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两宋、辽、金时期的宫殿及苑囿_第1页
五代、两宋、辽、金时期的宫殿及苑囿_第2页
五代、两宋、辽、金时期的宫殿及苑囿_第3页
五代、两宋、辽、金时期的宫殿及苑囿_第4页
五代、两宋、辽、金时期的宫殿及苑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五代、两宋、辽、金时期的宫殿与苑囿北宋汴梁与南宋临安宫殿北宋汴梁的宫殿。中国建筑史上主流的建筑物往往是宫殿,因为封建社会在中国存在几千年,帝王的宫殿构成了中国建筑史的主要的部分。此外是寺院,规模和等级都比较高。在五代后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在这里营建宫殿,城里已经有了一些主要殿堂,像崇元、玄德、金祥、万岁等宫殿。后晋的时候,汴梁宫殿就改称大宁宫。到后周的时候也没有太多改变。因为这个时候战乱比较频繁,所以建造量不是很大。到了北宋立国,社会比较太平了,太祖赵匡胤开始对宫殿宫城进行大规模地扩建。当然限于城市的条件,因为周围已经有很多居民,所以最初扩建的时候还是受到一些阻力,扩建的范围并不是很大。宋代的宫

2、殿的规模不是很大,是因为它是在旧有的州衙的基础上扩展而成的,而不像唐代宫殿依次建造成,当然它建造的时候也是有蓝本的。历代的宫殿都是沿袭了前代宫殿的规制。宋代宫殿是参考了隋唐洛阳宫殿的模式来建造的,将主要的宫殿沿着中轴线布置形成一条轴线。这是洛阳宫,洛阳宫规模比较大,但在唐代宫殿里是小宫殿,大概两千多亩的用地。东京汴梁宫里包括外朝、内朝、后勤、后苑。汴梁宫殿周回五里,南面有三门,正门叫宣德门。左右有掖门,东、西各一个门,宫城的两侧有东华门、西华门,北门叫拱辰门,城的四角有角楼。宫城内还有外朝,内朝(也叫内廷、 后苑),这是皇帝的活动空间。宫城的中间有一条横街,街的两侧对的是东、西华门,把宫城分成

3、前后两部分,所谓前朝后寝。北部再分成东西两区,对着拱辰门的主街这是一条界,东面是学士院,里面是一些办公设施、内司。下图是当代人画的一个中轴线,从宣德门、大正殿、大正门这条轴线可以看出它大致的中心的感觉。前朝部分分成了几个不同的宫殿组群。最重要的部分是大庆殿,大庆殿前面正对的是宣德门,宣德门的形象很像我们现在的紫禁城的午门,是一个五凤楼的格局。所谓五凤楼就是形成凹字形,两侧有阙楼,显得非常地隆重和威严。这个形式从隋代的洛阳城的应天门开始,一直沿用到明清的北京故宫(北京紫禁城),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下图是宣德门的立面和它的剖面复原。我们看那时候的城墙,不像晚近的城墙,不是拱券门,是个梯字形,里面

4、上部结构是靠立柱支撑的。下图是北宋宋徽宗画的瑞鹤图里宣德门的形象。从辽宁博物馆馆藏的铁钟上可以看出,当时宫城的门楼图案。这个图案也多少反映了北宋这种五凤楼门的形制。宣德门之内是大庆门,相当于现在的太和门。门内是一个广场,跟太和殿广场一样。两边是由六十间的长廊环绕的一个非常大的庭院,两侧有东、西太和门。院子里的正殿叫大庆殿,是举行登基大典、告朔大典的地方(告朔就是向上天报告一年的皇帝的这个功过)。大庆殿有一座左右的挟殿,殿挟屋。这种形式是宋代特有的。这个跟我们太和殿不一样,太和殿是一座十一开殿的大殿。它是九开殿的大殿,两面叫挟屋,然后后面有一个穿堂,穿堂后面有一个后殿,组成了一个工字殿的形式。这

5、是宋代兴起的,唐代没有。但是一直沿用到元代,到明清以后宫殿不用了。但是王府还用,清华的工字厅就是这种格局。这种工字殿形式后来被元大都所参考。它主殿的平面是个工字殿,说明它的平面开始变得复杂了。周围是环廊,相当于庑房,很像太和殿广场。下图是大殿复原的情况,可以看出,有了挟屋以后大殿更为雄伟,好像两面两个卫士在扶着这个主殿。大庆殿的西边是文德殿,有文德门和东西两廊以及钟鼓楼、左右嘉福门组成。文德殿主殿也是一组工字殿。文德殿的后面就是后宫的正殿,叫垂拱殿,在文德殿和垂拱殿之间有个横街,横街两侧对的东华门、西华门,垂拱殿本身是后宫的正殿,同时也是一组工字殿。在这之后还有福宁殿、坤宁殿都是工字形格局。所

6、以工字形的殿堂在宋代很常见。文德殿的文德门外有一个庭院叫做端礼门,这个地方带有办公室的一个庭院,有政事堂、包括中书省、枢密院。枢密院是宋代的特殊机构,就像我们清代的军机处是一样的,是一个核心的办公机构,处理军政事务的。还有国史院,端礼门以内是相当于中央官署办公区。这张太清楼观书图是一座宋代的宫殿里的楼阁,可以了解宋代宫殿的建筑物的华美,现存已经见不到这样的建筑物,两层,每层都是重檐,这种建筑很少见,说明宋代建筑之繁复。这座建筑是宋代曾经建过的宫园里的熙春阁。这座楼很有意思,有详细的描述。根据描述把它复原出来,金人很喜欢它,没有毁它;然后蒙古人也很喜欢它,把它迁到了蒙古的上都,作为它的正殿大安阁

7、。所以它曾经是宋代的熙春阁,后来的元代的大安阁。这是一个五开间加两面挟殿,形成九开间,有四层,顶层是重檐,相当于把我们现在的太和殿叠了四层。木结构,很宏伟。南宋的临安宫殿。南宋最初本来不想在这里常待,叫行宫,后来无奈回不去了,就开始扩建。主要是以凤凰山东麓的杭州州治作为基础加以扩展。整座宫城位于临安城的东南,临安城的南门就是它宫城的正门。这样就整个颠倒过来了,它的衙署在宫城的北面,官署、太庙都在北面,宫殿在南面。这是临安城的大致的情况,是一个不规则的城市,这是它的皇城的大致范围,它一面完全依着凤凰山,有一半是在山里,外面用墙来环绕起来,在平坦的地方布置了几座宫殿的格局。下图是历史上的咸淳临安志

8、里的皇城图。宫城的规模略比汴梁大一点。因为它临山,所以没有居民,可以扩展,周回有九里,称为大内。大内是宋代以来对于宫殿的称呼。大内以内分为外朝、内朝、东宫、学士院、后苑这么几个部分。跟一般的宫殿格局差不多,前朝后寝。外朝是皇帝办公、举行大典的地方。内朝是日常起居以及皇后嫔妃们居住的地方。东宫是太子的生活区。学士院带有办公区的色彩,中央办公署。后苑是皇帝、后妃们游玩的地方。宫城有四座城门。南是丽正门、北是和宁门、东是东华门、西是西华门。东面还有一个东便门,西华门其实也是一座偏门,叫府后门,这是大致的情况。现在正在发掘,资料还不是很全。大内之内有外朝,就在丽正门之内。外朝大概分为大庆殿这是沿用了北

9、宋的名称)垂拱殿、后殿、端诚殿这样几座殿堂。此外还有内朝,内朝分别有福宁殿、勤政殿、嘉明殿、崇政殿、坤宁殿,内朝是皇帝的生活区域及后妃们活动的区域。因为临安是行都,所以宫殿的建造并不那么规范,并不那么正式。比如说有些殿是随着它的应用而更名,如大庆殿在举行大典的时候叫大庆殿。群臣朝贺、登基大典、皇帝的诞辰或者告朔大礼都要举行大的行动,叫大庆殿。百官议事的时候改成文德殿。北宋的文德殿是办公的地方,百官议事。赐宴群臣的时候改为紫宸殿。因为它是行都,它宫殿的等级并没有完全按照最高等级去建造,带有临时住所的作用,按照古人的记载是这样说的:其实垂拱、崇政二殿,权更其号而已。二殿虽曰大殿,其脩广仅如大郡之设

10、厅,殿后拥舍七间,即为延和。其制尤卑,陛阶一级,小如常人所居而已。意思是皇帝日常起居的垂拱殿和崇政殿,它其实只是挂了一个名号,都不是大殿。就像一个州府的设厅。皇帝的宫殿像州府的设厅,因为它只有五间。一般的起码是九开间,它用五间。殿后住的拥舍有房舍七间,叫延和。只有一级台阶就上去了,像普通人的住所。说明临安宫殿的制度不是很高的。垂拱殿只有五开间,还是很华美的。慈福宫密集程度要大了,廊、配殿都很紧凑,没有唐代宫殿那么舒朗、那么空阔。宋画中这些宫殿的情况,像赵伯驹的这个汉宫图,画的是汉宫,蓝本应该是南宋宫殿。李嵩的汉宫乞巧图里宫殿的形象南宋李嵩的焚香祝圣图里宫殿的形象南宋院画水殿招凉图的水殿,水殿恐

11、怕只有南方才可以有,所以它代表了南宋的一个宫殿的形象李嵩的朝回环佩图,造型非常繁丽的一个宫殿这是北宋和南宋的宫殿的大致情况。金中都宫殿辽南京的宫殿基本上没有痕迹了,被北边金中都覆盖了。了解一些金中都的宫殿。金代有一个过程,1124年,也就是在辽被灭之前,它在它的发祥地上京(黑龙江阿城)建立了最早的宫殿。总体上看大金国志是怎么说:无异于中原州县廨宇,制度极草创。就是大金国上京宫殿相当于中原的一个州或者县的办公场所。图的位置我们可以看出来它在东北黑龙江。宫殿的平面看出来,是前面有门,后面有若干个殿,有五六进,后面还有一个工字殿,有五六进的一个平面。金代主要经营的都城是金中都,当然它也占了汴梁,它也

12、沿用了汴梁,汴梁的有些宫殿它接着用。后来被蒙古人给扫灭了,汴梁也毁了。中都的平面是方形,它在原来辽南京的基础上加以扩展,它的皇城位于都城中部偏西。皇城四面都有门,南面是宣阳门、北边拱辰门、东是宣华门、西是玉华门。宫城就在皇城以内稍偏东的地方,而且宫城是按照汴梁的制度来做的。特别有意思的是,他象征性地把宫城定为九里三十步,这大概是最初在金中都开始用这么一个象征性的数字,这个后来一直沿用到明清的北京天坛。还有明清很多地方的县城也是九里三十步。这有一个象征,九是一个阳数之尊。三十是个阴数最完满的,一个月三十天,它是一个带有很完满的意思。它把宫城的尺寸用九里三十步来划定,宫城内按照记载,有凡殿九重,殿

13、三十有六,楼阁倍之。宫殿里往往是殿堂为主,它里面楼阁比殿堂还要多,殿三十有六,楼阁倍之,也就是说楼阁应该有七十多座。它的宫城南面有三座门,中间是应天门,这是模仿了隋唐的洛阳城,两侧是左、右掖门,宫城两侧还有东华门和西华门,宫城北面还有一个门,这是中都城的大致情况。宫的正中是一条中轴线,贯穿南北。中轴线上布置殿堂,所谓殿有九重。中轴线向南直抵外城的正门丰宜门,靠近现在的丰台附近。皇城的正门宣阳门与宫城正门应天门之间,有个千步廊。我们知道明清北京城在天安门和正阳门之间有千步廊,这个格局是从宋代开始的,金代沿用了,明清沿用了,元代也沿用了,一直沿用。所以中国宫殿的制度是逐渐完善的,千步廊的前端有文楼

14、、武楼,千步廊的西有六部、尚书省、还有社稷坛,“左祖右舍”,社稷坛一般在宫殿的西边。还有会同馆,带有外交礼仪接待色彩。东侧是太庙,“左祖右舍”。还有拜天台,应天门前面有横街,应天门相当于我们天安门的位置。前面横街和千步廊形成一个T字形的广场,这个格局也是从金代就已经很完善了,当然它也是模仿自北宋汴梁。宫城以内分成左、中、右三区,比汴梁宫殿显得更为规整。左是东宫,东宫的后面有内省,内省相当于管理宫城内部事务的。右边是鱼藻池和西宫,西宫大概是太后嫔妃们居住的地方。中间是朝寝区,以东西华门内的横街为界,这也是模仿了汴梁宫殿。分为前朝后寝,前为外朝,外朝的主殿叫大安阁,元代也沿用这个词,元代上都的宫殿

15、主殿叫大安阁,是从汴梁搬去的一座楼阁。大安阁未必是一个阁,它可能是个殿,它叫了大安阁,它是一座开间为十一间的殿堂,坐落在三层台基上。开间为十一间,这是最高等级了,隋代的时候主殿是十三间。殿前有左右对峙的两楼,一边是弘福楼,一边是广祐楼。很像现在太和殿前面的弘义阁、体仁阁一样。六十间东西廊庑组成了大庭院,大安殿前面一个门叫大安门,相当于我们现在太和门的位置。它跟明清紫禁城在格局上有一点相似,后寝正宫是一个九开间的仁政殿,也是一个工字殿。它沿用了宋代的一些做法,院子里有三十间廊子,然后廊间还设有钟鼓楼,钟鼓楼设在宫殿里,这个做法隋唐时代很普遍,宋代和金代都有,到明清宫殿里就不设钟鼓楼了,因为钟鼓楼

16、变成城市的主要设施了,你在宫殿再设就有点乱,声音会干扰,这是个过程。在它后面是帝后的寝宫,叫昭明宫。昭明宫里有两个殿堂,一个是皇帝的正殿是昭明殿,一个是皇后的正殿,叫隆徽殿,这是前朝后寝的关系。除了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以外,还可以有一点东西来了解金代宫殿,就是有一座寺院的金代壁画中所描绘的宫殿。这个寺院在山西生繁峙县的岩山寺,在岩山寺南边的西壁上,有一幅金代的壁画,这个壁画画的是一座完全宏伟的宫殿形象,壁画中有前殿,有主殿,有后殿,有香阁,宫殿前还有凹字形的宫门,很像是五凤楼格局的做法。主殿还有台基、勾栏,完全按照宫殿等级来描绘的。我们看这幅画,非常像是仙山琼阁的感觉,它在寺庙里也是为了表达仙山

17、琼阁,宫殿错落、街栋连延的感觉。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这个形象,大致地把它的主要部分的平立剖给描绘出来,可以看出来是一个非常精美的,非常华丽的,也非常繁冗的造型。造型、廓线很丰富的一个宫殿,根据这个可以了解到宋金时期的建筑已经跟唐代不一样了,唐代的宫殿大回廊、大殿堂非常简单质朴。但是宋金时代轮廓线丰富、造型多样。两宋辽金时的园林苑囿是皇家园林的别称。先说北宋汴梁的苑囿,中国历代的帝王都非常重视苑囿的建设,从唐代的上林苑由汉代沿用,到隋唐时期的禁苑长安禁苑、洛阳神都苑都是极大的园林。但到了北宋,到了汴梁,这个条件没有了,中原地区寸土寸金,土地本身资源就很匮乏,宫殿和城市占了大面积的土地。如果再大面积地

18、去围成苑囿,作为皇帝去享乐、围猎是不大可能了,而且那时人口也多了,所以它不可能建成大规模的苑囿。但是它仍然重视造园,北宋东京皇家园林包括了大内的御苑、行宫的御苑。大内御苑里有后苑、有延福宫、有艮岳三处。行宫御苑有撷芳园、景华园,这在城里。城外还有琼林园、宜春园、玉津园、金明池、宜春苑。从图中可以看出园林的大致分布,分布得很多,因为受土地限制,规模不是很大。宋史记载,宋代皇家园苑有四处,园苑四:玉津、瑞圣、宜春、琼林苑,掌种植蔬莳以待供进,修饬亭宇以备游幸宴射。这里给出两个功能,种植蔬菜作为皇帝特供的蔬莳,就是皇家的后菜园。同时里头有亭榭、楼阁,相当于皇帝的后花园。城西的金明池后来就扩展了一个新

19、的园子,也纳入到琼林苑管,算琼林苑的一部分。这个园林非常开放,我们想象不到皇家园林通常是可以给百姓开放的。东京梦华录这么描写:池在顺天门外街北,周围约九里三十步。又用了这个数,说明这个数可能比金中都宫城还要早。池西直径七里许,入池门内南岸,西去百余步,有面北临水殿。还有很多描述了五殿正在池之中心,不禁游人。殿上下回廊,皆关扑钱物饮食伎艺人作场。各种杂耍、小卖在这里作场、摆摊、练滩。勾肆罗列左右,勾肆就是娱乐场所。勾栏瓦肆,门相对街南有砖石驼砌高台,上有楼观,广百丈许,曰宝津楼。车驾临幸,观骑射百戏于此池之东岸。在东岸有一个楼阁,皇帝来了坐在上面,下面老百姓游玩、杂耍、娱乐,他看热闹,相对比较开

20、放的一个环境。唐代的禁苑是绝对进不去的。上阳宫也是个花园,神都苑、禁苑、西苑都是这样的。后来的明清三山五园也完全禁止了。圆明园、颐和园在那个时候谁都进不去。在宋代十二世纪这么开放,反映了宋代社会的开放程度。宋代社会大概是历史上封建王朝里最为开放,文化程度最为高的时代。这是宋画金明夺标图大致地再现了宋代金明池的这个空间感觉,中间有五殿,外面有宝津阁,里头还有龙舟,有赛舟的形象,沿湖满是熙熙攘攘的人。汴梁城还有一座重要的园林叫艮岳。艮岳是因为风水的原因建造的。宋代的皇帝大概在子嗣的绵延上好像有点问题,宋徽宗时风水师在东北方向,按照五音姓例的关系,按赵姓的发音在风水位置上,在东北位置上要盖一座高山,

21、后来干脆盖个园子,就盖了艮岳。艮就是在东北方向,岳就是山的意思,实际上是以山石为主的园林。艮岳很多记载,明代说山周十余里,其最高峰一峰九十步。上有亭曰介,介亭。分东、西二岭,直接南山。山之东有萼花堂、有书馆、八仙馆、紫石岩、栖真嶝、览秀轩、龙吟堂。山之南则寿山两峰并峙,有雁池、噰噰亭。北直绛霄楼。山之西有药寮、有西庄、有巢云亭。可以看出艮岳是以山景为主,金明池是以水景为主。南宋的临安御苑。关于临安苑囿记载有两本书,一本叫梦梁录,一本叫武林旧事,是对临安城的详细的描述。这两本书对于我们了解这两座中古时代的城市非常有帮助。梦梁录记载:临安城里还有聚景园、有东园,主要是太上皇和太后们光顾之所。聚景园

22、在临城郭的北桥清波门外,旁边有聚景园、旧名西园。宋孝宗奉上皇游幸,斥浮屠之庐九,以附益之。旁边盖了一些寺院,规模不是很大。后来这个聚景园变成了商业交易场所了,奇珍异果和各种美味特别集中的地方,说明它是开放的,可以在这儿摆摊。聚景园之秀莲新藕、蜜筒甜瓜、椒核枇杷、紫菱、碧芡、林檎(qín)、金桃、蜜渍昌元梅、木瓜豆儿、水荔枝膏、金橘、水团、麻饮芥辣、白醪凉水、冰雪爽口之物。武林旧事。很多东西都可以买到。文献记载,太后游幸的时候,还有很多游人在旁边。院中有山有湖、有亭有堂、有幽奥(非常曲奥的地方),也有非常平朗的地方。虽然蜿蜒曲折但不雄大,不乏精雕细刻委婉迂纡的感觉。它已经开始为后来的那

23、种江南园林的曲径通幽迂纡曲折奠定了很多艺术上的基础。所以说园林也是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从钱塘观湖图可以看出当时园林的情况和当时南宋临安城的一些大山水情况。焚香祝圣图也可以看出来园林景观西湖是南宋临安最大的园林,而且是个公共园林,西湖经过很多代,唐代就有了。白堤、苏堤,白堤跟白居易有关系,苏堤跟苏东坡有关系。西湖是历代经营,在宋代的时候曾经有人提出土地紧张,把它变成稻田。皇帝让大家议论,文人们很多反对,反对的理由是西湖有蓄水、调节水的功能,不是从景观上反对,但确实给我们保存了一个非常经典的中国古典园林的景观。武林旧事描写西湖:西湖天下景,朝昏晴雨,四序总宜。杭人亦无时而不游,而春游特盛焉。杭州人喜

24、欢游西湖,“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西湖代表了中国园林的经典景观。左图南宋的西湖春晓图西湖是中古时代中国人创造的一座大型城市山水园,而且带有公共园色彩。中国公共园最早是从唐代长安城就有了,长安的曲江芙蓉苑其实就是公共园,那是七世纪的事情。中国园林不同于日本园林不同于欧洲园林的特点是建筑大量的介入,而这也是在宋代造园摸索的艺术的路径。右图敕赐天竺名山胜境御览铜版杭城西湖四十八景全图苏堤春晓图,苏堤是西湖的重要一堤六桥烟柳图,主要说断桥,堤上有很多桥,六桥烟柳都是很有意思的。北方辽金园林,辽代园林营造不多,因为辽代相对把精力放在了奉佛上,对佛教花的精力很大。佛教比较禁欲,在造园娱乐上花的精

25、力不大,只有一个皇家御苑而已。金人灭北宋后,一方面学习北宋。看着北宋汴梁城那么多的园林,很艳羡,把北宋园林的好多石头运到了北方。北海的很多奇石很多太湖石可能是从汴梁运来的。然后把这些拿来装点中都城,营造了一个新的离宫,叫大宁宫,就是现在的北京北海公园的前身。大宁宫有人工开凿的太液池,池中有岛叫琼华岛,后来成了燕京八景之一。整个大宁宫里当时有殿宇九十多座,比现在的要多,然后燕京八景里有两景在大宁宫,一座叫琼岛春荫,现在北海也有琼岛春荫,在琼华岛的东边有一个碑上刻琼岛春荫。还有太液秋波,这两个是金代的燕京八景。上图是辽南京城的平面和它的宫苑的情况。金中都城里宫苑除了大宁宫,金人还在燕京西北的玉泉山

26、修建了玉泉山行宫,这是燕京八景之一的玉泉垂虹,现在是军事禁地,但从远处可以看到它的轮廓。它曾经是一个宫,一个园林。金代有西山八院,位于西山有八座小的离宫别馆,是金代皇帝夏天来避暑、游憩之所。玉泉行宫是八院之一,宫苑水系比较发达,适合造园。为什么叫海淀,因为水多。淀就是水泡子、小湖泊,适合于造园。洛阳有很多名园。宋代李格非,李格非是李清照的父亲,写了一本叫洛阳名园记,记述了洛阳的十九座园。园子都很大,像富郑公园、环溪。很多小园,洛阳当时园林很多。汴梁也有私家园林,这个风气已经互相影响。宋人笔记里头可以看到汴梁的园林:汴中园圃亦以名胜当时,聊记于此。州南则玉津园(这是皇家园林),西去一丈佛园子、王

27、太尉园、景初园。这三个肯定都是私家园林,王太尉是个官,那么这个官当然有钱,有地位才有可能造园子。城内有芳林园、同乐园、马季艮园,其它不以名著约百十,不能悉记也。在汴京城里有上百个小园。南方很多城市也兴园林。北宋周密的吴兴园林记记载了吴兴地区的一些私家园林:南沈尚书园、北沈尚书园这两个园子,章参政嘉林园、牟端明园、赵府北园、丁氏园、赵氏菊坡园、程氏园、叶氏园、赵氏清华园。跟我们名字一样,清华园、赵氏小隐园、倪氏玉湖园、叶氏石林、玲珑山、黄龙洞等很多。有专门园林记,说明这里园林很多。从宋画上可以看出当时园林的盛景。南宋的秉烛夜游图,肯定是描写了园林景观。这些园池的规模大小不一,各有特色。如南沈尚书园这样写的:近百余亩,果树甚多,林檎尤盛。内有聚芝堂、藏书堂。前凿大池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