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商业银行_第1页
第十章商业银行_第2页
第十章商业银行_第3页
第十章商业银行_第4页
第十章商业银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商业银行概述回本章回本章 至下节至下节 涵义:专门从事货币存、贷和办理汇兑、结算业务的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它是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而形成的一种金融组织。 1.起源:银行业最早的发源地是16世纪的意大利威尼斯(具高利贷性质)。但最早的现代商业银行产生于1694年英格兰。货币兑换商钱庄早期银行现代股份制银行 2.商业银行形成的途径3.商业银行发展的模式 从旧式的高利贷银行转变而来。 按照资本主义的组织原则,是股份制公司形式组建而成现代商业银行(1694年,英格兰银行建立)。 以1999年之前的美国为代表的传统模式的商业银行: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的分业经营 以德国

2、为代表的全能型商业银行:混业经营 4.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1) 银行业务的全能化 : 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 英联邦国家、日本、韩国、美国等国上世纪完成了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2) 银行资本的集中化 :国际银行业购并浪潮 (3)银行服务流程的电子化 :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再造了银行的业务流程 银行广泛使用自动化服务系统,包括现款支付机、自动柜员机以及售货终端机等信用卡的普及银行内部业务处理和银行资金转账系统的自动化 (4)网络银行的发展网络银行(Internet Bank、Online-Bank 、e-Bank )即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开展业务的银行。网络银行的形式传统的商业银行开办网络银

3、行业务纯粹的网络银行 (5)商业银行的全球化趋势 商业银行设立海外分支机构,扩大海外业务表表 52 1980 年美国大商业银行的国内外贷款结构年美国大商业银行的国内外贷款结构 银银 行行 国内贷款占比(国内贷款占比(%) 国外贷款占比(国外贷款占比(%) 花旗银行花旗银行 58.3 41.7 美洲银行美洲银行 36.8 63.2 大通曼哈顿银行大通曼哈顿银行 56.5 43.5 制造商汉诺威银行制造商汉诺威银行 51.0 49.0 摩根银行摩根银行 55.5 44.5 化学银行化学银行 42.2 57.8 信孚银行信孚银行 48.1 51.9 大陆伊利诺斯银行大陆伊利诺斯银行 31.1 68.

4、9 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 38.6 61.4 平均数平均数 48.2 51.8 资料来源:美洲银行经济研究部研究报告。 1商业银行具有一般企业的特征 拥有自有资本,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自负盈亏,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拥有独立的财产、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经营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获取最大利润既是其经营与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其发展的内在动力。 商业银行经营的内容特殊。商业银行是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商业银行与一般工商企业的关系特殊。二者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商业银行对社会的影响特殊。商业银行经营好坏可能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国家对商业银行的管理特殊。由于商业银行对社会的

5、特殊影响,国家对商业银行的管理要比对一般工商企业的管理严格得多,管理范围也要广泛得多。2.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企业 与中央银行比较,商业银行面向工商企业、公众、政府以及其他金融机构,从事金融业务的主要目的是盈利。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商业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更全面、范围更广。其他金融机构,如政策性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都属于特种金融机构,而现代商业银行则是“万能银行”或者“金融百货公司”,业务范围要广泛得多。3.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企业1.信用中介 信用中介职能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将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资金集中起来,又通过资产业务,将所集中的资金运用到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去。商业银行

6、通过充当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的中介,实现了资金的顺利融通,同时也形成了商业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通过执行信用中介职能,把短期货币资本转化为长期资本,在盈利性原则的支配下,还可以使资本从效益低的部门向效益高的部门转移,从而优化经济结构。支付中介职能是指商业银行利用活期存款账户,为客户办理各种货币结算、货币收付、货币兑换和转移存款等业务活动。在执行支付中介职能时,商业银行是以企业、团体或个人的货币保管者、出纳或支付代理人的资格出现的。商业银行支付中介职能形成了以它为中心、经济过程中无始无终的支付链条和债权债务关系。支付中介职能一方面有利于商业银行获得稳定而又廉价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又为客户提供良好

7、的支付服务,节约流通费用,增加生产资本的投入。 2.支付中介信用创造是指商业银行利用其吸收活期存款的有利条件,通过发放贷款、从事投资业务而衍生出更多的存款,从而扩大货币供应量。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信用工具的创造,如银行券或存款货币;二是指信用量的创造。整个信用创造过程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共同创造完成的。商业银行通过创造流通工具和支付手段,可节约现金使用,节约流通费用,同时又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流通和支付手段的需要。 3.信用创造信息中介职能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其所具有的规模经济和信息优势,能够有效解决经济金融生活中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由于银企关系的广泛存在和该关系的

8、持续性,使商业银行等金融中介具有作为“代理监督人”的信息优势,同时它还具有专门技术及个人无法比拟的行业经验,这就降低了在贷款合约中存在的道德风险。 4.信息中介商业银行联系面广,信息灵通,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商业银行具备了为客户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的物质条件。社会化大生产和货币流通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又使企业将一些原本属于自己的货币业务转交给商业银行代为办理,如发工资、代理支付费用等。因此,在现代经济生活中,金融服务已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职能。 5.金融服务涵义:指一个国家用法律形式所确定的银行体系结构以及组成这一体系的各类银行、金融机构的职责分工和相互关系。 1. 商业银行组织制度建立的

9、原则 竞争原则。合理而又适度的竞争,有利于促进商业银行改善金融服务,促进经济和金融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稳健原则。为防范金融危机,保护银行体系安全几乎是所有国家建立银行制度的一个重要原则。 适度原则。商业银行业务经营要保持“合理规模”,以使成本最低,服务质量达到最优,获取最大化利润。涵义:单元制银行是指那些不设立或不能设立分支机构的商业银行。90年代以前的美国最为典型。单元银行制的优点是:可以防止银行垄断,有利于适度竞争;有利于银行与地方政府和工商企业协调关系,集中全力为本地经济服务;银行具有更高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业务经营的灵活性也较大;银行管理层次少,有利于管理层旨意的快速传导,便于管理目标的

10、实现。 2.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形式(1)单元制或单一银行制(Unit Banking System) 单元银行制的缺点是:不利于商业银行的发展,限制了业务发展和金融创新 银行业务过度集中于某一个地区或某一行业,容易受到该地区经济的束缚,使经营风险过分集中,同时由于单元制银行的实力相对较弱,难以有效地抵抗较大的风险;单元制本身与经济的横向开放性发展存在矛盾,使银行业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使商业银行丧失竞争能力。(2)分行制(Branch Banking System) 涵义:指法律上允许在除总行以外的本地或外地设有若干分支机构的一种银行制度。 分行制的优点是:有分布广泛的分支机构,便于商业银

11、行吸收存款,扩大经营规模,增强竞争实力;便于资产在地区和行业上分散,从而也有利于风险的分散,提高银行的安全性;便于银行实现合理的经营规模,促进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技术设备的推广应用,提高服务质量,加快资金周转速度。便于金融当局对整个银行业进行管理控制,提高宏观管理水平,还可以避免过多的行政干预。随着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大趋势,分行制的形式开始国际化,并有在全球普及的趋势。 分行制的缺点是:容易形成垄断。分行制不利于自由竞争,一定程度上会阻碍整个银行业的发展;增加了银行内部的控制难度。因为分行制银行规模庞大,内部层次多,机构庞杂,上级行(或总行)在掌握情况和执行重要决策时往往会出现一定的偏差而造成损失;

12、 (3)持股公司制(Share Holding Banking System) 涵义:又称集团银行制,是指由某一银行集团成立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控制或收购两家以上的若干银行而建立的一种银行制度。 产生于二战以后的美国,20世纪70-80年代迅速发展 持股公司制的类型:非银行性持股公司。指由非银行的其他企业通过控制银行的大部分股权而组织起来的公司。银行性持股公司。指大银行通过控制小银行的大部分股权而组织起来的公司。 持股公司制的优点:可以成为回避限制、开设分行的一种策略,既不损害单元银行制的总格局,又能行分行制之实;能有效地扩大银行资本总量,做到地区分散化、业务多样化、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和收益管

13、理,增强银行实力,提高银行抵御风险和竞争的能力;可以兼单元银行制和分行制的优点于一身。 持股公司制的缺点: 容易形成银行业的集中和垄断,不利于银行业的自由竞争,从而阻碍银行业的发展。回本章 至下节 当前国际金融领域的连锁制银行,主要是由不同国家的大商业银行合资建立的,也称之为跨国联合制。联锁制的优点:垄断性强,有利于统一指挥、投资大型行业、事业单位,以获取高额利润。联锁制的缺点:由于受个人或某个集团控制,往往不易获取银行所需的大量资本,不利于银行的发展。(4)联锁制(Chains Banking System) 涵义:又称连锁经营制或联合制,是指由同一个人或集团控制两家或两家以上的银行。商业银

14、行业务回本章 至下节1.商业银行自有资本 股本。股本是银行资本中最基本、最稳定的。它构成银行资本的核心部分,它代表对银行的所有权。盈余。主要由投资者超缴资本和资本增值构成。是银行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债务资本。债务资本是作为银行补充资本的一种外源资本。债务资本的求偿权仅次于存款者。其他来源。主要是指为了防止意外损失而从收益中提留的储备金,包括资本准备金和损失准备金。活期存款。指法人存款户随时存取和转让的存款。持有活期存款帐户的存款者可以用各种方式提取存款,活期存款帐户又称为交易帐户或支票帐户。活期存款的特点: 具有很强的存款派生能力。 流动性大,存取频繁,手续复杂,存款成本高,风险较大,因此不付

15、利息。 活期存款中相对稳定部分可以用于发放贷款。 活期存款是银行密切与客户关系的桥梁。 2.各类存款 定期存款。法人存款户与银行预先约定存款期限的存款。 定期存款的特点:带有投资性。由于利率高、风险小,是一种较安全的投资方式,也是银行稳定的资金来源。所要求的存款准备金率低于活期存款。手续简单,费用较低,风险性小。利率根据期限的长短不同而存在差异,但都要高于活期存款。 储蓄存款。个人为了积蓄货币和取得一定的利息收入而开立的存款。储蓄存款也可分为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 储蓄存款的特点:储蓄存款多是个人为积蓄购买力而进行的存款。金融监管当局对经营储蓄业务的商业银行有严格的规定,以保障储蓄存款的安全。

16、短期借款。指一年以内的银行债务,包括同业借款、向中央银行借款和其他渠道的短期借款。 同业借款。指金融机构之间的短期资金融通,主要用于支持日常性的资金周转,解决银行短期资金余缺,调剂法定准备金头寸。 中央银行借款。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的信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再贴现,二是再贷款。 其他短期借款。主要有转贴现、回购协议、大额定期存单和欧洲货币市场借款等方式。 3.商业银行的长、短期借款 商业银行短期借款的主要特点: 对时间上和金额上的流动性需要十分明确。 对流动性的需要相对集中。 存在较高的利率风险。 主要用于短期头寸不足的需要。 长期借款。指偿还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借款。主要采取发行金融债券的形

17、式。金融债券可分为资本性债券、一般性金融债券和国际金融债券。 发行金融债券与存款相比有以下特点:筹资的目的不同。发行金融债券是为了增加长期资金来源和满足特定用途的资金需要。筹资的机制不同。金融债券的发行是集中、有限额的,是银行的主动型负债。 筹资的效率不同。金融债券的利率一般高于同期存款利率,对客户有较强的吸引力,筹资效率较高。 所吸收资金的稳定性不同。金融债券有明确的偿还期,一般不用提前还本付息,有很高的稳定性。 资金的流动性不同。金融债券一般不记名,有较好的流通市场,具有比存款更高的转让性。二、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1.商业银行贷款业务: 贷款的概念。贷款是商业银行作为贷款人,按照一定的贷款原

18、则和政策,以还本付息为条件,将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提供给借款人使用的一种借贷行为。贷款是商业银行最大的资产业务。贷款的分类。商业银行的贷款,可以按照贷款期限、贷款保障条件、贷款用途、贷款偿还方式和贷款风险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按贷款期限划分:活期贷款定期贷款透支; 按贷款的保障条件划分:信用放款担保抵押放款票据贴现等; 按贷款使用的行业划分:工业贷款商业贷款农业贷款科技贷款消费贷款等; 按贷款具体用途划分: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金贷款、商品贷款资本货物贷款; 按贷款的偿还方式划分:一次性偿还贷款分期偿还贷款; 按贷款风险度划分: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损失贷款。 正常贷款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

19、有充分把握按时足额偿还本息;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类的标准: 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是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正常贷款关注贷款 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了明显的问题,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已无法保证足额偿还本息;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 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损失;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 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损失贷款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贷款的申请贷款的调查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贷款合同的审批借款合同的签订和担保贷款检查贷款收回 商业银行贷款必须遵循的基本程序

20、:利润最大化原则扩大市场份额原则保证贷款安全原则维护银行形象原则 商业银行贷款定价要考虑的因素:资金成本贷款风险程度贷款费用借款人的信用及与银行的关系贷款的目标收益贷款的供求状况 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原则: 概念:商业银行将资金用于在证券市场买卖有价证券进行投资的活动。 作用:有分散风险、保持流动性和合理避税、提高收益等作用。 投资对象:主要是各种证券,包括国库券、中长期国债、政府机构债券、市政债券或地方政府债券以及公司债券。2.商业银行的证券投资业务商业银行的其他资产业务还包括租赁业务等 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1. 中间业务的涵义 狭义的涵义:指那些没有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同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

21、务关系密切,并在一定条件下会转为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经营活动。 广义的涵义: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所有不在资产负债表内反映的业务,除了狭义的中间业务外,还包括结算、代理、咨询等无风险的经营活动。 规避资本管制,增加盈利来源。(准备金) 适应金融环境的变化。(融资证券化、利率自由化) 转移和分散风险。 适应客户对银行服务多样化的要求。 商业银行自身的有利条件促使其发展中间业务。 科技进步推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中间业务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担保和类似的或有负债。包括担保、备用信用证、跟单信用证、承兑票据等。 承诺。即银行对自身承担义务的允诺,包括不可撤销的承诺和可撤销的承诺。 与利率或汇率有关的

22、或有项目。指80年代以来与利率或汇率有关的创新金融工具,主要有金融期货、期权、互换和远期利率协议等工具。2.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主要类别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回本章 至下节一、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1.盈利性原则 盈利性既是评价商业银行经营水平的核心指标,也是商业银行最终效益的体现。 影响商业银行盈利性指标的因素主要有存贷款规模、资产结构、自有资金比例和资金自给率水平,以及资金管理体制和经营效率等。 分析商业银行盈利水平,通常用以下衡量标准:这一指标是反映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因为银行的收入主要来自于盈利资产,所以利差收益率越大,银行盈利水平越高。 利差收益率这一指标反映银行的全部收入中有多少作为利

23、润留在银行,它是反映银行经营环境和管理能力的指标,用以考察银行的全部支出水平。 银行利润率这一指标是反映银行资产总体盈利水平或资产结构状态的主要指标,即反映资产的获利能力,它代表一家银行的经营水准。 资产收益率(ROA)这一指标是反映银运用资本获的收益的能力。 资本盈利率(ROE)2.流动性原则资产的流动性是指银行资产在不受损失的前提下随时变现的能力。负债的流动性是指银行能经常以合理的成本吸收各种存款和其他所需资金。通常所说的流动性是指前者,即资产的变现能力。流动性的涵义: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随时应付客户提现和满足客户告贷的能力。流动性包含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 资金自给率水平; 清算资金

24、的变化规律; 贷款经营方针; 银行资产质量; 银行资金管理体制。 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的主要因素:作为资金来源的客户存款和银行的其他借入资金要求银行能够保证随时提取和按期归还;企业、家庭和政府在不同时期产生的多种贷款需求,也需要及时组织资金来源加以满足;银行资金运动的不规则性和不确定性,需要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来保证;在银行业激烈的竞争中,投资风险难以预料,经营目标并非能完全实现,需要一定的流动性作为预防措施。 商业银行保持流动性的必要性过高的资产流动性,会使银行失去盈利机会甚至出现亏损;过低的流动性则可能使银行出现信用危机、客户流失、丧失资金来源,甚至会因为挤兑导致银行倒闭。因此,商业银

25、行必须保持适度的流动性,这是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成败的关键。衡量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通常采用以下指标: 商业银行保持适度流动性的重要性这一指标是指现金资产在流动资产中所占的比率。现金资产包括现金、同业存款和中央银行的存款,这部分资产流动性强,能随时满足流动性的需要,是银行预防流动性风险的一级储备。 现金资产率贷款对存款的比率是指存款资金被贷款资产所占用的程度。这一比率高,说明银行存款资金被贷款占用比率高,急需提取时难以收回,银行存在流动性风险。 贷款对存款的比率这一比率越高,说明流动性越充分。其中,前者反映负债的保障程度,后者反映银行资金投放后的回收速度。比率越高,说明银行还本付息的期限越短,既可满

26、足客户提现的要求,又可用于新的资产上。 流动性资产对全部负债或全部贷款的比率银行总准备金减去法定准备金就是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的现实保障感极强,可以随时使用,它的绝对值越高,表示流动性越强。所谓易变性负债是指季节性存款、波动性存款和其他短期负债。其差大于零,表明有一定的流动性,其数值越大,表明流动性越高;若其差值小于或等于零,表明了流动性短缺的程度,说明有信用风险。 流动性资产减易变性负债 超额准备金这一指标反映流动性资产和非流动性资产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说明商业银行整体性流动水平。这一数值大于零,表示银行流动性在上升;若该数值小于零,表明流动性下降。 存款增长率减贷款增长率 资产结构比率3

27、.安全性原则安全性是指银行的资产、收益、信誉以及所有经营生存发展的条件免遭损失的可靠程度。安全性原则就是尽可能地避免和减少风险。银行安全性原则的主要意义在于: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永恒课题;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决定其是否存在潜伏危机;商业银行开展业务必须坚持稳定经营的方针。 贷款对存款的比率。这一比率越大,风险就越高;比率越小,风险也就越小;资产对资本的比率。这一比率既反映盈利能力,又表现风险程度。比率越大,风险越大;负债对流动资产的比率。这一比率越高,能作为清偿准备的流动资产越显得不足;有问题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率。此类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率越大,说明有问题贷款越多,因而银行的风险也就越大,安全性就

28、越低。 衡量商业银行安全性的指标:4.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三原则的协调流动性是商业银行正常经营的前提条件,是商业银行资产安全性的重要保证。安全性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重要原则,离开安全性,商业银行的盈利性也就无从谈起。盈利性原则是商业银行的最终目标,保持盈利是维持商业银行流动性和保证银行安全的重要基础。商业银行的经营者应依据自身条件,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通过多种金融资产的组合,寻求“三性”的最优化。 二、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及其变迁1.资产管理理论 主要研究如何把筹集到的资产恰当地分配到现金资产、证券投资、贷款和固定资产等不同资产上。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历史上依次经历了由商业贷款理论向

29、资产转移理论和预期收入理论发展的演变过程。 基本观点:存款是银行贷款资金的主要来源,而银行存款的大多数是活期存款,这种存款随时可能被提取,为了保证资金的流动性,商业银行只能发放短期的与商业周转有关的、与生产物资储备相适应的有偿性贷款。银行贷款应该以商业行为为基础,以商业票据为凭证。 商业贷款理论局限性:这种带有自偿特征的放款理论,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银行长期资金的需求,也限制了银行自身的发展;忽视了银行存款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充分利用长期负债;忽视短期贷款的风险性,且使银行的发展受制于经济周期及其带来的风险。 基本观点:为了保持足够的流动性,商业银行最好将资金用于购买变现能力强的资产。这类资产一般

30、具有以下条件: 信誉高,如国债或政府担保债券以及大公司发行的债券; 期限短,流通能力强; 易于出售。 资产转移理论 局限性: 证券价格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很大,当银根紧缩时,资金短缺,证券市场供大于求,银行难以在不受损失的情况下顺利出售证券; 当经济危机发生使证券价格下跌时,银行大量抛售证券,却很少有人购买甚至不购买,这与银行投资证券以保持资产流动性的初衷相矛盾。 基本观点:银行的流动性应着眼于贷款的按期偿还或资产的顺利变现,而无论是短期商业贷款还是可转让资产,其偿还或变现能力都以未来收入为基础。只要未来收入有保证就可以保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 预期收入理论局限性: 把预期收入作为资产经营的标准,而

31、预期收入状况由银行自己预测,不可能完全精确; 在贷款期限较长的情况下,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债务人的经营情况可能发生变化,到时并不一定具有偿还能力。 2.负债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是以负债为经营重点,即以借入资金的方式来保证流动性,以积极创造负债的方式来调整负债结构,从而增加资产和收益。这一理论认为:银行保持流动性不需要完全靠建立多层次的流动性储备资产,一旦有资金需求就可以向外借款,只要能借款,就可通过增加贷款获利。负债管理理论历史上依次经历了由存款理论向购买理论和销售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 存款理论基本观点: 存款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是其资产业务的基础;银行在吸收存款过程中是被动的,为保证银

32、行经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银行的资金运用必须以其吸收存款沉淀的余额为限;存款应当支付利息,作为对存款者放弃流动性的报酬,付出的利息构成银行的成本。 局限性: 没认识到银行在扩大存款或其他负债方面的能动性; 没认识到负债结构、资产结构以及资产负债综合关系的改善对于保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提高银行盈利性等方面的作用。 购买理论基本观点:商业银行对存款不是消极被动,而是可以主动出击,购买外界资金;商业银行购买资金的基本目的是为了增强其流动性;商业银行吸收资金的适宜时机是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直接或间接抬高资金价格,是实现购买行为的主要手段。局限性: 助长商业银行片面扩大负债,加深债务危机,导致银行业恶性竞

33、争,加重通货膨胀负担。 基本观点:银行是金融产品的制造企业,银行负债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迎合顾客的需要,努力推销金融产品,扩大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和收益水平。该理论给银行负债管理注入了现代企业的营销观念,即围绕客户的需要来设计资产类或负债类产品及金融服务,并通过不断改善金融产品的销售方式来完善服务。局限性: 未能很好地解决如何使银行盈利性与流动性和安全性统一的问题。 销售理论3.资产负债管理理论该理论的主要特点:综合性。即资产和负债管理并重;适应性。即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经营行为,加强动态管理。该理论提出的基本经营原则:总量平衡原则。即资产与负债规模相互对称,统一平衡。结构对称原则。即

34、资产和负债的偿还期及利率结构对称。分散性原则。即资金分配运用应做到数量和种类分散。 两种缺口管理法。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方法。基本思路是: 银行可以根据利率变动的趋势,通过扩大或缩小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之间缺口的幅度,来调整资产和负债的组合及规模,以达到盈利的最大化。持续期缺口管理方法。具体做法是: 在任何一个既定时期,计算资产加权平均到期日减负债加权平均到期日的差额,即持续期缺口。如该缺口为正,则说明资金运用过多;反之,则资金运用不足,应根据外部环境进行调控。 资产负债管理的主要技术方法:利差管理法。即控制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的差额,以便适应银行的经营目标。主要手段有:增加利差。即控制

35、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的差额,以便适应银行的经营目标;创新金融衍生工具及交易方式。即运用金融期货交易、金融期权交易、利率互换等衍生工具,进行利差管理与资产的避险保值。 三、巴塞尔协议及其修订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巴塞尔协议是监管银行经营发展方面的国际准则,于1988年通过后几经修订。1998年,巴塞尔委员会决定全面修改此协议,2004年6月正式公布了新巴塞尔协议,于2006年底开始实施。 1. 巴塞尔协议 背景:20世纪70年代,金融自由化浪潮,使银行业的风险增大,为了避免银行危机的连锁反应,统一国际银行监管的建议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简称“巴塞尔委员会”),1975年2月,

36、“十国集团”以及卢森堡和瑞士的代表聚会瑞士巴塞尔,商讨银行监管的国际合作。 巴塞尔协议:1988年7月,巴塞尔委员会的12个成员国正式签署了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建议,简称巴塞尔协议 (4)巴塞尔协议的目的一是鼓励银行实行谨慎的流动性管理,加强国际银行体系的健全性和稳定性; 二是逐步消除当时国际银行业不公平竞争的基础,统一各国银行监管的标准,建立公正的国际性银行管理体制。 资本的组成。协议将银行资本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两部分。规定核心资本应占整个资本的50%,附属资本不应超过资本总额的50%。 风险加权制。协议对不同资产分别给予0%、10%、20%、50%、100%的风险权数

37、。 设计目标标准比率。协议确立了到1992年底,从事国际业务的银行资本与加权风险资产的比例必须达到8%(其中核心资本不低于4%)的目标。过渡期及实施安排。以保证个别银行在过渡期内提高资本充足率,并按期达到最终目标标准。两大支柱:银行资本规定及其与资产风险的联系。 (5)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 1991年11月,重新详细定义了可计入银行资本用以计算资本充足率的普通准备金与坏帐准备金。 初步认识到国别风险,于1994年6月重新规定对OECD成员国资产的风险权重。 在巴林银行倒闭的影响下,提升对市场风险的认识。1995年4月对银行某些表外业务的风险权重进行了调整,并在1996年1月推出资本协议关于市场

38、风险的补充规定。其核心内容是,银行必须量化市场风险并计算相应的资本要求。 2.巴塞尔协议的补充和完善 3. 新巴塞尔协议 背景:从巴林银行的倒闭到东南亚的金融危机,人们看到,金融业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信用风险或市场风险等单一风险的问题,而是由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外加操作风险互相交织、共同作用造成的 。 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即新资本充足率框架,亦称新巴塞尔协议,于2004年6月26日正式公布 ,计划于2006年底开始实施。 新巴塞尔协议的三大支柱 :资本充足率、监管部门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 力求把资本充足率与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力求反映银行风险管理、监管实践的最新变

39、化,并尽量为发展水平不同的银行业和银行监管体系提供多项选择办法。 以三大支柱为主要特点的新协议代表了资本监管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 提出了两种处理信用风险的办法: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 (4)新巴塞尔协议的特点回本章 至下节中国商业银行的改革回本章 至下章1.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1993年由大一统银行体系转变为专业银行体制 (1)主要内容 打破银行体系政企不分和信用活动过分集中的旧格局 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国家金融管理机关职能 恢复和成立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四大国家专业银行。 (2)基本特征 专业银行是国家的银行,是国家的独资企业。 专业银行作为国有资本人格化代表,

40、必须执行国家信贷计划或规模控制,必须保证国家重点建设资金需要,重点支持支柱产业,发放政策性贷款任务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还必须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负责 (3)专业银行体制的两重性 一方面它是对高度集权的单一计划经济体制的否定和改革,并在改革旧体制的同时,蕴育着新的商业银行体制的要素。 如交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等 另一方面,它由于脱胎于大一统的计划金融体制的母体,又不可避免地带有旧体制的痕迹,内部约束机制不健全、经营效率低下仍是其致命的弱点。 专业银行体制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中的一种过渡性体制。 2.从1994年到2003年将专业银行转变为国有商业银行 (1)主要内

41、容 赋予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职能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主要运用货币政策手段实施间接调控 分离专业银行政策性业务,成立三家政策性银行。 现有国家银行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机制运行。 1998年用2700亿元特别国债来充实四大银行的资本金 先后成立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了四家国有银行的1.4万亿不良资产 (2)效果 国有商业银行国有独资产权模式虽名为独资,但实际上所有权由谁代表并没有解决,国有银行的所有者缺位或所有权虚置,另一方面国家在国有银行资产上的各种权利得不到切实有效的保护。从而导致我国国有银行激励机制不强、约束机制不硬、责权利不明、经营效率和效益低下等 国有银行经营的外部环境大

42、为改善。但改革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但改革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不良贷款仍在上升。 3. 2003年底开始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 主要内容 选择有条件的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加快处置不良资产,充实资本金,创造条件上市。二、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 1.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步骤与模式 (1)主要步骤: 首先是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为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单位和财政部等 然后是引进战略投资者,主要是海外战略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最后实现公开上市,筹集资金,成为公众银行和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真正商业银行。 (2)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模式 海外整体上市,指国有商业银行以其整体资产进行重组,改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