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板弯板翘的制程预防与管制_第1页
PCB板弯板翘的制程预防与管制_第2页
PCB板弯板翘的制程预防与管制_第3页
PCB板弯板翘的制程预防与管制_第4页
PCB板弯板翘的制程预防与管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ppt精选ppt 一、板彎板翹產生原因 二、內應力松弛的主要途徑 三、板彎板翹要因魚骨圖 一、原材料 二、設備及模具 三、壓合條件 一、通常情況下PCB產生板翹異常的誘導因素 二、防止PCB出現板彎板翹異常的几點建議精选ppt前前 言言 目前,隨著表面貼裝(SMT)等技朮的普及,PCB廠家對CCL的板彎板翹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面對這種狀況,結合PCB客戶對CCL的要求,我司對板彎板翹問題有高度的重視,并對生產之基板板彎板翹從原材料開始,對整個制程進行嚴格管制和預防,以滿足客戶的品質要求。精选ppt一、板彎板翹產生原因: 造成CCL和PCB板彎板翹的因素較為復雜,一般認為根源是環氧樹脂、玻

2、纖布和銅箔之間的熱膨脹系數、彈性模量等的差異。當它受外力和濕熱作用下存在殘余應變和殘余濕熱應力,如該內應力不能有效松弛,便有可能引起板材的翹曲。存在于基板中的內應力主要有:A、由于外力作用使板產生的非彈性形變(殘余應變)而引起的殘余應力。 當板子受到較大的壓縮應力時,如彎曲、剪切和沖擊等應力作用時,在板中產生的在于應力可能導致板材翹曲。B、由于承受溫度作用而在板中出現的殘余熱應力。 此熱應力主要是CCL和PCB在制作過程中產生的殘余熱應力。通常此類應力所致之板彎板翹可以通過烘烤來使內應力釋放,使板材返直。C、板子受濕氣等影響而引起的殘余濕應力。 此殘余應力主要在PCB加工過程中引起。它取決于板

3、材的耐濕熱性、濕膨脹系數、彈性模量和吸水率等。精选ppt二、內應力松弛的主要途徑: 通常情況下,要使板材中的應力得到松弛,主要有以下三個途徑: A、通過基體的變形使應力松弛 B、通過纖維的變形使應力松弛 C、通過纖維和基體的界面使應力松弛。 它們包括基體、纖維和界面的形變和斷裂等。在確保板材性能的前提下,可以采取的措施有:A、選擇合適的原材料1、環氧樹脂:從內應力松弛的角度來講,選用分子量較高和分子量分布較窄的樹脂比較有利,但同時應考慮由此帶來樹脂對玻纖布浸潤性的影響。另、樹脂體積收縮率遠大于玻纖布,在樹脂體系中加入適量的膨脹單體,可以縮小樹脂與玻纖布體積收縮率的差距,減小由此產生的內應力。2

4、、玻纖布:單從松弛內應力的角度來看,選用厚度適中、經緯密度小、非平紋編織玻纖布(氈)有好處。但為考慮到板材的綜合性能,目前使用的布種以平紋編織布為主,包括7628、2116、1080、106等,不同廠家布特性有一定差異,但玻纖布產生應力部分通常通過調整制程工藝參數來避免。B、采用合適的制程工藝條件 主要包括含浸張力控制、組合疊片方式、壓合條件等參數的合理控制。精选ppt三、板彎板翹要因魚骨圖如下:精选ppt一、IPC-4101A對CCL板彎板翹的要求:基板厚度(t)0.50mmt0.78mm0.78mmt1.67mmt 1.67mm板翹值(%)單面板2.0 1.5 1.5 雙面板1.5 1.0

5、 1.0 二、我司對基板板彎板翹的管控標准:基板厚度(t)0.50mmt0.78mm0.78mmt1.67mmt 1.67mm 板翹值(%)單面板1.01.0 1.0 雙面板0.5 0.7 1.0 精选ppt 一、原材料一、原材料樹脂:我司為確保產品品質一致性,所用之樹脂廠家及型號未作變更,其中主體樹脂的主要指標如下表所示:玻纖布:供應商及型號未有任何變更基材對齊方式:每片基材經緯對正狀況良好。二、設備及模具二、設備及模具 含浸機:不同含浸機台之差異不大,各機台張力狀況良好:環氧當量(425-455)可水解氯(165-215) 固形份(801)431.50188.5780.09精选ppt 下面

6、以GL02張力控制為例。說明: 含浸布種為7628,三個圖表分別表示引出輪張力、冷卻輪張力和卷取張力。從圖表可以看出,左右張力比較接近,控制穩定。精选ppt緩沖材料:緩沖材料材質、張數及鋪墊方式未作任何變更壓機平行度:基板板厚分布不均勻將可能導致板翹產生。壓機平行度直接可以在壓板板厚分布狀況上得到反映,經確認基板板厚分布狀況,壓機平行度狀況良好。產板厚度分布具體數據圖表所示: 精选ppt第一OPEN第十八OPEN第三十六OPEN最大值0.2250.2220.224最小值0.2120.2110.209極 差0.0130.0110.015壓機平行度測試結果如下: 上述結果為取11 015 板,測試

7、全板含銅厚度之結果,從數據分布狀況看,壓機的平行度狀況良好,完全可以滿足整板厚度分布均勻性的要求。 注:0.15mm薄基板的lass C厚度允差為0.018mm,加銅厚后的厚度中心值為0.210mm,控制范圍為0.192-0.228mm。 精选ppt鏡板使用情況:如果鏡板經較長時間使用后,本身出現有翹曲變形后繼續使用,將會導致板彎板翹的發生。我司對有出現翹曲之鏡板,及時進行抽換,以確保鏡板符合使用要求。蓋板(上護板)使用情況:確保蓋板沒有嚴重變形,并定期(3個月)翻轉一次進行使用,以防止因蓋板翹曲對基板產生影響。三、壓合條件三、壓合條件熱壓升溫速率:目前我司基板升溫大多分為23段,通常實際料溫

8、在90 130最為關鍵,此段升溫速率一般設定為1.5 2.0 /min,此升溫速率經過較長時間的實際壓合,結果未出現板翹及其他異常現象,表明此升溫速率已較為適宜。 熱壓出料溫度:為更有效地避免熱應力殘余,熱壓出料轉入冷壓之出料溫度已進一步降低,相比原來下降了10 左右,因此溫度恰好處在板材Tg點附近,雖然出料溫度降低10會一定程度地影響到產能,但對于防止出現板翹異常將有很大貢獻。 精选ppt冷壓降溫速率:基板冷卻速率對板彎板翹有很大影響,降溫速率太快,將導致板材中殘留內應力,而出現板彎板翹現象。我司對板彎板翹進行制程防止時,特別加強了對冷壓程式的改善,推后了冷卻水PUMP的開啟時間。 改善前后

9、的熱壓出料溫度和冷壓降溫速率對比如下表:(AB) 改善前改善后冷壓降溫速率(150120) 冷壓降溫速率(150120) A /min B /min 基板固化程度良好:基板固化不良將可能導致基板產生內應力,而出現板彎板翹異常。我司對基板固化程度主要通過測試玻璃態轉化點(Tg)來評估,要求FR4板材Tg須達到1405,同時板邊Tg3,目前我司產板均能通過上述要求,表明其固化程度較為良好且均勻。精选ppt 我司對基板板彎板翹進行嚴格的管控,在品管進行的OQC檢驗中,加強對板彎板翹項目的測試。 下面以11 120規格制品為例,對其2003年1-6月份OQC板彎板翹數據進行統計,數據圖和Cpk值如下:

10、測試條件常態蝕刻后烘烤后標准差0.10990.11380.1172Cpk1.3981.4311.39611 120基板板彎板翹Cpk值統計結果如下表所示: 從圖表可以看出,各條件下測試結果(板翹值)均在0.70%以下,且Cpk值均在1.33以上,表明我司對板彎板翹的控制和預防較為理想。精选ppt一、通常情況下一、通常情況下PCB產生板翹異常的誘導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產生板翹異常的誘導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結构應力机械應力熱應力殘銅率板厚不均P/P.芯板同廠家反直烘烤方法固化程度板翹異常A.結构應力造成板翹:制作多層板時,如果半固化片切斜或疊片結構不對稱,P/P与芯板之間,P/P与P/P之間經緯

11、方向未對齊而導致壓合后產生結构應力。容易產生嚴重板彎板翹 。B. 板子外部應力引起之板翹:多為外部机械應力所致(如成型加工、沖切去邊、板子處于高溫狀態時受到撞擊. 扭曲等)。此种板翹可通過烘烤反直得到矯正。C. 熱應力造成之板翹:PCB制程中,壓合、防焊和噴錫等制程均會使板子經受高溫,若高溫后冷卻速率過快,熱應力釋放不完全,則易導致產生板翹,通常可通過烘烤反直得到矯正。精选ppt D.板材固化程度:如果板材固化不完全,Tg過大,易導致產生板翹。E.殘銅率的影響:PCB線路設計兩面嚴重不對稱,殘銅率相差過大或不對稱,易產生板翹。F.板厚不均方面的影響:如果基板板厚不均,板中与板邊厚度相差較大易導

12、致壓合成多層板后易產生板翹現象。G. P/P与芯板未採用同一供應商之產品:因各個厂家生產P/P時,制程中張力的控制有區別,故最好采用P/P与基板為相同厂家的方式來壓合多層板,這樣P/P与基板張力相同,以便于控制板翹不良。二、防止二、防止PCBPCB出現板彎板翹異常的几點建議:出現板彎板翹異常的几點建議:A、PP裁切准確,避免因切斜而導致PP之間經緯紗無法對齊而出現板彎板翹。B、采用合適的壓合條件,如果出現固化程度不夠,在不影響其他性能的前提下,可考慮適當延長高溫段的恆溫時間,使樹脂有充足時間進行固化反應。精选ppt C、使用同一廠家之PP與芯板進行壓合,因不同廠家之制程中張力控制等生產條件可能有所差異,為避免因特性差異造成內應力,建議采用同一廠家的P/P和芯板來壓合多層板,可以有利于避免板彎板翹不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