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经济教学笔记_第1页
第八章经济教学笔记_第2页
第八章经济教学笔记_第3页
第八章经济教学笔记_第4页
第八章经济教学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本章的主要内容本章分设四节,分别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重大方针。第一节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首先分析我国历史上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过程。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历史的分析,肯定它的历史作用,指出它的问题所在,为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供历史和理论依据。进一步以改革开放的实践为依据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最后归结到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说明它与西方实行的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强调不能用市场经济一般取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第二

2、节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首先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过程体现的所有制理论上的与时俱进。然后分析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根据,正确认识它所包含的两个组成部分不同的经济性质,分别分析它的两个组成部分的内容、含义,它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不能否定和动摇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第三节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分别分析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内容,在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中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和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以及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问题。 第四节围绕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说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有长远意义的重大战略

3、方针。本章的重点难点问题一: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涉及这样几个重要问题: 怎样评价计划经济体制? 为什么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要经历 十多年的过程? 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我国最初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并且曾经认为这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和优越性,现在则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教材开始有一个简要的历史分析,说明在什么历史背景下、为什么采取了这种经济体制,它的历史作用和弊端。这里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现在我国学术界相当普遍的把计划经济贬得一无是处,这也是一种片面性。 我国对适合要求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5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没有停止过,其核心是寻求解决正确处

4、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改革开放后,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但直到上世纪90年代,党才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式确定为我们改革的目标。在此以前,党的公开文件中没有使用过市场经济这个概念。十二大以来相继使用的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这些不同的提法,反映了我们对计划与市场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有一个发展过程。而这个过程一方面表明我们对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必要性的认识不断在提高,另一方面也说明对市场经济能不能和怎样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一直在探索之中。邓小平南方谈话后,1992年6月9日江泽

5、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概念的时候,对改革的目标怎样确定的问题提出了三种提法供大家研究。一是建立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二是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三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同时江泽民还指出,不管十四大报告中最后确定哪一种提法,都需要阐明我国社会主义的新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之后,1992年6月12日,邓小平在同江泽民的谈话中赞成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提法,还说,在党校的讲话可以先发内部文件,反映好的话,就可以讲。后来,党的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式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需要经

6、历这样长的时间才能形成?为什么邓小平在南方谈话后,十四大以前江泽民还要提出几种不同提法进行比较研究,邓小平还提出要看大家的反映如何,来决定是否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概念来表达改革的目标?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教材没有突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框架方面的内容,即没有围绕市场主体、市场体系、宏观调控、分配制度、社会保障等方面展开,而是着重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框架属于市场经济一般性的问题,它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化,而且有些方面如所有制结构、分配关系、社会保障等后面还要具体分析。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主要是搞清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

7、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有它自身的特性。? 辩析一种观点现在许多文章谈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常常只是强调它的共性而忽视它的特性,甚至有人认为市场经济就是市场经济,没有什么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分。党的文件给市场经济戴上一顶“社会主义”的“帽子”,没有什么实质内容,无非是官样文章。因此他们很少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称,而只讲市场经济的改革,或者简化为“市场化改革”。这不符合中央的精神。 问题二: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问题 这个问题分析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和它的两方面的内容。首先应当指出,这里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不是笼统的讲社会主义

8、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进程中一个特定的阶段,有它特殊的历史背景。至于将来社会主义发展得比较成熟后,是够格的社会主义是否还适用,可以留待将来去研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建立怎样的所有制结构,确立什么样的基本经济制度,我们党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课本简略地介绍了这个过程。同时特别分析了为什么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剥削,而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私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同党要实现的目标,从建设社会主义的目标上说是矛盾的。建设社会主义应不应当允许它们存在和发展,这会不会削弱社会主义的阵地和力量,会不会影响社会主义的巩固和发展,会不会导致两极分

9、化,危及社会主义的生存,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政党不能不十分郑重地对待这个问题。 问题在于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应当怎样观察和分析这个问题。是从抽象的关于社会主义的定义出发,还是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关于怎样理解非公有制经济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一些人认为,既然它属于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并且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应当是属于社会主义的经济。还有一种认识是把“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等同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部分,按此说法,非公有制经济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了。这些认识是不

10、正确的,是不符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江泽民报告的原意的。 要注意文件里说的非公有制经济,第一是说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一部分,而不是说它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一部分,第二是说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说它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然,这些提法都只是就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并没有给它们的性质予以规定。在市场经济中各种经济成分的性质依然是由它们各自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的,各种所有制经济的性质并不因为它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而改变。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源于“十五”报告中提出的

1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从“十五大”报告对于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解释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报告”对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作了不同的区分的。“报告”在解释这个问题时说:“这一制度的确定,是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由此可见,应当区分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些不同的概

12、念,它们是两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的范畴。相互联系的一面在于,它们都包含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而它们的区别则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中不仅包含有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还包含有非社会主义的非公有制经济。搞清楚这一点对于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十分重要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两个方面中,公有制主体是主导的方面,没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或者公有制不成其为主体,就谈不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因此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十分重要,理论上绝对不能否定和动摇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现在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文章中,强调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

13、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呼声很高,而对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重视不够。如果说在改革初期这个问题可以理解的话,现在则应当更加重视坚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问题。问题三: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这个问题主要是弄清什么是按劳分配,什么是按生产要素分配,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分配制度,以及分配制度改革涉及的两个问题:“先富”和“共富”,防止两极分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采取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两种不同的分配方式,其理论基础是相同的,即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和分配相互关系的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分配方式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的分配方式。因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

14、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具体体现为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多种所有制形式,但归结起来无非是两种:公有制和私有制。实行按劳分配的经济基础是公有制。因为公有制意味着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既然人人都是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者,生产资料的占有就不再成其为分配的根据。剩下的分配方式有三种可能:平均分配、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经济基础是生产要素归不同所有者所有,其物质基础是各种生产要素同劳动一起,都是物质财富和使用价值的源泉,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当它被排他性地占有时,必须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才能有效地利用它来发展生产。这里,对财富的生产

15、有用,被排他性的占有,是两个必要条件。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一是为什么提出必须允许“先富”,先富的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个大政策。二是允许“先富”的正确含义。必须和只能是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现在社会上流行一种“仇富”的说法,其实,所谓“仇富”背后的真实含义是广大群众反对非法致富、为富不仁。三是提出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共同富裕。允许“先富”的目的,是逐步创造条件,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因此有两个大局的思想。关于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问题: 一是突出了邓小平在提出这个大政策的同时,就不断强调要防止产生两极分化,直到晚年还在关注这个问题。 另一个问题是概述理论和政策的发展

16、演变过程。问题四: 关于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这一部分介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具有长远意义的重大方针。这几个目围绕的一个中心就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关于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新型工业化是相对于传统工业化而言的。主要说明“新”的内涵是什么,从世情和国情说明为什么必须走这条道路,以及怎样走这条道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着重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当前的现实状况人手分析“三农”问题对中国的特殊重要性和紧迫性,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土地改革以来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思路的继承和发展关系;胡锦涛“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和党的“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建设社

17、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使学生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是对我们党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战略思想的继承的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措施,是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我国农村的发展展现了美好蓝图,开辟了广阔道路。关于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目取代了原来的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强国战略。主要说明什么样的历史背景要求提出这个问题;什么是创新型国家;怎样理解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和任务。关于统筹区域发展。主要说明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不同历史时期处理这个问题的方针;当前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和统筹区域发展的重要方针。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