子早已沉到河底,让流水冲洗得快要不留痕迹了;河岸上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到处是繁花与茂草;而从那边的丛林里也传出了忠心于季节的百鸟之高亢的歌唱。
18、播种者呵是应该播种的时候了,为了我们肯辛勤地劳作大地将孕育金色的颗粒。就在此刻,你悲哀的诗人呀,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让希望苏醒在你自已的久久负伤着的心里: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苦难也已成为记忆,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者的血液。1937年7月6日,沪杭路上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腐朽的日子/早已沉到河底”,作品开篇语出惊人,腐朽的生活即将结束,表达了对民族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B.“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到处是繁花与茂草”,通过写河岸上欣欣向荣的春景,表达对民族
19、觉醒的乐观态度。C.“播种者呵/是应该播种的时候了”,诗人呼吁播种者及时播种,就是呼吁人民大众为了民族的复兴而奋起抗争。D.“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者的血液”,写出了诗人为了民族的奋起不惜献出自己生命的决心。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整首诗的语言是素净的、庄重的,虽然没有用到形容词,但却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震撼心魄的艺术魅力。B.“为了我们肯辛勤地劳作/大地将孕育/金色的颗粒”,运用比拟的手法,暗示大地即将复活,照应标题。C.第二节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看到春天到来大地
20、充满生机时的激动与喜悦。D.“就在此刻/你悲哀的诗人呀”,通过声音的延长,节奏的变化,情感得到释放,增强了抒情效果。 (3)如何理解“你悲哀的诗人呀,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两句诗的含意? (4)法国散文家蒙田把预兆或预言称为“内心骚动的影像”和“神圣的灵感”,艾青也说“预言是照亮灵魂的火花”。有人说艾青就是一个伟大的“预言家”。本诗以“复活的土地”为题,有何妙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八世祖喜,高祖时有功,封赤泉侯。高祖敞,昭帝时为丞相,封安平侯。父宝,习欧阳尚书。哀、平之世,隐居教授。居摄二年,与两龚、蒋诩俱征
21、,遂遁逃,不知所处。光武高其节。建武中,公车特征,老病不到,卒于家。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后有冠雀衔三鳝鱼,飞集讲堂前,都讲取鱼进曰:“蛇鳝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年五十,乃始仕州郡。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
22、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元初四年,征入为太仆,迁太常。先是博士选举多不以实,震举荐明经名士陈留杨伦等,显传学业,诸儒称之。延光三年春,帝东巡岱宗,樊丰等因乘舆在外,竞修第宅,震部掾高舒召大匠令史考校之,得丰等所诈下诏书,具奏。丰等闻,惶怖,会太史言星变逆行,遂共谮震。及车驾行还,夜遣使者策收震太尉印绶,于是柴门绝宾客。丰等复恶之,乃请大将军耿宝奏震大臣不服罪,怀恚望,有诏遣归本郡。震行至城西几阳亭,乃慷慨谓其诸子门人曰:“死者士之常分。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身死之日,以杂木为棺,布
23、单被裁足盖形,勿归冢次,勿设祭祠。”因饮鸩而卒,时年七十余。(选自后汉书·杨震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B.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C.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D.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
24、/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2)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车”为汉代官署名,为九卿中卫尉的下属机构。公车中设公车令,凡吏民上章,四方贡献,及被征召者,皆由其转达。B.“转”,意为“转任”。后汉书·张衡传“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中的“转”与此同义,一般都存在升迁之意。C.“太仆”秦汉时主管皇帝车辆、马匹之官,后为专管官府畜牧事务。太仆总管皇帝车驾,和皇帝关系密切,成为亲近之臣。D.“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
25、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震出身功勋世家,自八世祖杨喜至父亲杨宝时,杨家世代都封官晋爵,深受汉朝恩遇。B.杨震年轻时就很好学,曾经向恒郁学习,通晓经术,博览群书,儒生们把他比作是孔子。C.杨震为人淡泊名利,看重个人品行,慎独守节。王密私下赠送十斤金给他,他直言拒绝。D.杨震重视博士选拔,为朝廷推举通晓经术的名士陈留杨伦等传授学业,受到儒生们称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
26、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2)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注】这首诗是作者贬为龙标尉时所作。 (1)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醉别”叙事,“江楼”点出地点,“橘柚香”写景并点明时令,描绘了送别的环境,含蓄地写出了与友人分别的心情。B.潇潇的“江风”,凄迷的“雨”,冰凉的“船”,这些意象是暖色调的,烘托出朋友相送,内心那无尽的温暖和惬意。C.第三、四句
27、想象友人和自己分别后的情景。一个“遥”字,既写出与友人相隔距离之远,又暗示分别后相见之难,依依惜别之情传达得委婉动人。D.古歌谣有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诗句“愁听清猿梦里长”以凄清的环境烘托愁苦心情,这两句在表达情感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该诗前两句写实,后两句从“忆”和“梦里”这些词可以看出是诗人的想象,这样虚实相间,寓情于景,巧妙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请结合诗句,说说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四、情景默写五、选择题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英文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最近引发_。在这部片子里,英国历史学家追随杜甫当年的脚步,重走杜甫走过的路,请英国戏
28、剧家用“莎士比亚腔”朗诵杜甫的诗作,与中外学者对话,和中国老百姓交流,在_的中国寻找“杜甫”的影子。这位西方探访者将杜甫与西方最伟大的文学家并列,并发出感慨:“在当代,往昔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离我们远去,寻旅者却_可以在中国找到传统文化的价值。”是啊,在中国提到杜甫,人们总是_。“_,_”,三岁小孩就能吟诵;他的律诗浑然天成,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典范;他的笔下有“_,_”的沉郁顿挫,“_,_”的人间疾苦,“_,_”的忧国忧民尽管一生九死一生,甚至颠沛流离,但没有拘一己之欢,他的身上有一股广大的关怀。“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就像一棵扎根大地、枝繁叶茂的大树,一代代中国人从杜甫的诗心中汲取营养,从文学
29、到人生再到家国。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争议 日新月异 总是 心照不宣B.热议 日新月异 仍然 心领神会C.热议 日增月益 仍然 心照不宣D.争议
30、; 日增月益 总是 心领神会 (2)将下列杜甫的诗句填入文中的引号内,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A.B.C.D. (3)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尽管一生颠沛流离,甚至九死一生
31、,他的身上有一股广大的关怀,没有拘之一己之欢。B.尽管一生九死一生,甚至颠沛流离,但没有拘于一己之欢,他的身上有一股广大的关怀。C.尽管一生颠沛流离,甚至九死一生,但他没有拘于一己之欢,他的身上有一股广大的关怀。D.尽管一生九死一生,甚至颠沛流离,他的身上有一股广大的关怀,没有拘于一己之欢。六、语言表达 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包括标点)。教育部近日公布了义务教育阶段19个学科科目的新课程标准具体内容。今年秋季新学年,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正式启用,中小学生将有望用上据此修订的新教材。新课标降低了小学生会写汉字的要求。依据新课标,三、四年级学生须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
32、0个左右,其中会写1600个左右,而旧课标则要求学生会写2000个左右。新课标对一、二年级学生会写字的要求也从原来的800到1000字统一调成800字。此外,语文新课标还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须达400万字以上,推荐背诵的优秀篇目共有136篇,对比旧课标,语文科目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增加了背诵篇目。其中小学阶段增加了6篇,初中阶段增加了14篇。有学生家长质疑:最没用的就是“死记硬背”,识字才有用,为什么现在要反着来呢?这究竟是改革还是折腾?七、话题作文 根据要求作文。“读”是一种投入的状态,是心与心坦诚的面对,是发自肺腑的交流,是一种智慧式的领悟。文字可“读”,自然可“读”,人物可
33、“读”;庄子读“大鹏”,陶渊明“读”园田,霍金“读”宇宙,鲁迅“读”人性“读”使心灵饱满充盈,使思想提升飞跃,使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以“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山西省运城市某校等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1.【答案】BDD【考点】社会科学类【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
34、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解答】B“舍弃了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等内容”错误,最后一段中说“突破
35、了将文学视为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工具的诗教樊篱”,是“突破藩篱”而不是“舍弃”。D“为了证明建安文人以建立功业为自己的人生理想”错误,第四段是写建安文人对人生苦短的哀叹,对无法超越生命的感叹,引用曹植赠徐干的诗句也是为了证明这一点。A“作者否定了老庄由自我走向自我的忧患”错,作者并没有否定老庄的忧患,原文第一段“建安文人的忧患意识有多重内涵,突破了以前老庄由自我走向自我的忧患”只是说建安文人突破了老庄的忧患。B“使得建安时期的文学在文学史上有一席之地”错,建安文学占一席之地的原因有很多,如原文第二段“他们以建立功业之举激励人生。建立功业是中国文人的传统文化心态,建安文人继承
36、了这一思想传统,积极投身于革新社会、结束分裂、统一中原的理想行动中”,第四段“建安文人欲以建立不朽的功业实现不朽的人生价值,但是现实往往是事与愿违的,是残酷的。建安诗人身世之悲,理想无法实现之郁,使他们的忧患意识又增添了对人生苦短的哀叹,对无法超越生命的感叹”,最后一段“他们的理想在现实中无法实现,却在诗歌的王国里得到了充分诠释”,都是其创作能够在文学史上有一席之地的原因,选项以偏概全,只说了其中一个原因。C“不能体现建安文人的忧患意识”错。根据第二段,建安文人的忧患意识中包含“他们以建立功业之举激励人生”,他们有时候积极向上,自然也会在诗歌中抒发豪迈之情,所以观沧海龟虽寿两首诗也能体现建安文
37、人的忧患意识。故选:D。答案:(1)B。(2)D。(3)D。2.【答案】DDB(4)以中国古典诗歌为参照。以西方现代诗歌为参照。以自身“小传统”为参照。(5)为汉语的音乐性开辟了新的道路。形成了自己的“制式”,走向了一种全面的自洽的生长。发展时间短,尚不成熟。【考点】筛选并整合信息概括内容,归纳要点评价观点、倾向、价值和影响【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A项,“使之超越了古典诗歌”理解错误,根据材料一“他们找回了汉字与汉语的时间性之间的联系,并探索了通过文字排列实现诗歌音乐性的种种结构的道路,这是古典诗歌没有摸索出来的”可知,他们只是“在这个意义上”,“为新诗的音乐性,甚至为汉语的音乐性开
38、辟了新的道路”。B项,“西川则认为讲究格律会使诗人失去创造力”理解错误,根据材料二“西川提出,格律是个假命题。主张诗歌要讲究格律的人他称这些人大多是一些创造力匮乏、趣味良好、富有责任感的好心人”可知,西川只是认为“主张诗歌要讲究格律的人”“大多是一些创造力匮乏、趣味良好、富有责任感的好心人”。C项,“表明新诗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处境开始变好”理解错误,材料三“中国20世纪的所有的文学样式,小说、散文、戏剧等等,成就最高的是新诗,被误解最多的是新诗,被忽略最多的也是新诗,这正是伟大的迹象”的意思是新诗的价值不可低估。故选D。(2)A项,“借助叠词和数量词表现出的音韵美,显示了深厚的语言功力”理
39、解错误,材料一表述为“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等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功力,也增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B项,“证明了中国新诗富有音乐性的特点”理解错误,根据材料一“余光中等诗人的贡献还在于,他们找回了汉字与汉语的时间性之间的联系,并探索了通过文字排列实现诗歌音乐性的种种结构的道路”可知,材料一以余光中的乡愁为例是为了说明余光中等人对中国新诗的贡献。C项,理解错误,根据材料二“文学评论家谢冕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出,包括新诗在内的所有诗歌都必须包含音乐性”“诗人王久辛说,出现新诗有无音乐性的疑问,是不懂修辞的诗人提出的一个很可笑的疑问”可知,谢冕的观点是所有诗歌都必须包含音乐性,王久辛的观
40、点是音乐性的强弱与诗人修辞能力有关。故选D。(3)B项,理解错误,两者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4)阅读材料三可知,材料首先点明新诗发展的一百年中“质疑之声似乎从未断过”,并引用诗人郑敏的话,引出新诗发展错于引入西方文化末流的观点;紧接着又援引诗人于坚的观点,引出与上述观点不同的另一种看法。由此引出问题:我们该如何看待新诗?材料首先提出因古典诗歌已经“发展了几千年”,在接受了“千百年的熏陶与培育”后,国人仍惯于将新诗与古诗进行对比,以古典诗歌为比较对象,说明了两者的可比之处与不可比之处,表明了不应以同种标准对待两种诗歌的观点;另外,材料说明了中国新诗仅以二三十年的时间,便“几乎走完了西方现代、后现
41、代诗歌的全部征程”,因此在中外诗歌的评价与对比中,中国新诗便失去了与国外诗歌对等的评价标准,“无形中变成自我矮化,拉大了所谓中国诗歌追赶世界诗歌的差距”;最后,除上述对比外,“新诗自身也形成了自由、多变、求新的小传统,对新诗的接受与评价也应该面对其自身小传统的考核”。由此可以看出,材料三分别以中国古典诗歌、西方现代诗歌及新诗自身“小传统”为参照分析了应如何看待新诗的问题。(5)阅读材料,结合材料一“余光中等诗人的贡献还在于,他们找回了汉字与汉语的时间性之间的联系,并探索了通过文字排列实现诗歌音乐性的种种结构的道路”“他们真正为新诗的音乐性,甚至为汉语的音乐性开辟了新的道路”可以看出,以余光中为
42、代表的一众诗人为新诗的音乐性开辟了道路,甚至为汉语的音乐性开辟了新的道路;结合材料三“中国新诗走过的一百年里”“能让人完整记住的新诗名篇凤毛麟角,经典之作屈指可数;新诗语言做不到出神入化;新诗离真正走进大众生活及其内心世界还有距离”“新时期的中国诗歌用二三十年的时光,几乎走完了西方现代、后现代诗歌的全部征程,浓缩了西方近百年的现代诗、后现代诗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新诗发展时间短,尚不成熟;结合材料三“新诗经过挣脱,走向了一种全面的自洽的生长,现代新诗与古体诗已然成为两种不同制式的诗歌”可以看出,新诗经过发展,形成了自己的“制式”,走向了一种全面的自洽的生长。3.【答案】DA(3)诗人勉励自己,忘
43、记曾经苦难的生活。诗人勉励人民大众,相分信苦难的生活即将结束,表达了诗人相信光明即将到来的情感。(4)题目一语双关(或:采用了象征手法),既写出春天万物复苏,又预示民族光明即将到来,意蕴丰富。题目点明主要意象,诗人由这一意象又塑造了土地上的播种者、诗人和战斗者形象,是他们复活了土地,预言了历史的风云变幻(或:“土地”意象贯穿全诗,使诗歌浑然一体)。题目采用比拟手法,将土地拟作有主观意识的生命体,表达生动形象,预言了民族的觉醒、奋起、自救。【考点】理解内容,概括归纳要点(现代诗歌)艺术特色(现代诗歌)体会语句含意(现代诗歌)标题含义及作用(现代诗歌)【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D项,“献出
44、自己生命”错误,这里表现的是“战斗者”因土地的复活而产生的情感激荡、热血沸腾的高昂情绪。(2)A项,“虽然没有用到形容词”错误,本诗虽不像一般的诗歌那样大量运用形容词以描述景物、抒发情感,但也运用到“高亢”“辛勤”“明朗”“温热”等少量形容词。(3)“悲哀的诗人”显然指作者自己,从诗的内容来看,写腐朽的日子快要不留痕迹,丛林传来百鸟的歌唱,体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因此诗人勉励自己从忧郁中振作起来,看到世界将迎来光明的一面,暗示光明即将到来;同时,诗人也是民众的一部分,诗人所体现的情感,就是民族的情感,所以也可以理解为借勉励自己来勉励人民大众,苦难已成过去,人们在“复活”的大地上满怀希望。(4
45、)“复活的土地”一语双关,采用了象征的手法,将土地拟作有主观意识的生命体,所以也运用了比拟的手法,诗中描写了春天百鸟歌唱,人们播种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使诗人感到“苦难也已成为记忆”,世界将迎来崭新的光明,因此鼓舞人们要为光明而“战斗”,同时,诗人预示民族光明即将到来,并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对革命、对人民美好前景的向往,对中华民族的觉醒充满信心;标题点明主要意象“土地”,诗人由这一意象又塑造了土地上的播种者、诗人和战斗者形象,是他们复活了土地,预言了历史的风云变幻,同时“土地”意象贯穿全诗,使诗歌浑然一体。二、文言文阅读【答案】ABA(1)(杨震)常年客居在湖城,几十年不答应州郡的礼聘(以礼征召)。
46、很多人说他年纪大了,(应该出去做官了),然而杨震不出仕的意志却更加坚定。(2)我承蒙国恩身居高位,痛恨奸臣狡猾却不能惩处他们,厌恶后宫作乱却不能禁止她们,还有什么脸面再见天地日月!【考点】名著阅读张衡传(范晔)内容概括与分析理解内容,概括归纳要点(文学类)【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
47、”“耳”“则”这些关键词。本句话的意思是,子孙常常吃粗食,徒步行走,生活俭朴,他的一些老朋友或长辈,想要他为子孙置产业,杨震不肯,他说:“让后世的人称他们为清白吏的子孙,把这个留给他们,不是很好吗?”“蔬食步行”意思是,吃粗食,徒步行走,是一个并列式短语,不能断开,排除BD。“故旧长者”意思是,老朋友或长辈,也是并列式短语,不能断开,排除BD。”震不肯曰”意思是,杨震不肯,他说,不是杨震不肯说,排除BD。“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意思是,让后世的人称赞他们为清白官吏的子孙,“称”和“为”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A。(2)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
48、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B项,“一般都存在升迁之意”错误。”转”为迁职调任,谈不上职务升降。B错误。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
49、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A项,“自八世祖杨喜至父亲杨宝时,杨家世代都封官晋爵”错误。由原文“八世祖喜,高祖时有功,封赤泉侯”可知,八世祖杨喜被封为赤泉侯;由原文“高祖敞,昭帝时为丞相,封安平侯”可知,高祖杨敞被朝廷封为安平侯;父亲杨宝,先是“遂遁逃”,后来又“公车特征,老病不到,卒于家”,可见,父亲没有被朝廷加封。所以说杨家世代都封官晋爵是错误的。A错误。故选A。(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50、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关键词(1)礼命,礼聘;愈,更加;笃,坚定。(2)居上司;身居高位;疾,痛恨;诛,惩罚;复,又。【解答】此题暂无解答三、诗歌鉴赏【答案】B(2)传达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孤寂与悲苦的心情,同时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考点】古诗词曲内容理解与分析把握主旨情感课外古诗词曲阅读诗【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B项,潇潇的“江风”,凄迷的“雨”,冰凉的“船”都是冷色调,而非暖色调。这些意象烘托出诗人心中对友人的不舍和对离别的伤怀。(2)三、四句以“忆”字勾勒,从对面生情,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那时风
51、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诗境颇具几分朦胧之美,寓情于景,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同时结合一、二句,从潇潇的“江风”,凄迷的“雨”,冰凉的“船”这些冷色调的景物描写以及“送别”的事态环境,不难体会出诗人惜别知音,借酒消愁的悲凉心情。四、情景默写五、选择题【答案】BDC【考点】成语的使用句子衔接与排序病句辨析修改词语辨析【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争议”指事情尚在争论中,没有一致结论;“热议”指对某事的强烈关注、热烈讨论。结合语境,应选用“热议”。“日新月异”是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
52、出现新事物、新现象;“日增月益”指一天天一月月地增添、加多。结合语境,应选用“日新月异”。“总是”强调频率高,经常,老是;“仍然”表示某种情况持续不变,仍旧,照样。结合语境,应选用“仍然”。“心照不宣”指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心领神会”指不用对方明说,心里已经领会,指深刻领会。结合语境,应选用“心领神会”。故选B。(2)句适合儿童;句出自“律诗之冠”登高,突出其抑扬顿挫;句强调贫富悬殊,百姓的疾苦;句体现忧国忧民。故选D。(3)“甚至”表递进,所以“九死一生”应放在其后面;“但”后缺主语;被“一己之欢”拘束,应增加表被动的“于”字。故选C。六、语言表达【答案】语文新课标要求中小学生增
53、加背诵、减少识字引发质疑。【考点】一句话概括内容【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一句话概括内容的要点是确定对象及其特征、事件的经过结果。本题共包括四段话: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教育部公布了新课程标准;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新课标减少小学生识字量;第三段的主要内容是新课标增加了中小学生的背诵量;第四段的主要内容是有学生家长对此做法提出了质疑。最后参照字数要求,进一步压缩即可得出答案。七、话题作文【答案】读自然我们是自然的孩子。丰富多情的大自然,洗净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见到生命的真实与绮丽,质朴和永恒。蒙蒙水汽,四野穹庐,那人荡着轻舟,起伏在灵动的清水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他用缠绵的音
54、色呼唤着伊人,心似风铃,此起彼落,叩敲着,微震着。他与自然贴得最近,他熟悉那寥寥的绿原, 展翅的苍鹰,正是这自然的一切 赋予他诚挚的心灵,智慧的歌声。诗经这动人的智慧在自然中酿成,它的轻灵在自然的指纹中流动, 也流淌在人们的血液中, 让我们成为大地的儿女。自然,告诉我智慧和圣洁之所在。在一片被黄昏涂抹的山坳里,云倏忽往来。 庄子立在屋檐下,看涛生云灭。飘飞的雨,只一线,划过庄子的眼睛,便染绿了南国的千山万壑。在自然的怀抱中生长,庄子有超脱的浩然之气。他对自然界的每一种生物都抱有慈悲之心。他从不以人的标准来要求万物具备应有的用途。他尊重自然,也逍遥于自然。他是个老顽童,从一个村庄抵达另一个村庄,如同一条溪流碰碰另一条溪流的脸和鼻孔。他化为鲲遨游于云海之间。他化为鹏,展翅于苍穹之上。 他逍遥而自由地活着, 而这一切都是自然赋予他的。自然,告诉我浩然和辽阔之所在。他也曾经拥有“大济苍生”之志,但是现实的苦闷让他远走高飞,归隐山林。“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他快乐于园田,纵使耕植很劳累,但他总与满足和自在相伴。自然教会他高洁, 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海南省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
- 2025年安徽建筑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
- 2025黑龙江省建筑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急腹症诊治原则》课件
- 酸碱盐复习课件浙教版
- 《手机视频转换》课件
- 单位管理制度展示大全【人员管理】十篇
- 车钩缓冲器拆装器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单位管理制度展示汇编【职工管理篇】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收录大全【人力资源管理篇】
-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 2024-2030年中国马来酸氟伏沙明行业应用规模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妇幼医院行业经营管理风险与未来趋势分析研究报告
- 2025年中考英语复习热点话题作文范文
- 农村民兵连指导员述职报告范本
- 院感基础知识1培训
- JGJ64-2017饮食建筑设计标准(首发)
-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9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46讲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图像学案
- 创新者的窘境读书课件
- 2024酒旅行业品牌可持续发展白皮书-脉趣
- 曹操出行线上推广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