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案_第1页
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案_第2页
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案_第3页
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案_第4页
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实验片区五年级语文教学案 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主备学校:南徐小学 审核:实验片区五语组 课型:阅读 授课时间:两课时 【教材分析】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述了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罚之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时间,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故事。文本横跨司马迁的一生,对他遭受宫刑后复杂的内心世界和伟大的人生壮举进行了细腻感人的描写,折射出人物崇高的精神与品格,充分诠释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学会本课7个生字,读准“飞来横祸、血溅墙头”等词语,注意“入狱、酷刑、泰山、隶

2、字、耗尽”等词语的写法,理解“发愤,游历,嘱托,飞来横祸” 等词语的意思。3.掌握课后第3题,体会词语在内容,范围以及情感表达上的运用准确。4理解司马迁受酷刑后悲愤交加的心情并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百折不挠的伟大精神,从而深入理解“发愤”的精神内涵。 5.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学会勇敢面对人生的逆境,做生活的强者。 6.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有意识的关注史记,并收集其中的历史故事,能够在同学之间交流。【学习重难点】1理解司马迁受酷刑后悲愤交加的心情并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百折不挠的伟大精神,从而深入理解“发愤”的精神内涵。 2.激发民族自豪

3、感,培养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学会勇敢面对人生的逆境,做生活的强者。3.复述课文 【资料链接】司马迁: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因为为李陵降匈奴一事辩护而触怒汉武帝,遭受腐刑。被刑后,他忍受了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发愤完成了五十二万余字的历史巨著史记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从传说中的皇帝到汉武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包括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全面记载了三千多年来的政治、文化、经济多方面的发展过程,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在文学上,史记成就也很高,叙事简明扼要,生动活泼,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所以鲁迅先生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史记中有很多著名的故事,如:焚书坑儒指鹿为马鸿门宴毛遂自荐完璧归赵负荆请罪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等。腐刑:比死刑更为残酷的刑罚,让风华正茂的司马迁失去了生育的能力,从此他身体残缺。更痛苦的是不仅其本人甚至其祖先及后人都会因此而蒙羞,收到社会的歧视。 第一课时 班级 姓名 作业评价 【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7个生字,读准“飞来横祸、血溅墙头”等词语,注意“入狱、酷刑、泰山、隶字、耗尽”等词语的写法,理解“发愤,游历,嘱托,飞来横祸” 等词语的意思。3.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知道史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4复述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学习过程】一、预习导

5、学1.看拼音写词语rù yù yóu lì tài shn lì zì fi lái hèng huò( ) ( ) ( ) ( ) ( )ch r kù xíng hào jìn h xiào bi fèn jio ji( ) ( ) ( ) ( ) ( )2.查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发愤 嘱托 游历 研读 残生 飞来横祸 3请认真读课文不少于3遍,完成填空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述了汉代史官 在遭到 之后,不忘 ,

6、忍辱负重,耗费 ,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故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我知道出自于史记的成语有 、 、 、 等。 史记中有这些著名的故事 (至少写出3个故事名) 二、课堂助学1激情导入(1)展示史记,这一本史记,不仅是空前的历史巨著,而且也是哲学界的宝贵遗产。它被鲁迅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出示)。今天,我们就来走近史记,走进司马迁。 板书课题(2)介绍史记和司马迁(3)理解“发愤”(下决心努力),文中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所以我们该怎么读好课题?(4)再读课题,生提出疑问。(如: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他在什么情况下发愤写史记的?又是怎样发愤写的?结果怎样?)2预习反馈

7、3.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你能用小标题的形式进行概括吗?(1)参考答案:熏陶影响,牢记嘱托,发愤著书,辉煌巨著(2)现在你能根据小标题,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4.合作探究 要完成这样一部纵贯历史长河3000余年的史学巨著是多么艰巨啊!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思考司马迁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部著作呢?学习步骤:1. 默读课文一、二自然段,找出司马迁写史记的原因的语句。2.认真地读一读这些语句,抓住关键词来谈谈自己的体会。3.试着复述这两个自然段。(1)出示:“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他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从龙门下呼啸而去,听着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故事,

8、心里十分激动。”小结:“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源于母亲河的熏陶;“古代英雄的故事”令他十分激动,源于历史故事的感染。(2)出示:“父亲司马谈积累大量的历史资料。”辨析“游历”“游览”。( “游历”指游览,考察。游览指游玩观赏。游历是带有目的性的,司马迁是为了搜集历史资料)(3)出示:“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我死之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的,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哇!”a.从哪里看出父亲对司马迁给予了无限的希望?(抓住关键词体会)父亲的遗言悲凉而执着,让我们用心感受,把你的感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b. 身为儿子的司马迁岂能不明白老父的心?此时此刻,望着泪流满

9、面的父亲聆听着他的嘱托,司马迁在想些什么呢?c. “嘱托”能不能换成“嘱咐”,为什么?(“嘱托”是指托人办事,“嘱咐”是告诉对方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文中指司马迁的父亲将自己未了的心愿托付给儿子完成,所以不能换。)d.此时,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司马迁?课堂小结:少年,司马迁四处游历,广交朋友;人到中年,他不忘父命,研读文献,都是在为史记的编写积累资料啊。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个勤奋努力的司马迁,他的努力超乎寻常,他的勤奋让我们不得不敬佩。(4)指导复述。同桌复述,指名复述。复述步骤:1、试根据下列小标题来复述课文:读书游历,充实积累;牢记父志,研读整理2、复述要求:(1)用普通话复述,

10、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语句通顺。(2)有中心,有条理。3、先自己复述课文,再说给同学听一听。三、当堂训练1.在课文中,下面的词语能不能换成括号里的词语?为什么?嘱托(嘱咐)“嘱托”是指托人办事,“嘱咐”是告诉对方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文中指司马迁的父亲将自己未了的心愿托付给儿子完成,所以不能换。游历(游览)游历的意思是 ,游览的意思是 ,文中用游历是为了 。发愤(发奋)发愤的意思是 ,发奋的意思是 ,文中用发愤是为了 。四、巩固练习1.选词填空悲壮悲痛悲惨悲愤1、“狼牙山五壮士”那( )的一幕,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2、一场空袭过后,城市里到处是一片( )的景象。3、邓小平爷爷去世了,全国人民十分

11、( )。4、一个花季少女的生命竟这样被歹徒夺走了,怎不叫人( )研读阅读浏览审阅1、总理正在( )文件。2、加强课外( ),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好方法。3、有些书,只要匆匆( )一遍就行了。4、司马迁每天忙着( )历史文献。第二课时班级 姓名 作业评价 【课时目标】1理解司马迁受酷刑后悲愤交加的心情并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百折不挠的伟大精神,从而深入理解“发愤”的精神内涵并能够复述课文。 2.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学会勇敢面对人生的逆境,做生活的强者。 【学习过程】一、温故预习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黄河 ( )的著作 ( )的隶字 (

12、)的竹简 ( )的故事 充实( ) 积累( ) 讲述( ) 搜集( )2.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中,“发愤”的意思是 ,在遭受酷刑后司马迁是这样发愤的 。我想用 、 等词语来赞扬他。 3.查阅有关“李陵事件”的资料。4. 鲁迅先生称史记为“ ”。二、课堂助学1.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2课,齐读课题。(2)出示词语:(生读)四处游历 牢记嘱托 专心致志 飞来横祸 悲愤交加 毕生心血 前无古人 辉煌巨著 这些词记录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历程,谁能选用其中一些词语,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2.预习反馈3.合作探究(一)司马迁开始了漫漫的写史之路,天有不测风云,正当他专心致志地写史记的时候,

13、一场飞来横祸降临到他的身上。是什么样的横祸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遭受意外灾难后司马迁又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呢?画出相关语句,选择最打动你的一处,写一写批注。学习步骤:1.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出司马迁遭受的横祸的语句读一读。2.画出司马迁遭受意外灾难后是怎样想怎样做的语句,并读一读。3.选择其中最打动你的一处,认真的读一读,把自己读后的感受写在旁边。(1)出示: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a.血溅墙头,了此残生指什么?比较“残生”和“一生”能不能交换。b.生命可贵,可司马迁却一次又一次想结束生命,多少次在生与死之间犹豫徘徊,为什么会如此悲愤?读第一句。这是历史上著名的

14、“李陵事件”。(介绍“李陵事件”)c.从这个事件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司马迁?( 正直勇敢 敢说敢为 实事求是 大义凛然、一身正气等)d.解读“飞来横祸”就是因为他说了几话真话,就招来了杀身之祸,本来这件事与他毫无关系,这个灾祸是他根本没有料到的,所以课文中用了一个词,叫“飞来横祸”,意思就是,突如其来的,没有料到的灾祸。e.这个祸可不小啊,可是受了酷刑。学生介绍“腐刑”。同学们,你们能体会到他的痛有多深吗?谁能文中的词语来形容一下?(“悲愤交加”)什么是悲愤交加? 现在你知道司马迁悲的是什么?愤的又是什么?你还想到了哪些词?(痛不欲生、悲愤欲绝、奇耻大辱、撕心裂肺、生不如死、肝肠寸断等)f.

15、受了腐刑,对于司马迁来说无疑是奇耻大辱!谁能说一说他在遭受“腐刑”后的心理活动呢?让我们把他满腔的悲愤读出来吧。指读:正当他专心致志了此残生。过渡:在这样的奇耻大辱下,司马迁并没有轻身,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2)出示: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有的我一定我一定史书。”a引读他想:“,有的有的我一定我一定”b你体会到了什么?(人生的价值,坚定的信念)指导朗读c从两个“一定”,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司马迁?板书:忍辱负重 齐读课题d除此之外他还会怎么想?(引导学生联系前文想象。)(3)出示:他尽力克制自己一行行工整的隶字。a看到这一个个醒目的大字,你想说些什么?(“一行行”:所写内容之多;“工整

16、”:写作态度用心;“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所承受的心理之痛;竹简、隶书:不同于我们在纸上写字)b司马迁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一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在光洁平滑的竹简上写着写着。你能看图想象那感动的一幕吗?选择一个写两三句话。出示:夜深人静时( )烈日炎炎的夏天( )寒风刺骨的冬天( )c齐读这句话。4.合作探究(二)自由朗读最后一段,体会司马迁写史记不易和史记的辉煌。学习步骤:1.认真读一读课文最后一段,找出体现司马迁写史记的不易和史记的辉煌的语句。2. 认真读一读这些语句,谈谈自己对发愤的理解。(1)在司马迁坚持不懈地努力下,结果怎样?(出示最后一小节,指名读)(2)史记

17、闪烁着灿烂的光芒,从何看出史记的辉煌和司马迁的不容易?(抓住13年,52万字,前无古人,耗尽毕生心血等体会)(3)最后一个自然段应该用什么语气读?齐读。(4)环境越艰苦,就越需要坚强的毅力和信心,古往今来,无数的英雄把困难挫折当作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向我们诠释什么是“发愤”。(出示填空)如果说,发愤是司马迁牢记嘱托,忍辱负重,写成的辉煌巨著史记,那么,发愤是阿炳 ,发愤是海伦凯勒 ,发愤是 。(5)指导复述(先指导复述3、4自然段,再全文复述)(6)许多我们所熟知的成语也是出自于史记,出示词语,读一读,你还知道史记中的故事?课后选择你最喜欢的,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吧!三、当堂训练司

18、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 人总是要死的 有的重于泰山 有的轻于鸿毛 我如果就这样死了 不是比鸿毛还轻吗 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部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1、给文中缺少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2、用“_”画出描写司马迁心理活动的句子,用“”画出描写司马迁行动的句子。 3、文中最能体现司马迁的人生价值观的一句话是“_ _ _ _ _ 正因为如此,司马迁才忍辱负重,完成长篇巨著史记。 4、“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完成这部史书!” 从两个“一定”我读懂了_ _ _ _ _ _ 5、在你所知道的人中,你觉得谁的死“重于泰山”?为什么? _ _ _ _ _ _ 四、巩固练习从勤杂工到数学家温室里难开出鲜艳芬芳耐寒傲雪的花儿,人只有经过苦难的磨练才有望获得成功。我国著名的大数学家华罗庚爷爷的成功,就经历了很多的坎坷。少年时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