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辨真伪[102]_第1页
网络信息辨真伪[102]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网络信息辨真伪【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信息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2)能够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能力目标:(1)能鉴别和评价信息,并掌握信息判断的基本方法。(2)能对信息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对信息的真伪有较强的辨别能力,能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并能对信息进行正确、合理的分析与判断,自觉树立信息安全意识。从自我做起,不发布、宣传虚假信息,并把社会上虚假的信息向有关部门进行举报。净化网络空间,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健康、和谐。【教学重点】:掌握信息判断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能对信息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对信息的真伪有较强的辨别能力。这

2、样的能力很难通过一两节课的学习就可以形成,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地鼓励学生【教学过程】:教学环节V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n新课导入1、回忆:什么是信息?2、打开窗户,新鲜空气(信息)进来了;灰尘和苍蝇(虚假信息)也进来了。新闻联播,搜狐新闻,报纸。3、网络诈骗频频出现1、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方式传送的报道叫做信息2、师:这条信息是真的还是假的?师: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我们的身边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师总结:课程一开始就提出信息的繁杂难辨性,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如何辨别信息的真伪性,并做出合适的评价。这些信息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但是各类信息纷繁杂乱,鱼龙混杂,真

3、伪难辨,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师:不止是电视,还有手机、计算机网络等等各种媒体可以说每时每刻都在向我们提供着各种各样的信息。那么,面对无所不在的信息诱惑,我们应当如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辨别呢?案例分析与交流分享课件演示:(1) 李明上网中奖实例。(2) 提出问题请同学仔细阅读课本实例并对问题进行分析。1李明从哪里获得中奖信息?信息的来源是否可靠?为什么?2. 该中奖信息本身有没有可疑之处?3. 李明问银行,银行提供的信息(可能是国际诈骗)是否可靠?4. 为什么公安机关下的结论这疋起国际诈骗事件)可信?5除了公安机关跟踪调查,还有什么可以辨别该中奖信息的真伪吗?6.李明在网上留下自己的真实姓

4、名,地址等资料,你会这学生回答:(1) 李明收到航空邮件获得中奖信息。信息的要素是否齐全?(有公章吗?有地址吗?打电话有人接吗?可以找到该公司吗?)(2) 逻辑推理(免费上网?中奖?两者的关系?150元可以从奖金里面扣?)(3) 可靠。多渠道、从侧面了解(不失偏颇,旁观者清)(4) 信息来自权威部门(通过权威部门考证)(5) 与同类信息比较(等看别人奇钱后看有没有奖金寄来,或看朋友里面有没有这方面的经历)(6) 不要这样做,原通过对课本实例的分析,让他们懂的利用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鉴别和评价信息,并对如何鉴别与评价的信息做好进一步铺垫。样做吗?为什么?提出问题:在信息时代各类信息纷繁,鱼龙混杂,

5、真伪难辨。各类信息令人目不暇接,如何对获得的信息的价值进行鉴别和评价?教师总结:1信息的要素是否齐全;2信息的来源是否来自权威部门;3. 逻辑推理;4. 与同类信息进行比较;5. 实地考证。因:怕别有居心的人利用,冒名诽谤学生讨论:如何对信息进行鉴别与评价。案例二:2014年3月15日,家住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长征中路的杨先生的手机收到一条喜人的信息:台湾某公司举行全国手机号码“幸运星”活动,恭喜你已中现金3.6万元,收到信息请速与某某联系。杨先生风趣地说,这部手机号“运气”特好,这个月“中”这样的“大奖”已有6次了。学生讨论:1信息是否真实可靠2信息来源是否具有权威性3信息所反映的问题

6、是否发生4信息是否具有时效限制5信息是否具有实用性从来源上分析信息的真伪网络安全规则课件展示:阅读迷途少女教师总结:1)在网络上一定要学会保护学生讨论一一网络安全规则,并请学生回让学生在日常的网络中注意保护自己,并从自己做起,不在网上散布假消息,净化网络空自己。2)在网上,不要给出能确定身份的信息;如需要给出,一定要征询父母意见。3)不要自己单独去与网上认识的朋友会面。4)记住,你在网上读到的任何信息都可能不是真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答。学生齐声朗读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间通过齐声朗读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提咼学生自身的网络道路,并加强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及网络行为素质。总结信息网络既是信息的万花筒,也是信息的垃圾场。如果人们不具备相应的审视和判断能力,就会被一大堆信息垃圾所湮没。因此对获取的信息需要进行辨证分析,通过价值判断,剔除糟粕,然后,对有用信息进行深层挖掘,寻找其中隐含的价值和意义,来满足需求。教师的总结非常重要,对于以上众多案例所体现的信息的鉴别方法和影响的因素,都是值得重视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