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填空题_第1页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_第2页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_第3页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_第4页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育心理学练习及答案第一章填空题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I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2、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I应用性兼备的学科,并以I应用为主。3、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人(主体)的心理。4、二十世纪初,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是建立在普通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加教育工作实际方面材料的印证之上的。5、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三种类型:第一是I基础的科学研究;第二是外推的基础研究;第三是|应用水平的研究106、教育心理学外推的基础研究,其课题来自于I教育教学的实践。7、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系统性原则首先体现在I整体性。8、调查法中使用最广泛的是问

2、卷法。9、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I桑代克(或Th0rndike)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10、二十世纪60年代,掀起了一股人本主义思潮,罗杰斯(C.Rogers)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认为教师只是一个“方便学习的人”。11、布鲁纳(J.S.Bruner)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上的专题特邀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几十年来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主动性;二是反思性;三是合作性;四是社会文化对学习的影响。12、二十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013、1924年,廖世承编写

3、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14、杜威(J.Dewey)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1"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成为进步教育的带路人。15、在运用观察法时,观察时间不宜过长,对同一类行为可采用重复观察的方法,即采用“时间取样”的方式。16、问卷在正式施测之前,应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以保证问卷的有效性。17、自然实验法的基本组织形式有三种:一是单组实验;二是等组实验;三是I循环组实验。18、由于先后两次接受实验的影响,因而在两种实验因素中就可能产生交互作用,使得两种实验条件下的被试不同质,从而影响实验的精度。19、循环组实验比较好地体现了教育实验的

4、I教育性原则,如果设计得好,此种方法可使学生都受益于实验。20、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从二十世纪50年代以前集中于学习问题转向对教学问题的极大关注,这种转变最初源于教育心理学家I布鲁纳(或uneD所进行的教育与课程改革。练习第二章填空题1、环境决定论的思想从哲学上发物于英国经验决定论者洛克(J.Locke)的I“白板说”。2、艾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认为,每一阶段的发展中,个体均面临一个I发展危机。3、按照艾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儿童在6、7岁一12岁处于I勤奋感对自卑感阶段。4、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主导作用。5、教育必须以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为依据,即要遵循教学的I准备性原则,又称为I量力

5、性原则或“可接受原则”。6、行为主义心理学作为传统心理学的叛逆,是在I机械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上,在动物心理学和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下产生的现代心理学派别。7、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I刺激-反应联结。8、桑代克认为,学习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一是准备律;二是练习律;三是效果律。9、动物只对经常受到强化的食物刺激产生分泌条件反射,而对其它近似刺激则产生抑制效应,这种现象称为I条件反射的分化。10、斯金纳认为有机体行为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应答性行为;另一种是操作性行为。11、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神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12

6、、类属学习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派生类属学习;另一种是相关类属学习。13、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通常又称为社会学习理论,它揭示了人类和动物的一种极为普遍的学习形14、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的是I人本主义心理学。15、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的主题是人的本性及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16、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17、结构不良领域有两个特点:一是概念的复杂性;二是实例间的差异性18、托尔曼学习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是I期待,它有“预告认知”的涵义。19、奥苏伯尔的“组织者”可分为两类:一类是I陈述性的组织者;另一类是比较性的组织者。20、I华生(或讨aston)于1913年首先打出行为主义心理

7、学的旗帜。第三章填空题1、动机由I内驱力和诱因两个基本因素构成。2、动机具有I活动性和选择性两个特征。3、动机主要有三种作用:一是I激发行为;二是I行为定向;三是维持行为。4、奥苏伯尔曾从影响学生取得学业成就的角度将学习动机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与附属内驱力。5、内部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6、强化训练的形式有奖赏训练、I取消训练、|惩罚训练和回避训练。7、强化程序可分为I连续强化(全部强化)和I断续强化(部分强化)。8、人类动机的形成及发展其实质是I心理需要的唤起和形成。9、从时间上可将断续强化分为固定时间间隔强化强化与1不固定时间间隔强化强化。10、根据强化与

8、反应次数的关系可将断续强化分为固定频率间隔强化强化与1不固定频率间隔强化强化。11、外部强化能起到两种作用:一种为I控制行为的作用;另一种是提供信息的作用。12、人在追求成就时有两种倾向:一种是追求成功;一种是I回避失败。13、成就动机训练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为直接训练;另一种是I间接训练。14、韦纳指出,人们经常把成就行为归因于能力、努力、任务的难度和运气四个方面的原因。15、班杜拉将期待区分为结果期待和I效能期待两种。16、班杜拉强调效能期待在调节人的行为上具有更重要的作用。17、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人的自我效能感,多次失败的经验会降低人的自我效能感。18、学习者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获得的间

9、接经验,称为替代性经验。19、无助感产生后有三个方面的表现:一是动机降低;二是认知出现障碍;三是I情绪失调。20、习得无助感的概念最初是由I塞利格曼(或Sel人加)等人提出的。第四章填空题1、知识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知识概念仅指I陈述性知识;广义的知识概念包含三类知识:即陈述性知识、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和I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2、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言语信息方面的知识主要是以I命题网络或图式来表征的。3、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可以由学习者从大量的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独立发现,这种获得概念的方式叫|概念形成。4、下位关系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派生类属;另一种是相关类属。5、一般认为,知识学习的

10、过程可以分为习得阶段、巩固阶段以及I提取与应用阶段。6、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获得的最终表现是I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7、奥苏伯尔将旧知识吸纳新知识的过程叫做同化。8、短时记忆也称工作记忆,它的信息的储存时间在I一分钟以内。9、长时记忆具有记忆容量无限和主要以语义进行编码的特征。10、心理学史上最早对遗忘问题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的是著名的记忆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或Ebbinghaus)o11、过度学习的时间(或次数)越多,保持量的增加则越少,这就是过度学习的I报酬递减规律。12、从迁移的影响效果看,迁移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13、某一领域或课题的学习直接对学习另一领域或课题所产生的影响称为I特

11、殊迁移014、学习迁移的理论中最早的学说是形式训练说。15、贾德的概括化理论揭示出造成学习迁移的原因之一是两种学习遵循着共同的原理,而不仅仅是相同的成分。16、认知结构一般是指个人在以前学习和感知客观世界的基础上形成的,由I知识经验组成的心理结构。17、先前的学习对后来学习的影响,称为顺向迁移;后来的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称为逆向迁移。18、个体把已学到的经验推广应用到其它在内容和难度上类似的情境中,称为横向迁移。19、不同难度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称为竖向迁移。20、|相同元素说认为,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况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到另一种学习。第五章填空题1、所有的问题都含

12、有三个基本成分:一是I给定;二是I目标;三是障碍。2、从问题的内容来分,可将问题分为I具体问题和|抽象问题两类。3、从问题的性质来分,可将问题分为I归纳结构问题、转换问题和I排列问题三类。4、思维定势就是指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作了特定加工方式的05、按创造力水平的高低,阿瑞提(Arieti)将创造力分为普通创造力和I伟大创造力。6、创造力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I发明;二是I发现。7、创造力的最主要特征是I独创性、I流畅性、|灵活性。8、创造力测量与智力测量的显著区别是:创造力测量着重测量未知的、新颖独特的答案与解决问题的方式;智力测量则着重测量已知的、确定的答案与解决问题的方式。9、集体讨论法又称

13、头脑风暴法,是由奥斯本(A.P.Osbon)提出来的一种培养创造力的方法。10、关于创造力与知识的关系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认为两者存在正相关关系;第二种认为两者存在I负相关关系;第三种认为两者存在矛盾关系。11、从给定状态和目标状态是否被明确界定的角度来分,可将问题分为明确界定的问题和|未明确界定的问题两类。12、问题情境就是指问题呈现的知觉方式。13、问题解决时所需要的知识经验是指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经验的数量和质量。14、教师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起主导作用。15、不利于创造力培养的教育观念有:I过分追求成功、以同龄人的行为为楷模、禁止学生提问、|权威式教育等。16、高创造力的人具有一些有利于其创

14、造力发展和创造性地完成任务的人格特点,这些特点就构成了|“创造性人格”017、按照创造力本身从萌芽到形成的过程,海纳特(Heinelt)将创造力分为1前创造力、潜创造力和真创造力II018、常见的推理有两种:一种是归纳推理;另一种是I演绎推理。19、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措施主要有I训练逻辑推理能力、|扩大知识面和注意掌握好的问题解决策略。20、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I酝酿、I明朗和验证。第六章填空题1、学习策略作为一完整的概念,是布鲁纳在1956年提出“认知策略”以后出现的。2、迈克卡等人(Mckeachieetal.,)认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I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

15、略三部分。3、认知策略在学习策略中起着核心的作用。4、根据作用于信息加工的不同阶段,理解和保持知识的策略主要包括复述策略、|精致策略和组织策略。5、辨别是否是精制有两个标准:一是精制必须是学生自己产生的;二是精制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关联。6、关键词法就是将新词或概念与相似的声音线索词,通过视觉表象联系起来。7、组织策略的目的在于建构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8、纲要法是一种I提取材料要义、组织纲目要点的方法。9、以树状式连线方式表示材料种属关系的一种组织方法,称作网络法。10、解决问题中的搜索有两种基本策略:算法式与I启发式011、手段目的分析法有两种方式:一是把当前状态转化为目标状态;二是探索消除差别

16、的有关操作,12、倒向解题即解题时从初始状态出发,向后逆推,寻找与A的差距,最后导致问题的解决。13、|类比解题是利用一个问题的解题经验,去解另一个具有类比关系的问题。14、元认知由三个成分所组成,即元认知知识、I元认知体验和1元认知监控。15、元认知知识包括三个具体的部分:一是关于认知主体的知识.二是|关于认知任务的知识.三是关于认知策略的知识。16、在学习过程中,元认知对整个学习活动起着I控制和协调的作用。17、元学习能力的核心是自我监控。18、布朗等(Brownetal.)认为策略训练应包括三种因素:一是I教策略及巩固练习;二是|自我执行及监控策略的使用;三是了解策略的价值及其使用的范围

17、。19、元认知监控包括I制定计划、I实际控制、检查结果、采取补救措施等具体环节。20、当前认知心理学关于问题解决策略研究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比较、总结I专家与新手解决问题的差异。第七章填空题1、品德的心理学结构包括道德认知、I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成分。2、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道德认识。3、道德情感从表现形成上看,主要包括三种:一是直觉的道德情感;二是I想象的道德情感;三是|伦理的道德情感I04、道德行为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5、皮亚杰认为,一个人道德上的成熟,主要表现在尊重准则和I社会公正感两个方面。6、皮亚杰把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自我中心阶段、权威

18、阶段、可逆性阶段和I公正阶段。7、在研究儿童道德发展问题时,柯尔伯格采用了道德两难论的方法。8、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Kelman)指出态度的变化包括三个阶段,即服从阶段、|同化阶段和内化阶段。9、从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角度看,过错行为是产生品德不良的最直接的原因。10、品德不良的主要特征包括认知特征、I情感特征、意志特征、I动机特征和行为特征。11、我国现行的教育心理学中,将品德不良的转化过程划分为醒悟、转变和自新三个阶段。12、品德是外部行为表现与内部心理活动的统一,是道德意识与I道德行为的统一。13、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是对社会关系(尤其是现实道德关系)的理性反映。14、道德作为个体意

19、识的一种形式,反映了个体道德需要与社会道德要求的关系。15、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情感属于I伦理的道德情感。16、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行为技能和道德行为习惯。17、在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研究中,贯穿着几个基本观点:一是从单纯的规则到真正意义的准则;二是从客观责任到主观责任;三是从服从的公正到公平和公道的公正;四是从抵罪性惩罚到报应性惩罚;五是|自他律到自律I018、皮亚杰认为,从可逆性关系转变到公正关系的主要原因是I利他主义因素。19、习俗水平可分为两个阶段:即I以人际和谐为准则和以权威和维持社会现有秩序为准则。20、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中的后习俗水平,又称I原则水平。第八章填空题1、确立心理健康标准的依

20、据主要有统计常模、社会常模、I生活适应、心理成熟和I主观感受。2、判断一个人心理状况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I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3、习惯上,人们用I心理困扰、I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分别指称严重程度由低到高的几类心理健康问题。4、对于学生适应不良行为或心理障碍有不同的分类方式,一种简单的分类是它分为I外攻性问题与|内攻性问题05、多动症儿童行为主要特征有:活动过多、I注意力不集中和|冲动行为。6、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7、恐怖症可分为单纯恐怖症、I广场恐怖症和|社交恐怖症。8、人格障碍一语多用于成人,对于18岁以下的儿童与青少年的类似行为表现通常称作人格缺陷、I品德障碍或社会偏差行为。9

21、、人格障碍是个体先天素质与后天教养的产物。10、凡是由于患者厌恶进食而导致正常体重骤然下降25%者,即被视作厌食症状。11、现有的心理评估手段是在两种参考架构的基础上制定的,即健康模式与疾病模式。12、健康模式的心理评估旨在了解健康状态下的I心智能力及自我实现的倾向。13、按照所要测量的特征,可把心理测验分为认知测验、I人格测验和神经心理测验。14、按照一次测量人数,可把心理测验分为个别测验与I团体测验015、询问时不要提过多的问题,少提封闭式的问题,多提开放式的问题。16、是通过学生书面形式的自我描述来了解学生生活经历及内心世界的一种方法。17、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I学

22、会调适;二是寻求发展。18、学校心理辅导兼有矫治、I预防与I发展三种功能,不过就整体而言,应该是I预防、I发展重于矫治。19、全身松驰法有不同的操作方式,I紧张、松驰对照训练是最常见的一种。20、自我肯定行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I请求、拒绝和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第九章填空题1、当教学任务需要学生进行复杂的信息加工时,一般认知能力与学业成就的相关性增大。2、从个体在认知加工中对I客观环境提供线索的依赖程度看,个体的认知风格可区分为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3、场依存与场独立概念最早是由I威特金(或讨itkin)于1954年提出的。4、I场依存者对社会科学、儿童教育、社会工作、文秘工作、商业或

23、广告之类的以人为对象的专业感兴趣。5、根据学生对问题作出反应的速度,可以把学生区分为I沉思型和I冲动型。6、I自我指导式训练教给学生利用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自我对话来监视自己的思维。7、学习动机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防御性动机;一种是建设性动机。8、教师的教学风格可以划分为两种,即I鼓励独立型和1要求依从型。9、认知策略的训练主要采用讲练法和过程对比法两种形式。10、依据当代心理治疗理论,I”知一行情”教育模式是挫折教育的比较理想的方法。11、个别化教学系统(PSI)又称凯勒计划。12、掌握学习是由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或loom)提出的。13、在学习上有特殊需要的学生一般指这样三类:超常儿

24、童、智力落后儿童和I学习能力缺失儿童。14、智力超常儿童的智商在140以上。15、学校可以采取三种方式对智力超常儿童进行特殊教学:跳级、丰富课程内容和单独编班。16、智力不足儿童的智商一般在70-50之间。17、根据个体在进行信息加工时所采用概念水平的高低,可以把认知风格区分为具体型和抽象型。18、个别化教学系统(PSI)具有五个鲜明的特点,即I自定进度、掌握、|学生相互辅导、指导和|自由式讲课I019、布卢姆的掌握学习包括I掌握学习的准备和I掌握学习的操作两部分。20、对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的了解,是实现因材施教的I前提条件。第十章填空题1、如果把学生把教师看成是家长的代理人的角色,他们希望教

25、师具有仁慈、体谅、耐心、温和、亲切、易接近等特征。2、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I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他们希望教师具有精通教学业务、兴趣广泛、知识渊博、语言明了等特征。3、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包括两个成分:I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4、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种体验:亲近感、I理解感和I期望感。5、教师的理论知识可以分为两类,即”所倡导的理论”和I“所采用的理论”。6、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1教学监控能力。7、教学认知能力包括概念、类同、运算和I理解。8、在整个教学能力结构中,教学认知能力是基础,I教学操作能力是教学能力的集中体现,而I教学监控能力是关键

26、。9、教学目标有三个层次,即课程目标、学科目标、1课堂教学目标。10、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具有从他控到自控、敏感性逐渐增强和I迁移性逐渐提高的特征。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11、黑尔等(Heiletal.)曾按教师的个性特征把教师分为烦躁型、高度整合型和胆怯型三种类型12、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的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13、福勒和布朗(Fuller&Brown)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I关注学生等三个阶段。14、以经验性学习理论为基础,可以将教师反思分为四个环节:具体经验、I观察分析、抽象的重

27、新概括、积极验证。15、在反思的四环节中,反思最集中地体现在I观察分析阶段,但它只有和其它环节相结合才会更好地发挥作用。16、布鲁巴奇等(J.W.Blubacheretal.)提出的四种反思方法是:I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和|行动研究。17、课堂教学观摩可以分为组织化观摩和I非组织化观摩o18、教师长成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I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二是通过I实践提高提高在职教师。19、赫金斯(Huckins)按照倾听的对象把倾听分为I个人内部的、人与人之间的和I外在的三类。20、教师所面临的人际冲突情境可分为三类,即教师-学生冲突、I教师一教师冲突和|教

28、师家长冲突第十一章填空题1、班级中的人际关系可以从两个维度去分析:一个维度是交往中的组织关系;另一个维度是交往者之间的角色。2、班集体的目标可以分为合作目标、I竞争目标和个人目标三类。3、按照同学之间是相互吸引还是相互排斥,可将同伴关系分为友好型、I对立型与|疏远型。4、根据成员间需要的性质,可将非正式群体划分成情绪型、爱好型和利益型三种类型。5、一般来说,师生交往有单向交往、双向交往和I多向交往三种。6、问题行为可以分为I外向的攻击性行为和内向的退缩性行为。7、教师在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归因时容易出现两类偏差:一类是教师容易把学生出现的问题归结于1学生自身因素;一类是教师对优秀生和差生的归因不一

29、样。8、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包括I对学习潜力的推测和对品德发展的推测两方面的内容。9、勒温等(K.Lewinetal.)最早对教师的领导方式进行了研究,他们从民主专制的维度将教师划分为I民主、专制和放任三种类型。10、班集体的非正式结构可分为统一结合型、分群结合型、I部分集中型、分群分离型和I多数分离型这样几种类型。11、根据交往中的组织关系,可将班级中的人际关系分为正式关系和1非正式关系。12、根据交往者之间的角色,可将班级中的人际关系分为师生关系和I同伴关系。13、群体合作的基本条件:一是I目标相同、利益与共,二是成员相互依存、缺一不可。14、在班级中,最好的交往形式是I环式与I轮式结合起来的

30、多向交往。15、对学生的理解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把学生作为一个整体来了解和认识;另一个层次是对每个学生的了解和认识。16、卡赖特与赞德(D.Cartwight&A.Zander)认为,教师的领导具有I维持集体和达到目标两个功能。17、教师与学生是相互作用的两方,每一方都包含着认知和行为两个侧面。18、在师生互动过程中,I教育者(或教师)具有主导的地位,I教师通过师生互动过程对I学生施加影响。19、根据每个成员在班级中的地位,可划分出几类特殊的学生:I人缘儿、非正式群体的中心人物、I孤立儿、嫌弃儿等。20、当班级中的某个成员认识到自己在某一时间所担当的角色和相应的角色期待时,便产生了|角色

31、意识0综合练习一填空题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I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I桑代克(或Thorndike)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3、艾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认为,每一阶段的发展中,个体均面临一个发展危机。4、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I刺激-反应联结。5、动机由内驱力和诱因两个基本因素构成。6、学习者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称为替代性经验。7、广义的知识概念包含三类知识:即陈述性知识、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和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8、下位关系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派生类属;另

32、一种是相关类属。9、所有的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成分:一是给定;二是目标;三是障碍。10、创造力的最主要特征是独创性、流畅性和灵活性。11、学习策略作为一完整的概念,是布鲁纳在1956年提出“认知策略”以后出现的。12、元认知由三个成分所组成,即元认知知识、I兀认知体验和|兀认知监控。13、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I道德认识。14、皮亚杰把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即I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和公正阶段。15、判断一个人心理状况应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16、人格障碍一语多用于成人,对于18岁以下的儿童与青少年的类似行为表现通常称作I人格缺陷、I品德障碍或社会偏差行为。17、当教学任务

33、需要学生进行复杂的信息加工时,一般认知能力与学业成就的相关性I增大。18、个别化教学系统(PSI)又称I凯勒计划。19、如果把学生把教师看成是I家长的代理人的角色,他们希望教师具有仁慈、体谅、耐心、温和、亲切、易接近等特征。20、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包括对学习潜力的推测和对品德发展的推测两方面的内容。综合练习二填空题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兼备的学科,并以应用为主。2、二十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03、桑代克认为,学习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一是准备律;二是练习律;三是效果律。4、托尔曼学习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是期待,它有

34、“预告认知”的涵义。5、奥苏伯尔曾从影响学生取得学业成就的角度将学习动机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与附属内驱力。6、韦纳指出,人们经常把成就行为归因于能力、努力、任务的难度和运气四个方面的原因。7、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可以由学习者从大量的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独立发现,这种获得概念的方式叫|概念形成。8、贾德的概括化理论揭示出造成学习迁移的原因之一是两种学习遵循着共同的原理,而不仅仅是相同的成分。9、思维定势就是指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作了特定加工方式的准备o10、问题情境就是指问题呈现的知觉方式。11、迈克卡等人(Mckeachieetal.,)认为,学习策略包括I认知策略、I元认知策略和资

35、源管理策略三部分。12、当前认知心理学关于问题解决策略研究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比较、总结I专家与新手解决问题的差异。13、在研究儿童道德发展问题时,柯尔伯格采用了I道德两难论的方法。14、皮亚杰认为,从可逆性关系转变到公正关系的主要原因是I利他主义因素。15、健康模式的心理评估旨在了解健康状态下的心智能力及自我实现的倾向。16、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I学会调适;二是寻求发展。17、掌握学习是由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I布卢姆(或loom)提出的。18、对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的了解,是实现因材施教的I前提条件。19、教师的理论知识可以分为两类,即”所倡导的理论”和I“所采用的理论

36、”。20、群体合作的基本条件:一是目标相同、利益与共,二是成员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综合练习三填空题1、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人(主体)的心理。2、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3、斯金纳认为有机体行为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应答性行为;另一种是I操作性行为。4、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I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5、班杜拉将期待区分为I结果期待和I效能期待两种。6、奥苏伯尔的“组织者”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陈述性的组织者;另一类是比较性的组织者。7、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言语信息方面的知识主要是以命题网络或图式来表征的。8、心理学史上最早对遗忘问题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的是著名的记忆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或Ebbinghaus)1o9、个体把已学到的经验推广应用到其它在内容和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