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苏教版九年级)教案教学设计_第1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苏教版九年级)教案教学设计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苏教版九年级)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有感情的朗读、体味诗歌的意境。2 、体味作者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关心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难点分析1 、指导学生进行诗歌朗读训练。2 、创作背景的介绍和诗歌意境的理解。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板书对联,导入正课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生澜诗圣杜甫笔下记载世上疮痍、民间疾苦的作品有哪些?三吏三别兵车行丽人行春望等,当然也包括我们今天要学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二、简介创作背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即杜甫在草堂定居后的第二年八月。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杜甫流寓成都三年,靠亲戚朋友帮助

2、维持生活。这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好不容易在城西七里的浣花溪边找到一块荒地,盖起了一间茅屋,总算有了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诗篇。三、朗读训练1、学生自读诗歌,初步体会诗歌中的思想感情。2、朗读方法指导 本诗以七言为主,可米用“二/二/三”式停顿; 韵脚读出延长音; 以手指轻击大腿示拍子配合节奏法; 边读边想象画面法。3 、进行朗读比赛四、整体感知说说诗中描写了几幅画面?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情怀?明确:1、描写了四幅画面:秋风怒号图、群童抱茅图、娇儿恶卧图、遥望广厦图2、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五、感受秋天1、先找出文中描写秋天的相

3、关句子,然后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并感受其特征2、把你所想象的场面在小组中交流一下。提示:围绕秋天狂风肆虐、乌云密布、大雨如麻、凄凉肃杀的特征展开想象六、走进草堂1、走进草堂看到了怎样的情形?找出描写的语句并感受其特征。2、请位同学给我们当回导游,带我们去参观当时的草堂。提示:草堂是一贫如洗的凄伤之地。千疮百孔、摇摇欲坠、摆设极其简陋、棉絮破旧不堪。七、走近杜甫把你想象中的诗人情形描述一下提示:可以从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外貌和表情入手描述八、聆听杜甫试想,堂堂一代诗圣,却落得如此境地。这是谁之过?那颗千疮百孔的心此时又发出怎样的呐喊?九、遥寄杜甫此时此刻你想对杜甫说些什么?十、以诗赏诗,向课外延

4、伸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政治腐败,贫富不均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山河破碎,金瓯尚缺3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垂老别)-战乱中子孙亡尽的老汉愤然参军告别老妻的凄惨场面。4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孝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连年战争重新被征召的士兵的哭诉,这是人亡村衰、空寂萧条的那个社会的缩影。5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月夜(756年)-写安史之乱中逃亡和被俘长安的遭遇,痛诉妻离子散之苦。6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石壕吏)-写战斗残酷,死伤惨重,民不聊生,就连老妇人也要被迫上战场。十一、布置作业如今我们生活的常州城内高楼林立,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