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泵电机变频改造可行性分析_第1页
水泵电机变频改造可行性分析_第2页
水泵电机变频改造可行性分析_第3页
水泵电机变频改造可行性分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水泵应用智能型变频节电器可行性分析 一、变频恒压供水的原理及特点一、变频调速的特点及分析 用户用水的多少是经常变动的,因此供水不足或供水过剩的情况时有发生。而用水和供水之间的不平衡集中反映在供水的压力上,即用水多而供水少,则压力低;用水少而供水多,则压力大。保持供水压力的恒定,可使供水和用水之间保持平衡,即用水多时供水也多,用水少时供水也少,从而提高了供水的质量。 恒压供水系统对于某些工业或特殊用户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某些生产过程中,若自来水供水因故压力不足或短时断水,可能影响产品质量,严重时使产品报废和设备损坏。又如发生火灾时,若供水压力不足或或无水供应,不能迅速灭火,可能引起重大经济损失和

2、人员伤亡。所以,某些用水区采用恒压供水系统,具有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变频调速技术的日臻完善,以变频调速为核心的智能供水控制系统取代了以往高位水箱和压力罐等供水设备,起动平稳,起动电流可限制在额定电流以内,从而避免了起动时对电网的冲击;由于泵的平均转速降低了,从而可延长泵和阀门等东西的使用寿命;可以消除起动和停机时的水锤效应。其稳定安全的运行性能、简单方便的操作方式、以及齐全周到的功能,将使供水实现节水、节电、节省人力,最终达到高效率的运行目的。二、恒压供水的变频应用方式 通常在同一路供水系统中,设置多台常用泵,供水量大时多台泵全开,供水量小时开一台或两台。在采用变频调速

3、进行恒压供水时,就用两种方式,其一是所有水泵配用一台变频器;其二是每台水泵配用一台变频器。后种方法根据压力反馈信号,通过PID运算自动调整变频器输出频率,改变电动机转速,最终达到管网恒压的目的.三、PID控制原理 根据反馈原理:要想维持一个物理量不变或基本不变,就应该引这个物理量与恒值比较,形成闭环系统。我们要想保持水压的恒定,因此就必须引入水压反馈值与给定值比较,从而形成闭环系统。但被控制的系统特点是非线性、大惯性的系统,现在控制和PID相结合的方法,在压力波动较大时使用模糊控制,以加快响应速度;在压力范围较小时采用PID来保持静态精度。这通过PLC加智能仪表可时现该算法,同时对PLC的编程

4、来时现泵的工频与变频之间的切换。实践证明,使用这种方法是可行的,而且造价也不高。 要想维持供水网的压力不变,根据反馈定理在管网系统的管理上安装了压力变送器作为反馈元件,由于供水系统管道长、管径大,管网的充压都较慢,故系统是一个大滞后系统,不易直接采用PID调节器进行控制,而采用PLC参与控制的方式来实现对控制系统调节作用。四、变频控制原理 用变频调速来实现恒压供水,与用调节阀门来实现恒压供水相比,节能效果十分显著(可根据具体情况计算出来)。其优点是:1、 起动平衡,起动电流可限制在额定电流以内,从而避免了起动时对电网的冲击;2、 由于泵的平均转速降低了,从而可延长泵和阀门等的使用寿命;3、 可

5、以消除起动和停机时的水锤效应; 一般地说,当由一台变频器控制一台电动机时,只需使变频器的配用电动机容量与实际电动机容量相符即可。当一台变频器同时控制两台电动机时,原则上变频器的配用电动机容量应等于两台电动机的容量之和。但如在高峰负载时的用水量比两台水泵全速供水量相差很多时,可考虑适当减小变频器的容量,但应注意留有足够的容量。 虽然水泵在低速运行时,电动机的工作电流较小。但是,当用户的用水量变化频繁时,电动机将处于频繁的升、降速状态,而升、降速的电流可略超过电动机的额定电流,导致电动机过热。因此,电动机的热保护是必需的。对于这种由于频繁地升、降速而积累起来的温升,变频器内的电子热保护功能是难以起

6、到保护作用的,所以应采用热继电器来进行电动机的热保护。 在主要功能预置方面,最高频率应以电动机的额定频率为变频器的最高工作频率。升、降速时间在采用PID调节器的情况下,升、降速时间应尽量设定得短一些,以免影响由PID调节器决定的动态响应过程。如变频器本身具有PID调节功能时,只要在预置时设定PID功能有效,则所设定的升速和降速时间将自动失效。五、恒压供水系统特点1、 节电:优化的节能控制软件,使水泵实现最大限度地节能运行;2、 节水:根据实际用水情况设定管网压力,自动控制水泵出水量,减少了水的跑、漏现象;3、 运行可靠:由变频器实现泵的软起动,使水泵实现由工频到变频的无冲击切换,防止管网冲击、

7、避免管网压力超限,管道破裂。4、 控制灵活:手动选择工作方式,工变频切换.即使变频出现故障可切换成工频不影响工作。二、水泵应用变频节能原理 一般使用的水泵设备设计的流量,通常都超过实际需要的流量,又因为工艺要求需要在运行中变更流量、流量,而目前,采用档板或阀门来调节量的调节方式较为普遍,虽然方法简单,但实际上是通过人为增加阻力的办法达到调节的目的,这种节流调节方法浪费大量电能,回收这部分电能损耗会收到很大的节能效果。 对于水泵来说,流量Q与转速N成正比,扬程H与转速N的二次方成正比,而轴功率与P与转速N的三次方成正比,下表列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变化: 水泵转速N% 运行频率F(Hz) 水泵扬程H

8、% 轴功率P 节电率 100 50 100 100090 45 81 72.927.180 40 64 51.248.8 70 35 49 34.365.760 30 36 21.678.4 从上表中可见用变频调速的方法来减少水泵流量进行节能改造的经济效益是十分显著的,当所需流量减少,水泵转速降低时,其电动机的所需功率按转速的三次方下降; 当水泵转速下降到额定转速的10%即F=45Hz时,其电动机轴功率下降了27.1%,水泵节电率为27.1; 当水泵转速下降到额定转速的20%即F=40Hz时,其电动机轴功率下降了48.8%,水泵节电率为48.8; 当水泵转速下降到额定转速的30%即F=35Hz

9、时,其电动机轴功率下降了65.7%,水泵节电率为65.7; 计算公式:冷冻和冷却水泵节电率=1(变频器运行频率50Hz)3100% 例如:二、冷冻和冷却水泵节电率的计算: 水泵转速降低30,即变频器运行频率35Hz 水泵节电率1(35Hz50Hz)3100%65.7 水泵转速降低20,即变频器运行频率40Hz 水泵节电率1(40Hz50Hz)3100%48.8 循环水泵的流量也是经常变动的,由于流量变化是经常变化的,所以就需要经常调节如由阀门调节,由于一般控制室到阀门的距离较远,操作十分不便,也不可能调节得当,流量调节过大,浪费了电能,流量调节过小,无法满足设计的工艺要求,因此为了提高控制水平

10、,保证冷却效果达标,必须对流量进行有效的调节,调节的方式,必须方便、灵敏、可靠。 为了提高循环循环水泵的控制水平,又能达到节能的效果,采用变频调速方式对流量进行调节,是首选的方案。三、循环水泵应用变频器的节能效果投资回报分析: 案例分析(张家港迪爱生化工有限公司 )节电效果如下:1):循环水泵(132KW)一台,每天运行24小时,负荷率为0.8,电费以1元/度,节电率为20%来计算.A1、硬件投资:采用变频节能柜一台:15000.00A2、回收期 月节电费=132KW*0.8*24小时*30天*1元/度*0.2 =15206.4元年节电费=发15206.4*12=182476.8元回收期=硬件

11、投资/月节电费 =12000.00/15206.4 =9.8(月)由此可见, 10个月即可收回成本,节能效果显著。节电器的配置如下表:名称规格品牌数量标准控制柜2200*1000*600非标1变频节能器132KW1触摸屏6050i威纶1三菱PLCFX2N-24MR三菱1开关电源S-50-24明伟1中间继电器54POMRON4压力变送器0-10MPaOMRON1空气开关300A施耐德4空气开关10A施耐德1交流接触器400A施耐德6电压表450V施耐德1互感器300/5施耐德1电流表300A施耐德2按钮开关施耐德4指示灯施耐德4总价:拾伍万圆整 150000.00(含税)四:总结利用变频器进行循环水泵节电改造,提高了自动化水平,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由于应用变频调速技术可根据用流量的变化,随时调整循环水泵的转速,减少了噪音对环境的污染(电机均运行于额定转速以下,电机的噪音随之下降)对提高工业卫生水平起到一定的作用,由于循环水泵长期低于额定转速的状态之下运行电机及水泵的轴承不易损坏,同时,由于变频器具有软启软停的功能,大大减少了因起动带来的对电网和发电机组的冲击,延长了使用寿命,电机的发热量、停机时间减少,节约了大量的维修费用。 变频调速的特点是效率高,没有因调速带来的附加转差损耗,调速的范围大,精度高、无级调速。容易实现协调控制和闭环控制,由于可以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