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国论【学习要求】1. 掌握与课文有关的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2. 了解作者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意图。3. 理清本文的论证结构,学习举例、对比等论证的方法并理解论证的效果。【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能利用注释和工具书疏通字义,反复诵读,准确翻译学习难点:理清本文的论证结构,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借古讽今的写法。【学时安排】2学时【学习过程】第一学时主要任务:结合注释读准字音,疏通词义,反复诵读,初步理解课文含义。一、课前尝试(一)学法指导1. 借助工具书或注释疏通字词,熟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2结合注释整体感知课文容。若有疑难之处,可以同学之间相互讨论或向老师请教。3借助注释或网络资源,了解六国论
2、相关背景及洵等文学常识。(二)尝试练习1容易读错的字弊在赂(I u)思厥(ju总)先祖父 暴(pd)霜露如弃草芥.(ji e)洎(j i)牧以谗诛 革灭殆(d ci )尽 小则获邑燕之君(ym)3.利用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弊在赂:弊病率赂耶:全,都非兵不利:兵器破灭之道也:原因较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比较固不在战矣:本来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越强弱胜负已判矣:定非兵不利,战不善:好始速祸焉:招致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坚持到底牧连却之:使。退却思厥先祖父:已逝世的长辈的尊至于颠覆:以至于结交五国既丧:已经与赢而不助五国也斯用兵之效也:功效后击者再:两次洎牧以谗诛:等到诚不得已:实在向使三国各爱
3、其地:以前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统治句以天下之大:如果是又在六国卜矣:这4借助工具书、网络等资源进行文学常识填空。洵,(1009-1066)字_明允,号 老泉 ,眉山人, 北宋(朝代)著名散文家,洵精于古文写作,尤长于策论,主“言必中当世之过 ”为文见解精辟,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明快酣畅,纵横捭阖,雄奇遒劲,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后人因其子轼、辙都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将三人合称“三”,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著有嘉祐集。本文即选自 嘉祐集。六国指战国时代的燕、齐、楚、 、 、六个诸侯国,后来被国征服。二、课堂探究1.通假字,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暴霜露,斩荆棘暴通曝
4、,暴露(2)暴之欲无厌厌通餍,满足2.解释下列多义词(1)广诸侯之所亡,与战败所亡者丢失|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灭亡(以荆卿为计作为(2)为郡成为而为人积威之所劫哉被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统治(3)而兵又至矣军队j斯用兵之效也武力非兵不利,战不善兵器(4) 或曰有人f或未易量或许(5)燕之君,始有远略开始"始速祸焉才(6) 终继五国迁灭最后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坚持到底(7)较之所得得到,此言得之对诚不得已能够J(8)护霜露暴露血之欲无厌残暴(9)有如此之势形势触势弱于势力L4.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含义,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冋。古义今义其实百倍它的实际数目实际上思厥先祖父祖辈父辈。今指父亲的父亲后
5、击者再两次。今表示又一次。始速祸焉速:招致。今指速度快。可谓智力智谋和力量。今为一个词,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唐宋八大家是:愈辙 王安石欧阳修 曾巩柳宗元洵轼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前例、旧事。今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至于颠覆,理固宜然以至于今指另外提起一件事A. B.C. D.5指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情况日割月削一天天,一月月,名作状以地事侍奉,名作动义不赂 坚持正义,名作动不能独完 保全,形作动牧连却之 使。退却,使动用法以事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遇,名作动始速祸焉 招致,形作动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坚持到底,形作动双重否定的判断句 判断句 被动句 被动句
6、 省略句状语后置句6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2 )赂而力亏,破灭之道也(3) 有如此之势,而为人积威之所劫(4) 洎牧以谗诛(5 )举以予人(6 )尝五战于7.根据课文容填空苟以天下之大, 为国者。三、课堂检测1.A. 洎(j 1)牧以谗诛B. 弊在赂(lu ©C. 暴(bao)霜露D. 胜负之数(shu)F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不得下咽(ydn) 弃之如草芥.(ji e革灭殆(dai)尽之际思厥(jue)先祖父(B2.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率赂耶率:全部暴霜露,斩荆棘与赢而不助五国也洎牧以谗诛或未易.量A
7、.暴:bao暴露与:结交洎:j 1等到易:轻易B .思厥先祖父暴之欲无厌始速祸焉当与相较而为人积威之所劫.C .奉之弥(mi)繁率(sua 1)赂耶小则获邑(yi)与(yd)嬴而不助五国也 )厥:代词,其厌:厌烦速:很快当:应当劫:侵略D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不赂者以赂者丧以地事,犹抱薪救洎牧以谗诛苟以天下之大3. 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D )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以攻取之外至丹以荆卿为计以事之心礼天下之奇才4. 下列句子中有相同的词类活用的一组是: ( C )后击者再,牧连却.之日削月割,以趋于王能守其土,义不赂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以事之
8、心礼天下之奇才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A B C D 5.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含有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C )较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思厥先祖父可谓智力孤危然后得一夕安寝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有如此之势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胜负之数,存亡之理A. B. C. D.6. 下列句中“为”字,说得正确的一项是:( C )而为人积威所劫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为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A. 与读音不同,意义一样B. 与读音不同,意义也不同C. 与读音不同,意义互不相同D.与读音不同,意义不一样。7. 翻译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有如此之势,而为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
9、,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且燕处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洎牧以谗诛,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第二学时主要任务:理清本文的论证结构,学习举例、对比等论证的方法并理解论证的效果,领会 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借古讽今的写法。一、学前尝试(一)学法指导1 熟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同学间相互讨论交流,分析文中课文结构。2 学习举例、对比等论证的方法并理解论证的效果,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借古讽今的写 法。/-X 八乞丄八八匕、卜(二)学前尝试1. 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论”的特点,作者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析:“论”
10、是散文的一种文体,以论证为主,要求善于析理,析理愈透愈精,就愈能体现这 种文体的特点。 六国论既是谈谈六国灭亡的道理。原因是:弊在赂。2. 根据课文容填充本文总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分论点一:赂力亏,破灭之道也分论点二:不赂者以赂者丧二、课堂探究1. 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从几个方面说明这一中心论点的?析:中心:六国破灭,弊在赂。两个方面,A.赂力亏,破灭之道也;B 不赂者以赂者丧。2 仔细阅读课文第 3段,思考下列问题。(1 )用一句话概括第 3段的中心意思“以地事,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作者用 攻取之外所得 和 战胜所得 相比较,诸侯赂所亡之地 和 战败而亡之地相 比较, 两相对照
11、,得出“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的论断。从比较中可以看出,得 地的主要原因是 诸侯赂,诸侯失地的原因是赂,“固不在战”四字,深化了上面中心论点中的“非兵不利,战不善”的道理,证明了“弊在赂”的观点。(3) 为了说明“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即赂之弊,作者进一步作了如下对比,诸侯为“一夕安寝”,今日割五城与明日割十城相比,说明割地次数的频繁,且数量越来越大;得“五 城”“十城”之后。“又至矣”三字说明的“大欲”是“无厌”的。从而证明:赂并不能苟安 图存,实乃“破灭之道”。在这一对比说理中,?作者又将赂诸侯的先辈创业之艰难与子的“不甚惜”相比,先辈的“暴霜露”与子的“一夕安寝”相比,
12、斥责了赂者的卑鄙无耻。(4) 以上两层用了对比论证,下面作者又用古人名言“以地事”印证了自己的论证。这是用引证法来论证的。(5) 本段的中心容,印证了第一自然段中的哪句话赂而力亏,破灭之道也3阅读课文第4段,思考下列问题。 找出段中表述齐国灭亡的一句话。 析:“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比较燕两国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析:共同点一一形势环境相同,处革灭殆尽之际。 军事策略相同,能守其土,义不赂。不同点一一对抗国的方式不同燕太子丹招募荆轲刺王招致祸患。 因牧被谗言所害自毁长城。(3)填写下面的表格:诸侯国灭亡的直接原因灭亡的根本原因感情色彩齐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燕八、以荆卿为计洎牧以谗诛,用武而不终智力孤危
13、战败而亡鄙夷赞美惋惜4)请找出第一段中与本段意思吻合的一句话“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5) 本段最后一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用“向使”引起假设,总结六国情况,使论证更加深入全面,中心论点更加鲜明有力,同时又为下文进一步假设作铺垫,从反面将论证推进一层。4. 六国对的态度和六国灭亡的先后顺序说明了什么?作者从六国灭亡的史实中总结的历史 教训是什么?析: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也。历史教训: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5. 第五段是怎样展开论述的?第五自然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 过渡段,由评论六国灭亡,总结历史教训,过渡到规劝北宋统 治者放弃屈辱求和的方针,把问题
14、的分析由表层过渡到里层。“呜呼以趋于亡”是承上,继续证明“弊在赂”的论点,并且为六国设图存之道:一是用谋臣,“以赂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二是礼贤下士, “以事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三是六国联合,“并力西向”。用的是假设论证。具体的说,假如六国不赂而自强,而对齐心协力作 战,那么,他们就不至于灭亡。现在六国害怕国而赂,因此,他们终于灭亡。段中连用“悲 夫”、“呜呼”两个感叹词,表达惋惜之情,突出表明六国灭亡教训沉重。“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表达了这样的意图:“为国者”有两层含义,明指六国的统治者,暗指北 宋的统治者,一语双关。由这句启下引出第六节,就很自然了。6第5自然段末句“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
15、所劫哉”概括了六国破灭的历史教训,至此本来 可以结束全文,但作者又写了第 6自然段,请问是否多余?为什么?析:作者写第6自然段,可以从写作意图、文章布局和理路、重要的论断等方面进行考虑。六国灭亡原因各不相同,而以地赂者不过三国,作者巧妙地提出“不赂者以赂者丧”这 一论断,这样就把灭亡的原因集中到“弊在赂”这一中心论点上来了。至于为什么要“赂” 作者则直到最后才说出了最要紧的一句:“为人积威之所劫”而年年纳币。如果删去“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之故事”,就看不出这一点了,这是违背作者的意图的。其次,从布局 上看,本文是从论史逐步转向论策的。因此从第4段开始,先肯定燕、的“远略”,接着又批评了他们的
16、错策。循此继进,作者又为六国设想出总体的战略:第一步,不赂,不附于, 不派刺客,不杀良将;第二步 ,“以赂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 向”。这样的设想是为下文“不赂而胜之” 一语作铺垫的。这个总体的战略设想也是针对北 宋朝廷说的。如果删去第 6段话,上面这些话就变成无的放矢了。7.请从下列句子中任选两句,简要分析其论证方法。(1)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运用因果论证的方法, 表明赂乞和适得其反, 只能造成削弱自身国力, 助长国威势的局面,从而助长国侵略的野心。(2) 以地事,火不灭。为喻,这里综合运用了引用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引用古人的话为证, 以“抱
17、薪救火”形象地阐明了赂的危害。(3)向使三国各爱其地,或未易量。运用假设论证的方法,从反面将论证推进一层:如果、楚不赂,齐国“不附于”,燕、有正策,也有不灭亡的可能。这样,就进一步论述了“赂”的危害。三、课堂检测1.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组是:(B )率赂耶率:全部思厥先祖父厥:代词,其暴霜露,斩荆棘暴:bao暴露暴之欲无厌厌:厌烦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与:结交始速祸焉速:很快洎牧以谗诛洎:ji等到当与相较当:应当或未易量易:轻易而为人积威之所劫劫:侵略A.B .C.D .2下列句中的“以”字,与“不赂者以赂者丧”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A. 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B.举
18、以予人,如弃草芥C.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D .洎牧以谗诛3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全部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D )较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思厥先祖父 然后得一夕安寝可谓智力孤危剌客不行,良将犹在吾恐人食之不得下咽也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至于颠覆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A.B.C.D.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C )A. 洵,字明允,号老泉,唐宋八大家之一。B. 六国论和过论的“论”都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C. 洵的嘉祐集之“嘉祐”二字取自洵的书斋名。D. 六国论的中心句是“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齐人未尝赂,终继五国迁灭
19、,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之君, 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 速祸焉,尝五战于,二败而三胜。后击者再,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为郡,惜其用武而不 终也。且燕、处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齐人勿附于。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相较,或未易量。5. 比较下列句子中的“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与赢而不助五国也战败而亡,诚不得已E.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C. 赂而力亏二败而三胜D. 较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6. 对于下
20、面两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正确的一项是(A )A.能守其.土惜其用武而不终也E. 牧连却之.存亡之理C.举以予人,如弃草芥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D.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是又在六国下矣7 下列与“尝五战于”句式不同是一项是(B )A.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E.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C. 具告以事D. 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对这一段文字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作者认为齐国的失败是因为“盖失强援” 。E. 作者申明燕、“用兵之效”及“用武不终”的后果C. 作者总结齐、燕、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贿赂国。D. 作者假设齐、燕、“反其道而行之”,灭亡与否就无法
21、估计了。四、课堂小结1.写作容:这是一篇史论,评议战国时期六国对付国策略的得失,阐述了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赂,赂必然资敌而弱己。文章以古鉴今,借六国“赂”而亡,提醒北宋王朝吸取历史教 训,不要重蹈覆辙。2艺术特色:借古讽今,针砭时弊。论点鲜明,论证严密。语言生动,气势充沛。五、课后作业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B )A. 革灭殆尽(dci )B. 思厥先祖父(ju e)C. 弊在赂(l u)D. 不得下咽(y cn)暴霜露(bco)胜负之数.(Shu)为国者(wei )洎牧以谗诛(z i)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六国互丧互:交互。盖失强援盖:因为。B. 思厥先 祖父 先:对已去世尊长的敬称。暴之欲无厌 厌:讨厌。C.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分出,分清。终继五国迁.灭 迁:改变。D. 后击者再 再:两次。苟以天下之大苟:如果。3. 下列句中“于”的用法与“其势弱于”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A.齐人勿附于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吾祖死于是D.师不必贤于弟子4. 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标注其句式特点。(1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2 )苟以天下之大。(3 )赂而力亏,破灭之道也。(4)齐人勿附于。语段阅读以攻取之外, 小则获邑, 大则得城。 较之所得, 与战胜而得者, 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全国讲师培训课件
-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八课探问生命第二框敬畏生命教案新人教版
- 成都酒店英语培训课件
- 2021幼儿园园长证培训测试题库含答案
- 团队规划培训课件
- 《细胞周期的调控》课件
- 培训课件选择思路
- 微笑礼仪培训课件
- 《病例讨论伤寒》课件
- 《致我所有的朋友》课件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初中语文九年级期末高分通关题详细答案和解析
- 空置场地租赁协议
-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拆装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 软件安全之恶意代码机理与防护-武汉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研学旅行基地(营地)设施与服务规范》
- (完整word版)文件管理控制程序
- 他山之石探Lululemon的崛起之路-东北证券
- 无人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征求意见稿)
- 2023-2024学年甘肃省天水市小学语文六年级期末评估试卷附参考答案和详细解析
- 滑行类游乐设施事故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