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说“木叶”教学案例设计一、诗歌导入,提出疑问导入:我国是诗的国度,从劳动中产生了诗歌,经过了不算长的时间,到唐代就 已达到顶峰,我们的古代诗人是“敏感而有修养的”,他们似乎参透了深奥的美 学和心理学原理,创造了耐人“触摸”的精妙的诗歌语言,这语言是不可能作出 所谓的科学的解答的,需要我们用心灵去解读。纵观古代诗歌,有许多意象由于 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例如:月 亮、柳树、菊花等。那么本课中“木叶”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了整个 疏朗的清秋气息。作者由诗人们钟爱的“木叶”人手,解析了树、树叶、木叶之 间细微的差异,重点分析了木与树相同又不同的地方, 进
2、一步强调了诗歌语言中 的暗示性问题.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林庚先生的说“木叶”。(板书课题) 二、浏览课文,思考与解答(先感悟“木叶”和“树叶”的区别,探究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 比较“木叶” “落叶”及“黄叶”,进而把握“木叶”的艺术特征。)(这是课文的主要观点的提炼,只要把握住这些基本的信息。学生就能明确 “木”在艺术形象领域与“树”的截然不同的意味。进而能够明白意象的把握对诗歌的分析与鉴赏有着怎样的作用。)1.迅速浏览一至三段,找出作者在阅读古代诗词时发现的三个问题。一、为什么诗词中多见“树”或“叶”而很少见“树叶”; 二、为什么诗歌中多见“木叶”而不见“树叶”;三、为何“无边落木
3、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又不用“木叶”而用“落木”。先看第一个问题,结合诗句分析。用文中所引诗句引导学生思考: 引1:树:后皇嘉树,橘彳来服兮。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叶: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思考:这些诗句中,出现“树”或“叶”的句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提示:注意对“树”或“叶”进行修饰的词,如“丛生”、“绿”“密”明确:枝繁叶茂,浓阴匝地。也就是说,“树”或“叶”都给大家一种繁茂 浓密,翠绿欲滴饱满的形象,而这种形象正是“树叶”所包含的。为了语句凝练 的缘故,诗词中常用“树”或“叶”代替“树叶”。再看第二个问题。问1:从概念上讲,“木叶”是什么
4、?讨论,明确:就是“树叶”。从概念上说,“木”与“树”的意思几乎相同。“树叶”在古典诗歌中都简化为“叶” 0问2: “木叶”和“树叶”给我们的感觉是不是一样的?明确:不一样。问3:既然二者在概念上完全一致,那么,是什么给人如此不同的感觉呢? 请同学们结合作者所引用的诗句来体会。引2:木叶:亭皋木叶下,陇首秋飞去。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落木: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思考,讨论:“木叶”所处的季节,体会这几句诗给你的感觉。(为帮助学生体会, 教师可适当地描绘诗词的意境。也可朗诵杜甫的登高0)明确:“木叶”与秋季相联,也就是“落叶”的意思。而“落叶”则是
5、枯黄, 残败的形象,暗含萧瑟、凄凉的感觉,这不再是“树叶”所能包含的了。而这时又出现了一个问题:既然“木叶”就是“落叶”,那诗人为什么不用“落叶”呢?关键之处在于 “木”字。先分析“木”和“树”的区别。2、齐读课文第四、五段,思考第二个问题。文中说,木,屈原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为什么这么 说呢?我们来比较:“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与“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试分析“高树”与“高木”的不同。讨论明确:我们要从这两句诗的诗眼,即“悲”和“扫”来分析。在“高树 多悲风”句中,树有饱满浓密的叶子,风吹动这些树叶发出的沙沙的声音,在诗 人曹植听来,仿佛人的呜咽,如泣如诉,而这满树
6、涌动的叶子,满海涌动的波涛就像诗人胸中涌动的情感。如果没有了树叶的涌动,没有了波涛的翻滚,怎能体 现诗人满怀的哀伤?怎能体现这个“悲”字?“木”,我们知道是落光了叶子的树,光秃秃的树干。深秋的晚上,清冷的 月光仿佛给层岭洒下一层秋霜,瑟瑟的寒风刮过高冈,枯黄的树叶早已被秋风一 扫而光,只有那光秃秃的树干还倔强地挺立着。 在深秋时节,目睹如此深秋之景, 空旷和凄凉之感油然而生。所以,此时的树,必须是干枯的没有叶子的树干,不 如此不足以体现“扫”字。正如作者所说,“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中“树”予人以一种饱满感, 感觉到了层层树叶的波动。而“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中”的“木”则比“树” 显得单纯
7、,是一种落木千山的画面,感觉到的是“空阔”。以秋风叶落之景表空旷凄凉之情,这就是“木”字在古诗中的一个艺术特征。“木”就是“树”,在概念上是一致的。但在意味上,“木” 一般是在秋风叶 落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而“树”则要借助树叶的多来表达饱满的感情。这就说明了 “木”和“树”在艺术形象领域是不同的。古代诗人们如此钟情 于“木”,是因其在表达情感和营造意境方面有独特的魅力。3、齐读第六、七两段,思考第三个问题。思考:前面分析到“木叶”就是“落叶”,可又发现诗歌中有用“落叶”的, 也有用“木叶”的,“木叶”与“落叶”究竟有什么区别呢?体会:"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美女妖且闲,
8、采桑歧路间;柔条 纷冉冉,落叶何翩翩”,“静夜无四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木叶”、“落叶”、“黄叶”、“落木” 带给我们的感觉是否一样?在课文中找出关键句子。明确:"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中“木叶”飘零中透些微黄;“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中“落叶”则饱含水份,繁 密;“静夜无四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中的“黄叶”微黄 但不干燥,无飘零之意,而“无边落木萧萧下”中的“落木”则代表着疏朗和空 阔的意境。从这些不同形象的叶子中,我们体会到:“木叶”暗示的是“落叶的微黄与 干燥”,带给我
9、们的是“整个秋天的疏朗的气息”。这就是“木叶”的艺术特征, 与“落木”相比,还带着些许缠绵。所以,现在我们就能解开刚上课时提到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 滚来”中的疑惑了。那么我们现在来小结一下“木”的艺术形象。明确:“木”是含有落叶的因素,在颜色上是透着黄色,在触觉上是干燥的,感 觉很干爽的,意境空阔。三、延伸扩展我们解决了这三个问题后,回头来看,又会疑惑:为什么这些概念上区别不 大的词语,在意境上的差别会这么大呢?这是因为诗歌语言具有 暗示性。(板书) 概念下面暗含着丰富的形象和内涵,也就是诗歌语言的微妙意味往往寄于言外, 这类语言就是古典诗歌中的意象。“木叶”、“落木”都表示一种客观
10、事物,有形 状有颜色,具备某种象(物象),当诗人写入作品中,并融入自己的人格情趣、 美学理想时,就成为意象。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 情意。(思考同类文学现象,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特点, 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思考1: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木叶” 一样,成为内涵丰 富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如月、梅、柳、杜鹃等。请根据课文所阐释的诗歌语 言的暗示性的理论,体味古诗中的“月亮”意象的艺术特点。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一李清照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一李煜相见欢故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一杜甫月夜
11、忆舍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一张九龄望月怀远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一 一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一一王建十五夜望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一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一一范仲淹的苏幕遮南南月,如镜复如钩。似镜不侵红粉面,似钩不挂画帘头,长是照离愁。一欧阳修望江南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 依旧。一一欧阳修生查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 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一一吕本中采
12、桑子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一王安石泊船瓜洲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 几家飘零在外头?一 南宋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讨论,结论:望月怀远,思念亲人,暗含有月圆人不圆的愁绪。 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者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或是寄托恋人间的苦苦相思, 或 是蕴含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在众多的咏月古诗词中,这一类是最多的。 从月相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月亮 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自然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宁静的月夜里,沐浴着清幽 柔和的月光,人们很容易陷入沉思,展开遐想,产生缠绵而渺远的情思。离家在 外的人,仰望明月,思绪常常飞越空间
13、,想起同在这一轮明月照耀下的故乡、亲 人、朋友。思考2:我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 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 如思考1中提到的意象。据此,有些同学 觉得分析诗歌很容易了,以为只要记住常见意象的基本寓意,那么就可以游刃有 余地鉴赏诗歌了。的确,在我国诗歌中,有些意象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和文 化内蕴,但同一意象在不同的诗人或语境中所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同学们在具体的诗歌的分析中还是要考虑具体的语境的。 有时候,同一意象在不同的诗人笔 下,会表现出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感情。如毛泽东和陆游的两首卜算子咏梅, 境界就迥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
14、暗香来。王安石梅花明确:王安石梅花,表现了梅花“凌寒独自开”的高贵品格。我国古代 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是高贵圣洁的象征,这首梅花的意象表现 的就是我国这种传统文化精神。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 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咏梅)明确:陆游卜算子咏梅表达的是“寂寞开无主”的无奈、“黄昏独自愁”的凄凉心境,以及“只有香如故”的孤傲和清高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 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咏梅)明确: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与陆游的词题、调相同,意境却不同,毛词 巧妙地把陆游词中
15、对梅花不幸遭遇的倾诉和孤芳自赏的表露化为对她达观坚定 的描述和高贵纯洁的赞颂。四、课外延伸,训练能力下面诗中“柳”这一意象,碧玉妆成一树高绊惹春风别有情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更狂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无力摇风晓色新,细腰争妒看来频。几处伤心怀远路,一枝和雨送行尘。表达的情感不尽一致,试作一点辨析: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唐彦谦垂柳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曾巩咏柳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一白居易青门柳绿荫未覆长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 东门门外多离别,愁杀朝朝暮暮人。 一杜牧新柳贺诗
16、:亭亭玉立,碧绿丰茂,枝条分披,细叶精致。诗人借咏柳赞美春色的 美丽和自然的活力。唐诗:纤柔轻盈,妖媚多情。反衬邀宠取媚的小人的无耻和朝政的腐败。曾诗:乱条狂舞,柳絮纷飞。讽刺攀附权贵、得势猖狂的奸佞之臣。白诗:离别。有关“草”的诗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唐?张九龄感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江春不肯留归客,草色青青送马蹄。唐?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恨如芳草,萋萋划尽还生。宋?秦观八六子独倚栏干凝望远,一川烟草平如剪。宋 沏逸蝶恋花试问闲愁者B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五、小结同学们,我们生长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诗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遗产,更是我 们的骄傲。希望同学们在今天品味诗句的审美体验之后, 能更加热爱我们的传统 文化,读诗,学诗,爱诗,成为一个个有激情,有修养的诗人一一风雅颂是诗,古乐府是诗;三闾大夫的狂放是诗,诗仙太白的神游是诗;大江东去是诗,把酒临风也是诗;诗,可以静静的坐下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全款转让房产合同范本
- 加班法务合同范本
- 公司入股合同范本文档
- 仔猪购销纠纷合同范本
- 包装插画合同范本
- 农村协议买房合同范本
- 2024年金山区卫生健康事业单位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考试真题
- 2024年南丹县丹融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农村修水渠合同范本
- 2024年阜阳市皖西北(阜南)粮食产业园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二年级剪窗花
- 分子生物学在医药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 《对折剪纸》)ppt
- 03SG520-1实腹式钢吊车梁(中轻级工作制A1~A5_Q235钢_跨度6.0m、7.5m、9.0m)
- 以虚报注册资本、虚假出资、抽逃出资为由对实行认缴资本登记制的公司进行处罚无法律依据
- 风电场生产运营准备大纲11.14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研说
-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ppt课件
- 中学家访记录大全100篇 关于中学家访随笔
- 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业务管理子系统操作手册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植物的繁殖—扦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