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药品质量标准项目和分析方法王王 玉玉一一 质量研究一般原则质量研究一般原则二二 指标、限度和方法指标、限度和方法三三 杂质研究与方法杂质研究与方法四四 分析方法验证、转移分析方法验证、转移和确认和确认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质量研究一般原则质量研究一般原则质量标准的建立过程:1 确定质量研究的内容;2 方法学研究;3 确定质量标准的项目及限度;4 制订及修订质量标准。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质量研究一般原则质量研究一般原则(一)质量研究内容的确定质量研究是质量标准制订的基础,内容应尽可能全面,既要考虑一般性要求,又要有针对性。应根据产品(原料药或制剂)的特性、制备工艺,并结合稳定性试验结果。 第一部分第一
2、部分 质量研究一般原则质量研究一般原则1 药物的特性 原料药:结构、理化性质等。制剂:剂型特点、临床、复方不同成分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辅料的影响(如防腐剂、抗氧剂或稳定剂等)。2 工艺的影响 原料药:起始原料及试剂、中间体及副产物,及有机溶剂等。制剂:所用辅料、不同工艺的影响,以及降解产物等。还应考虑生产规模的不同对质量的影响。3 药物的稳定性 应参考稳定性试验结果,如贮藏过程中的变化和包装材料对质量的影响。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质量研究一般原则质量研究一般原则(二)方法学研究 包括方法的选择和方法的验证。 根据选定的研究项目及试验目的选择试验方法。可采用药典收载的方法。鉴别项的专属性;检查项专属性
3、、灵敏度和准确性;有关物质检查和含量测定通常要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进行研究,比较方法的优劣,择优选择。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质量研究一般原则质量研究一般原则(三)质量标准项目及限度的确定 应在充分的质量研究基础上,根据药物的特性确定。 既有通用性项目,又有针对产品自身特点的项目,能灵敏地反映质量的变化情况。 限度的确定基于安全性、有效性,还应注意生产产品与研究样品质量的一致性。 一般杂质,可参照CHP或国外药典确定其限度。特殊杂质,需限度确定的试验或文献的依据。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质量研究一般原则质量研究一般原则(四)质量标准的制订 根据项目和限度,参照药典,制订出合理、可行的质量标准。药品名称
4、(通用名、汉语拼音名、英文名),化学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化学名(对原料药),含量限度,性状,理化性质(原料药),鉴别,检查(原料药纯度检查,与剂型相关的检查等),含量(效价)测定,类别,规格(制剂),贮藏,制剂(原料药),有效期等项内容。各项目应有相应的起草说明。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质量研究一般原则质量研究一般原则(五)质量标准的修订临床研究用质量限度应符合临床研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要求;生产用试行质量标准可根据生产工艺研究或工业化生产规模产品质量的变化情况,结合临床研究的结果对质量标准中的项目或限度做适当的调整和修订;还要注重质量标准的实用性;质量标准试行期间,需继续对项目的设置、采用的方法
5、及设定的限度进行研究,积累多批产品的实测数据,在试行标准转正时进行修订。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质量研究一般原则质量研究一般原则三、药物的质量研究 (一)质量研究用样品和对照品 需采用多批样品,其工艺和质量应稳定。临床前:一定规模制备的样品(至少3批)。临床:中试或工业化生产规模的多批样品。新对照品:结构确证和质量研究工作,并制订质量标准,先自行标定。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质量研究一般原则质量研究一般原则(二)原料药质量研究的一般内容1、性状 1.1 外观、色泽、臭、味、结晶性、引湿性等;1.2 溶解度;1.3 熔点或熔距;1.4 旋光度或比旋度;1.5 吸收系数;1.6 其他相对密度、凝点、馏程、折光
6、率、黏度碘值、酸值、皂化值、羟值等是脂肪与脂肪油类药物的重要理化性质指标。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质量研究一般原则质量研究一般原则(二)原料药质量研究的一般内容2、鉴别2.1 化学反应法 官能团专属化学反应。2.2 色谱法 GC、HPLC、TLC。2.3 光谱法 IR、Raman、UV等。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质量研究一般原则质量研究一般原则3、检查 3.1 一般杂质 3.2 有关物质 3.3 残留溶剂3.4 晶型、异构体 3.5 粒度 3.6 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溶液的酸碱度 3.7 干燥失重和水分 3.8 其他 如异常毒性、内毒素或无菌等。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质量研究一般原则质量研究一般原则(二)原料
7、药质量研究的一般内容4、含量(效价)测定 凡用理化方法测定药物含量的称为“含量测定”,凡以生物学方法或酶化学方法测定药物效价的称为“效价测定”。 应选择适当的方法对原料药的含量(效价)进行研究。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质量研究一般原则质量研究一般原则(三)制剂质量研究的一般内容 1、性状 考察样品的外形和颜色。片剂是什么颜色的压制片或包衣片,片芯的颜色,以及片剂形状,如异形片;片面有无印字或刻痕或商标记号等。胶囊剂内容物的颜色、形状等。注射液一般为澄明液体(水溶液),但也有混悬液或粘稠性溶液,需注意对颜色的描述,还应考察贮藏过程中性状是否有变化。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质量研究一般原则质量研究一般原则(
8、三)制剂质量研究的一般内容 2、鉴别 通常采用灵敏度较高、专属性较强、操作较简便、不受辅料干扰的方法对制剂进行鉴别。鉴别试验一般至少采用二种以上不同类的方法,如化学法和HPLC法等。必要时对异构体药物应有专属性强的鉴别试验。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质量研究一般原则质量研究一般原则(三)制剂质量研究的一般内容3、检查 制剂的检查项目,除应符合制剂通则中规定外,还应根据特性、工艺及稳定性结果,制订其他的检查项目:如溶出度、释放度,杂质等,含量均匀度;pH值、颜色,干燥失重或水分,大体积注射液检查重金属与不溶性微粒等,以及渗透压摩尔浓度等检查。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质量研究一般原则质量研究一般原则(三)制剂质
9、量研究的一般内容4、含量(效价)测定 通常应采用专属、准确的方法对药物制剂的含量(效价)进行测定。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质量研究一般原则质量研究一般原则(四)方法学研究1、方法的选择及验证的一般原则 应针对研究项目的目的选择有效的质量研究用试验方法。方法的选择要有依据,包括文献的、理论的及试验的依据。常规方法或针对性方法,如不是中国药典收载方法,应经过详细的方法学验证,确认方法的可行性。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质量研究一般原则质量研究一般原则(四)方法学研究2、常规项目试验的方法 可参照中国药典收载的方法,如溶解度、熔点、旋光度、吸收系数、重金属、炽灼残渣、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崩解时限、热原、异常毒性、
10、不溶性微粒、融变时限、装重量差异等。若采用与现行版药典不同的方法,则应进行详细的方法学研究。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质量研究一般原则质量研究一般原则(四)方法学研究3、针对所研究药品的试验方法针对所研究药品的试验方法,如鉴别、杂质检查、残留溶剂检查、制剂的溶出度或释放度检查,以及含量测定等,均应在详细的方法学研究基础上确定适宜的试验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质量研究一般原则质量研究一般原则四、质量标准的制订 (一)质量标准制订的一般原则含检测项目、方法和限度3方面内容。在质量研究基础上,考虑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的影响,确定项目和限度,制订出合理、可行的、能反映药
11、品特征和质量变化的标准,以保证质量一致性及稳定性。应符合“准确、灵敏、简便、快速”的原则,而且要有一定的适用性和重现性,还应考虑原料药和其制剂质量标准的关联性。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质量研究一般原则质量研究一般原则四、质量标准的制订(二)质量标准项目和限度的确定 1、质量标准项目确定的一般原则 既要通用性,又要有针对品自身的特点,并能灵敏地反映产品质量的变化情况。 2、质量标准限度确定的一般原则 首先应基于对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考虑,并应考虑分析方法的误差。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质量研究一般原则质量研究一般原则四、质量标准的制订 (三)质量标准的格式和用语 应按中国药典和国家药品标准工作手册的格式和用
12、语进行规范,注意用词准确、语言简练、逻辑严谨。 (四)质量标准的起草说明是质量标准的注释,如项目设置及限度确定的依据或项目不订入的理由等。是研究工作总结,含方法的原理、方法学验证、实际测定结果及综合评价等。执行和修订质量标准的重要参考资料。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项目、限度和方法项目、限度和方法一一 性状项性状项 对性状的描述很重要,既要严谨,又要实事求是、切合实际;即宽严适度。 1 原料药原料药固体原料药:固体原料药: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有类似蒜的臭气,味酸;有引湿性。本品为白色至浅黄色结晶性粉末或颗粒。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项目、限度和方法项目、限度和方法
13、 液体原料药:液体原料药: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或含无色的结晶块;有强烈的特臭。本品为无色至微黄色油状液体;微臭。溶解度溶解度:根据品种特性和检测需要选择适合的溶剂种类试验,实事求是地描述,订入标准中。如本品在热水中溶解,在水中微溶,在乙醇中不溶,在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必要时,可用无水甲醇和无水乙醇,一般用甲醇或乙醇。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项目、限度和方法项目、限度和方法 2 制剂制剂 片剂:片剂:本品为白色片或类白色片;本品为糖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或类白色;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类白色至淡黄色。 胶囊剂:胶囊剂:本品内容物为类白色至微黄色粉末或颗粒;本品内容物为淡黄色至淡棕黄色油状
14、液体;本品内容物为白色球形小丸。 注射剂:注射剂:本品为无色澄明液体;本品为无色至微黄色的澄明液体;本品为无色至淡黄色的澄明油状液体。 本品为白色冻干粉末,在水或氯化钠注射液中呈白色颗粒悬浮液,静置后颗粒沉降于瓶底;本品为白色冻干块状物或粉末。第二部分项目、限度和方法第二部分项目、限度和方法二二 鉴别项鉴别项 药物的鉴别试验药物的鉴别试验(identification test)是用于鉴别药物的真伪,一般在药品检验中作为首先项目。鉴别试验主要用于证实鉴别对象是否为所标示的药物,但常不用于鉴别未知物。 鉴别的主要项目鉴别的主要项目1、性状:也可以列为鉴别项下,主要反映药物特有的物理性质,如外观、
15、臭、味、溶解度及其物理常数等。 其中溶解度、熔点、比旋度和吸收系数等或受被测物晶型、颗粒大小等因素影响,会使批间有差异;直接反映原料药的质量,但也会影响制剂的质量。在制剂鉴别试验中虽较少但有时也要考虑。 鉴别的主要项目鉴别的主要项目2、一般鉴别试验(general identification test)是以药物的化学结构及其物理化学性质为依据,通过化学反应来鉴别药物的真伪。一般鉴别试验可能只证实为某一类药物,而不能证实是哪一种药物,需进行专属鉴别试验,方可确认。鉴别的主要项目鉴别的主要项目3、专属鉴别试验(specific identification test)是证实某一种药物的依据,是根
16、据药物间化学结构的差异及其物理化学特性的不同,选用某种药物特有的灵敏定性反应来鉴别药物的真伪。鉴别项的选择鉴别项的选择选择原则: 专属性 灵敏性 简便性。原料药:以光谱法和理化方法为主,色谱法为辅的组合;以振动光谱法为首选。制剂:以色谱法和理化方法为主,光谱法为辅的组合;色谱法较简便、可靠。鉴别项的选择鉴别项的选择IR和Raman是最具专属性的鉴别方法,是鉴别原辅料的首选方法;但用于制剂有局限性,要考虑辅料干扰,复方制剂API相互间以及辅料的干扰更为复杂。 IR或Raman制剂鉴别应用实例不多。前处理提纯去除干扰是常用的方法;结合化学计量学、或采用微光谱(化学成像等)是进行制剂鉴别新方法。 其
17、他光谱法如紫外法、理化反应(颜色、沉淀)等在制剂鉴别中有一定的应用,但专属性不强,色谱法,特别是HPLC法的应用实例越来越多。鉴别项选择实例鉴别项选择实例鉴别项选择实例鉴别项选择实例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项目、限度和方法项目、限度和方法三三 检查项(检查项(1原料药)原料药)原料药检查项的就是检查原料药的纯度或所含杂质,主要有:溶剂残留、有关物质、异构体和元素杂质;酸(碱)度 、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 、溶液的透光率、氯化物 、硫酸盐 、氰化物、硫化物、重金属、炽灼残渣、水分、干燥失重和热原、微生物限度等。 不同品种有不同项目组合。溶剂残留、有关物质(异构体)和无机元素杂质是重点和难点。另行讨论 。第
18、二部分第二部分 项目、限度和方法项目、限度和方法例1-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 取本品5瓶,按标示量分别加水制成每1ml中含阿莫西林50mg的溶液,溶液应澄清无色;如显浑浊,与2号浊度标准液(附录IX B)比较,均不得更浓;如显色,与黄色或黄绿色6号标准比色液(附录IX A 第一法)比较,均不得更深。例2-碱性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碱性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 取本品0.5g,加氢氧化钠试液5ml溶解后,加水5ml,溶液应澄清无色;如显浑浊,与2号浊度标准液(附录IX B)比较,不得更浓;如显色,与黄色3号标准比色液(附录IX A 第一法)比较,不得更深。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项目、限度和方法项
19、目、限度和方法例3-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 取本品0.5g,加水10ml溶解后,溶液应澄清无色;如显浑浊,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IV A),在640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不得大于0.018;如显色,与黄色1号标准比色液(附录IX A 第一法)比较,不得更深。例4-三氯甲烷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三氯甲烷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 取本品1.0g,加三氯甲烷10ml溶解后,溶液应澄清无色。如显色,与黄色3号标准比色液(附录IX A 第一法)比较,不得更深。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项目、限度和方法项目、限度和方法重金属检查法 重金属检查法有多种,有化学比色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光度法、
20、ICP-OES、ICP-MS等。除原子荧光光度法外,上述方法在中国药典中均有收载。本法系指在规定实验条件下能与硫代乙酰胺或硫化钠作用显色的金属杂质:如铅、汞、铋、锑、砷、钴、镍、锡、镉、钼等。但以铅的限量来表示重金属限度。又分为3种检查法,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品种。USP33版、BP2010年、Ph.Eur.6.0和JP XV版也均采用硫代乙酰胺或硫化钠作显色剂,以铅的限量来表示重金属限度,但检查方法(包括样品消解处理)各有所不同。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项目、限度和方法项目、限度和方法在建立重金属检查法时,或在检验中发现已有标准方法存在问题时,应进行方法学验证,包括标准铅加样监控试验,并根据方法学验证
21、结果确定检查方法中是否需要增设监控管,对于不适合采用本法检查的重金属,应另选用其他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查。微波消解法具有操作简便、省时、重金属损失小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金属元素测定的样品前处理,但是必须选择适宜的消解处理法及与其相适用的元素测定法,并经过相应的分析方法验证方可使用。注意操作细节,提高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项目、限度和方法项目、限度和方法干燥失重测定法干燥失重测定法 烘干法烘干法 取供试品,精密称定,除另有规定外,在105干燥至恒重。由减失的重量和取样量计算供试品的干燥失重。 减压干燥减压干燥 用减压干燥器(通常为室温)或恒温减压干燥器(温度应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设置,生
22、物制品除另有规定外,温度为60),除另有规定外,压力应在2.67kPa(20mmHg)以下。干燥器中常用的干燥剂为五氧化二磷、无水氯化钙或硅胶;恒温减压干燥器中常用的干燥剂为五氧化二磷。应根据样品特性选择以上方法。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项目、限度和方法项目、限度和方法干燥失重系指药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干燥后所减失重量的百分率。减失的重量主要为样品在规定条件下失去的附着水和结晶水,也包括其他可挥发性物质如残留溶剂等。药品中水分可分为结晶水和附着水。结晶水的准确测定与否直接影响着化学结构的判定和含量测定的结果。药品中水分含量的多少,对药品的含量、稳定性、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等均有影响,因此,对药品中的水分进
23、行检查并控制其限度非常重要。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项目、限度和方法项目、限度和方法例例1 干燥失重干燥失重 取本品,以五氧化二磷为干燥剂,在70减压干燥3小时,减失重量不得过1.0%(二部附录VIII L)。例例2 干燥失重干燥失重 取本品,以五氧化二磷为干燥剂,在室温减压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7.0(一部附录 G)。例例3 干燥失重干燥失重 取本品粗粉,置硫酸减压干燥器内,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2.0(一部附录G)。注意:一部干燥失重和水分测定的异同点。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项目、限度和方法项目、限度和方法水分测定法(水分测定法(2015年版)年版)第一法第一法 (费休氏法费休氏法)A 容量
24、滴定法 主要用于化学药品、注意溶剂的选择。B 库仑滴定法 主要用于含微量水分( 0.1)药品的测定,特别适用于测定化学惰性物质如烃类、醇类和酯类中的水分。第二法第二法(烘干法烘干法) 第三法(减压干燥法)第三法(减压干燥法) 用于较贵重或特殊的化学药和中药(一、二法不适用)的水分测定。第四法第四法(甲苯法甲苯法) 主要用于中药。第五法(气相色谱法)第五法(气相色谱法) 较少使用。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项目、限度和方法项目、限度和方法美国药典34版收载滴定法(分直接滴定法、剩余滴定法和库仑滴定法)、甲苯法和重量法(即干燥失重法)。英国药典收载滴定法、甲苯法和库仑法等。2010年版水分测定收载费休氏法
25、(容量滴定法和库仑滴定法)和甲苯法。日本药局方收载方法同2010年版中国药典。2015年版合并了一部、二部和三部。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项目、限度和方法项目、限度和方法注意:1 卡氏法的适用性:容量法和库仑法;2 选择合适的卡氏法溶剂:醇化剂和碱化剂;3 烘干法、减压干燥法和卡氏法在化学药中应用区别;4 甲苯法 很少用于化学药;5 气相法 结果可靠,但操作、仪器不宜。应根据样品特性和实际操作简便性选择。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项目、限度和方法项目、限度和方法例例1 水分水分 取本品约0.2g,加10%咪唑的无水甲醇溶液使溶解,照水分测定法(附录VIII M 第一法A)测定,含水分不得过6.0%。例例2
26、水分水分 取本品约0.5g,精密称定,加无水甲醇-三氯甲垸(1:l20ml,使溶解,照水分测定法(附录VIII M第一法A)测定,含水分不得过5.0%。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项目、限度和方法项目、限度和方法例例3 水分水分 照水分测定法(附录VIII M第二法),取甲苯250ml置A瓶中,加干燥氯化钡10g; 另取本品l.0g , 用一小张玻璃纸包裹后置入A瓶,自“将仪器各部分连接”起,依法操作,检读水量,作为空白测定值;然后精密称取本品约7g,用玻璃纸包裹后投入上述A瓶中,再依法缓缓加热,直至水分完全馏出,放冷至室温,检读第二次水量;两者之差即为供试量中的含水量。含水分不得过52.0%。第二部分
27、第二部分 项目、限度和方法项目、限度和方法中国药典中水分测定法与干燥失重法一部水分测定法分为四法,水分项下多采用第一法(烘干法)和第二法(甲苯法),用第三法(减压干燥法)品种有3 个,用第四法(GC)品种仅有1个。采用干燥失重的品种较多。二部水分测定法分为两法,照水分测定法有67个品种,66个采用第一法A(卡氏法容量法),仅有1个品种是采用第二法(甲苯法)。采用干燥失重的品种也很多。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项目、限度和方法项目、限度和方法 水分测定、干燥失重法热分析法 水分测定;与库仑法的区别 晶型的考察; 熔点的测定; 分解温度点的确定; 纯度的测定; 含量等。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项目、限度和方法项
28、目、限度和方法三三 检查项检查项(2制剂,仅和制剂相关)制剂,仅和制剂相关) 制剂检查项随剂型不同而不同。重要的有: 固体制剂固体制剂:重量差异、片重差异、含量均匀度,崩解、溶出度和释放度和有关物质(异构体、降解产物等杂质)等; 液体制剂液体制剂:可见异物,溶液颜色,澄清度,无菌,热原、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和有关物质(异构体、降解产物等杂质)等。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项目、限度和方法项目、限度和方法四四 含量测定含量测定1 原料药:容量(重量)法首选,色谱法或紫原料药:容量(重量)法首选,色谱法或紫外法次之,色谱法和紫外法的比较;外法次之,色谱法和紫外法的比较;2 制剂:无干扰时可选紫外法,色谱法在复
29、方制剂:无干扰时可选紫外法,色谱法在复方或已有有关物质方法时可首选,一般不用容量或已有有关物质方法时可首选,一般不用容量法;法; 3 充分利用容量法、紫外法和色谱法的特性和充分利用容量法、紫外法和色谱法的特性和优缺点;优缺点; 4 实验研究要深入,不以表象否定方法。实验研究要深入,不以表象否定方法。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项目、限度和方法项目、限度和方法容量法要确定参加反应的是药物分子活性部分,而不应是次要的酸根或碱基部分。如盐酸西替立嗪,用氢氧化钠液滴定时,测定的是其中盐酸的含量,不能代表其活性成分有机碱的含量,这种方法不能准确把握其有效成分含量。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项目、限度和方法项目、限度和方法
30、 (1)容量分析法的验证:精密度;准确度:测定原料精制品(含量99.5%)的回收率(测定值与理论值的比值)计算;滴定终点确定的依据:包括滴定曲线的绘制,如用指示剂法确定终点,应用电位法校准终点颜色,提供指示剂颜色与电位变化情况的对比结果;耐用性。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项目、限度和方法项目、限度和方法(2)HPLC法的验证: 精密度; 准确度:回收率对原料药无意义(比对),制剂回收率(必要); 线性范围; 专属性:辅料、有关物质或降解产物峰应无干扰; 耐用性; 灵敏度:作为常量测定,无意义不作为(主要)要求。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项目、限度和方法项目、限度和方法(3)UV法的验证: 精密度; 准确度:方
31、法和要求同HPLC法; 线性范围; 专属性:辅料、有关物质或降解产物峰应无干扰; 耐用性; 灵敏度:作为常量分析法,此项可不作主要要求。原料药回收率试验无意义,可免做。结原料药回收率试验无意义,可免做。结果最好与用其他方法的结果比较。果最好与用其他方法的结果比较。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杂质研究与方法杂质研究与方法杂质研究杂质研究杂质研究涉及杂质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杂质确认、杂质限度的确定及杂质控制等诸方面。一一 杂质定义和种类杂质定义和种类ICH将药品中杂质按其属性分为无机杂质、挥发性杂质和有机杂质三类。包括: 无机杂质无机杂质无机杂质可能来源于生产过程,它们通常是已知和已鉴定的,包括试剂、配位
32、体、催化剂,重金属或其他残留金属,无机盐,其他物质(如过滤介质、活性炭等)等。在新药的研制过程中应对残留催化剂进行评估,在标准中是否收载相应的检查项目,应进行分析讨论。标准限度应根据药典标准或已知的安全性数据来制定。 无机杂质无机杂质采用 ICP-MS 分析各类阳离子,离子色谱分析阴离子的技术已相对成熟,但目前国内对无机杂质的控制要求仍相对简单,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USP制订药品重金属或限量元素总体控制解决新方案,增加三个新通则:元素杂质-限度、元素杂质-测定法、膳食补充剂中的污染元素。 无机杂质无机杂质新通则目的是规定药物中元素杂质含量的限度,这些元素以杂质存在于原料药和制剂(包括天然物
33、和rDNA生物制品)、国家处方集的辅料、和美国药典膳食补充剂纲要的膳食补充剂和营养成分中。膳食补充剂在通则-膳食补充剂中元素杂质(2232)中另有规定。 无机杂质无机杂质中元素杂质的每日允许暴露量(PDE)与ICHQ3D是一致的。在新通则中,着重描述了测定元素杂质的两种常用方法:ICP-AES(方法1)和ICP-MS(方法2),并提出选择方法的原则。 挥发性杂质挥发性杂质目前的焦点是残留溶剂分析,参照ICH“Q3C杂质:残留溶剂的指导原则”,按照常用的69种有机溶剂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程度分为4类控制限度,是指在药物合成中使用的(或用于制备溶液或混悬液的)有机或无机液体,由于它们一般具有已知毒性
34、,故较易选择控制方法。根据各品种生产工艺确定控制对象;推荐采用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检测。 有机杂质有机杂质包括:起始物、副产物、中间体和降解产物等,如何按照QbD (quality by design)的指导思想,建立有效的分析方法并保证分析方法的耐用性则是有机杂质谱分析的关键。对于药物制剂,需要进行控制的杂质还包括其活性组分的降解产物或活性组分与赋形剂和(或)内包装/密封系统的反应产物。 有机杂质有机杂质 药物中的杂质随不同来源(不同生产厂或不同工艺过程)而异(见右图)。 有机杂质有机杂质丁溴东莨菪碱含有酯键,在一定pH溶液中发生水解生成杂质。在注射剂工艺中用盐酸调节pH值。采用HP
35、LC法测定不同pH条件下丁溴东莨菪碱降解产物托品酸浓度,根据数据拟合降解曲线(图2),研究稳定性,可为生产和贮存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二二 杂质研究主要思路杂质研究主要思路 制剂由至少一种API添加各种辅料(或不加)按一定工艺制成,其杂质包括原料药带入的杂质,在制剂制备过程和贮藏期间产生的降解产物,以及药物之间、药物与辅料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降解产物。由于制剂比原料药所含杂质的来源具有多样性,数目也可能要多,使制剂的杂质研究较原料药复杂,复方制剂又较单方制剂更复杂。二二 杂质研究主要思路杂质研究主要思路确定各杂质的来源,对其定性和归属,限度确定必须以归属为基础。如对于毒性杂质,需明确归属才能严格控
36、制,制定合理的限度。即使对于微量的未知杂质,由于来源于不同主药,其可接受的限量可能不同,一般也应确定来源,除非杂质的量小于制剂中含量最小药物可接受的未知杂质限量。 归属是杂质研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二二 制剂杂质研究主要思路制剂杂质研究主要思路复方制剂有关物质控制基本原则和单方一样,可看作是在做两个或者三个产品,不过是同时分析几个物质。相关的指导原则有ICH Q3A和Q3B和FDA相关的工业指南。首先通过对原料药化学结构、理化性质、稳定性等分析,初步预测制剂中可能存在的降解产物(杂质的分析预测),然后通过进一步的试验,对杂质来源进行归属。三三 杂质研究方法与步骤杂质研究方法与步骤 3. 1
37、文献调研和资料收集文献调研和资料收集 API生产厂的技术资料,一般有DMF的会提供可公开的部分,包括工艺流程,合成路径和所有潜在杂质的信息。 同品种在USP、EP中的情况,如杂质种类和限量。 初步了解制剂中可能存在的潜在杂质和降解产物。 了解原研单位的相关资料和如何控制杂质的,如仿制药的进口注册标准是非常重要的信息。 3.2 杂质来源的分析预测杂质来源的分析预测原料药引入的杂质不是制剂杂质研究重点,主要关注降解产物。通过对各原料药化学结构、理化性质、稳定性等分析,初步预测可能存在的降解产物。如酯键、酰胺键易水解,通过分析可确定水解产生的杂质。原料药及单方制剂稳定性试验对(复方)制剂中杂质的预测
38、具重要参考意义,原料药及单方制剂贮藏中易出现的降解产物在(复方)制剂中一般也会存在。如对原料药稳定性及降解研究有助于确定不同制剂工艺(如是否接触水分、是否经高温处理、是否避光等)可产生的杂质;通过对各原料药化学结构分析,可初步判断主药间是否存在作用而产生杂质。 3.3 建立可靠的分析方法建立可靠的分析方法分析方法是获取杂质信息的重要手段,因此,要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分析方法的建立是一个复杂工程,原则就是方法要简便、准确、重现性好、专属性强。方法应能有效分离各杂质,灵敏度除应符合一般要求外,还要关注对制剂中含量较小的药物所产生杂质的检出能力。 含量测定和有关物质都有稳定性指示功能的要求,因此,含
39、量和有关物质测定一般采用相同的色谱条件。评价方法是否具有稳定性指示功能的主要依据就是stress study(破坏实验)。 关注不同方法间的互补与验证关注不同方法间的互补与验证HPLC-UV法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检测手段,在杂质研究中普遍采用,但是,对于杂质检测来讲,得到的色谱图不一定能真实反映实际情况。 极性太强化合物可能被掩盖(与溶剂峰重叠),极性太小化合物保留在柱上难以被洗脱。 无紫外吸收不能被检出,或在检测波长处吸收相差较大的多种化合物不能被同时有效检出。如图A是某注射液稳定性考察中286nm检测有关物质的色谱图,图B为改用230nm检测的色谱图。 关注不同方法间的互补与验证关注不同方法
40、间的互补与验证 关注不同方法间的互补与验证关注不同方法间的互补与验证检测波长应兼顾主药和各杂质的吸收情况来选择,必要时在分别在特定波长下检测特定杂质。对无紫外吸收的杂质,可改用其他类型检测器,如选择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其灵敏度高于示差折光检测器。ECD检测器对于无紫外吸收的杂质检测在灵敏度方面更具优势,如USP30中阿奇霉素有关物质检测在原HPLC-UV方法基础上增加HPLC-ECD方法,并作为检测结果的仲裁方法。 关注不同方法间的互补与验证关注不同方法间的互补与验证HPLC-MS应用已非常广泛,但在标准中应用实例还不多,要从必要性、实用性和经济性等方面考虑选择。应注意不同原理的分析方法间的相互
41、补充与验证,如HPLC与TLC的互相补充,反相HPLC系统与正相HPLC系统的相互补充,HPLC不同检测器的相互补充等。药物杂质多样性决定了有时以现有技术难以使用一种检测手段同时检测所有杂质,如采用TLC法检测无紫外吸收且极性过大的杂质,用HPLC法检测其他杂质。 关注不同杂质色谱行为的差异关注不同杂质色谱行为的差异杂质比较复杂且多是未知物,极性、油/水分配等特性有时相差较大,等度洗脱法难以在较短时间完全洗脱所有杂质,梯度洗脱法可在较短时间内有效分离极性相差悬殊的物质。合适的梯度不仅可优化各物质保留时间,较短时间内全部洗脱各种杂质,同时还可改善峰形,提高检测灵敏度。在国外杂质研究中广为应用,呈
42、现出逐步取代等。但与等度法相比,梯度法操作复杂,可引起色谱基线漂移,影响结果精密度。如果等度法可有效检出相关杂质,应作为首选,但方法学验证中,梯度法在验证等度法是否有效检出所有相关杂质时具有重要意义。 采用新的杂质检测手段采用新的杂质检测手段国际上杂质研究不断吸纳分析科学新成就,色谱仪器越来越专业化(凝胶色谱、离子色谱、逆流色谱等相继用于检测),色谱与光谱联用技术越来越成熟,如HPLC-UV、HPLC-MS、HPLC-NMR、GC-MS、GC-IR等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方法,但是,在杂质结构分析鉴定中,各种光谱技术(UV、IR、MS、NMR和X-射线衍射法等)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方法。各类数据库越来越
43、丰富,联机智能化解析系统越来越普及,为杂质研究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利器。 采用新的杂质检测手段采用新的杂质检测手段杂质检测逐步呈现出全面检出(梯度洗脱,多检测手段互补、明确灵敏度要求)、有效分离(规定最难分离物质对色谱峰的分离度)、目标明确(特定杂质、非特定杂质)、准确定量(外标、校正因子、归一法相结合)的趋势。反观国内杂质研究情况则基本沿用十几年一贯制的反相HPLC-UV组合的检测方法,色谱柱仍局限于C8、C18及-CN等常规填料,洗脱方式基本采用简单的等度洗脱法,对杂质定量也多为自身对照法,差距较为明显。 4 杂质谱分析与杂质确认杂质谱分析与杂质确认以杂质谱为主线,以安全性为核心,将杂质研究与
44、化学、生产与控制、药理毒理及临床安全性研究等环节密切联系,通盘考量。遗传毒性杂质对细胞DNA产生损伤,不能仅研究主成分、还应包括杂质的遗传毒性。杂质谱含所有杂质种类、含量、来源及结构等信息。通过杂质谱分析较为全面地掌握杂质概貌(包括来源和结构);应确保杂质有效检出和确认;跟踪杂质谱对安全性或临床试验结果产生的影响,评估杂质可接受水平;结合生产时杂质谱的变化,评估杂质安全性风险,确立安全的杂质控制水平。 4 杂质谱分析与杂质确认杂质谱分析与杂质确认从制备工艺和产品结构分析入手,评估、预测可能存在的副产物、中间体、降解物以及试剂、催化剂等大体杂质概况,考证建立的分析方法是否能够将它们逐一检出,并进
45、行相应的验证工作,是杂质研究的主动思维,而传统的被动行为仅从建立的一种检测方法所检出的有关物质归属其来源情况,容易出现杂质漏检的情况,难以全面掌握杂质谱。杂质谱分析对于合理确定杂质限度、降低杂质安全性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4 杂质谱分析与杂质确认杂质谱分析与杂质确认杂质控制理念变迁为三个主要阶段:纯度控制:通过对纯度控制间接实现杂质控制。杂质限度控制:单纯的“限度控制”理念存在缺陷。杂质谱:诸杂质的种类与含量被总称为杂质谱(impurity profiles)。理想的控制理念是针对药品中每一个杂质,依据药理、毒理学试验结果和生理活性逐一制定其质控限度。在标准中按“杂质谱控制”的理念对药品中杂质进
46、行控制是杂质控制的最终目标,而对杂质结构的推断则是杂质研究/控制过程中最重要环节。 5 杂质限度确定的基本思路杂质限度确定的基本思路综合药学、药理毒理及临床研究结果综合判定, 除用含杂质的 样品也可用该杂质进行毒理试验,为杂质限度的确定提供依据。某已知杂质的毒性文献记载,可作为杂质限度确定的依据之一。对杂质的控制及其限度:还应考虑 非临床安全性和临床研究用样品的杂质概况, 工艺稳定的具有一定代表性批次大生产产品的杂质概况汇总和分析。 5 杂质限度确定的基本思路杂质限度确定的基本思路确定杂质限度的基本原则是As Low As Reasonable Practicable (ALARP),包括:
47、杂质的活性或毒性,是评估杂质可接受水平的核心要素,限度确定的首要依据。 工艺、生产中正常波动和制备工艺耐用性反映出的产品质量批内一致性和批间重复性。 分析方法能达到的检测水平,可接受的误差和精密度。 稳定性,产品储运过程中控制降解的方法和措施,以及拟定贮藏条件下能使产品保持其规定质量指标的有效期。 6 异构体杂质异构体杂质药物的异构体也常是药物的杂质,应在药品标准中进行控制。 手性异构体杂质控制 手性药物质量研究的一个关键就是对药物光学纯度的控制。分析手性药物光学纯度的常用方法有:比旋度法、圆二色光谱法和手性色谱法。比旋度法较为简单,但影响比旋度数值的因素较多,必要时,可采用圆二色光谱法和手性
48、色谱法,可以更为准确直观地反映各立体异构体杂质的变化情况。 6 异构体杂质异构体杂质 互变异构体分析 在常温下兰索拉唑以I和II式两种构型同时存在于溶液中,两种构型间不断翻转互变,从而使部分BNR谱线变宽。温度上升,两种异构体翻转互变速度不断加快,I式与II式构型中某些信号化学位移逐步靠近,宽峰变窄,甚至合并成单峰;温度的下降,两种异构体翻转互变速度下降,在丙酮中温度降到70C后,化合物以一种稳定构型存在。四四 杂质归属研究的注意事项杂质归属研究的注意事项1 分别测定各原料药、原料药按处方比例混合物、辅料、原辅料混合物、制剂样品在确定的杂质检查色谱条件下的HPLC图谱,对上述图谱进行对比研究,
49、以确定制剂色谱图中辅料峰、由各原料药引入的杂质峰。另外,可通过比较各原料药的HPLC图谱与原料药混合物的HPLC图谱初步确定原料药之间是否有相互作用;通过比较原料药混合物的HPLC图谱、辅料的HPLC图谱以及原辅料混合物的HPLC图谱,可初步确定原辅料之间是否有相互作用;通过比较原辅料混合物的HPLC图谱与制剂的HPLC图谱,可初步确定制剂过程是否引起主药的降解和杂质的增加。四四 杂质归属研究的注意事项杂质归属研究的注意事项2 对各原料药、原料药按处方比例混合物、辅料、原辅料混合物、制剂分别进行光、热、湿影响因素试验,测定试验前后样品的HPLC图谱并进行比较分析,可明确制剂中药物在强光、高温、
50、高湿条件下的主要降解产物,对(复方)制剂中的降解产物进行归属,并可通过上述比较研究,基本确定药物与药物之间、药物与辅料之间在剧烈条件下是否存在相互作用,是否产生新的杂质。四四 杂质归属研究的注意事项杂质归属研究的注意事项3 对各原料药、原料药混合物、辅料、原辅料混合物、制剂分别进行稳定性加速试验(试验条件一般选择40,相对湿度75),测定不同时间样品的HPLC图谱并进行比较分析,并与制剂长期留样试验样品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通过这些研究工作,可进一步明确(复方)制剂中各杂质的归属,明确药物在加速试验条件下及一般贮藏条件下的主要降解产物,为确定贮藏条件及质量控制重点建立基础。第四部分第四部分 质量
51、分析方法验证质量分析方法验证 药品检验方法验证的重要性药品检验方法验证的重要性设计的检验方法应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保证测定结果准确可靠,确保药品的安全有效。CHP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药审中心-化学药物质量控制分析方法,USP通则1225药典分析方法验证、通则1226药典分析方法确认,均依照ICH Q2(R1)。USP明确规定:分析方法验证:建立方法要验证,修订方法要验证;分析方法确认:应用方法时要确认方法是否适用。 验证的目的(验证的目的(CHP)“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在建立药品质量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在建立药品质量标准时,分析方法需经验证;在药品生
52、产工艺变更、制剂标准时,分析方法需经验证;在药品生产工艺变更、制剂的组分变更、的组分变更、中药处方变更中药处方变更、原分析方法进行修订时,则、原分析方法进行修订时,则质量标准分析方法也需进行验证。方法验证理由、过程和质量标准分析方法也需进行验证。方法验证理由、过程和结果均应记载在药品质量标准起草说明或修订说明中。结果均应记载在药品质量标准起草说明或修订说明中。生物制品质量控制中采用的方法包括理化分析方法和生物生物制品质量控制中采用的方法包括理化分析方法和生物学测定方法,其中理化分析方法的验证原则与化学药品基学测定方法,其中理化分析方法的验证原则与化学药品基本相同,所以可参照本指导原则进行,但在
53、进行具体验证本相同,所以可参照本指导原则进行,但在进行具体验证时还需要结合生物制品的特点考虑;生物学测定有更多的时还需要结合生物制品的特点考虑;生物学测定有更多的影响因素,一般要使用动物、细胞或生物分子,因此对于影响因素,一般要使用动物、细胞或生物分子,因此对于生物学测定的判断标准另作说明。生物学测定的判断标准另作说明。” 需验证的项目和内容(CHP)分析项目:分析项目:鉴别试验、杂质限度检查或定量检查、原料药或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以及制剂中其他成分(如防腐剂等,中药中如残留物、添加剂等中药中如残留物、添加剂等)的测定。药品溶出度、释放度等检査中,其溶出量等的测试方法也应进行必要验证。验证
54、内容:验证内容:准确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和耐用性。视具体方法拟订验证的内容。ICH需验证的分析类型(项目)和验证的分析特性(内容)和中国药典相似。 一一 准确度准确度 (1 含量测定方法的准确度)含量测定方法的准确度)原料药可用已知纯度的对照品或供试品进行测定,或用本法所得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个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制剂可在处方量空白辅料中,加入已知量被测物(原文可用含已知量被测物的各组分混合物)进行测定。如不能得到制剂辅料的全部组分,可向待测制剂中加入已知量的被测物进行测定,或用本法所得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个方法测定结果进行比
55、较。如已测试并求出了精密度、线性和专属性,在准确度也可推算出来的情况下,此项可豁免验证。 一一 准确度准确度 (2 杂质定量测定的准确度)杂质定量测定的准确度)可向原料药或制剂处方量空白辅料中加入已知量杂质进行测定。如不能得到杂质或降解产物对照品,可用本法测定结果与另一成熟的方法进行比较,如药典标准方法或经过验证的方法。 测定杂质或降解产物含量时,可采用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在无法获得杂质或降解产物的校正因子的情况下,或校正因子可以忽略时,也可采用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应明确表明单个杂质和杂质总量相当于主成分的重量比(%)或面积比(%)。 一一 准确度准确度 (3 中药测定方
56、法的准确度中药测定方法的准确度)可用已知纯度的对照品进行加样回收率测定,即于已知被测成分含量的供试品中再精密加入一定量的已知纯度的被测成分对照品,依法测定。用实测值与供试品中含有量之差,除以加入对照品量计算回收率。在加样回收试验中须注意对照品的加入量与供试品中被测成分含有量之和必须在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之内;加入的对照品的量要适当,过小则引起较大的相对误差,过大则干扰成分相对减少,真实性差。回收率=(C-A)/B100%式中A为供试品所含被测成分量;B为加入对照品量;C为实测值。 一一 准确度准确度 (4 校正因子的准确度校正因子的准确度)对色谱方法而言,绝对(或定量)校正因子是指单位面积的色谱峰
57、代表的待测物质的量。待测定物质与所选定的参照物质的绝对校正因子之比,即为相对校正因子(简称校正因子)。参照物质又称为参比物质或替代物;通常以主成分作为参照物质,也可选择其他成分或加入的任一物质作为参照物质。校正因子计算法常用于化学药有关物质的测定、中药材及其复方制剂中多指标成分的测定。校正因子的表示方法很多,本指导原则中的校正因子是指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中的相对重量校正因子。校正因子可采用参照物质对照品和待测物对照品标准曲线斜率比值进行比较获得;采用紫外吸收检测器时,可将参照物质对照品和待测物对照品在规定的波长和溶剂条件下吸收系数比值进行比较来计算获得。 一一 准确度准确度 (5 数据要
58、求数据要求)在规定范围内,取相当于100%浓度水平的供试品,用至少6次的结果进行评价;或设计3个不同浓度,每个浓度分别制备3份供试品溶液,用9个测定结果进行评价。化学药,一般中间浓度加入量与待测定成分量之比控制在1:1左右,高、中、低浓度对照品加入量在1.2:1,1:1,0.8:1左右,应报告已知加入量的回收率(%),或测定结果平均值与真实值之差及其相对标准偏差或可信限;对于中药,一般中间浓度加入量与所取供试品中待测定成分量之比控制在1:1左右,高、中、低浓度对照品加入量与所取供试品中待测定成分量之比在1.5:1,1:1,0.5:1左右,应报告供试品取样量、供试品中含有量、对照品加入量、测定结
59、果和回收率(%)计算值,以及回收率(%)的相对标准偏差(RSD%)或可信限(置信度,又称置信水平,设定值是95%。)。对于校正因子,应报告测定方法、测定结果和相对标准偏差(RSD%)。 一一 准确度准确度 ( 样品中待测成分含量与回收率限度样品中待测成分含量与回收率限度) 二二 精密度精密度精密度一般用偏差、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表示。在相同条件下,由同一个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称为重复性;在同一个实验室,不同时间由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称为中间精密度;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称为重现性。含量测定和杂质的定量测定应考虑方法的精密度。 二二 精
60、密度精密度1.重复性在规定范围内,取同一浓度(相当于100%浓度水平)的供试品,用至少测定6次的结果进行评价;或设计3个不同浓度,每个浓度分别制备3份供试品溶液进行测定,用9个测定结果进行评价。2.中间精密度为考察随机变动因素对精密度的影响,应设计方案进行中间精密度试验。变动因素为不同日期、不同分析人员、不同设备。 二二 精密度精密度3.重现性法定标准采用的分析方法,应进行重现性试验。例如,建立药典分析方法时,通过协同检验获得重现性结果。协同检验的目的、过程和重现性结果均应记载在起草说明中。应注意重现性试验用样品质量的一致性及贮存运输中的环境对该一致性的影响(原文:应注意重现性试验用样品本身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牧设备回收合同范本
- app软件采购合同范本
- 劳动合同范本 简约
- 佛山机械购销合同范本
- 京东供货方合同范本
- 加工协作合同范本
- 劳务合同范本保密协议
- 动漫公司产品合同范本
- 修理提成合同范例
- 全款买车正规合同范本
- 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外文文献翻译2016年
- 控股集团公司组织架构图.docx
- 高炉煤气安全知识的培训
- 2008 年全国高校俄语专业四级水平测试试卷
-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PPT课件
- 最常用2000个英语单词_(全部标有注释)字母排序
- 人造革的几种生产制造方法
- 在银行大零售业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讲解学习
- 古代传说中的艺术形象-
- 水电站大坝土建安装工程悬臂模板施工手册
- 三体系内审检查表(共58页).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