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的创新_第1页
古诗词教学的创新_第2页
古诗词教学的创新_第3页
古诗词教学的创新_第4页
古诗词教学的创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古诗词教学的创新 2007-1-9 22:45:00 | By: zhiyaokuaile  古诗词教学必须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要走出古诗词教学的误区,当前古诗词教学有哪些误区呢? 一是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形式取代了古诗词的诵读吟唱、语言品味、情感感悟。自主、探究学习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各科教学的共性。语文教学,特别是古诗词教学有着鲜明的、独特的个性。忽视了古诗词教学的特点,就没有了古诗词教学的“味道”。 二是以解诗、读诗、背诗作为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模式,花大量时间用于理解分析内容、读通读顺。目前古诗词教学大都停留在这一层次。一些以学习经典诗文为特色的学校,

2、学生可以背诵许多古诗文,但诵读水平不高,品位不高。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学会“品诗”,没有学会吟诵,从品味诗句当中加深对诗中意境、情感的领悟。 下面我结合观摩课一些成功的课例谈一谈古诗词教学的创新点。一、语言的品味 语言素养体现在对语言的理解、品味、积累、实践诸多方面。对诗的语言的理解是读诗的基础。许多老师都指点学生自己看注释、查资料、或联系上下文把字词的意思读懂。如“风景旧曾谙”,让学生理解“谙”是熟悉的意思,从中知道诗人曾经很熟悉江南,现在很怀念江南,因而才抒发“能不忆江南”的感情。又如“感时花溅泪”,让学生理解“时”不仅指时候,还指时局、时势的动乱;“泪”不是一般的眼泪,而是生离死别的泪,是

3、心惊肉跳的泪,是爱国爱家的泪。这样的理解就不是停留在只看注释上。古诗词语言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浅层,学会对语言的品味是古诗词教学的特色。古诗词语言的精妙、独特的韵味、深远的意境是“品”出来的。1、古诗词的自主探究学习必须学会品诗。 品味语言运用的精妙之处,感情色彩、表现手法。 古诗词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提出问题。但不应停留在诗句内容的浅层,必须引导学生从诗句语言的运用、表达上提出问题。千锤百炼的诗眼、千古传颂的佳句、情景交融的写作技巧,都应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发现、细细品味。且看一位老师执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片断;师:请认真诵读全诗,看看最能表达诗人情感的是哪个字?生:“喜”字。师:这就是这

4、首诗的诗眼。请大家带着这个“喜”字反复诵读品味,体会诗人“喜”的是什么,诗句又怎样表达“喜”的感情。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交流、分别悟出了这样的意思:诗里表达“喜”的情感是“一喜叛军得平复”,“二喜国家得安宁”,“三喜亲人能团聚”,“四喜回乡得偿愿”。这样就品味到“喜”字用笔之妙,贯穿了全诗的感情。2、语言的品味必须伴随着大量的诵读、细细的品读。 古诗词的诵读、吟诵,有别于一般课文的朗读。戴建荣老师执教的送元二使安西就别具一格。他把教学过程设计为:读诗、唱诗、吟诗。用大量时间引导学生学会怎样读、怎样唱、怎样吟、特别是教师读、唱、吟的示范,对学生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随着对诗句语言的理解,学生读得有

5、板有眼,读出了节奏,读出了语感,读出了韵味。 一些古诗词教学读的量也很多,但就是读不出味道来。关键在于对诗句的诵读缺乏必要的引导,把诵读和语言的品味、情感的熏陶割裂开来。 读诗先读题,品诗先品题。例一:送元二使安西。先让学生自读题,有的学生把“元二使”三个字连着读。教师再引导学生看注释,学生分别理解了“元二”“使”的意思,就读得正确了。例二:忆江南。教师先板书“江南”,师生分别讲述了江南的风光。再板书“忆”,引导学生联系诗句“能不忆江南”,把题目读出了感情。例三:长相思。教师先用平淡、陈述的语气读,再用充满感情的语气读。两者比较,让学生思考应该怎样读题,怎样的“长”,怎样的“相思”。 一些成功

6、的课例都是伴随着大量的诵读,学生加深了对诗的语言、意境、情感的感悟。3、教师的示范诵读,是对语言品味的导向。 重新认识古诗词教学中教师示范诵读的功能。学生对语言的品味,通过教师的范读,领会、感悟、传神。观摩会上所有教师都非常重视范读,而且读的水平很高。声情并成,既传韵,传达诗的韵味,又传情,传达诗的感情。有的一次又一次范读,每次读的目的不同,节奏、语感,情感的表达不同,或是鲜明对比,或是层层深化。既体现了教师的文化底蕴、语言艺术,也体现了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这就和一些教师的教学有所不同,比如有的以播放录音代替范读,有的吝惜到全程仅作一次范读。这反映了教师没有整体把握好诗词教学的特点,没有刻意去

7、提高自己诵读的水平。 请看一些范读片断: 于永正同时范读陆游、毛主席的两首咏梅:读得抑扬顿挫,读出不同节奏、语感、情感对比鲜明,让学生从范读中进一步悟出两首词不同的意境。江秀梅范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教师诵读的语言魅力引来学生热烈的掌声。但汪老师却这样引导学生:请不要忙于鼓掌,先说说你为什么鼓掌,你欣赏什么,你悟到了什么。二、情感的感悟必须把握好古诗词以诗传情这一特点。古诗词教学必须让学生主动积极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1、“情感态度”这一教学目标的维度必须恰当定位。由于诗词时代背景的独特,学生学习时空的距离,“情感态度”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古诗词教学的一个难

8、 点。教师必须与文本深入对话,了解作者及其写作所处的时代背景,准确把握诗的意境,情感及其表现手法,认真进行教学设计。观摩课所执教的一些诗词主题鲜明,情感强烈,情感目标的定位都比较恰当。例如: 于老师把陆游和毛主席的咏梅作对比,同时借梅花表达作者自己的生活观,但情感却不尽相同。正如学生所说,毛主席的咏梅,表现出*人无私无畏、不怕任何困难的精神。又如:教杜甫的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学生通过反复品读、诵读,比较“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的诗句,自然体会到诗人爱国爱家、优国优民的情感,引起了共鸣。 但有些诗句所表现的情感却要反复研读,深入揣摩,教师对情感的引导就显得尤为

9、重要。例如长相思,从诗句上往往只感到诗人的伤感、无奈。但教师深化主题,引发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如此长相思?悟出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不仅怀念家乡,还抒发了爱国情怀。2、情感的感悟和语言的感悟要融为一体。 古诗词情感的感悟,必须立足于语言感悟的逐步深化。随着对语言的感悟,学生对诗词情感的共鸣也不断升华内化。 语言的品味是“读”出来的,情感的感悟也是“读”出来的。古诗词教学应特别强调:以读带情,以读悟情。 观摩会大多课例都重视处理好语言的理解品味和情感的体验熏陶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依托文本,反复品味语言,以诵读作为基本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投入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既深化了语言的理解和感

10、悟,同时又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熏陶。 比较典型的课例是长相思。例如:学生反复诵读“身向榆关那畔行”“聒碎乡心梦不成”的诗句,领悟诗人此时“身”在何方,“心”哪里。诗从此时心中一切所想所思的就是一个“碎”字。学生品味“碎”的涵义,带着心碎的感觉读诗句,从这一个“碎”字,读出作者一颗思乡的心。3、教师要提高语言素养。 古诗词教学对教师的语言有更高的要求。上观摩课的老师充分展示了他们的语言魅力,以自己的语言影响学生的语言,以自己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课例中可看出几位老师语言的特色。 点拨性语言:于永正擅长以清晰、简练的语言点拨学生的学习方法。如对咏梅词,毛主席的“反其意而用之”的“反其意”“用之”,以

11、及两首词的景物对比、写作背景对比、情感对比,他都灵活随机地一一作了点拨。 抒情性语言:戴建荣引领学生读“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时,作了这样生动的叙述:“朋友西出阳关是一次壮举,要经历三千多公里的长途跋涉。这一路上,满眼的荒漠,满目的戈壁,元二要承受独行的艰辛与寂寞。身为好友,在元二临行前,感慨万千。正是千言万语化作薄酒一杯,一切尽在不言中。来吧,举起酒杯吧: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描述性语言:孙双金教春望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诗之间,以这样的描述作过渡:“诗人为国家命运担忧,为亲人平安担忧。他朝也盼,晚也盼,哪年才能回到朝思梦想的家乡,哪一年叛军才能平复呢?7年之后杜甫逃离了长安,住

12、在四川,突然听到惊天喜讯:叛军被平复了。诗人听到这消息,欣然写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意境的想象 古诗词语言的精炼、意境的深远,留下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古诗词教学没有想象,就没有情境,就没有品味,就没有创意。大多数观摩课都重视创设情境,启发想象,把学生带进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之中。1、要从文本出发,拓展想象的空间。想象并不是凭空而来,想象依托的是文本。把诗中语言想象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幕幕立体的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通过想象深化语言的感悟。从观摩的课例来看,想象的内容较广阔。包括:景物的想象: 春望,从读题开始,就让学生想象在春天看到的景色:山河、草木、花、鸟、想象未“国破”前长安街头一片繁荣昌

13、盛的景色;再想象“国破”后“草木深”“花溅泪”“鸟惊心”,满目凄凉的景色。边想象,边诵读,从景悟出了情。叙事的想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叙述了诗人得到喜讯后的所见所闻。教师让学生品读“放歌”“纵酒”“还乡”“穿巫峡”“下襄阳”等诗句,边读边想象所叙述的人和事的画面,从而加深了对诗人感情的领悟。情感的想象: 读长相思中“聒碎乡心梦不成”一句,想象诗人对家乡的思念,觉也睡不好,梦也作不成的情境。为加深对诗人理解,补充了诗人写的另一首词菩萨蛮,对其中“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的诗句,让学生边诵读,边想象。并以诗人的妻、儿、父、兄的不同身份,诵读“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句,把“君”字分别换成“夫”“

14、父”“儿”“弟”。如以儿子的身份读:“问父何事轻离别?”这样的角色转换,学生置身其境,与诗人对话,加深了译诗人情感的体会。2、采取多种形式,丰富想象。 借助多种媒体组合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借助教师生动的语言描述,启迪想象;借助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唱丰富想象。 长相思教学运用课件重现诗中的画面,配上渲染气氛的音乐,教师声情并茂的诵读,把学生带入了诗中情境。接着启发学生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从而让学生看到诗中的画,悟到诗中的情。四、学习的拓展古诗词灿烂辉煌的宝藏,不应止于课本、课堂学习的局限。借助课堂教学拓展延伸,大量阅读,是古诗词教学的另一特点。但古诗词学习的拓展必须精心设计,并非简单地一篇带多篇,以量取胜。1、拓展学习的内容要整体设计,优化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