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解直角三角形第1课时 测量教学目标:利用前面学习的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探索测量距离的几种方法,初步接触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教学重点:探索测量距离的几种方法。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高度或长度。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当你走进学校,仰头望着操场旗杆上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时,你也许想知道操场旗杆有多高?我们知道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首先请同学量出太阳下自己的影子长测量出旗杆的高度吗?度,旗杆的影子长度,再根据自己的身高,计算出旗杆的高度。如果在阴天,你一个人能例1. 书.P.98试一试.如图所示,站在离旗杆BE底部10米处的D点,目测旗杆的顶部,视线AB与水平线的夹角/ BAC
2、=34 ,并已知目高 AD为1米。 现在请你按1: 500的比例得 ABC画在纸上,并记为 ABC,用刻 度尺量出纸上B1C的长度,便可以算出旗杆的实际高度。你知道计 算的方法吗? AC:A1O=BC:BC=500:1.只要用刻度尺量出纸上BC的长度,就可以计算出 BC的长度,加上 AD长即为旗杆的高度。若量得 B1G=acm,则BC=500acm=5a cmo故旗杆高(1+5a)m.说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测量物体高度或宽度时,关键是构造和实物相似的三角形, 且能直接测量出这个三角形各条线段的长,再列式计算出实物的高或宽等。例2.为了测出旗杆的高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种方案,并测得图(a)
3、中 BO=6m,OD=3.4m,CD=1.7nK (b)中 CD=1m,FD=0.6m,EB=1.8m图(c)中 BD=9m,EF=0.2;此人的 臂长为0.6m。(1) 说明其中运用的主要知识;(2)分别计算出旗杆的高度。分析:图(a)和图(c)都运用了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图 (b)运用了同一时刻的物高与影长成正比的性质。解:(1) .AO+CODJCBOD即AB61.73.4.AB=3(m).(2)二.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成正比,AB CDBEDFAB即7?8106AB=3(m).0.20.6即 AB9, , AB=3(m).EF FG(3) CEM CAB"ABBD方法
4、技巧:测量物体的高度可利用自己的身高、臂长等长度结合相似形的性质求出物 高,也可以运用同一时刻的物高与影长成正比的性质测量物体的高度。三、引申提高:例3。设计一种方案,测量学校科技楼的高度。请写出测量的过程,并简要说明这样 做的理由。分析:测量大楼的高度的方法很多,现采用一种方法,利用人的身高和标杆,依据相 似三角形三角对应成比例和平行线的性质,可测出大楼的高度。解答:测量过程如下:1、在地面上立一个标杆,使人眼、2、测出CF、CH的距离。、算出KE的长度。4、用标杆长度减去人的身高,即、由 DE/ 人8得4 KD以 KABDE 例,ABKEKB °杆顶、楼顶在一条直线上。DE的长度
5、。又因为相似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AB的长度。6、再将刚才测量的数值代入比例式中,计算出7、用AB加上人的身高即得出大楼的高度。探究点拔:1.选择测量的方法应是切实可行的。如本题中人眼、杆顶、楼顶在一条直 线上(人是站立的)。2 .大楼的高度=AB认高。3 .测量的过程要清楚,力求每步都有根有据,达到学以至用。四.巩固练习:1 .如图1,要测量A、B两点间距离,在。点设桩,取OA中点C,OB中点D,测得CD=31.4m求AB长。(AB=62.8m)2.如图2,为了测量河的宽度,可以先在河对岸找到一个具有明显标志的点A,再在所在的一边找到两点 B、C,使4ABC构成RtAo如果测得BC=50米,/
6、ABC=73,试设计一种 方法求河的宽度 AG (在地面上另作RtAA"B'C',使B'C =5米,/ C'=RtZ,/B' =73° ,测得 A' C' =16.35 米,得 AC=16.35 米).五课时小结:选择适当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高度或长度等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运用所学相似三角形知识设计测量方案时一定要考虑可行性,力求操作简便,计算简洁,同时注意分析 环境、天气等要素。六.课堂作业:创新教育目标手册 P.89课内练习A组B组1 3第2课时勾股定理(1)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
7、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2 .会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探索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教学难点: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探索勾股定理1.由书本P.99的图探索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由图19.2.1得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由图19.2.2得出一般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若/C=90° ,则a2 b2 c2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变式:ac b ,b c ABC中,/ C=90° ,则a2 b2 c2(a、b表示两直角边,c表示斜边)2.介绍勾股定理的历史背景。二.例题分析:例 1.Rt 4ABC中,AB=c,BC=a,AC=b, / B
8、=90°(1) 已知 a=8,b=10,求 c. (c=6)(2) 已知 a=5,c=12,求 b(b=13)注意:“/B为直角”这个条件。a例2 .如图, ABC,/ BAC=90 ,AD、AE分别为 ABC的高和中线,/ =30°,若 AD=3j3 cm ,DE=3 cm,则 AE= ,BC= ,_Ab AB=, AC=. A、引申提高: 例3.如图,将长为5.41米的梯子AC斜靠在墙上,BC长为2.16米,求梯子上端 A到墙的底端B的距离AB (精确到0.01米)当梯子上端 A下滑0.5米时,C左滑多少米?7解: RtABC中,/ ABC=90 ,BC=2.16,CA
9、=5.41,AB=VACBC2 <5.412 2.1624.96 (米) 由题意得,A1B=4.96-0.5=4.46,A iCi=5.41,RtAiBC中,BC1 = J5.412 4.4623.06 (米),.CC=BC-BC=3.06-2.16=0.9(米).4 .巩固练习:1 .书本 P. 102.1.22 .创新教育目标手册P. 91.当堂课内练习5 .课时小结:1 .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2 .已知直角三角形两边的长或知道两边关系和第三边的长,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求出三角 形未知边长,并可运用面积关系式求斜边上的高。6 .课堂作业:创新教育目标手
10、册P.91 A 组B组18第3课时勾股定理教学目标:1.用拼图的方法说明勾股定理的结论正确。2.会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构造直角三角形求解。教学过程:复习引入:1 .勾股定理的内容是什么?2 . 一直角三角形中有两条边的长为1和2,求第三边。体验勾股定理的几种探求方法:(1)由下面几种拼图方法,试一试,探究点拔:1.将这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图(1), (2), (3)中所示的正方形,利用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各部分面积的和可以得出a2 b2 c2。2 .将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图(4)中的梯形,由梯形面积等于三个直角三角形面积的和可以得到a2 b2c2。
11、3 .通过剪接的方法构成如图(5)的正方形,可以证得 a2 b2 c2。三.应用:例1.如图,为了求出湖两岸的 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一个观测者在点C设桩,使 ABC恰好为RtA,通过测量,得至ij AC长160米,BC长128米,问从A点穿过湖到点B有多远?解:RtABC中,AC=100 BC=128,根据勾股定理得:ABVac2 BC2 j1602 1 282 96(米)答:从A点穿过湖到点B有96米。说明:运用勾股定理的前提是三角形必须是直角三角形。若已知条件中没有直角三角 形时,应构造直角三角形后方可运用勾股定理。例2 .在一棵树的10米高处有两只猴子,其中一只爬下树走向离20米的池塘,
12、而另一只爬到树顶后直扑池塘。如果两只猴子经BD x米,则 AD AC10 20 30米,BC (30 x)米.RtMBC 中,(x 10)2202(30x)2解之得:x 5.树高 x 10 15(米)四.引申提高:例3.有一个棱长为1米且封闭的正方形盒子 爬行,问这只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为多少米?(如图),一只蚂蚁从顶点A向顶点B分析:最短路程为展开图中的AB 1 2245米五。课时小结:1.说明勾股定理成立时要有定的拼图能力。过的距离相等,问这棵树有多高?2.构造直角三角形,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运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解。 六.课堂作业:创新教育目标手册书P.104.习题19.2. 1 5
13、第4课时 勾股定理(3)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勾股定理,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测量与计算。教学重点: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测量与计算。教学难点: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测量与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和练习:在 ABC中,/ C=90° .1 .若 a=5,b=12,求 c;(c=13)2 .若 b=7,c=9,求 a;(a=4%;2 )3 .若 c=10,a:b=3:4 求 a,b。(a=6, b=8)二.新课探究:例1.已知RtABC中,斜边长为2,周长为2<6 。求其面积。分析:欲求Rt 的面积,只需求两直角边之积,由已知得直角边之和为昶,结合勾股定理又
14、得平方和为4。于是可列方程组求解。解:如图,设Rt ABC的两直角边为a、b,则ab ,6112 -得:2ab=2,则ab - 22SABC 12说明: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几条边之间的某种关系,常结合勾股定理列方程组求解。 在此题中,采用了 “设而不求”的技巧。例2.作长为<2, J3, J5的线段。分析:由勾股定理,直角边长为1的等腰RtA,斜边长等于 V2 ;直角边长为 J2、1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就是 73 ;类似地也可作出展。作法:1.作直角边长为1 (单位长)的等腰 RtABC2 .以斜边AB为一直角边,作另一直角边长为 1的RtABB1。3 .顺次这样作下去,最后作到RtAB
15、2B3这时斜边AR AB、AR、AB的长度就是瓜J374、。5。说明:根据jn确定两直角边的长度,构造直角三角形,则斜边就是所求做的线段。三、引申提高:例3.已知,如图 ABC中,AB=AC,D为BC上任一点,试说明:AB2 AD2 BD DC分析:欲说明AB2 AD2BD DC ,必须构造直角三角形,由于 AB=AC故作BC边上的高,运用勾股定理即可说明。解:过A作AH BC于E在 RtABE中,AB2 AE2 BE2。在 RtADE中,AD2 AE2 ED2O2222-得:AB AD BE ED (BE ED)(BE ED)。 AB=AC AE± BC,BE=EC .AB2 AD
16、2 BD(EC ED) BD DC。方法技巧:说明某些线段平方式问题常通过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从而运用勾股 定理,结论中有两条线段积的形式时,常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四。巩固练习:目标手册P.93.当堂课内练习.P.93.1 5五。课时小结:1 .根据 亦确定两直角边的长度,构造RtA,则斜边即为所求线段。2 .矩形的折叠问题中,经常会用勾股定理得到一个方程或方程组来求某些未知线段 的长。六.课堂作业:创新教育目标手册P.93 94课内练习 A组B组15第5课时锐角三角函数(1)教学目标:1.直角三角形可简记为 Rt ABC2. 理解Rt中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概念。教学重点
17、:四种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教学难点: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 .什么叫RtA?它的三边有何关系?2 .Rt 中角、边之间的关系是:/A+Z B=90°a2 b2c2二.新课探究:1 .Rt ABC中,某个角的对边、邻边的介绍。2 .如图,由 Rt ABCiRt ABG Rt ABGB1C1B2c2A C1AC2B3 c3Ac3k,可见,在 RtAABC中,对于锐角 A的每 个确定的值,其对边与邻边的比值是惟一确定的。ACi C2c3同样,其对边与斜边,邻边与斜边,邻边与对边的比值也是惟一确定的。3 .四种锐角三角函数。sin AA的对边A的斜边,cos AA
18、的邻边A的斜边tan AA的对边A的邻边,cot AA的邻边A的对边分别叫做锐角/ A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统称为锐角/A的三角函数显然,锐角三角函数值都是正实数,并且 0<sinA<1,0<cosA<1,tanA>0,cotA>0.4.四种三角函数的关系。sin2 A cos2 A1, tan A cot A 1三.四种三角函数值例1.求出如图所示的Rt ABC中,/ A的四个三角函数值。解:RtAABC 中,AB= v'BC2 AC2 = vT5282 =17BC 8八 AC15sinA=,cosA=AB 17AB17BC 8一 AC15ta
19、nA= ,cotA=AC 15BC8若图中AC:BC=4 :3呢?解:设AC=4,BC=3,贝U AB=5sinA=3人一 ,cosA=4 , tanA= 3 ,cotA=45543一一.3 一若图中tanA=3呢?(解法同上)4例2/ABC中,/ B=90 ° , a=5, b=13,求/ A的四个三角函数值。AC解:RtAABC 中,c=Jb2 a2=J1352 =12sinA= , cosA= , tanA= , cotA=1313124 3 4 3.一 ,一 ,一 ,一)5 5 3 44教学目标:第6课时锐角三角函数(2)特殊值1、使学生熟记30°、45°
20、、60°的三角函数值注意:解RtA,如无图,应根据题意自己画图,寻找线段比值也应根据定义,不能死 记公式。四.巩固练习:书 P109 1-3五.引申提高:例 3.如图,/ ACB=90 , CDLAB于 D,若 AD=2 BD=&求cosB。你还能求什么?法一:RtABCD,cosB BD 生5BC 5一 BC 2.5法二:RtMBC中,cosB AB 5变式:若 AD:BD=9:16,求/A的四个三角函数值。六.课时小结:灵活运用四个三角函数求值。七.课堂作业:创新教育目标手册P.95。课内练习14 A组12、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 的一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3
21、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1 .什么叫锐角 A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2 .如图,/ C=90° , AC=7 , BC=2(1) 求/ A和/ B的四个三角函数值(/A:二/所二卮,2,7/B:三常上丁夯,7,2)53537 253532 7(2) 比较求值结果,你发现了什么?(sinA=cosB, cosA=sinB, tanA=cotB, cotA=tanB)得出:如果两个锐角互余,则有sin(90 A尸cosA,cos(90 A)=sinA,tan(90 A)=cotA, cot(90 ° A尸tan A二、新授1.推导特殊
22、角的三角函数值例 1、直角 ABC 中,/ A=30 ° ,求 sinA、cosA、tanA、cotA1由sin30 =,得出:2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练习:/ A=45 °、/ A=60 ° 呢?归纳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sincostancot30°12仄2於 3M45°叵1160°而212V3叵 32.已知特殊角的三角函值求锐角例 2.已知 sinA= 1,则/ A=30°2已知 tanA=1,则/A= 45°已知 cosB=1,贝U/B= 60°2一
23、,3已知 SinB= -,则/ B= 60。;已知 3cotJ30,则/ = 60。; 3已知 V3sin( 15 ) 一,则/75° ;2f-2/3已知 212 sin A 1 tan B 0 AB 为 ABC 的内角,则/ C = 75°已知tan2(1 J3)tan3 0,则45° 或 603.计算:例 3. 2sin30 3cos60tan45 ( 7 )2cos30tan 451 (一)cot 302 cot 452 sin30 cos30(1) vsin2 602sin6011 sin30 |( 3-3)三、引申提高:J(cos 1)2 sin 1(
24、sin cos )222汪思: sin 30 (sin 30 ) sin 300V sin < 1, 0V cos < 1四、巩固练习计算 3tan30 cot50 2tan45 2sin60 ( 23 1 )2) cot 60sin 45tan 603) sin60cos45(cos601)2cos 45 cos30(0)1_ (4J3 )sin 45 cos30sin30( 1)五、课时小结1 .特殊角30° 45° 60°的四种三角函数值,2 .注意30。、60。角的函数值的区别 六、课作目标手册P95课内练习5A组 5 B组 6、7、8第7课时
25、锐角三角形函数(3)-计算器求值数学目标:利用计算器求出任意一个锐角的四个三角形函值;同时已知一个锐角的三角形 函数值可求出这个锐角。数学重点:利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和锐角。数学难点:用计数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是要注意按键顺序。1、30° 、45°、60° 的三角函数值。、一 1.2 .一2、计算:1) sin60 cos45 222)cos60 tan45 cot30 2cot453) ABC4 (2sin a a/3)2 也MODE显示I D |数学过程:一、复习提问3 1sin 30 cos30 ( )2,23、( )2COSB 0.求 ABC的三个内角。二、
26、新授1、求已知锐角的三角函数值。例 1.求 sin63 ° 52' 41 的值(精确到 0.00001 )分析:由于计算器在计算角的三角函数值时,角的单位用的是度,所以我们必须先把 角63° 52' 42转换为度。解:如下方法将角度单位状态设定为度:再按下列顺序依次按键:Sin630 1 11520 1 11410 1 11显示结果为0.897859012Sin63 ° 52' 41”0.8979例2 .求cot70 ° 45 "的值(精确到 0.0001 ).分析:因为计数器上无法计算余切值,于是我们根据 tanA.c
27、otA =1,E1 ,一用cot A 来计算。tan A解:在角度单位状态为“度”的情况下(屏幕显示出I D I ),按下列顺序依次按键:显示结果为0.349215633.cot70 ° 45'0.3492.巩固练习:书P.111.练习.1.2.由锐角三角函数值求锐角.例3. 已知tanx =0.7410. 求锐角x.(精确到1' ) .1解:在角度单位状态为度的情况下(屏幕显示出| D |),按下列顺序依次按SHIFTTan-10.7410键:显示结果为:36.53844577.再按键HZ一二一显示结果为36° 32 18.4 .SHITFT 0 1 II
28、x= 36 32'注意:由角x的三角函数值求角 X,按键的次序有所不同,它与求角x的三角函数值是个“互递”的过程。例4:已知cotx =0.7410. 求锐角x.(精确到1')1.分析:根据tanx 可以求出tanx的值.然后根据例3的方法可求出锐角 x.cot x解:cotx = 0.7410 ,1tan x 1 1.3495276650.7410三、巩固练习:书P.111.练习2.四、课时小结。1 .利用计数器求出任意一个锐角的四个三角函数值,同时已知一个锐角函数值可求出这个锐角。12 .求已知锐角的余切时,应先求出正切值,再根据 tanx 求出其余切值;结果应cotx注意
29、近似要求.五、课作:目标手册.P.97.课内练习.1.2 A 组.B组1-4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第8课时 锐角三角形函数(4)复习熟练运用三角函数知识解题锐角三角函数锐角三角函数的运用 教学过程复习1 .直角三角形中四个锐角三角函数的求法2 .特殊三角的三角函数值新授3 .练习:书 P111习题19.3 1-5例1.如图,菱形 ABCN,对角线 AC=1G BD=30,求:/ABD的四 个三角函数值。sin / ABC解:在菱形 ABCD 中,AO=CO=8 BO=DO=15 AC± BD,AB= BO2 AO2 = 82 152 =17AO815 , _ 8, 15在 Rt A
30、BO43, sin / ABD=,cos / ABD= , tan / ABD= , cot / ABD=AB17171581_ _ _ _过 C作 CH AB于 E,菱形 ABCD43, AB=BC=17 SARrn =-AC BD AB CE 交形ABCD 21240. x 16X 30=17 CE ,CE=217_ ,_ CE 240Rt BCE中,sin / ABC=-CB 289例 2.在 ABC中,/ C=90° , sinA=-,求 cosA 的值4分析:本题可有两种方法求解1 .利用/ A的正弦、余弦的定义来解2 .利用同角三角函数中的平方关系式b 77解法一: 设
31、a=3 , c= 4 ,贝U b=j7 ,,cosA=- c 44sin2 AD 是 BC上一点,DEI AB 于 E, CD=DE解法二:1. sin 2 A+cos2 A=1, sinA= , . cosA=:14三。引申提高:3例 3.如图,在 RtABC中,/ ACB=90 , sinB=-5AC+CD=9 求 BE、CE的长。DE AC分析:由sinB= DB ABBC=8 , AC=6 , AB=10 ,3 ,可设 DE=CD3 , DB=5 ,则 5再由 AC+CD=9可求出各边长。在 Rt BDE中,由勾股定理求 BE长,过C作CH AB,再用勾股定理求 解。-3DEAC3 、
32、一一解: sinB=-, Z ACB=90 ,DE± AB,. . sinB=-,设DE=CD=3 ,贝UDB=55DBAB539, 1又 CD=DE=3 , .-.CB=8 , . AC=6 , AB=10 , AC+CD=9 . . 6 .DE=3 DB=5, .BE= 52 324过 C作 CF, AB于 F,则 CF/ DEE, DECFBE BD122EF= 一,在 RtCEF中,JCF25四、巩固练习1. ABC中,/ C=90° , a=40,c=41.EF2BF BC12,555 一5,求得8CF卫,BF=32求 40tanB 9 sin 2 B 9cos2
33、 B 的值。2 .计算 cos30 cos30 cot 60 sin2 45个 sin 60 cos45cos30 sin 453 . 4ABC中,AB=AC=5,BC=8,求 cosB 。五、1.2.3.课时小结.熟记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三角函数定义的理解在复杂图形中求某角的三角函数值。通过作垂线构造 RtA,运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六、课作:1 ."中,“2cosA 1sin B 近 20, / C= 6042 . 4ABC中,/ C=90° ,斜边上的中线长为 m,H AC m ,求最小角的余弦值。32. ABC中,/ ACB=90,AC=BC D
34、是 BC 上一点,且 DC=2BD DU AB于 E,3.13求 sin / AEC的值。()13(3. ABC中,/ C=30° ,D为AC上一点,DBL BC,已知 AD: DC=1: 2,求 tan / ABD的值。(区)34. 4ABC 中,/ C=90° , D 为 BC 中点,DEL AB 于 E,tanB= 1 , AE=7,求 DE长。(7 )第9课时 §19.4 解直角三角形(1)教学目标:利用直角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关系,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 R
35、t中的关系式.(/ C=90° )1)角:/ A+ / B=90°2)边;a2 + b2 =c23)边角关系:sinA= a coA= bc c2. ZABC中,若/ C=90 ,/A=30 ,c=10 cm ,则 a= 1 c=5 cm,b= . 3 a=5 3 cm ;2a 右/ A=40 ,c=10 cm,则由 sinA= , /. a c sin A 10sin40 ,由 cosA=cb一,b c cosA 10cos40 c由以知的边角关系,求得未知的边与角,叫做解直角三角形。新授看书P112例1、例2得出:1.解Rt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出未知元素
36、的过程,叫做解 直角三角形。2. 解Rt4,只有下面两种情况:1)已知两条边2)已知一条边和一个锐角3. 在解Rt的过程中,常会遇到近似计算, 本书除特别说明外,边长保留四个 有效数字,角度精确到 1'。如图所示, C ab例3.某施工人员在离地面高度为5米的C处引拉电线杆,若固定点离电线杆3米,则至少需要多长的缆线AC才能拉住电线杆?(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分析:由图可知,AC是RtABC的斜边,利用勾股定理就可求出。答:至少需要5.83米的缆线AC才能拉住电线杆。解:在 RtABC中,ACKaB2 BC2 =V52 32 =734=5.83 (米)、引申提高:例4.如图,上午8时,小明
37、从电视转播塔 C的正北方向B处以15千米/时的速度沿着笔直的公路出发,2小时后到达 A处,测得电视转播塔在他的南偏东50。的方向,试求出发前小明与电视转播塔之间的距离,并求出此时距电视转播塔有多远?(精确到AB cos / CAB=B ,AC=解:在 RtABC 中,/ CAB=90BC. tan / CAB=- ,BC 50° =40° , AB=15X 2=30 (千米),AB tan CAB 30tan40 25(千米),ABAB- -39 (千米)cos40答:出发前小明与电视转播塔的距离约25千米,此时距电视塔39千米。若已知敌舰与A炮台的距离及/ DAC勺读书分
38、,如何求两炮台间的距离? 测量中能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吗?目标手册P98 ,课内练习1-5五.课时小结:本节的重要内容是解 Rt的有关知识,解Rt的依据是勾股定理.两锐角互余和边角 之间的关系,一般有两种类型:已知两边,已知一边和一锐角,解题时要选择适当的关系 式,尽可能使用原题数据和避免做除法运算。六.课作。目标手册P99 A组。B组。14第 10 课时 § 19.4 解 RtA (2)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分清仰角、俯角等概念的意义,准确把握这些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仰角、俯角、等位角等概念解与此有关的问题仰角、俯角的概念1.1.铅垂线水平线视线仰角:视线在水平线的上方
39、,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俯角:视线在水平线的下方,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练习:2.45应用由A测得B的仰角为36° ,由B去测A时的俯角为一棵树AC在地面上的影子 BC为10米,在树影一端 B测得树顶A的俯角为米;若仰角为60° ,树高米。(精确到1米)例1 .书P114例2.如图,线段 楼顶C的仰角例4AB、CD分别表示甲、乙两幢楼, AB XCD, 二30。,已知甲楼高15米,两楼水平距离为CDXBD ,从甲楼顶A测乙 24米,求乙楼高。四。巩固练习解:RtAACE 中,CE=AE tan BD tan 24tan30 =8/3 m, . CD=CE+DE=CE+AB= (
40、8J3+15)(米)答:乙楼高为(83+15)米。三、引申提高:例3.如图,为了测量顶部不能达到的建筑物AB的高度,现在地平面上取一点 C,用测量仪测得A点的仰角为45° ,再向前进20米取一点D,使点D在BC延长线上,此时测得A的仰角为30° ,已知测量仪的高为 1.5米,求建筑物AB的高度。解:在 Rt AEG 中,EG=AG COt45 =AG ,在 RtAAFG 中, FG= AG cot30 = V3AG,EF=FEEG= (,3 1) AG=20 ,AG= 10#+11.5 (米)答:建筑物AB的高度为(10J3+11.5)米。说明:解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建立实际问
41、题的数学模型,即构建RtAo必要时可添加适当的辅助线,解题时应选择适当的关系式进行解题,并按照题目中的要求进行近似计算。变式:若点E在FG的延长线上,且/ AEG=45° ,已知FE的长度,其他条件不变,如何 求建筑物AB的高度?例4.如图,在一座山的山顶处用高为1米的测顶器望地面 C、D两点,测得俯角分别为AE。DC=DE ,山 tWj 为(29+10 *,'3 )米。60°和45° ,若已知 DC长为20 cm,求山高。分析:已知/ FAD=45 ° , / FAC=60 ° ,要求山高,只需求四.巩固练习。1 . 了解仰角、俯角的
42、概念。2 .学会几何建模,通过解 Rt求解。五.课作。目标手册P101 A组。B组。15第11课时 解直角三角形(3)教学目标:弄清铅垂高度、水平长度、坡高(或坡比)、坡角等概念;教学重点:理解坡度和坡角的概念教学难点:利用坡度和坡角等条件,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什么叫仰角、俯角?、坡度、坡角的概念1、铅垂高度h2、水平长度lh和水平长度l的比3、坡度(坡比)i :坡面的铅垂高度111tanl_mhhtan4、坡角 :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i 一l显然,坡度i越大,坡角就越大,坡面就越陡。练习:1、沿山坡前进10米,相应升高5米,则山坡坡度1.3,坡角30°,2、若一
43、斜坡的坡面的余弦为30 ,则坡度i 11033、堤坝横断面是等腰梯形,(如图所示) 若 AB=10,CD=4, Wj h=4 ,则坡度 i = ,AD= 53-1.若 AB=10,CD=4 , i -,则 h _2_ 5例1、书P115 例4例2、如图,水库堤坝的横断面成梯形ABCD,DC /AB,迎水坡AD长为2了3米,上底DC长为2米,背水坡BC长也为2米,又测得/ DAB=30,/CBA=60,求下底AB的长. 解:过 D、C分别作 DELAB于E,CF±AB于F,在直角 ADE 中,/A=30° , AD= 2<3EAD CDE=AD sin30°
44、= - 3 ,AE=AD cos30° =3.30°60°在直角 CBF 中,BF=BC cos60° =1AB=AE+EF+BF=3+2+1=6答:下底的长为6米。思考:延长两腰或平移一腰能求出下底的长吗?说明:以上解法体现了 “转化”思想,把梯形的有关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可多角度的 分析,添加辅助线,灵活、恰当地构造直角三角形,使解法合理化。例3.铁道路基的横断面是等腰梯形,其尺寸如图所示,其中i =1:1.5是坡度每修1m长的这种路基,需要土石多少立方? 解:过 A、D 分别作 AE LBC 于 E,DF XBC 于 F.则 AE=DF=1.2m
45、. i =1:1.5.ABCD 为等腰梯形.BE=CF=1.8mBC=1.8+10+1.8=13.6m1 , .SABCD= (10 13.6) 1,2 14.161rf2. V=1X14.16=14.16 m3答:需要土面14.16立方米。1:2改为1:2.5,已知坝高6m,坝长三、引申提高:例4.沿水库拦水坝的背水坡,将坝顶加宽2m,坡度由原来的50m,求:加宽部分横断面的面积 完成这一工程需要的土方是多少?分析:加宽部分的横断面 AFEB为梯形,故通过作梯形的高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坡度的变化求解。解:设梯形 ABCD为原大坝的横截面图,梯形 AFEB为加宽部分,过A、F分别作 AGLBC
46、于G, FHLBC于H,在直角 ABG 中,由 iAB 1 : 2,AG=6,得 BG=12在直角 EFH 中,由 iEF 1: 2.5, fh=6,得 EH=15EB=EH-BH=EH (BG HG)=15 (12 2)=5 SAFEB=L(25)621 1rf V=50X SAFEB=21 50=1050 m3四、巩固练习目标手册P102 课内练习123五、课时小结1、理解坡度、坡角的概念2、在复杂图形中求解时要结合图形,理解题意,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求解。六、作业目标手册P102A、B组16第 12 课时 § 19.4 解 RtA (4)教学目标: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知
47、识,通过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来构造Rt,从而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难点:利用前面所学知识,解决教复杂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练习11 .Rt4ABC中,/ C=90 ,CD±AB于 D,若 AD=2 CD=4,则 tanB=22 4 -2 .RtABC中,/ A=90 ,sinB= ,c=2,贝U b= J53 533.RtABC中,/ C=90 ,斜边上中线 CD=3, AC=3.6, tan / DCB4二、应用例1.如图 ABC中,/ B=45° , / C=60, AD± BC于 D, AD=2,求:(1) BC的长 (2) S abc解:(1)
48、 - AD± BC, Z B=45° , Z C=60° , AD=2BD=2 CD=2 J3BC=2+2333(2)S abc=1 X2X (2+23) =2+273233例2.如图,为调整数学格局,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现将地处A、B两地的两所技校合并成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为方便A、B两校师生的交往,学校准备在相距 5千米的A、B两地修筑一条笔直公路 AB,经测量,在A地的北偏东60°方向,B地的 西偏北45。方向的C处有一半径为1.8千米的湖泊,问计划修筑的这条公路会 不会穿过湖泊?分析:要想知道公路会不会穿过湖泊,就必须知道点 C到AB的距离是否大于1
49、.8千米。解:过C作CD! AB于DD在 Rt ACD 中,由题意知/ CAD=30AD=CD cot CAD J3CD ,在 RtBCD,同理可得 CD=DB ,AB=AD+BD =73+1) CD=5 . CA 1.84 (千米) 1.8 千米答:计划修筑的这条公路不会穿过湖泊。例3.如图,河对岸有一电线杆 CD从A点测得电线杆顶端的仰角为18。,前进30米,到B处测得D点的仰角为36° ,求电线杆的高度(精确到0.1米)解:./ADB4 DBC-Z A=36° -18 ° =18° =/A, . DB=AB=30在 RtABC中,CD=BD sin
50、 DBC 30 0.5878- 17.6(米)答:电线杆的高度约为 17.6米。例4.如图,A城气象部门测得今年第 9号台风上午8时在A城南偏东30°的海面生成,并以每小时40海里的速度向正北方向移动,上午 10时测得台风中心移到了 A城南偏东45°的方向,若台风中心120海里的范围内将受台风影响,问 A城是否会受9号台风影响?分析:A城是否会受台风影响,就是 A城到台风移动路线 BC 的距离是否大于120千米。解:过A作A已BC于E,设AE=EC=,贝U BE=/3 , BC=2X 40=80,BC=BE-CE=( V3 -1 )=80,40(73 1) = 109.2
51、<120, A城会受台风影响。三、巩固练习目标手册P105 ,课内练习1, 2, 3四、课时小结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几何建模,通过解 Rt求解 五、课作目标手册P105,课外作业1-4第13课时.第十九章小结与复习(1)数学目标:1、正确运用勾股定理2、掌握三角函数定义,正确运用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3、理解实际问题的相关概念教学过程:一、复习知识结构与学习要点;书 P.118二、练习:(一).1.Rt 中一直角边为7,三边长都为正整数,则周长为且2. Rt 中,斜边上中线为 1,周长为2 耳,则面积为343. Rt 中,两边长为 2, 4.则第三边长为2、;3,或2遍(二)1.一 Rt被斜边上的高分得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之比为4: 9,则Rt中最小角的正切为2 .2 . Rt 4ABC中,/ C=90 , sinA= -, b 245,则 a 4, c 6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智能家居加盟品牌授权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新能源储能系统购买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林业人才培养合作造林协议3篇
- 2025年度老旧房屋漏水检测与赔偿专项协议3篇
- 2025年度股东退出与公司知识产权保护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模特服装租赁拍摄合同3篇
- 2025年度房地产公司合伙人项目合作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循环水养殖养鱼合作合同3篇
- 2025年度体育场馆物业用房移交及赛事运营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度企业年会活动宣传片制作服务合同模板3篇
- 《万以内数的认识》大单元整体设计
- 24.教育规划纲要(2024-2024)
-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
- 我的家乡陇南
- 2023-2024学年苏州市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 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情况自我评价
- 压力钢管安装施工方案
- 医保按病种分值付费(DIP)院内培训
- 军人怎样战胜挫折
- 学习提示及单元任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大祥区三八亭小学2023年春季研学实践活动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