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语言复习学案_第1页
诗歌的语言复习学案_第2页
诗歌的语言复习学案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诗歌的语言复习学案一、 考查方向1、炼字2、语言特色(一)第一种模式 :炼字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 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析炼字, 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 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1、提问方式(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他某字比较 提出优劣问题。(3 这首诗的某一个词在其他版本上写作另一个词, 你认为哪个词好?为什么?2、解题分析这种题型要求品位这些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得把该字放回句中, 并 结合全诗意境情感来分析。3、真题示例

2、菩萨蛮 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 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 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 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 分 )答:分析:步骤一:“空”在文中是“白白地、孤独、形单影只”的意思。 步骤二:抒情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痴地、徒劳地茫然望着暮色中归飞的宿鸟。 鸟归人不归,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愁思。步骤三:“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的感情, 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总结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看看该字使用了什么手法。释含义明手法2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表现了怎样的景物或怎样的人物 特征。一一描景象摹情态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看表达技 巧的作用。一一点情境/表感情/谈作用4、课堂训练(1)( 2007广东卷)溪亭 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答:“穿”在文中有“穿行”之意,“数”即数数。(释含义) (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 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描景 象/摹情态) “穿”字形象的传达出诗

4、人孤独、徘徊的情绪,“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 苦闷无聊的心境。(表感情)(2)( 2005 福建)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 为什么?( 4分)答:【参考答案】:雁引愁心去”一句更妙。 引”在文中有 带走”之意,运用了拟人手法。(释含义 /明手法) 大雁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大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愁去喜来,互相映

5、衬。(描景象) 此句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比雁别秋江去”只是写大雁冷漠地离别秋江飞去,更具有感情色彩,并与下句互相对仗、映衬,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情 趣盎然。(表感情/谈作用)如果答 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3)填一填春风又_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 。(宋祁玉楼春) 气_云梦泽,波 _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 知否?知否?应是 肥瘦。(李清照如梦令)映阶碧草 春色,隔叶黄硒 好音。(杜甫蜀相)前村深雪里,昨夜 枝开。(齐己早梅)(4)端居 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端居:闲居。素秋

6、:秋天的代称。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答:步骤1: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敌,不仅有对的意思,还有抵挡、承受的意思。(释含义/明手法)步骤2: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描景象)步骤3: 敌”字传达出寂寥、凄寒的意境,同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寂寥凄怆 之情。(点情境)而用对”或其它词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二)答二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1、提问方式:(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2、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

7、别字词运用得巧妙,而是要求品味整首 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淡雅)、朴实无华(平淡自然)、华美绚丽(辞藻华丽)、明白晓畅(明快浅显)、多用口语(明白如话)、委婉含蓄、雄浑 豪放(浑厚雄壮)、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沉郁顿挫。3、示例春怨 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此诗语言特色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 黄莺儿”是口语化,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三、四句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4、总结答题步骤: 用一二个词语准确点明语言

8、特色。 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 有时需要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第三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字一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 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 握程度。3、示例:2005 (江苏卷)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问题一一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答案: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颈联:微风吹落枝 上露水(滴在阶下

9、青苔上)。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琴上尘埃)4、总结答题模式 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1)2006 (四川卷)夜归周密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磷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问题一一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案】: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磷”、“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 归家的心切。 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 与先前的 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

10、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解析 本诗用“夜归”统摄全篇,应把握时令是“夜”和事件是“归”,因此 要找出“夜”中的意象,和“归”中意境。既然已“夜深”了,还要归家,那么 思家怀乡之切自不必说;“竹窗斜漏补衣灯”,这是游子(夜行人)快至家门时 所见,夜已深了,家里还亮着“补衣灯”,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 扑面而来。(2)2006 ( 辽宁卷 )东坡 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问题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答案】:“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 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 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 可使 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3)2007(四川卷)葛溪驿 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